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創(chuàng)業(yè)有窮人的方法
窮人缺錢,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huán)。沒有錢,就難有大的作為,只能為柴米油鹽操心;沒有錢,就不敢放棄手里這塊面包,去追求更多更好的東西;沒有錢,就進不了有錢人的圈子,就只能在窮人堆里混。
身居底層,便很難高瞻遠矚,于是窮人總是錯過機會,一生都在仰望別人,為別人的事業(yè)添磚加瓦。窮人的無奈,只有窮人自己能夠體會,缺錢就沒有事業(yè)的基礎,缺錢得不到良好教育,缺錢影響心態(tài),缺錢更進不了上層圈子……總之,缺錢的后果不僅是影響到生計,更重要的是影響到心計,影響到為人處世的方法,影響到人的整個前途。所以,投資理財講師張雪奎認為,窮人也要創(chuàng)業(yè),窮人創(chuàng)業(yè)也有窮方法。
把一件事做透
有一個寓言“猴子掰包谷”,說的是猴子在包谷地里收獲,剛掰下一個,覺得前面的更好,就扔下手里的去掰另一個,另一個到手,覺得還有更好,又扔掉手里的,去掰那個“更好”,不知不覺走到玉米地的盡頭,天色已晚,只得慌慌張張隨便掰一個,回去一看,恰恰是個賴子包谷。也只好將就了。
我們都會笑那個猴子太傻,可是換了你,又會怎樣?
猴子犯傻是有客觀原因的。首先,包谷有層層疊疊的殼包著,里面的內(nèi)容究竟如何,并不那么容易判斷。其次,太多的包谷擺在面前,形成了誘惑和干擾。只有一個包谷時,你會剝開來細細觀察;兩個包谷,你會放在一起比較;滿眼的包谷,你就分不清誰是誰了。高矮胖瘦相差無幾,一律地搖曳生姿,掰了這個就要放棄那個,你到底要誰?
人往往覺得已經(jīng)到手的不是最好的,凡是有機遇路過,都想一把抓住,創(chuàng)造一個奇跡。
其實真正的機遇是很少的,人一生中可能就只有一兩次。
我們都熟悉一條組織原則——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但是實際上,生活中很多的“多數(shù)”意義并不大,反而是“少數(shù)”在決定著事物的性質(zhì)。一個將軍的某一個念頭,可能左右一場戰(zhàn)爭的勝敗,從這種意義來看,很多人的血是白流的。十只股票中,你只要買對了兩只,這兩只所賺的錢,也許比其他八只都多。一個公司,占總?cè)藬?shù)20%的那部分員工,卻創(chuàng)造了超過80%的利潤。同樣,只要有20%的員工和你搗亂,你這個公司基本上就稀里嘩啦了。
窮人創(chuàng)業(yè),往往并不是沒有遇到過賺錢的機遇,也曾經(jīng)有過潛力很大的.項目,那真是一段愉快的日子,干什么都順,前途無限光明。然而當那一陣高峰過后,日子又漸漸平淡了,許多人便開始煩躁,一心想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于是大量的精力用于開拓,原來賺錢的事反而顧不上了,時間一長,自然廢棄。
千辛萬苦開了頭,卻不能堅持下去,一輩子都在追尋,一輩子都在選擇,等到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快走到人生盡頭,才像那掰包谷的猴子,隨便對付一個了事。
一個好項目的珍貴,是要在事過很久以后,回頭再看,才能發(fā)現(xiàn)的。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相應的回報,正如你買了十只股票,也許80%的利潤來源于其中的兩只,如果你不緊緊把握住它們,狠賺一把,那另外八只的虧損就可能把利潤全部吃掉。
人生就是這樣不公平,那兩只賺錢的股票也許并沒有消耗你多少時間,另外八只賠錢的買賣,卻讓你殫精竭慮。所以把一件事情做透,是成功人生的捷徑,千萬不要以為機會遍地都是,人一輩子大量的活動其實都只是鋪墊,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就只有幾次,當你手上抓住一個機遇時,再難也不要松手,也許完成這一件事,就奠定了一生的價值。
重要的不是決定要做什么,而是決定不做什么。不做什么是為了等待那要做的什么,一旦決定要做,就一定把它做透。
堅持就是勝利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國王要賞賜一個大臣,就讓他自己提一個方案。大臣說:“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在棋盤的第一個格子里裝1粒米,第二個格子里裝2粒,第三個格子裝4粒,第四個格子裝8粒,以此類推,直到把64個格子裝完。”國王一聽,暗暗發(fā)笑,要求太低了,照辦!
裝米的工作進展神速,不久棋盤就裝不下了,改用麻袋,麻袋也不行了,改用小車,小
車也不行了,糧倉很快告罄。數(shù)米的人累昏無數(shù),那格子卻像一個無底洞,越來越填不滿。國王終于發(fā)現(xiàn),他上當了,一個東西哪怕基數(shù)很小,一旦以幾何級數(shù)成倍增長,最后的結果也會駭人聽聞。
窮人就像棋盤的前幾個格子,1粒米和2粒米之間沒有多大差別。窮人創(chuàng)業(yè)基數(shù)太小,起點太低,就算你發(fā)展的速度很快,你瘋狂運轉(zhuǎn),還是個小雪球,說不定沒等你滾大,天氣已經(jīng)暖和了,雪又要化了。
窮人的發(fā)展很難,起步難,堅持更難,面前就那么幾顆米,你自己都沒了胃口?墒且患虑榈某晒,往往就在于最后一步,當基數(shù)積累到一定的時候,只需要跳一個格子,你就立地成佛了。這之前的一切都是鋪墊。
鋪墊就是一個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沒有第1顆米,就沒有后面的車載斗量。這個過程是漫長的、艱難的,能不能等到那最后的一天,就看你的功夫了。投資理財講師張雪奎以為,老輩人說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就是說的這個。
敢于做大事
窮人總是直觀地認為路邊的雞毛店飯菜便宜,大飯店必然昂貴,其實不然。就算小飯館單價確實便宜,但如果敞開肚子,毫不節(jié)制亂點一氣,最后結賬也是一筆不小的數(shù)字。何況小飯館并不一定便宜。你看過《水滸》沒有?孫二娘可認識?她那店感覺如何?不要以為店小老板就善良,大飯店反而更講規(guī)矩,更重信譽。小飯店生存艱難,說不定早就練就了一身刀技,宰起客來絕對是穩(wěn)準狠。
何況還要算一筆賬,要是在路邊的雞毛小店吃壞了肚子,你還更是得不償失。
所以,窮人不妨壯起膽子走進大飯店,試試。先問個價,如果不行,無非是退出來而已,又不損失什么,至少還長了見識,何必憑空想像,自甘平庸,自絕于更好的機會。
做一個大生意和做一個小生意,費的口舌往往是一樣的,不要認為小生意好做就選擇它,很多時候兩者花的工夫一樣多。是否做一件事,選擇的標準不應是大小,而是看自己是否適合。
中央電視臺的許多主持人都是從地方臺跳去的,當年他們在地方臺時,當?shù)氐挠^眾也沒有覺得他有多么出眾,多么了不起。但去了中央臺,漸漸就氣度不凡了,如果再返回地方,與過去的同事同臺主持,真的就不一樣了,讓人刮目相看。
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豐富的潛質(zhì),你所面臨的挑戰(zhàn)越大,對自己的潛能挖掘得越充分,就越可能有非常的建樹。一個人的思維和氣質(zhì)常常是由他所從事的工作打磨而成的,并非他刻意如此,而是每天所接觸的人和事,每天必須思考和處理的問題,培養(yǎng)出了一種個人風格。
環(huán)境會給每個人打上烙印。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常常不是基于自己對自己的認識,而是隨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而改變的。當別人認為你是重量級的人物時,他的態(tài)度謙卑,你就不知不覺氣宇軒昂,而當周圍的人都覺得你無足輕重,你自己要么畏縮,要么激憤,都難有大度雍容的感覺。
人生如同一場戲,既然都是唱,都要花費同樣的力氣,還不如選個大舞臺、好角色,痛痛快快演一場。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窮人創(chuàng)業(yè)有窮人的方法】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