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整理
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整理1
一千多年來,不知道有多少的豪情志士對三國風云津津樂道。不知道有多少的智者謀士把三國中的計策視為經典。一本《三國演義》將三國時期爭雄的場面刻畫的淋漓盡致,令后來者愛不釋手。我想這應該歸功于歷史與文學相結合后所散發(fā)出的無限魅力。三國的歷史就好比是一塊璞玉,而羅貫中用文學的方式將它細細雕琢成一部經典。
記得小時候讀三國總是喜歡里面戰(zhàn)斗的激烈場面。除此之外,再也無法對三國有一點更多的理解。時隔幾個春秋,當我再次從書柜中拿出這本曾給過我無限憧憬的書時,那一份欣喜感再次升騰了起來。就和我當初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時的感覺一模一樣。只不過歲月的流逝中,我的心不像兒時空蕩蕩,而是多了些對歷史的感慨和社會的認知。
品三國就是要慢慢咀嚼每一個字,因為每一個字都是一個歷史片段的再現(xiàn)!度龂萘x》給我最深感觸的是“忠,義”二字。關羽的忠肝義膽使他流芳千百。身在曹營心在漢就是對他一片忠心的完美寫照。而后戲曲中用紅色來表現(xiàn)關公也就自然了。但之后他在戰(zhàn)爭中放曹操一馬,或許就是他滿身的義氣使然。這個義或許就是羅貫中寫下的書名中的那個義。但這也只是我作為后來者的一種猜測罷了。當然,對忠義的表現(xiàn)還有許多人。趙子龍單騎救幼主。諸葛亮的一篇出師表浩氣長存,最后也將生命的終結點留在了蜀國。忠義二字說來只是嘴唇的開合,做來卻是用鮮血和生命去譜寫。
有紅就會有黑,有光明就會有黑暗,有忠義就會有奸惡。似乎萬物都是相對而生的一樣。在三國爭霸的狂沙漫卷中,以曹操為代表的奸惡之人大有人在。我認為曹操奸惡的來源是他那滿腹的疑心。從他單憑個人判斷就殺掉準備殺豬犒勞他的朋友到中反間計殺掉他的水戰(zhàn)大將,這無一不體現(xiàn)了他疑云重重的內心。這或許也就是京劇中用白色襯托他的原因所在吧。奸惡之人還有不少,曹丕謀權奪位,司馬家族最后趁勢而起,使得三國的風雨終歸停息。奸惡之人或許是封建帝制王朝的衍生物,不僅僅在三國,上溯到秦朝的趙高,下尋到秦檜,吳三桂之人。這也許是歷史的一部分吧。
走出三國的情感篇章,去讀讀一些人也還是不錯的。這也是《三國演義》位列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原因。每個人特點鮮明,總是令我這種三國迷再三回味。
先說說諸葛亮吧,作為一個時常羽扇綸巾笑談間的'智者。這個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在他的身上,少了些許殺氣與莽撞。多的是一些草船借箭的智慧和大擺空城計的沉穩(wěn)。正如他的名號臥龍一般,雖是臥榻之龍,但畢竟是龍。他與蜀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他的智慧與謀略就好比是一根粗壯堅實的木頭撐起了蜀國與魏吳兩國相抗衡的藍天白云。但伴隨著劉備的死去,眾多蜀國名將的生老病死。諸葛亮在偌大的蜀國顯得有些孤掌難鳴,蜀國好像諸葛亮的白發(fā)一樣,顯得不再有生機。終于,伴隨著諸葛亮的逝去,蜀國在阿斗的歡笑聲中退出歷史的舞臺。
作為一代梟雄曹操,也是《三國演義》的一大看點。雖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卻有他的過人之處。否則何以一統(tǒng)北方,舉魏國之力與吳蜀開戰(zhàn)。盡管被一把火燒了個精光,但他的雄才大略值得每一個成大事者的人去借鑒。作為軍事家,曹操在三國里面或許不如諸葛亮,周瑜等人。但作為一名文學家,他卻對建安文學的發(fā)展和建安風骨的形成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從一方面來說,曹操就是一個文武全才。從曹操的詩中,到處都是他的理想與抱負。這讓我想起了西方千百年后的拿破侖,這兩人的經歷真的有點相似。起初出身并不優(yōu)越,憑借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個國家的掌權者,最后隕落天際。
三國的歷史值得每一個人去品去賞。雖不用做到如易中天教授那樣,但我們也應明白這一段歷史。它里面有著人間最真實的東西。成功者的黯然失色,理想者的滿腹離騷,忠肝義膽者的死心塌地,奸惡小人的長于應變。還有許多東西,是幾行字能表達的清的,回到書中,或許你還能找到迷失的自己。
使我明白了:智慧于成功相結合。
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整理2
寒假在媽媽的推薦下,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感到受益匪淺。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tǒng)治集團相互斗爭為主要描寫內容,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tǒng)一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最令我感受深刻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度龂萘x》表現(xiàn)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后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tǒng)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又發(fā)現(xiàn)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tài)、惟妙惟肖,真當之無愧為四大名著之一,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好文章不厭百回讀,有時間我會好好咀嚼回味。
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整理3
讀了《三國演義后》,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是蜀國的軍師、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諸葛亮不僅聰明,而且知識淵博,為蜀國的強大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是蜀國必不可少的人物之一。
從《草船借箭》這一章就能充分體現(xiàn)出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和豐富的.知識。由于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準備找個借口殺了他,于是命令諸葛亮十天內必須造出十萬支箭?芍T葛亮說只要三天就行了!到了第三天,他趁江面霧氣濃密,對面不相見,他督促二十條船,當夜五更時分船已接近曹操水寨。諸葛亮命令船只頭向西尾朝東一字排開,原來他早料到曹操在霧下必不敢出。曹兵正在睡覺時,忽聽鼓聲震天,就命令水陸兩寨一萬多個弓箭手一起放箭,江面上萬箭齊發(fā),全射在稻草人身上,不一會他們的身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足有十萬多支,他這才命令船調個頭,又叫船上士兵高喊:“謝謝丞相送箭!辈苘娺@才恍然大悟。魯肅見到周渝把諸葛亮借箭的經過告訴了周瑜。周瑜聽后大驚,重重地嘆了口氣,道:“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啊!”
故事講完了,你覺得諸葛亮的才智過人嗎?
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整理4
假期期間我看了一本書,叫三國演義。這本書講的'是蜀國、魏國、吳國之間的戰(zhàn)爭。這本書里面有許多人物,這些人物里我最喜歡趙云,因為他英勇善戰(zhàn)。我還喜歡關羽,因為他很講義氣。
我還喜歡諸葛亮,因為他很聰明。我非常喜歡看這本書,因為它能讓我學到知識和歷史,還能讓我知道許多人物。我還跟爸爸比賽誰想到名字是兩個字的人最多,我們想的都很多,比如:趙云、馬超、許諸······但我還是輸了,因為爸爸總是把我想的說了。下次我一定要贏!
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整理5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世人都說曹操乃一代梟雄!可是只一個梟雄,怎么能寫出如此即瀟灑肆意又豪放不羈的詩句呢?所以,曹操也是出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而那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的天才外加全才的諸葛孔明先生,怎么偏偏就投了超級軟弱無能的劉玄德呢?每每說到此,老媽都好像恨得牙癢癢的!老媽不止一次郁悶地說劉備除了一個漢朝正統(tǒng)的劉姓外,其余比之曹操,孫權皆不如!若是諸葛亮當時投了曹操,早統(tǒng)一全天下了!什么三國,什么兩晉南北朝統(tǒng)統(tǒng)靠邊站。
歷史終究是歷史,沒有如果這一說,所以老媽讓我把她的想法忽略不計。也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看過全篇的《三國演義》,反正羅貫中的那部版本我還沒有讀過,我看的是注音連環(huán)畫版的,非常的有意思!什么挾天子以令諸侯,什么身在曹營心在漢,什么定三分隆中對策,什么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什么周公瑾火燒赤壁,什么關云長水淹七軍,什么諸葛亮七擒孟獲……等等等等,不勝枚舉!因為小說添加了許多奇幻元素,又采用虛實夸張的描寫手法,再加上作者大量的創(chuàng)作,所以比真實的歷史有看頭的多!
雖然原版的《三國演義》我還沒看過,但開篇的那句:凡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合久必分!簡直如雷貫耳。∫驗闀旧系臍v史不就是照著這個軌跡走的嗎!春秋戰(zhàn)國,諸侯混戰(zhàn),好不容易有了秦漢的統(tǒng)一,可是還沒有統(tǒng)一的太久,中國又分成了魏,蜀,吳三國了!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紛爭,天下大亂,此時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于是就有了后來的“三顧茅廬”,以及著名的“定三分隆中對策”。這個天下三分的對策可不是諸葛亮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空想出來的。史書上說劉備請教諸葛亮,而諸葛亮運用自己豐富的學識,以及對當時局勢敏銳深刻的洞察力,和對各方政權了解的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才定下的天下三分這一說!諸葛亮當時對劉備坦言:“曹操打著皇帝的名義號令天下,手下兵多將廣,謀士眾多,他自己又很有軍事才能,可謂占著天時;東吳的孫權,憑借長江天險,統(tǒng)治江南,從他父親孫堅到他已經三代,根基牢固可謂占著地利;將軍可以先攻取荊州,再戰(zhàn)領蜀,然后以蜀為基地進取三秦,老百姓肯定會歡迎你。做到這些你就占了人和,天下也就平定了”!
這樣一番精辟又言簡意賅的對天下形勢的總體分析,小伙伴們讀了,是不是也超級佩服諸葛亮的絕頂學識跟無雙智慧呢?只可惜了這人間奇才的.“臥龍”先生,為了蜀國是那樣地勞心勞力,鞠躬盡瘁!到最后卻落得“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結局!也許還是老媽說得對,諸葛亮真的應該投奔曹操的,這樣說不定不會讓人感到那么遺憾了!
作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小伙伴們一定要讀一讀。因為書本會向你講述曾經的驚心動魄,曾經的風云際會;曾經的刀光劍影,曾經的鼓角爭鳴;更會在你面前展現(xiàn)一部充滿傳奇色調的精彩三國!抽空一定要看呀,我還等著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呢!
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整理6
《三國演義》這本書講的是劉備從孤家寡人,到桃園結義,到建立了一支擁有百萬大軍的蜀國,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有一個足智多謀的軍師——諸葛亮。
諸葛亮因為不僅知識淵博,天文地理樣樣精通,而且會隨機應變,把學會了的東西用出來,所以才能隨時想出計謀,幫助劉備聯(lián)合孫權,一次次地順利擊敗曹操的大軍,從劣勢轉為優(yōu)勢,獲得了一場場戰(zhàn)役的勝利。我真為劉備有這么一個曠世奇才而感到高興。
我們作為一個小學生,當前的任務就是要好好學習,為將來的一番事業(yè)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我們首先必須把書上的知識了解透徹;其次可以看看新聞、看看報紙,了解一些國際和國家的大事,了解我們現(xiàn)在的時代;另外我要多閱讀課外書籍,增長文學、藝術、歷史、地理、科普等類的知識;學習之余,我們還可以旅游,這樣既能放松大腦,又能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親身體驗和考證書本上學到的知識。
總之,我們要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像海綿一樣吸取各種知識,并學以致用。長大以后,一定能成為像壯官吏那樣的棟梁之材,為祖國爭光添彩。
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整理7
諸葛亮——維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工具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靜心研讀杜甫的《蜀相》,使人感慨萬千,蕩氣回腸。
但是品味了《三國演義》,就認為真實的孔明與神壇上的那個諸葛亮反差太大。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卻沒有人敢于在諸葛亮的問題上說實話。其實原因很簡單:諸葛亮已經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囊倭⒂谏駢?歷代知識分子對他只能仰視和崇拜。如果誰敢于用平視的眼光、用理性的態(tài)度來考察他,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分析問題,別人就會誤會你,認為你屏棄了中國人唯一的真正的宗教—“孔孟之道”。屏棄了中國人唯一的真正的宗教,就等于屏棄了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的生存權。當時絕對沒有“出國”這么一說,不從眾就等于屏棄前途、屏棄生存。所以學者們只能把偶像捧得更高,既便有些批評,也只是在仰視的角度上批評。而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的神,不能認清諸葛亮的真實面目,則不能認清三國歷史的內在玄機,也不能對整個中國歷史作出理性的審視。豎立起一座神像,付出的代價卻是整個民族對歷史的誤會。而一個不能真正了解自己歷史的民族,就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諸葛亮是如何登上神壇的呢?這里面有很復雜的原因,分析其中奧秘,等于將分析整個中國封建社會的思想演變史,不能不說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諸葛亮顯然是一個有遠大政治報負的人。出山之前,按陳壽的客觀記載,明明是“每自比管仲、樂毅”,而《出師表》中,卻虛偽地稱自己“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币话悴患毿难凶x歷史的人,很難發(fā)現(xiàn)這種心口不一的強烈反差。而以這種強烈反差為切入點,我們同時可以看出諸葛亮在其早年已展現(xiàn)出不凡的政治才能:在亂世,沒有任何人能預言天下將歸屬何人。投身任何一個軍閥集團,都同時面臨著成王成寇的雙重命運。于是很多人便隨意地將自己的命運付之于未知的籌碼,其原因可能是知遇之恩,可能是正義感使然,可能是利益的權衡,甚至可能是某種政治智慧。而諸葛亮是不會把自己的政治前途輕易地交給任何人,他天才般地選擇了劉備,邁出了“光昭將來,刊載不朽”的第一步。其所做所為出于獨具慧眼的眼力:看中劉備可靠的政治旗幟?咕茏×艘粫r名利的誘惑,投身前景并不算光明的劉備,這說明諸葛亮比別人更有遠見,他追求的不是一生一世的功名顯赫,更不是所從屬政治集團的整體“事業(yè)”,而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萬世美名。這種選擇方法,如不加以分析,很容易為他的“表演”所迷惑,以為是一種“漢臣”的大公無私,實際上,這才是貌似大公的大私,遠比追求個人物質利益的“自私”更加“自私”。同時,他也看中了劉備人才匱乏的現(xiàn)狀將給自己提供無比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對待東吳的拉攏,他巧妙地回答:“孫將軍可謂人物,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盡亮,吾是以不留!边@幾句巧妙的對答,加上以《三國演義》為標志的三國俗文化給人們造成的神化諸葛亮的思維定勢,使人們往往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孫權器量小,所以不能充分發(fā)揮諸葛亮的才能。這種論斷顯然是幼稚且無意義的。孫吳不能“盡亮”真正原因,用現(xiàn)在的話講,就是“好位子都叫別人占了”。
面對人才濟濟的曹魏,諸葛亮則更是“立場堅定”。入蜀后,他曾為投魏的好友徐庶和石韜嘆息道:“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一生一世具備一種領導藝術和政治智慧的諸葛亮,偶然有這么一次“真情”流露,便立刻暴露了自己“寧為雞首,不為鳳尾。”的.價值觀念。他為早年好友的“不見用”而遺憾,這種感情應該是真實的。但顯然他更多地是慶幸,自己沒有“倫落”到一個“多士”的勢力集團,因而在劉氏集團中鶴立雞群,一枝梨花壓海棠?吹街T葛亮這一瞬息的真情流露,不仕吳的問題還需要更多解釋嗎?
曾有人根據(jù)三國志上關于諸葛亮“嚴法”的記載,斷定諸葛亮“以法治國”,蜀漢是“法治化國家”。這顯然是象牙塔中的書生之論。
從本質上看,“法治”是近代資本主義的產物,在中國封建社會,在毫無法治傳統(tǒng)的中國,不論“嚴治”還是“寬治”都永遠是地主階級的政治斗爭策略!皩捴巍眲t是掌握政權的地主階級集團收買另一個地主階級集團的法寶,而“嚴治”作為一個掌握政權的地主階級集團用來打擊另一個地主階級集團的手段,是掌握政權的政客打擊其它政客的方法。諸葛亮的“以嚴治蜀”也是同樣,它是諸葛亮用來打擊益州土著集團,維護荊州集團統(tǒng)治權的工具,是用來打擊持有不同政見者,維持諸葛亮一手遮天專權統(tǒng)治的手段。諸葛亮的“嚴法”恰恰是“人治”而不是“法治”。
擅權心強的諸葛亮,不僅大權獨攬,甚至連小權都不肯放手,仗責五十以上都要親自過問,他絕不允許朝臣們對自己稍不順從。通過其爐火純青的政治表演術,展現(xiàn)其維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工具的本色。諸葛亮不僅排除異已,而且還為自己樹立了“刑法雖峻而無怨者”的美名。人們?yōu)榱苏撟C這一點,常常以諸葛亮的主要政敵的被廢為例,如廖立、李嚴之被黜,習鑿齒稱之為“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鏡至明而丑者無怒”,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蜀國官修歷史的縫隙,看到諸葛亮是如何把自己化裝成“水鏡”的。
首先是李嚴受到懲罰。李嚴的失敗,緣由是自己運糧不濟,派人假傳圣命,讓諸葛亮退兵,而自己又假裝不知道這件事情,最后諸葛亮拿出前后書信,李嚴只能認栽。從這件事看,似乎李嚴罪不可赦。一般人都認為諸葛亮明鏡高懸,對犯法高官毫不留情。但從史料上一個個細節(jié)來分析,諸葛亮就再也演飾不了他一開始便對李嚴所抱有強烈的忌恨之心:
如李嚴被黜是建興九年,在此之前的建興五年,李嚴還是地位僅次于諸葛亮的顧命大臣,而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贊揚了一大群朝臣,而對李嚴這位地位僅此于他的重臣卻只字未提?磥怼肚俺鰩煴怼氛媸侵T葛亮的“心聲”!再會表演的人,也總會有一時放松,吐露心聲,這使我們看到諸葛亮的陰暗面。
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整理8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jù)(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后,東漢F的反擊,出現(xiàn)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zhàn)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后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lián)軍伐董卓,雖然后來聯(lián)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呂布所殺后三個時期比較熟悉,也就不一一介紹了。
《三國演義》中刻畫了2多個人物,印象最深的,文屬諸葛亮,武屬關羽。
說起諸葛亮,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民間,諸葛亮向來是位大紅大紫的風云人物。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集于一身外,最大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一個“謀”字上面。諸葛亮的智謀,超群出眾,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用兵入神,百戰(zhàn)百勝,決勝于千里之外。觀其諸葛亮的一生,為了劉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謂嘔心瀝血,忠貞不二,鞠躬盡粹、死而后以,直到五丈原孤魂歸天時,還念念不忘劉家的江山社稷大業(yè)。算得上模范軍師、模范丞相、優(yōu)秀相父與師爺!
至于關羽,則是忠、義、勇的.象征。但缺點就是有些自負,此處也就不再一一列舉。
由于《三國演義》是戰(zhàn)爭小說,描寫戰(zhàn)爭題材,從圍繞大小戰(zhàn)爭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節(jié)去觀察,也可以理出一個結構脈絡。鄭鐵生《三國演義藝術欣賞》就嘗試這樣去分析其結構,以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和彝陵之戰(zhàn)三大戰(zhàn)役為主線,中間夾雜一些較次要的輔助性戰(zhàn)役,貫串了全書,形成一個戰(zhàn)爭系統(tǒng)。冒忻和葉胥也有類似的說法,他們以赤壁之戰(zhàn)為例:從起因到結束,共計八回,其間包括曹操下書,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蔣干中計,黃蓋用苦肉計,孔明借箭,借東風,華容道釋曹操等一系列小故事,各小重點組成了大重點,成為組織嚴謹?shù)慕Y構。
總而言之,《三國演義》可以說是四大名著中的精品。雖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們去探討,但是它留給中華民族的意義是深遠的。
【三國演義讀后感整理】相關文章:
對聯(lián)整理07-27
經典的諺語整理08-02
怎樣整理檔案07-18
檔案整理總結07-20
檔案整理的概念08-17
有趣的對聯(lián)整理10-07
時間的格言整理12-21
勵志的語句整理03-20
整理心情的說說03-29
如何整理檔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