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自然科學《下雨了》教學反思
新課標強調要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以探究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綜合的能力,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初步形成正確的科學自然觀。根據(jù)這一要求以及我們這段時間一直進行的“電子白板在學科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教學嘗試,結合《有趣的食物鏈》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層層深入。
在本課的教學中,這一點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幾方面:
知識方面:雨的形成: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對學生來說水蒸氣的概念比較抽象,不易理解。雖然在實驗過程中看到有小水珠掉下來,但與自然界的雨聯(lián)系起來,還存在空間的限制。因此,采用多媒體課件以及卡通動畫,用于顯示水蒸氣的變化過程,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可以很形象的突破這一難點。
技能方面:生活中下雨的利與弊進行比較。由發(fā)現(xiàn)問題“小水珠的形成”到解決問題“雨的形成與水的循環(huán)” ,將分析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落到實處。
情感價值觀方面:由引導學生感受“雨與人類的關系”到激發(fā)他們到生活中自己調查分析“雨與人類的關系”,從而認識到自然界與人類的關系、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意義。使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感悟到:藍色地球是生物的共同家園,我們只有保護她才能更好地擁有她!
2、動畫、短片的展示化抽象為直觀。
教學伊始,我就通過形象的動畫,讓學生直觀地感知“小水珠的產生”,輕而易舉地幫學生建立了凝結的科學概念,同時為了解雨的形成打下了基礎。中間部分關于“水循環(huán)”的動畫短片,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在大自然中的作用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在感知“水的循環(huán)過程”時,動畫演示了水循環(huán)的過程,學生受到了極大的震顫,深切的感受到人類對大自然影響是巨大的,由衷地發(fā)出了“不能破壞生態(tài)平衡”的心聲。結尾時,我又設計了《小水珠歷險記》的flansh動畫, 放到一半時讓學生接著講未完的故事,直觀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有條理,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電子白板的.運用充分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
本課的教學中,雨的形成和水的循環(huán)是重點,我將二者巧妙地結合起來,先指導學生小組觀察和回憶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小水珠,然后組織學生交流,運用電子白板的注解功能匯總學生演示雨的形成和水的循環(huán),最終,從而又形象地認識了雨的形成和水的循環(huán)。
這節(jié)課,我充分發(fā)揮電子白板的優(yōu)勢,將電子白板的拖圖、拉大、放大鏡、寫字回放等功能有效地與科學課堂相結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創(chuàng)設了教學情景,扎實有效地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學生精彩的發(fā)言,津津有味的表演以及對保護環(huán)境的理解都可以看出,課堂效果較好。值得思考的是,如何更大程度地發(fā)揮電子白板的作用,讓這個先進的教學設備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今后我還將繼續(xù)努力探索。
困惑之處:這個班級有40多人,這么多學生怎么去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的需求,以及三維目標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活動中如何落實,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探索。由于時間關系,效果還不太明顯。
【小學一年級自然科學《下雨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要下雨了》教學反思05-26
《要下雨了》說課稿12-30
小學一年級美術教學反思10-06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教學反思06-26
小學體育教學反思:小學體育教學反思和感想05-29
小學一年級拼音的教學反思09-10
小學教學反思范文01-12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2-17
小學體育教學反思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