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shù)字《乘法分配率》教學案例及反思
一、觀察猜想,切入探究點
1、拋出四組題目:
。1)(6+4)×5 6×5+4×5
。2)(8+12)×4 8×4+12×4
。3)8×(7+3) 8×7+8×3
(4)7×(15+20) 7×15+7×20
2、觀察猜想:
師:仔細觀察每一組題目,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猜想一下,會有怎樣的結果?
生1:我發(fā)現(xiàn)左邊一組算式是兩個數(shù)的和乘一個數(shù)。
生2:不對,應該左邊的算式是兩個數(shù)的和與一個數(shù)相乘。因為8×(7+3)與7×(15+20)……。
生3:右邊的算式是兩個積相加。
生4:我認為是兩個加數(shù)分別與括號外面的數(shù)相乘,然后把兩個積相加。
生5:我猜想每一組的兩個算式結果會相等。
3、初步驗證:
師:真相等?猜想要驗證,用什么方法呢?
生齊:計算一下就行了。
師:好,自己找到了驗證方法,選擇其中兩題同桌分工合作進行驗證。
反思:課堂中,要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在學生需要上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尊重,個性得到張揚。
二、自主編題,合作探究,驗證猜想
1、模仿編題:
師:你也來創(chuàng)造幾組題目,并進行驗證,說給同桌同學聽。
學生匯報,師板書:
生1:(25+18)×2=25×2+18×2
生2:(15+28)×6=15×6+28×6
生3:46×(25+25)=46×25+46×25
生4:76×32+76×68=76×(32+68)
……
2、實例說明
師:為什么會相等呢?你能否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來加以說明呢?四人小組合作,看哪一小組研究有成果。
生1:上星期天我買了兩支同樣的自動鉛筆和兩包筆芯,每支自動鉛筆3元,筆芯每包1元,一共要付多少元?我可以用兩種方法解答,并證明:(3+1)×2=3×2+1×2,(3+1)表示一支自動鉛筆和一包筆芯的價格,乘2后表示一共要付多少元;等號右邊表示兩支自動筆的價錢加兩包筆芯的價格,研究結果確實相等。
生2:小張擺木塊,每行擺5個白木塊,3個紅木塊,擺了4行。小強一共擺了多少塊?
師:每一組都有發(fā)現(xiàn),都從生活中找到了數(shù)學問題,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說明確實存在著
三、明理內(nèi)化,開拓思維
1、明理:
師:以上這些題目是兩種算法,但結果是相同的,我們可用什么符號連接呢?
生:等號。
師:這不,我們又發(fā)明了一個乘法運算定律,稱為乘法分配律。
2、內(nèi)化:
師: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乘法分配律呢?
生1:(7+8)×3=7×3+8×3。
生2:用數(shù)字舉例說不完,我用字母表示:(a+b)×c=a×c+b×c
生3:我想用符號來表示:(△+○)×□=△×□+○×□
生4:我用漢字表示:(愛+數(shù))×學=愛×學+數(shù)×學
……
反思:一層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
用不同的方式揭示了乘法分配律的含義,水到渠成。我想:這遠遠比背概念,做練習好得多。
師:那么如果我們用文字來表述的話,該怎樣說呢?
生1:兩個數(shù)和乘一個數(shù),就可以把兩個加數(shù)與這個數(shù)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
生2:乘的地方,用相乘,再添上分別兩字。
師:那請你說一說。
生2:兩個數(shù)的和與一個數(shù)相乘,可以用兩個加數(shù)分別與這個數(shù)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四、鞏固練習,形成技能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三層練習:
第一層次是鞏固練習:根據(jù)乘法分配律,在橫線上填上適當?shù)氖阶印?/p>
1、(25+7)×4=
2、8×(125+9)=
3、46×18+54×18=
4、36×5+36×5=
第二層次練習題:把相等的算式用等號連起來。(不能連的說明原因,怎樣改動能連。)
1、24×49+24×51 24×(49+51)
2、(25+6)×4 25×6+4×6
3、35×(18+26) 35×18+35×26
4、(24+35)×5 24×5+35
第三層次綜合練習:請選擇適合你的星級題。(略)
反思:我分三個層次,請同學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題目解答。分層練習,在面向全體同時,照顧到個性差異,使每一個同學均有成就感,都能享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
【小學數(shù)字《乘法分配率》教學案例及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教學反思案例07-07
小學的教學反思案例07-13
小學數(shù)學教學反思案例 優(yōu)秀教學案例反思07-11
小學教學活動反思案例07-10
小學教學案例反思07-10
小學教學案例及反思07-10
小學教學反思案例整理07-08
教學反思案例07-19
小學英語教學反思案例09-21
小學美術教學案例反思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