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出爾反爾
成語典故出爾反爾1
原意是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如何對待你。源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春秋時期,鄒國和魯國打了一仗之后,鄒國國君鄒穆公向孟子求教:“這次作戰(zhàn),我的將士死了33人。然而老百姓卻沒有一個去拼命的。殺了他們的話,又殺不了那么多。如果不殺他們,可他們卻眼睜睜看著官長被敵人殺死而不去援救,太令人氣憤了,你說該怎么辦才好呢?”孟子回答:“在戰(zhàn)亂和災荒的年月,老百姓中老弱者死了來不及埋葬,填滿了溝谷;青壯者則只能四處逃荒,妻離子散。遭受災難的人恐怕有幾千人吧。你埋怨他們見死不救,但你和你的'官員在百姓危險時也沒有去救過他們。你的糧倉堆滿了糧食,庫房里裝滿了財寶,而你的官員們卻不把這些情況向陛下報告,甚至玩忽職守、任意欺壓百姓,曾子就曾說過:‘當心啊,當心,你怎樣對待人家,人家也就怎樣回報你!阍趺茨芄帜愕陌傩?做國君的假如能施行仁政,老百姓就自然會擁戴你,也會愿意為保護他們的官長出力,甚至獻出自己的生命!
后簡化為“出爾反爾”,則是指做事反復無常,言行自相矛盾。
成語典故出爾反爾2
出爾反爾(chū ěr fǎn ěr)。
爾:你。反:同“返”;回。反爾:意謂你怎樣對待人家,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原指你怎樣對付人家;人家就會怎樣對待你,F(xiàn)多指自己說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復無常,說話不算數(shù)。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戰(zhàn)國時,有一年鄒國與魯國發(fā)生了戰(zhàn)爭。鄒國吃敗仗,死傷了不少將士。鄒穆公很不高興,問孟子道:“在這次戰(zhàn)爭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殺死了三十三個,然而老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去拼命的,他們眼看長官被殺,而不去營救,可恨得很。要是殺了這些人吧,他們人太多,殺也殺不完;要是不殺吧,卻又十分可恨。您說該怎么辦才好呢?”
孟子回答說:“記得有一年鬧災荒,年老體弱的百姓餓死在山溝荒野之中,壯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糧倉還是滿滿的,國庫也很充足,管錢糧的官員并不把這嚴重的災情報告給您。他們高高在上,不關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殘害百姓!
孟子在回顧了這辛酸的往事后,接著又說:“您記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說過的話嗎?他說,要警惕呀!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如何對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個報復的機會,就要用同樣的手段來對待那些長官了!泵献幼詈蟾嬖V鄒穆公說:“所以,大王不要去責怪他們、懲罰他們。如果實行仁政,您的百姓就會愛護他們的長官,并且愿意為他們獻出生命!
【成語典故出爾反爾】相關文章:
成語典故故事:大材小用01-22
肝腦涂地成語的典故12-24
投筆從戎成語典故12-19
噤若寒蟬的成語典故12-25
成語典故:別開生面01-17
成語典故:天道酬勤12-18
歷史典故成語故事15篇10-26
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3篇12-18
三人成虎成語典故02-20
將計就計的成語典故是什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