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福建閩南有哪些春節(jié)習俗
閩南特指的是泉州、廈門、漳州三地,俗稱閩南金三角。閩南地區(qū)信奉神明,所以春節(jié)風俗特別多,一些民俗活動都與這些神明有關,比如敬天公。閩南春節(jié)民俗文化豐富多彩,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福建閩南地區(qū)的春節(jié)習俗,希望大家喜歡。
過年
從正月初一到十五,閩南人稱為“過年”,要待過了十五,“年”才算過去了。民謠云:“初一場,初二場,初三無姿娘(姿娘意為婦女,此日婦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地(灶君從天上匯報回來);初五舀肥(掏糞便,農(nóng)事開始);初六隔機(整理織布機,隔開經(jīng)線與緯線,婦女們開始織布);初七七元(人日,取菜、果等七樣做‘七寶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初十好食天(指天氣寒冷宜在家飲酒);十一請女婿;十二倒去覓(婦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飯,連日吃膩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丸;十六‘地媽’生;十七‘那怎生’(節(jié)日就這樣過去了)!
敬天公
子正之時(零點)一到,四處爆竹聲響成一片,人們即在家中廳堂設案,擺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點燭,恭拜“天公”,敬祀祖先。這種祭祀一直持續(xù)到初四。
開正
除夕之夜守歲至深夜12點鐘響,迎來了新年黎明,在子正之時“敬天公”的同時,家家戶戶燃放爆竹,開門迎春納祥,俗稱“開正”。
賀正
清晨,無論男女老少,紛紛起床盥洗,穿上早已準備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線加雞蛋,吃蛋去殼,意在除霉氣,迎吉祥,面線則象征福壽綿長。早餐后即出門走訪鄰居親友,笑臉相迎,首次見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稱“賀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有客上門,要奉上糖果、蜜餞,或喝甜茶、咖啡,讓客人“甜一下”,以示有個甜蜜的開端。
團拜
清乾隆《泉州府志·風俗志》引宋代郡志所載云:“元正賀禮,鄉(xiāng)老相約聚拜,省往復之煩?な、縣令率僚屬會焉。舊于貢闈,后于承天寺,至淳祐間(1241一1252年)乃即泮宮。鄰里則各于側近庵宇,會集齒長,歲推一人,具酒果為禮。今此禮廢。”解放后又恢復。
閩南春節(jié)風俗
一、祭先祖
每年的大年三十,家里無論男女老少都要忙起來。泉州的習俗認為“年兜”(即除夕)那天是祭祀祖先的重大節(jié)日。那天中午,家家戶戶都要備辦豐盛菜肴敬奉祖先,即便是貧寒之家也要盡力而為。供桌上擺滿各色糕果和雞鴨魚肉,中間高堆“過年飯”,以陶缽盛大米(象征豐衣足食),上面再擱碗糕(因為碗糕俗稱發(fā)糕,象征興旺發(fā)達)、柑橘(象征吉祥如意)、紅雞蛋(象征吉祥、有福)、紅米丸(象征團圓、圓滿)和米粉蒸制的金、銀錠(象征財源廣進),中插春枝(象征年年有余,閩語中的“!本褪恰按骸币簦R郧昂芏噢r(nóng)戶過年時都要在存放大米的米缸和存放糧食的米囤上貼個“春”字,既寓意春節(jié)來臨,更寓年年有余。
供桌前還要再置放個火爐,象征家運亨通、紅火。芋頭也要放上供桌。也許會有不少人產(chǎn)生疑問,如果你看過芋頭剛挖出來是怎樣的,你就會明白。剛挖出來的芋頭是有許多小的芋艿附在一個大芋頭上的,象征著多子多孫,堅信多子多福的古人就把它也擺上供桌,希望多子多孫,人丁興旺。等到下午三四點的時候,爸爸媽媽便會張羅我們把做好的年夜飯擺在供桌上以拜祭祖先。祠堂里,長輩們點香祭拜“請”祖先,祠堂的大埕上也站滿了人,小孩子們玩起各自帶來的鞭炮,外出歸來的兄弟姐妹們互道平安后便開始敘起舊來。一炷香燒完后,就可以給祖先們燒紙錢放鞭炮了。
閩南的紙錢頗有講究,分為金箔紙錢與銀箔紙錢。金箔紙錢是用來拜天公與敬神用的,而銀箔紙錢則是用來敬奉先祖的。聽老人說,銀箔紙錢是先祖?zhèn)冊诹硗庖粋世界用的通行貨幣,先祖?zhèn)円郧翱鄳T了,在除夕那天給他們多燒點紙錢,祈求他們保佑家族興旺、添丁進財。紙錢一直擺到傍晚,再燃放鞭炮,子孫們跪拜祖先,祭禮也告完成,俗稱辭年。
二、“熗火盆”
安(安溪)、永(永春)、德(德化)等山城在除夕那天晚上還要吃甘蔗。說到甘蔗,閩南地區(qū)過年時一般都要買甘蔗,少則兩三根,多則七八根、十幾根。一般是連帶葉的'蔗尾都留著,根部也不削皮,這樣才能夠存放得久一點。買回后一般放在門后,特別是大門。舊時大門為雙扇門,左右兩扇門后要各放一根連根帶葉的甘蔗。除夕一夜連兩歲,閩南人在除夕那天晚上要吃甘蔗,寓意“甜頭甜尾”,一年到頭生活甜蜜幸福。吃完的蔗渣正好“熗火盆”!盁汀痹陂}語中就是“燃燒”的意思,一般是傍晚時分在家門口用田里的稻草、拾來的枯枝等東西堆成一堆成盆狀,然后放火點燃,寓意來年生活紅火興旺,同時也有驅邪避災之意。到了晚上,“火盆”快燒盡時,就用蔗渣放入火堆,充當燃料。
而晉江,特別是安海一帶,除夕晚上流行的是“跳火盆”,所謂“跳火盆”,是在家門口以干薯藤、稻草以及“撣塵”用過的掃塵枝等燃起火堆,然后家中所有的男性成員逐一從熊熊火堆上跳躍過去,男嬰由抱著跳過,外出未歸的男人則由在家的兄弟替跳,同樣寓意來年生活紅火、興旺和驅邪避災。
泉州、晉江、石獅沿海一帶過春節(jié)還要蒸碗糕,有的還把碗糕叫做“發(fā)糕”。閩語的“發(fā)”就是發(fā)財、發(fā)達的意思,因為蒸碗糕得先發(fā)酵,所以碗糕寓意著能夠發(fā)達發(fā)財、發(fā)家致富。米粉發(fā)酵好了,用旺火去蒸,糕的頂部就會裂開,寓意“笑口常開”,象征全家幸福安康、歡歡喜喜,整日笑嘻嘻。碗糕大都是做成甜味的,寓意生活甜蜜,吉祥如意。
三、拜天公
古人認為天是最大,豈能不敬天公?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俗稱“天公生”!疤旃本褪恰坝窕蚀蟮邸保澜谭Q之為“昊天上帝”,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是統(tǒng)領三界內(nèi)外十方諸神以及人間萬靈的最高神,代表至高無上的“天”。所以正月初九這天與過年一樣隆重。
敬天公是閩南地區(qū)最盛行的民俗,再窮的人家每年正月也要祭祀一次,除了正月初九天公生日外,每逢喜慶節(jié)日也會殺豬宰羊來敬天公。敬天公的民俗除了閩南地區(qū),在臺灣和東南亞一帶的閩南華僑也廣為盛行,祭祀的風俗與閩南地區(qū)大致一樣。除了祈福保佑的含義外,“敬天公”更是華僑們思鄉(xiāng)的一種表達方式。
祭拜天公必須隆重,供品也比較講究,頂桌主要以清素齋品為主,下桌擺五牲葷食獻給天宮部屬神明。
頂桌除了齋品外,還要鮮花、蠟燭各一對,并且以紅龜粿、發(fā)粿來敬奉。紅龜粿代表吉祥,上頭的龜甲圖案表示長壽,說明天公有保育萬物之德,地位遠超人類祖先。
獻給天公的銀紙錢則需要用特別制作的“天公金”,來代表人們對天公崇高的敬意。
“敬天公”從大年初九凌晨開始。那時,家家戶戶都要開始放鞭炮,廳堂上點燃紅燭燈,稱為“老天爺燈”。然后,長輩們領著一家大小跪在桌前,連抱在懷中的嬰兒也不能免,并依長幼順序上香,行三跪九叩禮,祈求在新的一年里福運高照、家人平安、事業(yè)昌隆。嬰兒往往由母親抱著,點著的香要塞在孩子手中,象征性地拜幾拜。母親的口中還要念念有詞,祈禱孩子平安長大。一家人中若有人外出,也得由弟妹或配偶替他(她)上香。儀式一般會進行到初九清晨五點左右。拜天公時還會焚燒一些紙錢和一種叫“補運單”的紅紙,上書一家老小的生辰八字。
這一天還有一些不可觸犯的禁忌。如不可曝曬女性內(nèi)褲、不可隨便傾倒便桶、口出穢言等等,以免褻瀆玉皇大帝。
四、神明游
在傳統(tǒng)節(jié)日以及特殊日子,閩南大部分村莊都有神明“巡游”的習俗,也叫“菩薩過生日”。通俗地說去別的村莊或廟宇“換香火”,也可以說是神明間的聯(lián)誼,寓意互相保佑各自村莊風調(diào)雨順、平平安安。
每一個村都有自己的神明,所以春節(jié)那幾天非常熱鬧,今天這個村的神明到我們村,明天那個村的神明又來了,后天我們村的神明再去其他村。大人抬著神明小孩跟著,到了地點就擺香火祭品,進行祭拜。
【福建閩南有哪些春節(jié)習俗】相關文章:
福建冬至有哪些習俗01-11
福建過春節(jié)的習俗有哪些03-12
春節(jié)的習俗有哪些12-03
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地方春節(jié)習俗介紹03-31
關于閩南各地春節(jié)習俗02-23
福建的特產(chǎn)有哪些呢06-07
湖北春節(jié)習俗有哪些03-12
海南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03-12
山西春節(jié)習俗有哪些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