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網絡環(huán)境下的外語文化主題教學法
外語文化主題教學法,是一種面向文化的語言教學觀念,那么,如何分析網絡環(huán)境下的外語文化主題教學法?
前言
為適應社會對大學畢業(yè)生英語能力的新要求,教育部2004年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簡稱《教學要求》),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經濟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目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主張教師應當成為學生的幫助者、合作者和監(jiān)督者,突出學習者的自主性和教學主體地位,使他們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大學英語教學應朝著“個性化、協作化、模塊化和超文本化”的方向發(fā)展(胡壯麟2004);外語學習任務和要求也應逐漸由原先的純外語學習向與語言習得和文化習得并重過渡。文化學習尤其應受到重視。在實踐中,全國已有180所試點院校根據新的《教學要求》率先探索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為載體的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模式,學生的學習模式是教師教、學生學、網絡輔導的三位一體的模式。在新的外語教學模式中,教師如何利用新的教學理念和網絡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也是不容忽視的。
一、主題文化的劃分
根據著名學者Chastain對文化的定義,文化可劃分為大寫C和小寫C文化。大寫C文化是狹義文化,即文學藝術以及學術方向的文化。小寫C文化是廣義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包括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風俗習慣、傳統(tǒng)等。Chastian認為這一從人們生活方式的角度來界定的廣義文化被視為第二語言課堂教學選擇文化教學內容最慣常和最值得推薦的基本內容。這類文化內容涵蓋了第二語言學習者最感興趣和最重要的信息(Chastain1976),這種文化內容對學習者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Byram1997;Kramsch1993;Chastain1976)。根據Chastain對文化的界定,廣義內容包括風俗習慣、生活方式、風土人情、飲食文化、大眾體育、流行音樂、習語、幽默、笑話、教育、電影、體態(tài)語、信仰等社會文化或語言現象;狹義內容包括文學、歷史、政治、地理、經濟、建筑、藝術、科技、宗教、哲學等文化現象。英語教師在此對文化定義的指導下進行文化選題,采用主題式教學(thematic teaching),培養(yǎng)學生學習、探索和分析總結的能力,達到培養(yǎng)學生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要求,這是文化主題教學法的基本教學意義。它是語言習得的文化觀和培養(yǎng)綜合學習能力為教育目的素質觀的綜合。目前已有一些中學如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為適應新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在嘗試外語教學文化觀指導下的開放式文化主題式教學法。具體做法是選用適合實施開放式文化主題教學法的教材,采取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協助的教學理念,運用基于新認知主義的主題式教學法:圍繞主題,教師創(chuàng)建一系列情景,通過學生的實踐,激發(fā)學生積極探索、討論和協作學習的氛圍。那么在學生的大學教育階段,在網絡環(huán)境下如何實施文化主題教學法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呢?
(一)做好文化主題的預設
外語文化主題教學法,是一種面向文化的語言教學觀念,文化主題的預設是主題教學法的關鍵。而目前被教育部大多數大學英語改革的試點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如《新視野大學英語》、《體驗英語》等,都涉及一定的文化內容和文化信息,但在編排上并未采用文化主題系統(tǒng)。教師在教學中若要真正實施好文化主題教學法,必須在課前自己做好相關文化主題的預設。文化主題可以是文本本來確定的,也可以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讀出來的,還可以是與文本有關聯,教師和學生感興趣的文化主題。比如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第三冊中的第一單元,“With AlzhEimer’s, you meet a lot of new people”,這一單元的話題是老年癡呆癥現象,但如果緊緊停留在這一文本話題的表面,學生只能了解一些簡單的老年癡呆癥現象及相關的語言表達,并且很難積極參與教師設計的語言活動,以他們的年齡和閱歷,往往認為這只是少數老年人的疾病現象而很難產生興趣。但如果教師能在課前認真做好文化主題的預設,會發(fā)現整個社會對老年癡呆癥這一現象的關注所反映的正是人類對生命和健康的尊重和熱愛這一人道主義精神,以此作為本單元的文化主題,構建主題情景,既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又可以將教材中看似散亂的部分,比如如何描述記憶力,如何表達同情,如何延續(xù)被打斷的話題等等串聯起來,成為一個 “集成塊”,形成立體的主題教學的整體效果。
(二)利用網絡資源,整合合理的文化信息
網絡媒體在今天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利用好這個資源,關系學生是否可以在主題教學中起到真正的主體作用。利用網快速收集全方位的、必要的主題信息,才能得到相關文化主題的較為完整的內容,通過主題信息的多層面比較,才能讓學生形成探索和研究的個人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才能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乃至創(chuàng)造的能力。教師應指導學生利用網絡收集相關的文化信息。在主題單元學習的最開始,教師要將整個單元的內容、計劃、目的、學習時間以及將要進行的主要活動通盤考慮,全面規(guī)劃,并告知學生他們需要利用網絡了解和準備的相關文化信息,使學生能真正利用好網絡資源,在教學中起到主體作用。
(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滲透文化主題,培養(yǎng)文化意識。在詞匯和短語教學中,不僅應講授其概念意義,同時,還應傳授其文化內涵如peasant一詞含有教養(yǎng)不好,粗魯的意思,有貶義,所以指農民時,多用farmer, 而英語中許多與dog相關的習語,如“love me,love my dog”等,顯示出英美人對動物的喜愛和保護意識。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組織課堂討論等不同形式,引導學生將課文所涉及的目的語文化和本國文化進行對比,激發(fā)學生尋找兩種價值觀的文化和歷史解釋。如新視野視聽說教程第四冊中的一課,“Beauty can be bought”,可引導學生討論中、西方文化中對美的認識的共同和不同之處。課后,讓學生調查 “整容”流行的原因,“整容”失敗的案例,不同的人群對這一現象的認識,并寫成調查報告。對美的更深層次的認識,還可推薦學生看一些相關電影或小說,寫出讀后感。總之,文化意識滲透應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并盡量使一個文化主題多角度、多層次地反復重現,使新語言和文化知識在頭腦里形成網狀記憶,網狀聯想,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二、主題教學法的作用
外語文化主題教學法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作用無疑是不可低估的。但現階段的外語文化主題教學法需要解決以下問題:首先是教師自身水平和素養(yǎng)的提高。只有教師自身具有較高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對目的語文化和本國文化的熟悉才能駕馭課堂。而且,目前還沒有較為成熟的使用文化主題教學法的大學英語教材,教師需要自己根據教材內容,提煉和挖掘文化主題,將文化主題教學法貫穿始終。教師需要既當設計師,又當建筑師,充當課程資源的實施者和開發(fā)者的雙重角色,只有不斷學習和提高才能具備這種能力。其次,測試手段和方法的改進。對學習效果的有效測試,是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動力的必要手段和前提。目前的大學英語測試難以體現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例如我校的大學英語口語測試主要是讓學生抽取一個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對話或陳述的題目,這些話題較少涉及文化背景和文化主題情景,學生在測試的時候也難以體現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由于測試時對這一能力的忽略,只有少數學生能在平時學習時注重目的語文化的學習。
外語文化主題教學法是一在語言習得的過程中注重文化習得的教學方法。外語教師運用這一教學方法,在對文化的定義下進行合理的文化選題,采用開放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給予幫助和指導的方式,利用網絡環(huán)境和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探索、研究文化現象的習慣,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跨文化交的能力,以適應我國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談網絡環(huán)境下的外語文化主題教學法】相關文章:
談計算機網絡環(huán)境下的網絡教學02-20
談網絡環(huán)境下搜索引擎的使用02-22
談外語教學中的后教學法與教學法的比較研究12-01
談外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05-20
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習策略研究11-25
經濟全球化環(huán)境下外語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11-14
談“異步教學法”的運用01-1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