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完全競爭理論發(fā)展評述
論文關鍵詞:資本主義 非完全競爭 壟斷 壟斷競爭
論文摘 要:非完全競爭是相對于完全競爭而言的,任何帶關于壟斷概念的理論都可以看作屬于不完全競爭理論的范疇。此文主要介紹在馬歇爾之后新古典經濟學體系第一次重大發(fā)展,即由斯拉法,張伯倫和羅賓遜等人進行的非完全競爭理論的產生和發(fā)展。
20世紀20~30年代,西方經濟理論微觀方面的重大突破和發(fā)展。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對西方經濟理論是一次大震動,長期占統(tǒng)治地位的自由競爭理論受到眾多經濟學家的攻擊。皮羅·斯拉法、瓊·羅賓遜、愛德華·張伯倫等人對非完全競爭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斯拉法于1926年12月在《經濟學》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名為《競爭條件下的收益規(guī)律》的論文,分析了馬歇爾完全競爭假定與規(guī)模收益遞增或遞減不相容的情況,他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放棄關于競爭的研究轉向對壟斷問題的研究。
斯拉法認為,在一個穩(wěn)定的行業(yè)中一個企業(yè)可以通過降低價格來增加銷量與利潤直到損害到競爭性企業(yè)。但是如果一個企業(yè)提高價格可以既增加利潤又不損害競爭,那么競爭企業(yè)也從價格的上升中獲益,因為它們的銷售價格也可由此提高,進而提高利潤。斯拉法的理論為發(fā)動對完全競爭理論的批判播下了種子,在斯拉法研究的基礎上,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張伯倫和英國經濟學家瓊·羅賓遜幾乎同時獨立地發(fā)表了論述壟斷競爭理論的著作,標志著現(xiàn)代西方經濟理論中不完全競爭學說的建立。
愛德華·黑斯廷斯·張伯倫認為,壟斷是一家企業(yè)獨占一種商品的市場,是一種商品唯一的賣者,從而控制該商品的銷售數(shù)量和價格。壟斷的普遍意義是對供給的控制,因之同時也就控制了價格。張伯倫的理論系統(tǒng)可分三個部分:產品差別論,壟斷競爭論和廠商均衡論。
張伯倫的壟斷競爭理論首次詳細地研究銷售成本,對于廣告經濟學以及企業(yè)經營管理學的產生和發(fā)展都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張伯倫關于銷售成本的分析,被認為是他對經濟學的一大貢獻。他指出,如果人們的欲望不變而買者又具有完全住處,廣告完全無用;但是實際并不存在這種情況,所以,廣告便成為銷售量和價格、利潤的巨大力量。張伯倫所提出的產品差異和銷售成本兩個概念,是對西方經濟學的特殊貢獻,但同時他的理論也存在某些缺陷和非科學的部分,比如他認為壟斷就是廠商對價格的控制能力。實際上壟斷的假設條件是很嚴格的:市場上只有惟一的一個廠商生產和銷售商品;該廠商生產和銷售的商品沒有替代品;其他任何廠商進入該行業(yè)都極為困難或不可能。壟斷就是要排除任何競爭的因素,而在張伯倫所認為僅僅是廠商有對價格的控制能力的“壟斷”的定義是不嚴格的。
瓊·羅賓遜于1933年出版了《非完全競爭經濟學》,這本書與張伯倫的《壟斷競爭理論》并列成為現(xiàn)代壟斷競爭與廠商理論的經典之作。她認為,完全競爭“并不是理想的”理論。羅賓遜關于非完全競爭的理論可分為價格歧視,廠商均衡,對勞動的剝削三個方面。
羅賓遜對非完全競爭理論的分析的最大特色是用邊際分析方法分析利潤最大化行為,這成為后來對各種市場結構中的廠商均衡分析的標準分析工具。她提出對勞動的剝削并分析,對于處資本主義占主導的西方的她具有重大意義。但馬克思早已指出雇傭勞動遭受剝削的真正原因和根源是生產資料私有制。剝削根源于特定的社會制度,而不是根源于某種生產要素,也不是羅賓遜所說的那樣,把剝削的存在歸結于買方壟斷和賣方壟斷的存在。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剝削無疑仍然存在,這是羅賓遜關于非完全競爭的論述中不合理的部分。
羅賓遜在其關于非完全競爭理論的分析中指出,由于產品市場的賣方壟斷和勞動市場的買方壟斷,產生了雇主對勞動的剝削。在經濟學著作中公開提出并分析對勞動的剝削,這在西方經濟學家中是難能可貴的,應當給予充分的肯定。但她對勞動受到剝削的原因進行的分析使馬克思主義者們不能認同。因為馬克思認為雇傭勞動遭受剝削的真正原因和根源是生產資料私有制,剝削根源于特定的社會制度,而不是根源于某種生產要素。羅賓遜卻認為勞動受剝削的原因是買方壟斷和賣方壟斷的存在,并認為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剝削就不存在,這顯然用馬克思關于剝削的理論是講不通的。
綜上所述,張伯倫和羅賓遜對完全競爭理論提出了針鋒相對的非完全競爭理論體系是對自由競爭理論的一次嚴重挑戰(zhàn),他們關于非完全競爭的理論被譽為當代西方經濟學說的一場“革命”。之所以受到這樣的重視,據說是由于他們的理論用非完全競爭取代了馬歇爾理論體系中的"純粹競爭"和"純粹壟斷"的假定,使得現(xiàn)代微觀經濟學的市場和廠商理論得以確立。但資產階級推崇非完全競爭的真正是因為這種學說適應了壟斷資產階級在新形勢下的需要。同時,張伯倫極力鼓吹壟斷競爭對社會的促進作用,聲稱在壟斷競爭條件下,每一個廠商都可以獲得一定的壟斷利潤,但從長期看,這種利潤通過使產品多樣化而帶來的社會福利比壟斷競爭所造成的損失要大得多,因此,壟斷競爭要優(yōu)于純粹競爭。張伯倫的壟斷競爭理論完全成為為壟斷資本辯護的工具。
但在事實上,張伯倫理論中對銷售成本在資本主義經濟中“創(chuàng)造需求”、“增加需求”的作用的分析,羅賓遜用邊際分析方法分析利潤最大化行為的特色,對現(xiàn)代微觀經濟理論和廠商均衡理論的發(fā)展具有標志性意義,而且對于市場經濟的國家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等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孟熙,郭建青.經濟學說史教程[M].第二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李嘉圖.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
[3]奧古斯丹·古諾.財富理論的數(shù)學原理的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4]約瑟夫·熊彼得.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5]約翰·凱恩斯.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6]張伯倫.壟斷競爭理論[M].上海:三聯(lián)出版社,1958.
[7]瓊·羅賓遜.非完全競爭經濟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
[8]龔維敬.壟斷經濟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畢業(yè)論文范文查看下載 查看的論文開題報告 查閱參考論文提綱
查閱更多的畢業(yè)論文致謝 相關畢業(yè)論文格式 查閱更多論文答辯
【非完全競爭理論發(fā)展評述】相關文章:
論言語行為理論綜合評述11-15
群體決策基本理論研究的評述11-18
審計市場發(fā)展與競爭研究11-17
淺談詞匯能力發(fā)展次序理論11-14
談計劃行為理論的發(fā)展03-03
非遵從行為理論對學校道德教育的啟示11-15
非正式制度思想理論發(fā)展研究12-01
有關企業(yè)家理論發(fā)展論文02-1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