- 相關(guān)推薦
百家姓赫舍里姓
在唐朝末期,赫舍里氏為女真族“通用三十姓”之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百家姓赫舍里姓,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于滿族,出自唐朝時期女真族紇石列部族,屬于以部族名稱漢化改姓為氏。
據(jù)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赫舍里氏,又作紇石烈氏、赫舍哩氏、何舍里氏、賀舍里氏,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在唐朝末期,赫舍里氏為女真族“通用三十姓”之一,當時稱紇石列氏。到金國時期,稱女真紇石烈部,以部族名稱為姓氏。
赫舍里氏始祖為女真族紇石列部族人(紇石烈部、赫舍里部),取部落名為氏,世居都英額(今遼寧清原英額門)、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輝發(fā)(今吉林輝發(fā)河上游)、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zhèn))、伯都訥(今吉林松源)、長白山、多爾濟河(今俄羅斯濱海地區(qū))、黑龍江色欽(今黑龍江虎林)及穆理哈(今黑龍江穆理哈村)、塔散堡(今黑龍江塔散堡)等地區(qū)。
滿清開國初期,其先祖赫舍里·碩色、赫舍里·希福兄弟率部歸附后金政權(quán),佟·努爾哈赤大喜過望,將其部劃歸隸屬于正黃旗滿洲。赫舍里·碩色本人就十分精通滿、漢、蒙文字,北賜封“巴克什”封號,即“有文化的人”。其子赫舍里·索尼亦精通滿、蒙、漢、朝鮮、錫伯、藏、維吾爾等諸般文字,文學(xué)水平更佳,亦封“巴克什”封號,且作戰(zhàn)英勇,遂由頭等侍衛(wèi)之職歷著般戰(zhàn)功,最終受清世祖章皇帝愛新覺羅·福臨(順治皇帝)之遺托,成為清康熙一朝之初顧命輔政大臣的首輔,授一等公爵,謚號為“文忠”。赫舍里氏家族由此榮耀發(fā)達,權(quán)傾天下。
赫舍里氏的祖墓在清昭陵左掖,即今遼寧省沈陽市城北郊。清昭陵因為坐落在沈陽市北端,故又稱北陵,是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和清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
赫舍里氏的后裔家族龐大,在清末光緒初年,分改為漢字單姓為何氏、赫氏、賀氏、高氏、康氏等,在清末民初,又有改漢字單姓為張氏、蘆氏、索氏、英氏、黑氏等。
第二個淵源:源于蒙古族,出自漢朝時期南匈奴族赫舍哩部族,屬于以部族名稱漢化改姓為氏。
據(jù)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蒙古有赫舍里氏,出南匈奴,世居庫昆(今遼寧阜新北大河流域)。
蒙古族赫舍里氏原居蒙古西烏珠穆沁草原,明朝后期遷牧庫昆,漢字單姓有稱賀氏、何氏、赫氏、和氏者。
二、郡望堂號:
1.郡望:
渤?ぃ何鳚h時期從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陽(今河北滄州東關(guān)),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遼寧省之間的渤海灣一帶
盛 京:公元1625~1644為后金都城,即今遼寧省沈陽市。
丹陽郡:丹陽又稱潤州、丹楊郡,是我國十分古老的地名。
東?ぃ阂喾Q郯郡、海州。東?ぴ跉v史上有三處:
一是治所以郯(今山東郯城),后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會末期境內(nèi)已有人群定居,時境為“東夷”之地,太嗥氏為東夷一著名酋長,少嗥氏為黃帝族向東發(fā)展的一支,與夷族雜居于此,稱“炎”地,周朝時期封炎族首領(lǐng)于此,稱炎國,后演化為郯國。春秋時期,郯國附魯,“郯子朝魯”、“孔子師郯子”即出于此,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414年)為越國所滅。秦朝時期始置郯郡,后改稱東?ぁ;秦、漢之際曾稱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鄭城一帶,治所在郯城縣北部;西漢時期下轄三十七縣,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費縣、臨沂、江蘇贛榆以南,山東棗莊、江蘇邳州以東和宿遷、灌南以北一帶地區(qū)。
二是東晉朝時期置于海虞縣(今江蘇常熟)的東?ぃ笠浦嗡骄┛冢鋾r轄地在今山東省費縣、臨沂縣、江蘇省贛榆縣南部、山東省棗莊市、江蘇省江蘇省邳縣東部和江蘇省宿遷縣、灌南縣北部一帶地區(qū);唐貞觀六年撤縣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復(fù)置,始有“郯城”縣之名,不久又省入臨沂;元朝末期復(fù)置郯城縣,明、清兩朝之后縣域有變,但縣名未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其地隸屬山東臨沂地區(qū)。
三是南北朝時期的東魏及后來的隋、唐諸朝時期,以海州為東?,治所在朐山(今江蘇連云港海州鎮(zhèn)),其時轄地在今江蘇省東?h以東、淮水以北一帶地區(qū)。
齊 郡:西漢時期先為臨淄郡,后改齊郡,治所在臨淄(今屬淄博市),其時轄地在今山東淄博市和益都、廣饒、臨朐等縣地。隋、唐兩朝改為青州北?。
陳 郡:秦朝時期置郡。西漢朝初期改為淮陽國。
廬江郡:秦朝時期為九江郡,在楚漢之際分出一部分為廬江郡,漢朝時期名為舒。隋朝初皇年間置廬江縣,治所在舒,其時轄地在今安徽省長江以北廬江一帶。
2.堂號:
渤海堂:以郡立堂。
德遠堂:遼陽赫舍里氏堂號
三、歷史名人
赫舍里·碩色:(生卒年待考),滿族,赫舍里·穆瑚祿都督第七子,赫舍里·特赫納之孫;世居都英額塔散堡,再遷哈達,滿州正黃旗人。著名后金大臣,滿族赫舍里氏先祖之一。
赫舍里氏:(公元1653~1674年),女,滿族,赫舍里·索尼孫女,赫舍里·噶布拉之女;世居都英額塔散堡,再遷哈達,滿洲正黃旗人。著名清朝康熙孝誠仁皇后。
赫舍里氏:(公元?~1696年待考),女,滿族,赫舍里·索尼孫女,赫舍里·噶布拉之女,孝誠仁皇后之妹;世居都英額塔散堡,再遷哈達,滿洲正黃旗人。著名清朝康熙平妃。
赫舍里·索尼:(公元?~1667年待考),滿族,赫舍里·碩色之子;滿洲正黃旗人。著名清朝輔政大臣,一等公爵,滿族赫舍里氏先祖之一。
赫舍里·希福:(公元?~1662年待考),滿族;赫舍里·碩色之弟,赫舍里·索尼之叔;世居都英額,再遷哈達,滿洲正黃旗人。著名清朝大臣,滿族赫舍里氏先祖之一。
赫舍里·索額圖:(公元?~1703年待考),滿族,赫舍里·索尼之子;滿洲正黃旗人。著名清朝大臣。
赫舍里氏:(公元1808~1860年),女,滿族;滿洲正黃旗人。著名清朝道光皇帝常妃。
常妃,清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農(nóng)歷11月15日巳時生。
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賜號為常貴人。
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農(nóng)歷1月,清文宗晉尊為皇考常嬪。
清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農(nóng)歷3月,行冊尊禮。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農(nóng)歷8月23日受英法聯(lián)軍驚嚇,卒于圓明園綺春園,農(nóng)歷9月23日暫安于田村殯宮,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農(nóng)歷10月,清穆宗追晉為皇祖常妃。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農(nóng)歷9月2日葬入慕東陵。
赫舍里·定壽:(公元?~1731年待考),滿族;滿洲正黃旗人。著名清朝將領(lǐng)。
赫舍里·定壽初襲三等阿達哈哈番世職,授三等侍衛(wèi)。累遷正黃旗蒙古副都統(tǒng)。
赫舍里·賽沖阿:(公元?~1826年待考),滿族;滿洲正黃旗人。著名清朝將領(lǐng)、御前大臣。
赫舍里·洼爾達:(公元年待考),滿族;滿洲正白旗人。著名清朝將領(lǐng)。
今遼寧丹東赫氏始祖,曾任漢都將軍,由京城拔駐丹東鳳凰城,隸屬于正白旗滿洲。赫舍哩·洼爾達的后裔族人今主要分布在遼寧省丹東市鳳凰城一帶,多取漢字單姓為赫氏、賀氏。
四、族系分支
碩色巴克什:正黃旗,國初(天命4年)攜其弟希福巴克什來歸;太祖高皇帝以碩色兼通滿、漢、及蒙古文字,賜名“巴克什”即“碩色巴克什”。命在文館行走;其子索尼(1601-1667),亦通滿、漢、蒙文字,亦賜名“巴克什”,命在文館辦事。由頭等侍衛(wèi)受吏部啟心郎,3年考績合格,績優(yōu)升騎都尉……后屢立戰(zhàn)功(戰(zhàn)界凡城,征董夔、錦州、北京、察哈爾大同城等)功授三等男,定鼎燕京后,受二等子;升任內(nèi)大臣、議政大臣,總管內(nèi)務(wù)府。受世祖章皇帝(順治)顧命為輔政(首輔)大臣,特加恩授一等公、一等伯……
索尼長子噶布拉之女為孝誠仁皇后(康熙的第一位正宮皇后“黑(讀赫)舍利”),噶布拉授一等公加太子少保。其長子長泰承襲一等公,后由其侄綸布襲;后由其叔達爾馬承襲,卒,由其兄法爾薩(索尼六子法保之子)襲;
索尼三子索額圖:任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保和殿大學(xué)士兼戶部尚書、加太子太傅;
索尼五子心裕,心裕襲一等伯爵位,心裕卒,由法保襲,法保卒由其子法爾薩襲,索尼六子法保,法保襲一等公,緣事革去,接法保襲一等伯,卒,由其長子法爾薩襲;后法爾薩接襲達爾馬承襲的噶布拉所授之一等公,將其所襲之一等伯令其弟靈德襲;
孝誠仁皇后:噶布拉之女;康熙之第一位正宮皇后;康熙4年(1665)9月初8日大婚,生二子,長子承祜4歲殤;孝誠仁皇后于康熙13年(1674)5月生第二子允礽,產(chǎn)后逝;允礽被立為太子,因事被廢;
和多穆哈連地方赫舍里氏——穆瑚祿都督為始祖的大家族中的多個分支。
【百家姓赫舍里姓】相關(guān)文章:
百家姓姓氏大典百里07-24
百家姓02-03
新百家姓習(xí)姓11-07
百家姓之李姓07-08
百家姓宰姓起源10-26
百家姓之裴姓07-27
百家姓周姓的起源04-18
百家姓卓姓的來源05-31
百家姓財姓的起源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