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建筑設計中板柱結構的適用高度
板柱結構是一種經(jīng)常被采用的結構體系,它具有不少優(yōu)點,如施工支模及綁扎鋼筋較簡單,結構本身高度較小,可以減少建筑物的層高,從而降低建筑物的造價等等,但由于此種結構在遭受較強地震作用時,其板柱節(jié)點的抗震性能不如有梁的梁柱節(jié)點,此外,地震作用產(chǎn)生的不平衡彎矩要由板柱節(jié)點傳遞,它在柱周邊將產(chǎn)生較大的附加應力,當剪應力很大而又缺乏有效的抗剪措施時,有可能發(fā)生沖切破壞,甚至導致結構的連續(xù)破壞。因此,新的抗震規(guī)范對于板柱-抗震墻結構的適用高度,作了較嚴格的規(guī)定。但是,實際工程中,對于板柱結構還是有大量要求的,本文目的,是想提供一些措施,使板柱結構可以建筑得更高一些,以滿足實際需求。
建筑 板柱結構 使用高度
1.綜述
由于板柱結構(無抗震墻者)抗震性能較差,北京市建筑設計院1992年出版的《結構專業(yè)技術措施》中規(guī)定,在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的地區(qū),層數(shù)不能超過四層,房屋總高不能超過16m,7度區(qū)為三層及12m,8度區(qū)為二層及8m。(以上指未設抗震墻的板柱結構)新的抗震規(guī)范GB50011-2001對于板柱結構作了比較嚴格的規(guī)定,例如,對于適用最大高度,6、7、8度區(qū)分別為40,35,30米;抗震墻應能承擔全部地震作用,板柱部分能額外承擔全部地震作用的20%;沿兩個主軸方向通過柱截面的板底連續(xù)鋼筋,有數(shù)量的要求(抗震規(guī)范6.6.9式)等等。
在抗震規(guī)范表6.1.1,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房屋適用的最大高度中,有板柱-抗震墻結構,但是沒有不設抗震墻的板柱結構,它的意思是,不推薦采用不設抗震墻的板柱結構。
此外,目前有一種說法:抗震規(guī)范對于各種結構體系的房屋,都有一個“限制高度”,這是一個誤解。的確,包括過去的抗震規(guī)范都提出了“適用的最大高度”,但這并不是“限制高度”,它的意思是,在使用該規(guī)范進行設計,并遵守規(guī)范的、構造等一系列要求,各種體系在各設防烈度時,該規(guī)范的適用范圍,是多少高度。例如,在8度區(qū),框架-抗震墻按該規(guī)范設計時,適用到100m高度。如果建筑物高度需要高于100m,就需采取比規(guī)范內(nèi)容更嚴格的措施(包括計算與構造),并經(jīng)過規(guī)定的審查,只要符合要求,是可以超過抗震規(guī)范表6.1.1中的高度的?傊,并無“限高”的說法。如果限制高度,只許建多少米,豈不是限制了科技的進步?
新抗震規(guī)范對于板柱-抗震墻的適用高度,規(guī)定得較低,這對于一般的高層建筑,是遠遠不夠用的。是否可以建得更高一些,可以根據(jù)從震害分析著手:
美國阿拉斯加四季公寓的倒塌,往往被認為是板柱-抗震墻性能不好的一個例證。但從林同炎事務所的分析報告來看,該工程的設計按100%地震力由核心筒來承擔,在承載力方面也是足夠的,只因施工單位在鋼筋接頭上未按規(guī)定施工,才造成嚴重破壞。
阿爾及利亞的倒塌事故,是由于該工程為純板柱結構(樓板為雙向密勒,無梁),層高較高,跨度也較大。此種結構不能抵抗地震是不足為奇的,也不提倡此類結構。
綜上所述,板柱結構的破壞主要是:
、. 未布置一定數(shù)量的抗震墻,因而地震作用全由板柱框架承受。由于未布置抗震墻,此種結構的節(jié)點剛度又相對較弱,因此側向位移常較大。由于它延性差,抗彎和變形能力很弱,再加上P-⊿效應,在強震時造成嚴重破壞甚至倒塌是很可能的。
、. 板柱節(jié)點處,樓板抗沖切能力差。在柱子周邊板內(nèi),未設置抗沖切的鋼筋,或設置得不恰當,節(jié)點處不平衡彎矩對樓板造成的附加剪應力未適當考慮,柱周邊板的厚度不夠,使抗剪箍筋不易充分發(fā)揮作用,或柱子縱筋在節(jié)點處滑移。
由于這些原因,在強震時使墻板產(chǎn)生沖切破壞,隨之樓板墜落,造成巨大損失。明白了板柱的破壞原因,采取相應有效的措施之后,板柱-抗震墻結構的抗震性能,將能有很大的提高,其設計強度也將提高。
2.板柱-抗震墻的設計建議
2.1結構布置
2.1.1應布置足夠數(shù)量的抗震墻(包括核心筒),墻的位置宜避免偏心。
2.1.2在房屋周邊,應布置邊梁,以形成周邊框架。
2.1.3抗震墻的厚度不應小于180mm,且不應小于層高的1/20,底部加強部位的抗震墻厚度不應小于200mm,且不應小于層高的1/16(可取層高及無支長度二者中較小值計算)。
2.1.5抗震等級的選用:可比抗震規(guī)范表6.1.1中之“板柱-抗震墻結構”一欄所規(guī)定者,提高一級,但原為一級者,不必提高(房屋高度不超過抗震規(guī)范中的規(guī)定時,抗震等級不必提高)。
2.2設計
2.2.1抗震墻(核心筒)應承擔結構的全部地震作用,各層梁柱框架應能承擔不少于各層全部地震作用的20%,也即,墻與框架承擔的地震作用總和為120%的全部地震作用。板柱框架不考慮承受地震作用,但仍應按抗震構造。
2.2.2當房屋高度超過抗震規(guī)范表6.1.1之規(guī)定值時,其樓層的最大彈性層間位移角限值應取為1/1000。
2.2.3樓板在柱周邊臨界截面的沖切應力,宜控制在較低水平,一般不宜超過允許值0.7ft的75%。
2.2.4當?shù)卣鹱饔媚軐е轮习鍘У闹ё鶑澗胤刺枙r,應驗算圖中虛線截面的沖切承載力。
2.2.5板柱結構在地震作用下按等代框架分析時,其等代梁的寬度采用:
、.框架方向跨度的3/4
、.垂直于等代框架方向柱距的1/2 兩者中的小值。
2.2.6沿兩個主軸方向通過柱截面的板底連續(xù)鋼筋的總截面面積,應符合下式要求:
AS≥NG/fy
式中,AS——板底連續(xù)鋼筋總截面面積?砂疵糠较1/2AS配置,此鋼筋應位于柱截面范圍內(nèi)。
NG——各層樓板傳到柱子的軸壓力,取設計值
fy——該連續(xù)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2.2.7應考慮由于板柱節(jié)點處的不平衡彎矩引起的附加剪應力。
2.3構造
2.3.1 8度時宜采用有托板的板柱節(jié)點,托板根部的厚度(包括板厚)不宜小于柱縱筋直徑的16倍。托板的邊長不宜小于4倍板厚及截面相映邊長之和。7度時也宜盡可能設置托板。
2.3.2 宜在柱上板帶中設置暗梁。暗梁寬度可取柱寬及柱兩側各1.5倍板厚。暗梁支座上部鋼筋面積應不小于柱上板帶鋼筋面積的50%(此鋼筋可作為柱上板帶負彎矩鋼筋的一部分),暗梁下部鋼筋不宜少于上部鋼筋的1/2。
暗梁箍筋的配置:當計算不需要時,箍筋直徑不小于8mm,間距≤3/4h0,肢距≤2h0;當計算需要時,箍筋直徑按計算確定,但不小于10mm,間距≤0.5h0, 肢距≤1.5h0,h0為板截面有效高度(不包括托板厚度)。
2.3.3柱上板帶支座處暗梁的上部鋼筋,至少1/4應在跨度方向通長。
2.3.4盡可能采用高效能的“抗剪栓釘”,以提高板柱結構的抗沖切性能。
3.結論
當設計及構造采取上述全部建議后,作者認為,此類結構的適用高度,可按抗震規(guī)范表6.1.1中框架-抗震墻結構取用。
【建筑設計中板柱結構的適用高度】相關文章:
法律漏洞與司法適用08-28
小額訴訟程序的理解與適用05-05
正當防衛(wèi)的理解與適用06-04
執(zhí)行留購措施的理解與適用06-03
結構方面的毛病05-08
學位論文的結構要件04-26
淺談德國的教育結構06-19
建筑設計開題報告05-24
不動產(chǎn)異議登記制度的司法適用06-10
析保險案件審理中法律適用難點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