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探民間石雕在建筑中的運用
摘要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豐富的、優(yōu)秀的文化寶藏和文化傳統(tǒng),作為藝術范疇中的雕刻藝術,更是源遠流長。在古代,中國和以雕刻著稱的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臘、古羅馬等國一樣,呈現著人類雕塑藝術的燦爛輝煌。
關鍵詞 :石雕源流 范圍 運用
中國的雕刻藝術在表現形式上呈現出它的豐富多彩,如石雕、木雕、磚雕、泥塑等不同材質表現出來的雕刻藝術,在我國歷史悠久、技藝精湛,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實用性和裝飾性,并在不同的領域里發(fā)揮著應有的作用。雕刻藝術按用途劃分有建筑雕刻、宗教雕刻以及觀賞、陳設性雕刻等;按工藝劃分有線刻、淺浮雕、高浮雕、透雕和圓雕等。作為雕刻藝術表現形式之一的石雕藝術,在我國民間石雕工藝淵源久遠,有著獨特的民族風格與地方特色。
一、石雕的源流
石雕是以青石、沙石、花崗石、大理石等為材料的雕刻藝術品。在我國新石器時代就出現有石雕作品,如河北武安磁山文化遺址出土的石雕人頭像,還有出土的商代大理石石虎、石鳥。迄今為止河北石家莊出土的一對西漢裸體石人是我國最早的大型石雕。東漢以來,佛教傳入中國,由于佛教藝術的盛行,而使宗教石雕得到較快的發(fā)展,如云岡石窟、龍門石窟及莫高窟的石雕造像代表了這個時期石雕藝術的巔峰水平。東漢武氏祠前有一對石獅子,是我國陵墓石獅最古老的作品,形態(tài)逼真,鬣毛清晰可見。著名的西漢霍去病陵墓石雕群是漢代石雕的代表作。這些石雕不追求自然形體的逼真摹寫,而是重視結構形式的韻律,力圖通過動物的躍動瞬間以及內在結構來表現動物旺盛的生命力,達到形神兼?zhèn)、靜中欲動的藝術效果。霍去病墓石雕以高度概括的雕刻手法而不同凡響,其獨特、雄渾、沉厚、簡潔的藝術風格,反映了漢代雕刻藝術的最高成就。
中國古代石雕藝術相對集中于歷代石窟造像與陵墓石雕作品中。保存至今的六朝、唐、宋時期的石窟造像與陵墓石雕為數眾多,為我們探求石雕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宋、元以后,石雕藝術向世俗化、多元化方向發(fā)展。民間石雕、工藝石雕、建筑石雕逐漸成為石雕藝術的主流。明清時期石雕藝術除廣泛用于建筑石雕以外,小型佛像、陳設小品、印紐等觀賞性作品極為流行,石雕題材形式多樣,技藝精湛,達到了很高的藝術造詣。
二、民間石雕的題材范圍及運用
民間石雕的題材內容,以寫實性人物、動物、花鳥居多。大致有三個方面。
1.吉祥圖案!凹椤边@兩個字最早見于先秦戰(zhàn)國時期的《莊子》一書。書中有“虛室生白、吉祥止止”之語,自古就是福壽喜慶的祝吉之詞,也是國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依照世俗的觀念,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加官晉爵、子孫滿堂、富貴永年。因此,吉祥的內容是多福、添子、增壽。還有如“吉慶有余”“龍鳳呈祥”“天官賜!薄镑梓氆I瑞”“松鶴延年”“麟鳳吉祥”“一路連科”“獅子繡球”“封侯掛印”“太師少師”“天馬行空”“!薄皦邸钡,都是人們祈盼吉祥的重要內容。
2.戲曲人物、古代英雄、神話傳說以及日常生活,如“漁樵耕讀”“楊家將”等。
3.避邪納福的吉祥物與祥瑞的動物。如獅子、麒麟、鳳凰、大象、鹿、仙鶴、蝙蝠及十二生肖等。
近代民間石雕廣泛運用于建筑的諸多部位上,如民間建筑的梁枋、廊心墻、臺基、欄桿、門獅、柱礎、門枕石以及橋梁、石牌坊、石碑、鎮(zhèn)莊獸、拴馬樁以及陵墓雕刻等。其中典型的民間石雕,如石牌坊、石獅子、拴馬樁、門枕石、石橋、柱礎等,都具有濃郁的民族民間特色。
民間工藝是民間藝術中的一枝奇葩,而民間石雕運用在建筑裝飾中,尤其是用于明清時期的建筑石雕裝飾,因其有逐漸消失的趨勢而更顯彌足珍貴。
運用于建筑中的民間石雕藝術之一的石牌坊。牌樓即牌坊,是我國一種古老的建筑形式。牌坊直接淵源于漢唐時期的里坊門、其形制與古老的衡門、烏頭門和欞星門有關。明朝中期,坊門的結構漸趨繁雜,形制也越來越高大,逐步演變成牌坊。牌坊以“一間兩柱”為基本形式,即豎立的兩柱間橫接一至兩根額枋,上下兩根額枋之間鑲牌或透雕的花板;柱要深埋,還要箍“夾桿石”以求穩(wěn)定。大型的牌坊可橫向展開成“三間四柱”“五間六柱”等。牌坊的形制相當自由,甚至可以使用一般民間建筑禁忌的斗拱,屋頂由斗拱承托形成樓檐。牌坊的斗拱、額枋、夾桿石和屋頂都是重點裝飾的部位。如:位于廣西鐘山縣玉坡村的“榮恩石牌坊”古建筑,是廣西有名的最具地方特色的古建筑之一。該牌坊位于該村廖氏宗祠前,是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該村進士廖世德為紀念其祖所建。牌坊占地10.30平方米,四柱、三間、五樓、廡殿頂,寬6.18米,進深1.66米,通高7.32米,通體青石建造,牌坊滿布圓雕、高浮雕和低浮雕。用料宏大厚實,石柱立在石基座上,柱前后均設抱鼓石,起護桿作用,其中,中柱正面抱鼓石上鏤雕石獅,明間正樓廡殿正脊兩端飾有反尾上翹魚鴟吻,正中為保護陸頂,四斗拱間為透雕花窗,橫枋下正中石匾豎刻楷書“恩榮”二字;ㄌц始拌书g的石板為高浮雕和透雕鏤空的“雙龍戲珠”“雙獅戲球”“麟吐玉書”“丹鳳朝陽”“八仙賀壽”“魚躍龍門”等十多組玲瓏剔透、寓意深刻的題材。在表現手法上不同的建筑部位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如:起護欄作用的抱鼓石的兩側用的是線刻的表現手法,起到了整體而不破環(huán)原有牌坊的柱式結構。而花抬枋及枋間的石板則應用了高浮雕且近似于圓雕的表現方法,突出了牌坊最主要而顯著的位置的“雙龍戲珠”和“雙獅戲球”。而四斗拱間采用了低浮雕的表現手法,以豐富牌坊的內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主題的作用。整個牌坊從正面到背面的雕工精致細膩,刀法嫻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2000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運用于建筑中的民間石雕藝術之二的石獅子。傳說佛祖釋迦牟尼誕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吼:“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睆拇霜{子被逐漸神話,人們認為它能避邪護法,而成為佛法威力的象征。獅子又被稱為“百獸之王”,人們認為它可鎮(zhèn)百獸。由于東漢開始,歷代帝王陵墓石獸中均沿用石獅子護陵,用以避邪鎮(zhèn)墓。獅子還常成為菩薩的坐騎和寺廟的建筑裝飾。古代官制三公、三孤之首名太師、少師,官位顯赫。大獅、小獅諧音太師、少師!疤{少獅”圖案比喻為高官厚祿、財富與權力的象征,多見于民間建筑門飾雕刻。獅子的形象被融入中國文化中,成為最具民族特色和民間色彩的典型藝術形象,深受百姓的喜愛。傳說雄獅與雌獅在一起嬉戲,獅子的毛會纏在一起滾為球,球內會生出小獅子。“獅子滾繡球”“太獅少獅”圖案寓意祛災祈福、子孫繁盛、財源滾滾。廣泛用于石牌坊、橋梁、望柱、建筑小品、門枕石、拴馬樁等雕刻上。如:石龍橋位于廣西鐘山縣石龍鎮(zhèn)鎮(zhèn)府門前,橫跨于石龍河南北兩岸,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建于光緒年間,全長40米,寬5.2米,高12米,正拱跨度14米,副拱跨度7米,整座橋全用青石拱建而成,未用丁點灰漿聯(lián)結,充分顯示出我國橋梁建筑的高超技術和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石龍橋橋堍兩端各置石獅子一對,兩石獅怒目圓瞪,虎虎生威,橋面兩側石欄、望柱、華蓋內側飾滿浮雕圖案,望柱外側分別陰刻著“龍蟠東水”
【淺探民間石雕在建筑中的運用】相關文章:
淺探室內陳設05-29
淺探裝飾藝術花版設計中的線造型05-28
淺探我國侵權責任法中的補充責任05-28
淺探英語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興趣06-09
淺探作為自由的平等05-28
《左傳》修辭方式淺探05-03
淺探具象與意象的深度連接05-29
淺探張之洞實業(yè)教育思想05-30
淺探音樂教育之路04-29
淺探高中英語閱讀中的細節(jié)理解題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