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三國演義》讀后感700字
提起三國,便會提起諸葛亮,他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譬猶駑馬并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這是徐庶對諸葛亮的評價。徐庶已經(jīng)夠厲害了,一個被他稱贊的如此偉大的人,自然不可忽視。
“綸巾羽扇,身衣鶴氅,素履皂絳,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長八尺,飄飄然有神仙之概”。這就是諸葛亮的外貌描寫。
且不說他借東風(fēng),襲華容,僅在他未出山之前,“北伐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quán)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業(yè),已成鼎足之勢,然后可圖中原也。”這一席話,乃孔明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真萬古之人不及也!
諸葛亮極具思想的。他內(nèi)心一直忠于大漢,“忠貞”一直是諸葛亮這個人物的`思想核心。
“忠”與“義”從來就是中國古人儒家倫理觀念的重要范疇,作為一個中國儒士,諸葛亮將這一點做的很到位,以致杜甫有詩云:“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他出事之前就為劉備定好了未來進展的鴻圖,出山后,一直竭忠盡智,使劉備如魚得水,蒸蒸日上,劉備舍天下,徇義,堅持伐吳,將要傾覆剛成之大業(yè)時,孔明乃是“再三苦諫”,即是劉備將他的諫表擲于地,仍不成丹心。
“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王”,大概諸葛亮心中,讓劉禪即位,才是他興漢的最佳方案,當(dāng)時諸葛亮聽了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乎!”講完了,還叩頭流血,也許要他“自立成都之王”是不忠不義之事,嚴(yán)重違背了他的儒家思想和忠君事主的理念。所以他日后做事更加小心謹慎“事必躬親”,雖然他釀造了悲慘的結(jié)局,但這正是古代君子之儒與義士英雄的高風(fēng)亮節(jié),松柏之操的凝匯。
為了統(tǒng)一中原,他出師伐魏時寫了一篇驚天地,泣鬼神的《出師表》,時刻都記掛著先帝,第一句說“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鼻樯钜馇,對劉備逝去的惋惜與懷念溢于言表!
【羅貫中《三國演義》讀后感700字】相關(guān)文章:
羅貫中《三國演義》讀后感1500字11-24
羅貫中三國演義讀后感1000字12-29
高一三國演義讀后感01-24
讀后感《三國演義》09-22
“三國演義”讀后感08-15
三國演義讀后感05-25
《三國演義》寒假讀后感01-19
2022三國演義讀后感11-03
最新三國演義讀后感10-27
小學(xué)三國演義讀后感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