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文集》讀書筆記
寒假里,我讀了《陶行知教育文集》,文集匯集了陶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體現(xiàn)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教育”及“行知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有很多關于教育的理論很精辟,不僅在當時很先進,在現(xiàn)在看來,也很有實際意義。值得我們這些新教師學習學習。文集中的“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我之學校觀”等片段,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確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自己的教學理念觀點必須有所轉變。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 用愛心去對待學生,傳遞給學生一份愛心。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體現(xiàn)了真摯的師愛。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給我很大的啟示。
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他們可能在某個方面不如別人,但在另一方面卻勝人一籌。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來判斷一個學生,把“差生”視為“朽木”,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教師對學生的愛還表現(xiàn)在對學生學習思想、生活上全面關心愛護。教師要做學生的“親人、朋友和導師”。作為現(xiàn)代的教師,更應多教給學生一些謙讓、寬容、仁愛;多灌輸一些理想、道德、情操。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中,學會愛父母、愛他人、愛家庭、愛學校、愛祖國。當然,愛里有嚴,愛里有教育。陶先生為學生竭力改善生活條件時,絕不可浪費,看到學生出現(xiàn)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
二、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讓每個學生受益
“教的方法必須根據學的學法”,學生怎樣學就怎樣教。從實際出發(fā),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學生的知識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由于學生個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養(yǎng)、才能和各年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師必須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受益。正像陶先生說的那樣“松樹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yǎng)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yǎng)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陶行知指出:“怎樣學就怎樣教,學得多就教得多,學得少就教得少,學得快就教得快,學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學的關系翻過來,不是傳統(tǒng)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而是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教學內容的選擇安排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來確定;教學過程不取決于教師的主觀意圖,而應該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根據學生的可接受水平來促進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發(fā)展。
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陶行知先生闡述“教學合一”理論時指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先生如果只“教”,學生只是做個“書呆子”、像一個口袋,被動地接受知識,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更不能啟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當今,素質教育主張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的社會職能必須體現(xiàn)出“引導”這個特點來。教師不應把現(xiàn)成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不用思考,而應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思索,經過不斷反復推敲尋求最佳結果。對照陶先生的教育理論和當今素質教育的要求,我覺得自己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在今后的教學中,爭取做到不能注重簡單的知識傳授,而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努力探究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途徑,讓學生不但獲得豐富的知識,而且學會探究解決新的問題,學會學習、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生存,學會創(chuàng)造。
四、以“生活教育”促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社會型人才
“生活即教育”是陶先生生活教育的核心。陶先生強調教育以生活為中心,正是強調了教育的目標應該是提高人的素質與做事能力,教人學會生活的本領,學以致用。這不正是我們當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嗎?讓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取得和諧發(fā)展。
總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豐富多彩,值得我們教師學習研究。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我要學習陶行知,在行中知,在知中行,努力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為祖國教育事業(yè)做出自己的貢獻!
【《陶行知教育文集》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陶行知教育思想論文10-07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1000字09-19
陶行知教育學作文08-04
關于陶行知生活教育論文12-07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12-30
讀陶行知教育故事讀后感03-16
教師陶行知教育學讀后感03-16
《陶行知教育理論》讀后感2000字08-04
思考并實踐陶行知的“公平教育”思想10-29
淺談陶行知思想與后進生教育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