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
近日,通讀了辜鴻銘先生《中國人的精神》,頗有感觸。這本最早出版于上個世紀(jì)二十年代的書,今天讀它,仍舊讓人振奮不已。尤其感動于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捍衛(wèi)。本人也貌似是個“守舊派”,因此亦不免產(chǎn)生共鳴!
書中很多觀點,雖不敢完全茍同,亦不可妄自菲薄。就其主旨精髓,卻是大大的贊同!
辜鴻銘認(rèn)為,要真正的懂得中國人和中國文明,那個人必須是深沉的、博大的、純樸的和靈敏的,因為中國人的性格和中國文明的特征正是深沉、博大、純樸和靈敏的。
要估價一種文明,必須看它“能夠生產(chǎn)什么樣子的人,什么樣的男人和女人”。而那些批判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主張全盤西化的份子們“實際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國人和中國語言”。辜先生把中國人和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進(jìn)行了對比。
“美國人博大、純樸,但不深沉;英國人深沉、純樸,卻不博大;德國人博大、深沉,而不純樸;法國人沒有德國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國人心胸博大和英國人心地純樸,卻擁有這三個民族所缺乏的靈敏;只有中國人全面具備了這四種優(yōu)秀的精神特質(zhì)”。
也正因此,辜鴻銘說,中國人給人留下的總體印象是“溫良”,“那種難以言表的溫良”。在中國人溫良的形象背后,隱藏著他們“純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辜鴻銘寫道,中國人“過著孩子般的生活——一種心靈的生活”。
此外,辜鴻銘捍衛(wèi)君主制和納妾制,維護(hù)辮子與“三寸金蓮”,這樣的觀點,實難被時人所接受,難怪被胡適、陳獨秀等人口誅筆伐,稱其是“怪物”。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封建余孽”,竟然精通英、法、德等近十國語言,在西方世界和近代日本曾享有廣泛影響。
辜先生可謂生不逢時,在那樣一個悲哀的時代,要捍衛(wèi)和抗?fàn),必然要付出慘痛的代價。面對茍延殘喘的政府,面對內(nèi)憂外患的'祖國,面對即將走向消亡邊緣的炎黃文明,那種撕心裂肺的憂患和嘆息,真的令我為之動容。
跨進(jìn)二十一世紀(jì),今天的新人類,似乎少有那樣的激情去談?wù)搨鹘y(tǒng)文化和文明,更何談捍衛(wèi)。然而,于人于己與國家,我們能做的和應(yīng)該做的,是不是可以努力做一個深沉、博大、純樸和靈敏的人呢?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范文1500字04-16
《中國人的精神》 讀書筆記11-23
論法的精神讀后感08-12
工匠精神讀后感01-01
《工匠精神》的讀后感500字05-31
雷鋒精神讀后感10-21
團(tuán)隊精神讀后感10-15
工匠精神2000字讀后感10-19
《員工精神》讀后感1000字12-28
工匠精神1500字讀后感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