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討減少患者負性情緒的有效護理措施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鼻咽癌患者的心理特征,探討減少患者負性情緒的有效護理措施。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分析60例鼻咽癌患者的心理反應及原因。結果 不同分期、不同階段的患者產生的不良情緒反應,差異有顯著性意義。結論 護理人員應對鼻咽癌患者的負性情緒予以足夠重視,制定合理的心理干預及護理對策有利于減輕患者的心理障礙,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 鼻咽癌;心理分析;護理
鼻咽癌是發(fā)生于鼻咽黏膜上皮的一種耳鼻咽喉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雖然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不斷提高,但它仍是一種嚴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惡性腫瘤。癌癥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十分復雜,恐懼、抑郁、焦慮、絕望、自卑等始終貫穿于其心理反應的全過程,而且對家庭成員的心理造成影響。因此,研究鼻咽癌患者的心理問題并制定相應的心理護理對策對疾病的治療和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既往相關心理需求調查也說明,對不良情緒反應的心理干預是必要的[1]。筆者通過對60例鼻咽癌患者的問卷調查,了解其不良情緒和有關的心理反應,提出了護理干預對策,促進鼻咽癌患者的康復,取得了較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選擇2007年5月至2008年12月在永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五官科住院的60例患者進行調查,其中男47例,女13例,年齡26~75歲,平均53.26歲,文化程度:大學6例,占10%、高中專:15例,占25%、初中及以下:9例,占65%。
1.2 方法 (1)自行設計調查表,包括一般資料、社會資料,以及影響患者情緒的原因,由有關專家審核把關。(2)心理問卷調查。由專人負責向受試對象講解目的、意義及有關指導用語,要求其獨立完成。本次調查發(fā)放問卷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為100%。
2 結果
2.1 60例鼻咽癌患者的心理反應 見表1。表1 60例鼻咽癌患者的心理反應
2.2 原因分析 見表2。表2 60例鼻咽癌患者的不良心理反應調查結果癌癥是威脅人類生命的常見病、多發(fā)病,而心理因素與鼻咽癌的治療及預后有很大的影響,癌癥患者心理現(xiàn)象的產生是生物、心理、社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患者積極的心理反應,特別是情緒穩(wěn)定、心胸開闊,可使患者身心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有利于疾病的康復[2]。因此,心理護理十分重要,在臨床觀察中,應針對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分期和產生的不良情緒反應,有針對性的施行護理干預措施,以減輕患者負性心理情緒,提高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
3 護理對策
3.1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幫助患者盡快適應環(huán)境 文獻報道[3]患者到醫(yī)院有兩大需求,即治療與舒適。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心理護理取得成效的關鍵。從患者住院起,責任護士就以優(yōu)質的服務贏得患者的信賴,熱情接待患者,幫助其熟悉環(huán)境、人員、制度,并使患者簡單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療方案,讓其盡快適應醫(yī)院的生活,從而消除其陌生感和恐懼感。護士應主動與患者談心,取得信任,產生安全感,可以體現(xiàn)在患者入院、出院的整個過程中,如:有無家屬陪同,家里各個問題的解決,入院后的各項制度介紹,講解相關疾病的信息及護理治療措施,詢問家庭史、既往病史,以利于用藥及觀察副作用。接觸患者時應親切大方、誠懇和藹、有問必答,周到細致,應稱呼患者的名字或職稱以視尊重,并謙虛的介紹自己及科室護士長、主管醫(yī)生相關情況,說明自己將會給患者提供什么樣的幫助。通過心理交談,有利于轉移患者的消極情緒,配合治療的信心增加,通過主動服務從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3.2 定時評估記錄,根據不同的心理問題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 對每一個住院患者均填寫一份入院評估表和護理問題項目單,評估患者住院期間的生命體征、精神、心理、飲食行為、護理措施等。在評估記錄的同時,針對各個患者的不同情況,提出護理問題,制定護理措施,做出效果評價。對于手術患者應從他們的共性著手進行心理疏導,從認知的角度啟發(fā)患者,指出所患疾病的相關原因,根據專業(yè)理論知識說明手術的必要性,恰如其分的解釋患者的問題,以消除患者顧慮,詳細地介紹手術程序,術前術后的注意事項,必要的技巧。對于自卑、抑郁心理的患者,應及早地進行心理評估,了解患者的個性特征,及早地進行心理行為干預,通過與患者交談向患者有機會將內心壓抑的負性情緒發(fā)泄出來,并及時給予鼓勵贊揚,根據患者抑郁的程度采用多種治療方法,如支持性心理治療、運動療法和認知治療等進行心理干預,對擔心經濟問題的患者,給予安慰做好家屬與患者之間的協(xié)調幫助,讓患者體會到親人的愛。針對軀體不適和人際關系敏感的患者,鼓動患者承擔力所能及的生活事項,多與人交流,鼓勵患者勇于駕馭生活,適當的活動,以轉移注意力,減輕不適感。對于焦慮和恐懼者,多舉些康復實例,多談健康話題,建立病友聯(lián)誼會,使患者及時宣泄和達到互助互愛的目的。焦慮所產生的驅力一定程度上是患者面對重大疾病時的“保護裝置”能夠使患者應用情緒性應對以適應新的情緒和角色。醫(yī)務人員及家屬要與患者多接觸,并及時開導以耐心、細致、親切的態(tài)度進行勸慰安撫,消除患者的焦慮不安。有研究認為,住院患者的焦慮和抑郁主要是由于自身心理活動指向自我,過分關注自我造成的,并因為其隱蔽性而不能被醫(yī)護人員發(fā)覺[4]。
3.3 爭取家屬、親屬、同事的配合,贏得社會支持 社會因素在疾病轉歸中起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疾病的關鍵時期,親友對患者的愛護和支持可提高患者對現(xiàn)實刺激的應對能力[5]。如病例1,患者女,28歲,鼻咽癌合并再生障礙性貧血,有3個孩子,需要不定期輸注濃縮紅細胞及血小板;颊邠淖≡嘿M用及小孩的照顧而焦慮,不安心治療,責任護士了解情況后,向她宣講患者的權利,聯(lián)系親友幫忙照顧小孩,鼓勵親人終日陪伴,并根據病情讓醫(yī)生為其選擇成本較低,效果較好的藥物,同時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向家屬介紹治療的基本情況和患者目前的心理狀況。取得家屬協(xié)助,同時也關注患者家屬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反應。并通過親朋好友、社會、網絡盡可能從各種渠道給予物質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但物質支持要恰當、不恰當的物資支持會更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而且大多數癌癥患者剛住院時不愿過多與人談論病情,不愿病情公開化,醫(yī)護人員要注意社會認可性,保護患者的隱私,不要傷害其自尊心,把情緒性格的穩(wěn)定和疾病的關系講深講透,指導患者加強自我修養(yǎng),幫助患者改善社會適應能力。
3.4 進行健康宣教,鼓勵患者面對現(xiàn)實,增強信心 護士應根據不同年齡、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分期及個性特征進行心理疏導及健康宣教,勿千篇一律,否則會影響健康教育的效果,從患者入院到出院分階段進行健康宣教,使其對所患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治療措施、術前術后的注意事項,以及康復和預防等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強機體的耐受力,以促進康復,可以通過書籍、網絡資源收集各方面的信息資料,包括患者對疾病所擔心的因素,介紹治愈病例,文化程度高的可以介紹一些相關書籍來增加治療疾病的信心,健康教育可以分兩個階段,即入院教育,主要是有關疾病知識和應對手術知識的宣教,在入院后3天內或術前2天進行;康復期教
【探討減少患者負性情緒的有效護理措施】相關文章:
手術環(huán)境對患者的負性影響因素調查及護理對策探討02-28
探討預防和避免手術室發(fā)生差錯的有效護理措施03-18
分娩產婦的心理護理措施探討03-15
消化道出血患者臨床護理探討03-16
泌尿外科患者護理管理措施論文11-17
護理論文的創(chuàng)新性探討03-05
探討泌尿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方法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