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四群教育調研報告范文
引導語:如何寫一篇完美的四群教育調研報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群教育調研報告范文,歡迎閱讀!
四群教育調研報告范文一
自開展"四群"教育以來,根據縣委、政府安排,結合工作和我局"四群"教育工作掛鉤村水鄉(xiāng)鎮(zhèn)菖蒲塘村實際,明確工作目標和工作責任,嚴格要求,通過駐村工作,深入掛村聯(lián)系村組,采取形式多樣,入寨串戶,走訪黨員干部、群眾,做好民情調研,F根據菖蒲塘村的實際,概述如下:
一、菖蒲塘村的發(fā)展現狀
(一)基本概貌:菖蒲塘村屬水鄉(xiāng)鎮(zhèn)較偏山區(qū)村之一,位于水鄉(xiāng)鎮(zhèn)西南方向,東鄰五福、南鄰袁家、西與何元鄉(xiāng)的石頭寨村接壤、北鄰甸頭;村委會距水鄉(xiāng)鎮(zhèn)政府所在地14公里,距離施姚公路6公里。2012年底,全村共有11個生產小組,有390戶共1705人,以漢族人口為主,經濟主要來自農業(yè)生產、經濟林果種植等,人均純收入2542元,居全鎮(zhèn)第12位,是典型的貧困村之一。
2012年全村糧食總播種面積3216畝,總產89.4萬公斤。其中小春1600畝,總產17.3萬公斤;大春1616畝,總產71.2公斤,其中水稻250畝,產量0.00105萬公斤,玉米1220畝,產量0.00568萬公斤。種植烤煙589畝,產量9.1萬公斤;蔬菜200畝,產量2萬公斤;茶園360畝,干茶總產量0.26萬公斤;核桃1820畝,產量0.11萬公斤。
今年2013年烤煙合同面積868畝,預計產量20.25萬公斤,有103戶種煙戶,目前烤煙種植面積已經落實,正在進行烤煙中耕管理,由于進入雨季后多陰雨寡照天氣,烤煙病害較多,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殺蟲除害耕作管理。
(二)特色產業(yè):改革開放以來,在鎮(zhèn)黨委、政府大力扶持下,菖蒲塘村充分挖掘山區(qū)特色潛力,做活了"山上"文章,經濟林果已形成一定規(guī)模。目前,全村有林面積10690萬多畝已種植經濟林果2340余畝,森林覆蓋面積達到70%。
(三)基礎設施:水鄉(xiāng)鎮(zhèn)至菖蒲塘公路是村民運輸的唯一通道。100%自然村莊開通程控電話,移動電話信號履蓋率為90%,電視衛(wèi)星接收設備齊全。
(四)農村政策有效落實:符合政策允許的老、弱、病、殘等喪失勞動能力的人,通過民政部門給予每人每月發(fā)放40-45元低保金,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2012年繼續(xù)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新農合參合率達96.7%。通過多年努力,學校的素質教育不斷得到提高,村小學共有教職工26名、學生328多名。在村民重視后代教育同時,農村生育觀念逐年轉變。
(五)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2012年菖蒲塘村黨支部狠抓自身建設建成一支政治思想過硬、作風扎實、群眾信服的干部隊伍,堅持按照"五個好"來把黨組織建設好。始終堅持"生產發(fā)展,生活寬裕,鄉(xiāng)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工作目標,大膽謀劃發(fā)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帶領群眾早日致富。2013年上半年,全村共有黨員36個,其中婦女黨員2名,黨員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上,平均年齡35歲。開展農村黨員各類培訓2次,共有58人次參加。
二、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對照扶貧開發(fā)目標及建設新農村的要求,認真分析貧困村在開展扶貧開發(fā)和新農村建設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和困難。
(一)貧困的現狀、貧困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基礎設施較差,經濟基礎薄弱,農民增收困難,水利資源缺乏;
(二)在"生產發(fā)展"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專項經費投入較少,產業(yè)結構規(guī)劃不合理,缺乏長效機制;
(三)在"鄉(xiāng)風文明"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民文化知識水平偏低,娛樂設施較少,文化建設基礎較差;
(四)在"村容整潔"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的部分村民對衛(wèi)生的要求不高,認識不到位等。
三、其它工作方面
(一)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支農(扶貧)政策的落實情況良好;
(二)村民最關心、最需要解決、已經解決的有村文化室建設;最需要解決、尚未解決的問題是黑水井小組道路建設資金問題、陳家半烤煙連片種植生產用水問題。
四、發(fā)展方向
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群眾利益、群眾工作在不同時代承載著不同的內涵和外延,但都關系事業(yè)成敗。現如今社會關系復雜,如何正確的做好群眾工作,不脫離群眾,要把"四群"工作開展好,面臨許多的問題,因此我局認為,應該從下面幾方面入手:
(一)抓和諧生態(tài)村建設
繼續(xù)開展以村莊整治為重點的和諧生態(tài)村建設。一是抓好村莊規(guī)劃編制。明確編制主體,理順鄉(xiāng)鎮(zhèn)、村與主管部門職責關系,提高規(guī)劃可操作性和實用性。二是繼續(xù)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xié)調,加大涉農工程與和諧生態(tài)村建設的整合力度。盡量做到和諧生態(tài)村建設與農民飲用水工程、水澆地工程、生態(tài)村建設、村辦公場所建設、基層文化俱樂部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
(二)抓村級班子
"村子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班子強不強,關鍵看班長"。新農村建設首先要選好村級班子,選好領頭雁。要在選人、用人、育人上下功夫。在選人上,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選用的干部心要正,腦要靈,腿要勤,嘴要行,家要富。特別是在選用支部書記方面,要打破"老實人"、"本分人"當支書的傳統(tǒng)觀念,選那些富有開創(chuàng)精神及能夠帶領一方群眾致富的能人擔任支部書記,要著力村干部培養(yǎng)。一方面要培養(yǎng)他們?yōu)槊褶k事、為民謀福利的意識,另一方面培養(yǎng)他們學會民主決策,按章辦事、依法辦事。同時,要建立相關的制度和機制,使他們能夠在黨章、法律的軌道上,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帶領全體村民共同致力于全村的發(fā)展。
(三)抓農民素質提高
農民是"三農"問題的核心,建設新農村,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培養(yǎng)新農民。今后我們要在著力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且具有文明生態(tài)意識的新農民上下功夫,不斷提高農民素質。一是抓培訓。圍繞培訓任務合理化、培訓管理規(guī)范化的目標,合理確定培訓任務,調整培訓思路,推進農民培訓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促進農村勞動力有效轉移。著重圍繞縣域經濟和產業(yè)結構變化的特點,選擇群眾歡迎度高、易轉移的工種,采取辦長期班的形式,不斷提高農民素質。其次,重視對應屆初高中畢業(yè)生進行職業(yè)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后備勞動力的文化水平和就業(yè)素質。二是抓提高。要在農村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集中性社會主義新農村教育活動,激發(fā)農民群眾建設美好家園、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熱情,加快把傳統(tǒng)農民培育成為文明新人,全面提升農民的文明素質、生態(tài)意識、主體參與意識。
四群教育調研報告范文二
自秀山街道辦事處開展“四群”教育以來,按照上級部門的安排和部署,結合街道實際,明確工作目標和工作責任,嚴格要求所分管的部門和站所認真開展好工作,深入村組,作好民情調研。
一、村情概況
萬家村轄8個村民小組,20**年末,全村總人口4652人口,其中農業(yè)人口4578人。全村總耕地面積1583畝,全村經濟總收入25372萬元,人均經濟純收入5543元。
萬家居委會唯一山區(qū)組白泥箐村民小組,地處街道辦事處南邊,距街道辦各下所在地5公里,從居委會到該村民小組為水泥路面,交通方便。總人口161人。萬家居委會截止目前,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該村主要產業(yè)為種植業(yè)。該社區(qū)設立黨支部1個,現有黨員20名,其中男性17人,女性3人。
近年來在國家“三農”政策幫扶下,社會更加和諧穩(wěn)定。加之通?h委縣政府加大蔬菜產業(yè)的發(fā)展,群眾生活明顯改善。據調查,單個農戶家庭總經濟收入高達百萬元,最低僅有5000元,兩極分化嚴重。村民主要以種植蔬菜和養(yǎng)殖蛋雞為主要經濟來源,由于今年受干旱、自然條件和歷史因素的'影響,現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于種養(yǎng)殖。
二、入戶調研經濟收入情況
1、入戶調研總戶數、涉及總人數:5戶,共有人20口人。
2、調研戶經濟來源:種植業(yè)、養(yǎng)殖業(yè)、務工收入。
3、調研戶經濟總收入:5萬元
4、調研農戶反映的主要存在問題:經濟來源單一、收入少,都存在一定的困難程度。
三、制約該村經濟發(fā)展的障礙因素
1、是自然災害致貧。旱地多、水田少、缺乏水資源。地勢所屬山區(qū),蓄水條件差,降雨量少,經常受旱,由于干旱已有三年沒有收成,就連生活用水現在都成了問題。
2、是文化素質不高,無技能資源,缺乏經濟意識而引起的貧困。缺文化必然導致觀念的落后,觀念落后是貧困的根源。少數群眾商品經濟意識不強,視農為本,寧愿守著土地受窮,也不愿昌險出外經營工商業(yè);少許人依靠國家支持,救濟的“等靠要”思想,視吃救濟、拿補貼為理所當然;觀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術,甘愿受窮。
3、是因病、殘致貧。因病、殘導致貧困的原因。在調查中發(fā)現,生病無錢醫(yī)治,在該村,農民收入本來就少,農民家庭成員中,如果有人生大一點的病,就會給貧困的家庭帶來更加貧困,如果是大病,只有聽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殘疾,也是導致家庭貧困的根源。
4、是缺勞動力致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該村交通、通訊條件的改善,部分村民紛紛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打工的收入遠遠多于農業(yè)收入,也許一個家庭有勞力外出打工,就能擺脫一個家庭的貧困。當然外出打工與外出勞動力的素質有關,素質越高,獲得的勞務收入越多。
5、是因建房致貧。由于生存問題,不得不建房。家庭收入少,建房后,家庭就會更加貧困?赡芙ǚ繒r借了一些債,后因種種原因,收入下降,而借的債又需要償還,導致生活水平下降。
四、對該村經濟發(fā)展提出的建議
(1)改善人的生存環(huán)境仍然是今后扶貧工作的重點。在今后的扶貧工作中,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白泥箐生存環(huán)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進行扶貧決策、安排扶貧資金時,首先要考慮到人的生存問題這一點。建議加強水利設施,推廣節(jié)水農業(yè)種養(yǎng)植。
(2)要重視文化扶貧。該村文化落后,農民缺文化是貧困的一個重要原因,農民文化素質低又是影響脫貧的關鍵因素,因此,提高貧困地區(qū)農民的文化素質是扶貧一項重要工作。扶貧工作中應專門安排文化扶貧資金和項目,對農民進行文化培訓和掃盲,幫助貧困地區(qū)提高文化,尤其對貧困地區(qū)農民要進行科技技術培訓和職業(yè)培訓,幫助農民實行科學種田,進行產業(yè)結構調整,提高農民收入。
(3)建立醫(yī)療救助制度,加強衛(wèi)生扶貧工作。該村和其它村一樣因病、殘貧困的占貧困原因的人很多。現在不要說貧困人群看不了醫(yī),就連普通家庭也看病難,主要原因還是看病貴,什么手續(xù)費,門診費,專家掛號費,治療費等等造成老百姓不能看病。政府實施的扶貧計劃,往往側重于經濟上的扶貧。應當把經濟扶貧與衛(wèi)生扶貧有機的結合起來,要實施醫(yī)療救助計劃。把醫(yī)療救助計劃與整個社會保障體系有機結合起來。
(4)有組織地引導貧困地區(qū)農民外出打工。一方面可緩解了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更重要的是出去的人開闊了眼界,見了世面,接受了新的觀念。最終又帶回了信息,產生了擴散效應。很多地方就是靠農民外出打工使農民脫貧致富。
(5)貧困地區(qū)的計劃生育工作不容忽視。加強宣傳,鼓勵一個家庭只生一胎,提倡獨生子女光榮,提高教學供養(yǎng)質量,為家庭輸出可用人才。
2017四群教育調研報告范文相關文章:
1.教育調研報告
10.教育實習調研報告范文
【2017四群教育調研報告范文】相關文章:
教育教學調研報告范文11-27
教育調研報告的范文01-27
小學教育教學調研報告范文12-30
英語教育調研報告范文08-24
學校主題教育調研報告范文07-11
個人教育調研報告08-20
初中教育調研報告07-29
教育調研報告范文(通用5篇)11-10
學校主題教育的調研報告范文06-18
教育培訓調研報告范文(精選8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