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旅游蠡園導(dǎo)游詞
我們現(xiàn)在將去游覽的景點是蠡園。蠡園距無錫市區(qū)10公里,位于前湖北岸的青祁村,是一處以“堆造假山、巧借真水”而聞名的江南水鄉(xiāng)園林。
蠡園因蠡湖而得名,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東北岸的一個內(nèi)湖,湖面9.5平方公里。相傳2000多年前,越國大夫范合助越王滅亡吳國后,功成名就,攜西施隱居于此。后人把范蠡、西施當(dāng)年泛舟的五里湖叫做“蠡湖”,蠡園也因此而得名。
蠡園的建設(shè),最早是在民國初年,當(dāng)時的青祁村人虞循真在蠡湖岸邊種植了柳樹、菱藕,然后筑堤圍坎,建造茅亭,形成了“梅埠香雪”、“南堤春曉”、“曲淵觀魚”等“青祁八景”,并設(shè)立“山明水秀之區(qū)”牌額以示游人,從而奠定了蠡園風(fēng)景開發(fā)的基礎(chǔ)。
1927年,又一位青祁村人王禹卿,在上海經(jīng)營面粉生意致富后,回到鄉(xiāng)里,在“青祁八景”的基礎(chǔ)上辟地30畝,鑿池引水,疊石為峰,歷時三年建成蠡園。1930年,臺園的另一位建造者陳梅芳在蠡園旁建造了另一個園林,據(jù)范蠡在此與鄉(xiāng)親們一起養(yǎng)魚的傳聞,取名“漁莊”,并聲稱要勝過蠡園,因名“賽蠡園”。1936年,王禹卿的兒子王亢元,又分別營建了湖心亭、凝春塔等建筑。解放后,1952年無錫市政府經(jīng)全面整修,在臺園與漁莊之間,建筑了一條千步長廊,從而將兩國連成一體,統(tǒng)稱“蠡園”。1978年又在長廊之東拓建新園,形成了如今的規(guī)模。
臺園現(xiàn)占地123畝,其中水面占40%以上,全園分為四個景區(qū):東部有百花山房、月波平眺、南堤春曉和四季亭;西部有千步長廊、湖心亭、凝春塔;中部有假山群、蓮防;新辟的有春秋閣等名勝景觀。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蠡園大門,這是由原漁莊大門改建而成的。進門是90平方米的敞廳,右側(cè)墻上刻有蠡園風(fēng)景圖。向前過暗廊、月洞門,穿過假山屏障,只見右邊堆砌著湖石、假山,這就是著名的百花山房。它建于1934年,外觀為落地長窗,配以各種花紋雕刻。廳里陳設(shè)古式家具,房后種植芭蕉、棕櫚。百花山房回廊中的墻上裝飾著彩繪壁畫,它以西施故事為線索,形象地展現(xiàn)了西施~生的主要經(jīng)歷。西施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浙江諸暨人。在吳越爭戰(zhàn)中,越國謀臣范合幫助越王勾踐設(shè)“美人計”,將西施獻給吳王夫差,從而使夫差沉迷酒色,最終亡國。
由回廊向前,二層樓建筑是“濯錦樓”。
假山石陣是臺園景區(qū)的主要特征。1930年陳梅芳建漁莊時,用太湖石堆砌假山群,由浙江東陽人蔣字元設(shè)計建造。來到假山群,只覺峰回路轉(zhuǎn),曲折盤旋,置身其中,如入迷宮。
假山群的建造豐富了園林內(nèi)容,增加了山林野趣,又分隔了景區(qū)空間。這些假山都以“云”字題名,有云窩、云腳、穿云、朵云、盤云、歸云、留云等。假山最高處是“歸云洞”,高12米。在此可以眺望全園景色。我們到此,是否有一種“身在此山中,不知云深處”的感覺呢!假山雖小,卻風(fēng)景獨特。在假山群旁,還配置著小亭、池塘、小溪、曲橋、石筍,并且種植了各種名貴花木,大有會稽蘭亭之風(fēng)光。
假山群中最大的建筑是“蓮航”。它建于1930年,三面臨池,一側(cè)和駁岸相連,分成三個艙:前艙是落地長窗,中艙裝飾著矮墻花窗,尾艙隔有粉墻欄桿。航是園林湖泊中建造的一種船形建筑,主要供人在游覽時駐足停留,觀賞水景。江南園林造園多以水為中心,蠡園又建在太湖邊,因此陳梅芳在假山群中造了這座蓮航,使游人不在水中劃船,卻如同置身舟中的感覺,充分體現(xiàn)了造園者的用意。
看完蓮訪,我們沿石路向南,前方有一口直徑約一米的泉井,周圍疊石形如耳廓,這就是著名的“洗耳泉”。泉旁這塊大石,狀如獅子,似在守護著清泉。再看泉畔石路兩旁分布著這些湖石,倘若游客們仔細辨認(rèn),就能看出12生肖的動物形態(tài)。跨溪石橋上有“潛魚”兩字。此處景觀以景狀物,讓我們不得不嘆服造園者的別具匠心。
下面讓我們繞過假山,來到一片豁然開朗的景區(qū)。這里平地上種植著數(shù)十株古老的桂樹,郁郁蒼蒼,香溢滿園,因而名叫“桂林天香”。倘若中秋時節(jié)來到這里,定能使您感受一番“天香云外飄,桂子月中落”的情趣。
走出假山群,過月老亭石拱橋,前面看到的攢尖敞開的亭子,就是“涵虛亭”。此亭本來在蠡園東部,建漁莊時遷到這里。原先亭子分成八面,有矮墻,上裝花格長窗,1958年整修時,拆除了花窗和矮墻,成為現(xiàn)在開敞的樣子。1983年還塑有“西施浣紗”像。
“涵虛亭”前是“四季亭”。四個亭子外形雖然一樣,寓意卻十分深刻,它們代表了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時。四季亭于1954年建造,造型別致,歇山式亭頂。亭內(nèi)三面扶手稱作“美人靠”,亭頂上裝飾著水生植物――荷花、荷葉、蓮蓬。我國古代把水生植物看作吉祥物,認(rèn)為可以避免火災(zāi)。那么這四個亭如何加以區(qū)別呢?一是看亭邊種的植物:春亭旁種梅花和迎春;夏亭畔種夾竹桃;秋亭邊種桂花;冬亭側(cè)種臘梅。二是看四亭所處的方位,無錫地處近海,緯度較低,屬亞熱帶氣候,春、夏、秋、冬四季風(fēng)向分別以吹東、南、西、北風(fēng)為主,所以“四季亭”以東、南、西、北方位確定。
四季亭還各有一個更好聽的名字,這是在1980年《無錫日報》上公開征集評選的.,它們分別是:春亭叫“溢紅”,夏亭名“滴翠”,秋亭為“醉黃”,冬亭稱“吟白”。
在蠡園西南角,臨湖建“六角亭”,這就是蠡園風(fēng)景之最的“月波平眺”。它飛檐翹角,綠瓦紅柱,因亭頂原立有一只仙鶴,故又叫“仙鶴亭”。1958年整修時拆除了,換成現(xiàn)在的葫蘆攢尖頂。頂上有12根楞木,斗拱相連,雕刻著60只金鳳凰,每五只鳳凰由一條龍率領(lǐng),中間繪有雙龍戲珠,所以也叫“龍鳳亭”。1981年,無錫書畫家倪小近寫的“月波平眺”匾懸掛在亭正中央。站在亭中可以眺望五里湖,領(lǐng)略湖光山色,所以也叫“望湖事”。
各位游客:如果我們在這里坐船游覽蠡湖,便能眺望到遠處的寶界橋,它是榮德生在1934年做60大壽時,出資建造的。橋的全長375米,寬5.6米,高7.7米,橋下架有60個橋孔,象征榮德生60大壽。因橋在寶界山下,故名“寶界橋”,又因為此橋是無錫最長的橋,所以人們也稱它為“長橋”。
在“望湖亭”前沿湖邊的是“南堤”。長二三百米,30年代初,虞循真在這里種植桃樹和柳樹,稱“南堤春曉”,成為“青祁八景”之首。如今共有300多棵柳樹,600多株桃樹。每到春天,紅碧桃、紫葉桃,以及從外引進的金散金碧桃、重瓣白碧桃等十多個品種的桃花競相開放,爭奇斗艷,將這里點綴得分外美麗。
沿南堤向東,走過假山石洞,是一個小天井,左邊是木香樹,右邊是一棵紫藤,再向前穿過月洞門,就是長廊。長廊全長289米,也稱“千步長廊”,建成于1952年。它既連接了老蠡湖和漁莊,也構(gòu)成了一道獨特的景致。長廊一面臨蠡湖,另一面是長墻,墻上開有80多個漏窗,并用青瓦砌成各式圖案,大家仔細端詳就會發(fā)現(xiàn),每個圖案各不相同,別具匠心。長廊東邊,嵌有38塊磚刻,刻的是蘇東坡、米芾、陽明等人的作品,這是在1928年建園時鑲嵌上去的。整個長廊臨水一邊設(shè)置長椅,既裝飾游廊,又能供游人休息,倚欄觀景,人在其中,確能領(lǐng)略到“山光照檻水繞廊”的意境。
于步長廊東邊的盡頭,用棧橋和長廊相連的是湖心亭。湖心亭采用平橋涵洞的建筑結(jié)構(gòu),伸向湖中約50米,它是1935年由王亢元出資建造的。整座亭呈長方形,飛檐翹角,四面通敞,上部金色琉璃瓦頂,底部用黃色架筑材料。一面墻上雕刻有《嘉湖佳話》壁畫;另一面有“晴紅煙綠”匾,表明五里湖景色四時多變,因此也叫“暗紅煙綠”水謝。和湖心亭隔水相望的是“凝春塔”,高約數(shù)米,五層八角,紅磚青瓦,小巧玲戲,中西結(jié)合,是蠡園中的著名一景。
現(xiàn)在我們從千步長廊返回,可看到長廊一端,有一段獨特的建筑,它與長廊相連,一半是走廊,一半是亭子,因此名叫“半亭”。半亭是千步長廊的延伸,它連接著蠡園新區(qū),起到了一個過渡作用。這里也是觀賞春秋閣的最佳地方。
游客們:前方這座三層樓的高閣就是“春秋閣”,它建于1978年。讓我們走近閣旁,各位請看:這幢單檐歇山頂?shù)慕ㄖA⒃谡麄園林的最高處,給臺園建筑增添了層次錯落的變化。檐下高掛一塊“春秋閣”的橫匾,是著名書畫家劉海粟的手筆。閣名取自春秋時期范麥和西施的故事。游客們:閣內(nèi)有回廊,可以登臨遠眺,閣的底層還有一幅大型壁畫《范蠡西施泛舟圖》可供欣賞。下面請大家跟我一起登上春秋閣,居高臨下地領(lǐng)略一番蠡園的壯麗景觀吧!
【無錫旅游蠡園導(dǎo)游詞】相關(guān)文章:
無錫旅游交通攻略10-14
無錫旅游特產(chǎn)大全10-14
無錫旅游景點大全10-14
江蘇無錫景點導(dǎo)游詞01-12
無錫旅游行程推薦大全10-14
無錫春節(jié)旅游景點大全10-06
無錫旅游值得一去的地方10-14
到無錫旅游有哪些必吃的美食10-08
湖南旅游導(dǎo)游詞02-08
青海旅游導(dǎo)游詞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