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夏津的春節(jié)習俗
漫長的學習生涯中,是不是聽到知識點,就立刻清醒了?知識點有時候特指教科書上或考試的知識。你知道哪些知識點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夏津的春節(jié)習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節(jié),舊稱“歲朝”、“除夕”、“元日”、“元旦”等,夏津人則俗稱為“過年下”。且以“臘八”、“臘月二十三”兩日為之“前騶”。
臘月初八,夏津人俗稱“臘八”或“臘八節(jié)”。是日,人們有食“臘八粥”(又稱“臘八飯”)的習俗。以粉條(俗稱“粉干子”)、紅棗、花生仁、紅豆(又稱“紅小豆”)加小米面或玉米面煮粥,或以豆腐(夏津當?shù)厮a(chǎn)的一種厚約半公分的豆腐。稱為“干豆腐”,亦稱為“千層豆腐”)、粉條、香菜、大蔥熗鍋后加小米糗成粥飯,另加白菜或辣椒粉為佐料,趁熱啜食,其味頗佳。臘八早晨,粥飯煮成,熱氣蒸騰,滿屋香味四溢,一家人圍于桌邊共餐,一團和暖祥瑞氣象。粥為溫暖之食,最宜冬日啜食。臘八,正值三九嚴寒中,夏津人以此佳食驅寒,其用意與時令頗相貼切。不少人在臘八這天,用醋腌制“臘八蒜”以備春節(jié)食用。特別是大年初一早晨,吃水餃蘸臘八醋,另有一番風味。
臘月二十三,是為辭灶日,或稱“辭灶節(jié)”,有“小年”之稱謂。
夏津人于此日有蒸“年糕”的習俗。以黍面(又稱“黃面子”)與紅棗蒸成窩頭狀,故又俗稱“棗糕”、“黃面糕”、“黃面窩窩”。黍面粘膩,紅棗甘甜,味道殊美。是晚,人們以年糕與糖果(一種用黃面子加糖做成的如藕狀的甜食品)及水餃為主祭品,并用秫秸插成“馬”形,以紅紙剪成鞍韉祭祀灶王。祭訖,遂將舊灶王神像及“馬”共紙錢焚化。主祭人且須念念有詞“灶王、灶王,上天朝玉皇。少說閑話,多帶五谷雜糧”,亦有念“灶王,灶王,上天言好事,歸宮帶吉祥”,如是三遍乃已。夏津習俗,若有家人在外,不能于是日回歸者,便不辭灶。應于元日早晨焚祭辭灶,并于元日早晨將新灶王神像貼于灶邊墻上。貼時神像應向里(左)略傾斜,以祈“人煙旺盛、吉祥”之義!稗o灶”之俗,迄今在夏津不少人家猶存,在農(nóng)村尤為普遍。
“小年”過后,購置年貨者漸多,集日百貨萃陳,人們熙來攘往,摩肩接踵,車輛轂轅相連,轔轔于市,俗稱為“趕年集”。諸如雞、魚、肉、菜、煙、酒、糖、茶以及干鮮果品、煙花鞭炮,一應物件,無不購買,以備春節(jié)之用。21世紀以來,人們年貨中的海產(chǎn)品,如海參、海帶、海魚蝦及菌類菜,如木耳、銀耳、蘑菇等占的比例漸大。
“蒸裝”是夏津人的傳統(tǒng)風俗,迄今仍存,即自“小年”始,人們便烹、炸、煎、蒸準備年飯。以饅頭(俗稱“饃饃”)、包子及炸、煮食品為主,另外,要燉豬、羊、牛肉及雞、魚等。因春節(jié)期間,人們有串親訪友、游玩休閑的習俗,“蒸裝”便是為過春節(jié)準備的應時快餐。在春節(jié)快餐中,炸藕饸、豆腐饸、茄饸之類的油炸食品為必備食品,藕饸為其中的佼佼者。將藕切成夾子,內填肉餡,滾粘面糊入油烹炸,酥脆香美,滋味甚佳。年飯中的炸藕饸之俗由來已久,其緣起已無從稽考了。炸藕饸、豆腐饸、炸魚、炸肉之類除為人們年飯中的必備食品,也是春節(jié)祭祀的必備供品。
在春節(jié)“蒸裝”中,夏津人舊有蒸“稷面窩窩”的習俗!梆⒚娓C窩”又稱為“稷面黃子”,是以稷米面(稷,谷子的一種,穗子細長,米白色)加面粉,經(jīng)發(fā)酵后蒸成一種窩頭狀食品(不少人以一般小米面替代稷面)。有的在鍋篦上攤成稷面糕,熟后切成方形或菱形,味同“稷面窩窩”。此食品今已少見。
臘月二十九日(小盡為二十八日)的下午是過春節(jié)最忙碌的時候,貼春聯(lián)、掛燈籠、貼門神等事務都要于是日下午完竣。
貼春聯(lián)在夏津約于上世紀90年代復興,貼門神復興于21世紀以來。春聯(lián)、門神今多以彩色印刷,質地精良!靶∧辍边^后,街衢有專市出售。手寫春聯(lián)今已少見了,僅在書法界人士中,每屆春節(jié)尚有書寫者。夏津人舊有于門兩側懸掛“側柏枝”的習俗,用以插香祭門神,且柏為常青樹,亦取其長久之義。此俗今已基本絕跡。
上述工作完竣,須將庭除院落逐一清掃,務使清潔,同時,將水缸儲滿水。夏津風俗“大年三十”、“年初一”兩日不能掃地、挑水,據(jù)說有祈求“聚財”之義。
歲杪之最后日(大盡月三十日,小盡月二十九日)與新年元旦,是年尾與年首,為春節(jié)之兩主日,分別稱為“大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舊有“年年年頭接年尾”之語。是日早,傳統(tǒng)風俗,人們大多早早忙碌,于北堂屋門東側擺設桌案,張貼“玉皇神像”及“全神像”。布列供品,如豬頭、雞、魚、果品等,以祭祀天地神祗。夏津風俗玉皇神像應至上元節(jié)中午祭祀發(fā)送,全神像則于大年初一早餐前祭焚發(fā)送。除上述事務,還應于北堂屋內迎門墻上張掛“家堂圖軸”(俗稱“主子”,即列祖列宗牌位圖),并于“家堂圖軸”前擺放近支祖宗神主牌位小神龕,俗稱“神主匣”或“神主盒”。桌上除香燭外,另應布列供品,以雞、魚、豬頭、“東坡肉”(俗稱“東寶”肉)為主祭品,另配以干鮮果品等。是日早,各家應由男子持點燃的整把香到郊外、村外,向祖塋方向插香三根,跪拜,并口中念道“請爺爺、奶奶回家過年”等語。然后起身徑直回家,不可回首觀望。進門后,例應燃放鞭炮,并放“攔門棍”(預先準備的木棍兒)于門檻邊。而后,將所持之香插植于香爐內,焚紙錢膜拜,稱為“請家神”,上述習俗迄今不衰,在農(nóng)村中尤為普遍。夏津人傳統(tǒng),供祭“家堂圖軸”,多以嫡長子孫為主,但也有不少庶支脈祭供者。
大年三十的午餐為重要年筵,夏津人于是餐無不雞、魚、肉(一般是豬、羊、牛肉。夏津人舊俗忌食驢肉,稱為“鬼子肉”
但進入21世紀以來食驢肉者漸多,此為新風俗,但祭祀絕無用驢肉者。)等。各色肴饌擺滿桌案,無論葷素盡可布列于席。全家人皆團坐于桌邊斟酌飲宴,共祝新年。是餐主食多為饅頭、包子。21世紀以來,人們過年漸以海味菜及素食為主,且以米飯為主食者漸多。酒類原以白酒為主,且以當?shù)厮a(chǎn)白酒居多,飲用色酒者絕少。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則以白、啤、紅三樣酒隨意而飲了。進入21世紀后,凡“大年三十”、“年初一”的午、晚餐,有于年前預定于飯店、酒店的,屆時全家老幼齊集飯店中用餐。亦有春節(jié)間兄弟姊妹舉家相邀于飯店、酒店中聚餐的,此為新俗且有愈烈之勢。
大年三十下午,包餃子備翌日之早餐,是為春節(jié)要務。夏津人有于年初一食素的習慣,謂求一年“素凈平安”,所以大多包素餡餃子,但包肉餡的亦復不少,尤其生意人家,寓義“肉頭”,來年生意興隆。還有人在餃子中包入一枚銅錢(今多以硬幣代之)以為游戲。據(jù)說,翌日早餐食之者,新年大有福祉。包餃子的同時例應包小饸子(用餃子皮兩個,中填餡,合而捏成)10數(shù)個,并搟面條一軸,與饸子共煮為是日晚餐,一家人連湯分食,取“和順”、“長遠”及“合子利”之義,或說面條為“錢串子”,以求來年發(fā)財。
是日夜為除夕夜,又稱“除夕”、“除夜”。是之謂“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年”。人們有守歲習俗,夏津人稱為“熬三十”,各家團聚守歲,不少人竟徹夜不寢,坐以達旦。自20世紀90年代后,人們多是一家人圍于電視機前觀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節(jié)目,飲茶并佐以干鮮果品,閑談守歲。至凌晨0點(或于子時),放鞭炮迎新春。是時城鄉(xiāng)各處鞭炮爆響,煙花升空,一片歡騰。進入21世紀以后,爆竹、煙花種類漸多,但因其價格昂貴,人們大多少量購買,僅應故事而已。
年初一,各家各戶無分老幼皆著新衣履,晚輩給祖父母、父母叩頭賀歲。
長輩例應給晚輩童稚以壓歲錢。數(shù)額原以3-5元即已不菲,至10元者已多為高額。進入21世紀后,壓歲錢數(shù)陡增,大多百元以上,有的達數(shù)百元乃至千元以上者,此風已近奢靡了。元日早餐,各戶均以水餃為食,吃其他食品者絕少。餐后,于晨色曦微中,各姓氏按支脈、派系相聚而串門賀歲,稱之為“拜年”。若于街衢相遇,無拘何姓,人們都互相拱手賀歲,口稱“過年好”、“新年好”。本姓氏族人互拜之后,其他姓氏若關系密切者亦應登門拜年。是日下午,大多家庭均包水餃,以備翌日早餐。水餃多為肉餡,因為夏津人習俗,自初二日始便可食葷腥了。
年初二日,是為“送家神”,上墳掃墓日。
早餐之后,將“攔門棍”豎于門檻邊,各姓氏男子,或闔族,或按支脈相聚而去祭掃祖墳。有的姓氏闔族醵資購買鞭炮、煙花,在上墳前及至墓地燃放,還有的各姓氏族競相燃放,以炫耀族大人多,是為傳統(tǒng)陋習的殘余,實不足取。夏津舊俗,凡大姓家族有于是日集體上祖墳的習俗,凡本姓氏于族譜中載錄的男子均可參加,路遠者也可派代表參加。也有定于初五日或初九日集體上祖墳的,稱為“上老墳”,或兩年一度,或五年一回。有的姓族以支脈而輪流做東,或闔族按男丁攤派醵資購買香紙、鞭炮,鋪設筵席,吃“伙飯”的。也有的姓族還同時雇傭吹打樂班,以造氣氛,炫耀聲勢。是為舊俗,建國后曾一度泯息,但自20世紀90年代后,此風又漸復興。
年初三日,夏津人風俗中大多是走親戚的日子(在城北蘇留莊一帶有初二走親戚的習俗).
主要是拜謁岳丈、外祖、姑表、姨表等至親以賀新禧。是日,縣城與各大集鎮(zhèn)街衢店鋪,大多燃放爆竹開門營業(yè),其中以糕點、煙酒、果品類門市尤為火爆。各色貨物布滿店鋪(近年來多為“超市”)內外。人來人往,自行選購,問錢討價不絕于耳。道路之上,自行車、摩托車、電動車綿亙不斷。2005年以來,私人購買轎車者漸多,因此春節(jié)期間串親訪友乘轎車者到處可見。夏津風俗,春節(jié)后的走親訪友不得過正月,至二月則與風俗禮儀相悖,已失賀歲之義。自初三日始,人們或踩高蹺、敲架鼓、唱小調兒,或打牌、飲筵,嘻樂游冶。有的村莊自臘月中旬便組織演練架鼓,唱小調兒和排練地方小戲劇,于本村或周邊村莊演出,直至元宵節(jié),有的甚至到二月初始停歇。但自20世紀90年代后,也有不少人自初三日起,便逐漸上班工作,各操其業(yè)了。
年初五日,俗稱為“破五”,何謂“破”?
詢于里老亦不解何義,故于此存疑,以待后考。夏津人于是日例應包水餃過節(jié),俗有“捏捏嚴實”、“捏捏嚴穩(wěn)”之說,迄今過“破五”節(jié)的習俗猶存。
在夏津人的風俗中,元宵節(jié)之前為春節(jié)的范疇,過了元宵節(jié),春節(jié)就渡過了。
河南春節(jié)習俗
三十晚上熬一宿
年夜飯過后,一家人圍坐一起,吃糖果、嗑瓜子、嘮嘮親朋、拉拉家常,子女依次給長輩叩頭辭歲,長輩給晚輩發(fā)壓歲錢。全家人徹夜不眠,謂之“守歲’、“熬年”。守歲到五更時,在供桌之上擺好祭品,點燃香燭,一家人依長幼輩份,依次向祖宗跪拜致祭,恭!澳旮!。
大年初一有禁忌
大年初一,河南人雞鳴即起,穿著新衣,競相燃放鞭炮。河南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行“接年”或“迎財神”之禮。而后,煮好餃子,敬天、地、祖先后全家共食。大年初一忌諱諸多,如掃地、倒垃圾、動剪刀、大聲喧嘩等都視為不吉利之舉。
中原南北東西擠廟會
很難一句兩句話就說清楚廟會是什么,可是只要去河南大大小小的廟會上轉那么一圈,就立刻樂陶陶地明白了——廟會,首先得有座廟,在廟里安排一個值得信任的神;找個好日子來和神打個招呼,拜神祭祖的香火是不能少的;再給自己吃點什么買點什么,聽聽那些古老的傳說,再把傳說講給沒聽過的人……廟會很有意思,想體會廟會的樂趣,首先,你得不怕擠——不擠的廟會,肯定不是好廟會。
人民間傳統(tǒng)習俗“走親戚”
河南走親戚規(guī)矩甚多,歷時很長,貫穿了整個年節(jié)。初一之前稱拜早年,十六以后稱拜晚年,初一至十五為高峰期,二月初二送年后即告結束。拜年要先長輩、后平輩,先近鄰、后遠親。不同輩分和親屬之間在時間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初一叔、初二舅、初三初四拜岳父”的習俗至今在河南民間廣為流傳。到長輩家拜年要攜帶酒肉、糖果之類禮品。長輩們根據(jù)自家的親戚情況,早早的安排好了酒菜,在約定俗成的時間里,在家等候拜年客的到來。拜年客到后,有的行磕頭之禮,有的以寒暄代之,互相祝福后即食午飯。
人民間傳統(tǒng)習俗“破五”
之所以稱“破五”,意為從此可以破除過年期間的禁忌。是日早起吃餃子、放鞭炮之習相沿不變。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規(guī)矩,河南平頂山、許昌、南陽、寶豐一帶一般中午放鞭炮,不過破五不準吃面條或面稀飯,吃饅頭不準剩。
人民間傳統(tǒng)習俗偷燈頭兒
正月十五豫南一帶,有“偷個燈頭兒,生個孫猴兒”的風俗,點燈盞時,鄰家子女可悄悄將燈油燃盡的“面燈”拿走,俗稱“偷燈盞”。有的地方自家所點燈盞,當晚不收,讓其盡油而燃,次日再加油點燃,稱“續(xù)燈”。一般至正月十七方“收燈”,“面燈”或“燈饃”要收起打發(fā)“要飯的”,稱“舍神果”。
河南安陽春節(jié)習俗
辦年貨炸丸子——過年炸丸子在我腦海里記憶很深刻,還記得小時候每年過年前幾天我都很期盼這天可以快點到,因為可以在爐子邊等剛炸好的丸子。然后,吃著熱騰騰的丸子,那個感覺真是很幸福噢……
油炸肉丸+酥肉,安陽人每家過年必備菜之一五香鹵豬舌接下來就是老爸最拿手的硬菜了:紅燒鯉魚,那叫一甜、辣、香壯士饑餐——腐鹵肉,別只看長相,這肥而不膩。涼拌酸辣包菜,讓人吃了滿口留香~雖然春節(jié)期間美味佳肴眾多,但是小伙伴們也要注意健康飲食哦!
河南春節(jié)過年的食俗
餃子
除夕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在除夕吃餃子,有“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在河南人的年夜飯里,“餃子”絕對是重頭戲,沒有餃子的年夜飯是難以想象的。即使現(xiàn)在很多人年夜飯安排在餐廳、酒店,但在河南人的除夕團圓飯桌上,沒有哪一道菜可以蓋過餃子的風頭!將餃子從外圍一圈一圈地擺起,直到擺滿為止,民間俗稱為“圈!。
魚
除了餃子外,魚,因“魚”和“余”諧音,有“吉慶有余”、“年年有余”的象征,也成了河南人除夕飯桌上的第二主角。紅燒鯉魚是最常見的一種做法。
【夏津的春節(jié)習俗】相關文章:
青海的春節(jié)習俗03-11
潮汕春節(jié)的習俗02-13
關于春節(jié)的習俗02-21
春節(jié)的習俗及意義01-08
彝族春節(jié)習俗11-17
西藏春節(jié)習俗02-01
南通春節(jié)習俗01-08
山東春節(jié)的習俗02-23
江西春節(jié)習俗01-10
陜西春節(jié)習俗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