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話畢業(yè)贈言
我研究古代文史,尊重傳統(tǒng)與走向現(xiàn)代化、全球化的關系,近年講得很多,請允許我以今古交替或穿越的方式開始今天的發(fā)言。
111年前,1905年,中國發(fā)生了兩件大事,一件是廢除科舉,一件是復旦大學的成立,后一件在全國可能不算大事,在復旦人來說確是大事。這兩件事確認了傳統(tǒng)教育和人才選拔方式,向以西學為框架的現(xiàn)代教育轉型。
當時認為科舉試八股束縛思想,埋沒人才,導致國家落后,F(xiàn)在又有人主張恢復傳統(tǒng),鼓勵讀經。我認為都有偏頗。
傳統(tǒng)教育的方式是讀經,最初可能是對的,然而西方在工業(yè)革命,在光榮變革,在世界發(fā)現(xiàn),在科學昌明,我們還在讀經。
乾隆朝修四庫全書,西方有法國大革命,有美國獨立宣言,船堅炮利,全球殖民,我們能不落后嗎?近年倡導國學的人很多,有沒有人覺得要把這些道理講清楚。
一百多年前似乎所有人都覺醒了,試圖把一切傳統(tǒng)都切除,生怕留一些尾巴還有復活的可能,先知先覺者如梁啟超《歐游心影錄》看到西方文化的局限和中國文化的價值,唐文治說各國皆“自愛其文化”,而求擴而“深入于他國之人心”,而我們則唯恐去之不盡,斬之不絕,“文化侵略,瞬若疾風,豈僅武力哉!”有多少人理睬?
傳統(tǒng)的禮法宗親社會消失了,傳統(tǒng)詩文精致含蓄的表達消亡了,傳統(tǒng)人際關系的基本道德、人際信任與禮儀規(guī)范也出現(xiàn)危機。于是開始呼喚傳統(tǒng),有人提倡讀經,有人提倡國學,《三字經》《千字文》《聲律啟蒙》也就算了,連《弟子規(guī)》《增廣賢文》也粉墨登場,做青年導師狀,真有用嗎?
我很贊同已故的俞吾金教授曾與我私下所談:“社會變動的大時代,人文社會科學者要為新的社會結構和人際關系作新的理論探討和界定。”我只是一位依循傳統(tǒng)治學,兼四部,用文言,重文獻,躭考據(jù)的學者,對古今之變的問題是看到了,但絕無可能提交理想的答案。提出問題,希望大家一起思考。
今日各位所得學位有博士,有碩士,還有本科的學士,這是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制定的制度,沿世界通例,有中國特色,古代沒有,但似乎也有,但表達不同。
碩士不是官職,博士是州縣或國子監(jiān)的教職,唯有學士尊貴無比,可以是皇帝的秘書,大學士幾乎就是宰相了。古今沒有可比性,若有共同點,我認為只有“士”這個字。
士是古代讀書人和官員的通稱,先秦是諸侯和陪臣的門客,“士為知己者死”,受了豪門恩惠也須以生命為回報。中古是士族的通稱,占有權利和財富,也創(chuàng)造精英的文化,有守護家國的責任。近世則讀書為官者則人人都有機緣,士有更多為社會表率的責任。
借此因由,我選三句話作為對各位的臨別贈言。
第一句話是,士要有慎獨精神。直截說,就是士要有道德操守,在大庭廣眾和獨處私室時要一樣。儒家說士的社會責任,是從修身齊家,到治國平天下,從修身齊家做起,方能對國家有貢獻。
修身的辦法很多,吾日三省吾身是說自律,正心誠意是要心口身行一致,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求勤勉,達則兼濟窮則獨善指示了兩種人生境界。
再具體些,可舉東漢楊震的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為無人得知?”拒絕別人的賄賂。若進入官場,此言當銘左右;若繼續(xù)學術研究,也請遵守基本規(guī)范,我偶然承責本校的學術規(guī)范,愿在此作友好的提醒。
再就是君子和而不同,與上下左右相處,始終保持友善而不盲從,見解獨立而不隨便茍同。滔滔紅塵,茫茫濁流,人生不知要遇到多少風波,多少歧路。阮籍痛哭,是因為不知正路何在;張翰思鱸,是大亂在即尋找避禍的借口——據(jù)說就是松江四鰓鱸魚,也是今后各位返校溫暖的高雅借口。
“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汝于成也。”把一切的優(yōu)渥和艱苦都看成一種歷練。“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是士人堅持慎獨的精神寫照。不要感慨社會風氣不好而怨天尤人,各位戴上某士的學位帽,有責任作社會道德的典范,移風易俗的楷模,用我們日積月累的情懷和品味,消除社會的戾氣,增進社會的溫情。
第二句話是,士要有家國情懷。古代國家的社會基礎是宗親禮法社會,歷代都承認家庭是國家的最小細胞,家庭幸福是國家穩(wěn)定的關鍵,士人必須在家盡孝,方能為國盡忠。所謂大公無私,公而忘私,因公廢私,傳統(tǒng)中絕無成立的理由,因為不通人情。
很難想象,一個人對父母衰老病死都無動于衷,會盡忠國事嗎?古代有制度保證,兒子官做大了,父母也要有相應榮譽,封賞誥命,絡繹不絕,保證家中次序不亂;悠悠萬事,家事為大,父母老病衰疾,可以請假侍奉,父母亡故,絕不得以任何理由流戀工作崗位。父母病危還不回家,古人認為禽獸不如,不知現(xiàn)代為何特別鼓勵。
由于擺正了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古人有對社會責任的各種表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以天下人為親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與天下共休戚,同命運;“民胞物與”,更是以天下為己任,悲天憫人,拯危濟溺。進而勇于承擔國家社會的責任,當國家需要的時候,“時危節(jié)乃見,一一垂丹青”,寫下壯麗的篇章。
因此,特別希望所有的畢業(yè)生既憐取眼前人,更要;丶铱纯,珍惜家庭,敬重父母,記住愛家就是愛國,愛國請從愛家做起。
第三句話是士不可不弘毅。
語出《論語·泰伯》,接下去一句是任重道遠。
弘是廣大,毅是堅持,是說士應該有開闊的視野,高遠的志向,并有將其貫徹始終的定力。前面的路正長,大家共同努力。
王國維曾說古今能成大事業(yè)大學問必經歷三種境界,大家很熟悉。他所說一是要擺脫俗諦,二是要堅持始終,最后方能大徹大悟。
什么是俗諦?工作機會,求婚尋侶,生活壓力,職稱晉升,項目申報,生老病死,都是俗諦,生活現(xiàn)世,人人都無法擺脫,遵循體制會得到許多好處,但又會限制你完成偉大的創(chuàng)造。今人好錢鍾書、陳寅恪學問如何好,其實他們出身世家,生活壓力不太大,看他們的筆記,早年的水平也未必高不可及。
近年關注李白,早年三擬《文選》,夠傻的,自己的詩也一改再改,確認天才只是將常人般用功的過程掩藏很深,反復琢磨后拿出作品讓你覺得超凡脫圣而已。
請千萬不要說“大師之后再無大師”,也不要說天才非凡人可及。如果各位博士論文通過后,憑此再升副教授,升教授,或許能成功,但格局就此限定了。如果認定學了一個方向,以后絕不出此一步,你的成就必如孫悟空安處唐僧劃定的圈圈,再無七十二變的可能。我在復旦近四十年,看到無數(shù)最有成就的學者無不學貫東西,主張學科融合。
蘇步青校長曾說:“做詩,還是要靠數(shù)學系,他們中文系不行的!边@是何等的`魄力和自信!當然中文系壓力很大,我們也想涉足理科,六十年才發(fā)了兩篇頂級刊物,成績不理想,但決沒有自甘墮落,我們辦了創(chuàng)意寫作班,培養(yǎng)小說家。
本校三十年代的先賢寫下校歌:“學術獨立,思想自由,政教羅網(wǎng)無羈絆!币恍┤死嫌X得不自由,受限制,其實禪宗早說破了一切:“誰曾縛你?”自由不自由,是你心中有無迷障。
流行歌曲唱得好:“快樂就是別人跟不上你的節(jié)奏!薄坝涀∵@每天每夜,你要永遠感到你很自由!薄拔邓{的天空向你開放,幸運就在你的四周!
請各位相信,你的心有多大,你的天就有多大,你的決心有多大,你的成就就有多大。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一直在等著你!
最后,講一段往事。
三十多年前校慶,請老先生題詞。
周谷城先生七律第一句是“學府東南第一流”。
朱東潤先生私下和我說,早已名不副實,達不到第一流,自己不能騙自己。
他的題詞是:“科以人名人可重,人以科名人可知。定庵此語每一吟誦,令人有起懦立頑之志!痹婁淉徸哉洹都汉ルs詩》,清朝三年取一榜進士,各榜成就不一,最高者稱為龍虎榜,其成就取決于最有名的幾位,這些人應該得到尊重,也有些人僅在提到每榜進士時,才會想到他,其成就和人品可想而知了。
朱先生認為這可以讓懦弱者奮起,頑劣者立志,是要提醒所有人,學校的地位和影響,關鍵在于每個人的發(fā)憤努力,成就自己的事業(yè),造就學校的名聲。
兩位前輩,一位提出理想,一位指明責任,我愿意與在座所有同學老師分享他們的所見。今天的每一位畢業(yè)同學,與我們一起分享學校的業(yè)績和榮光,這是無數(shù)前輩努力奠定的,在各位學術起步、事業(yè)開拓時,沾此榮光會得到更多機會。
各位更要理解,學校的名譽地位,今后端賴各位今后的成就來開拓創(chuàng)造,20XX屆畢業(yè)生的榮譽,更靠各位共同來造就!
【三句話畢業(yè)贈言】相關文章:
畢業(yè)季畢業(yè)贈言07-01
畢業(yè)送別贈言12-06
激勵畢業(yè)贈言12-04
催淚畢業(yè)贈言11-26
畢業(yè)贈言評語11-04
母校畢業(yè)贈言11-01
畢業(yè)教師贈言10-29
理科畢業(yè)贈言10-10
文藝畢業(yè)贈言08-22
寫畢業(yè)贈言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