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小學語文月光曲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wù)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月光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月光曲教學反思1
《月光曲》是一篇傳統(tǒng)經(jīng)典課文,講述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文中沒有描述“月光曲”優(yōu)美旋律的文字,但我們分明會感受到月光曲變化的旋律、曲調(diào)、節(jié)奏,它主要是經(jīng)過皮鞋匠的聯(lián)想來表現(xiàn)的,在文中是第9自然段,也是課文寫得最美的一段話。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貝多芬怎樣創(chuàng)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難點是貝多芬感情變化的原因。這重點、難點對學生來說確實有難度,要突破它,靠分析和講解都會顯得空洞,必須讓學生反復(fù)地讀,自己感悟出來。
上午的語文課上,學生經(jīng)過讀書,把皮鞋匠的聯(lián)想想象成了三幅畫,即:月亮升起,灑滿銀光;月亮升高,穿過微云;月光照耀,風起云涌。海面由平靜到波濤洶涌,從而體會到樂曲由舒緩流暢到高亢激昂的變化?墒菍Α皹非淖兓莵碜砸魳芳仪楦械淖兓约扒楦凶兓脑颉边@個問題似乎沒有感覺。我有點著急。
課后,我進行了深刻反思,認識到給學生安排的讀書時間還不充分,教師的引導(dǎo)還不到位,要想真正讓學生自己感悟出來,應(yīng)當引導(dǎo)學生著眼于全文來讀,而不是僅僅局限在第9自然段。
午時的語文課,我把這個問題專題來研究,我安排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反復(fù)地讀,分層讀、表演讀、齊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讀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同學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學生互相啟發(fā),提高了認識。這一“讀”一“說”,使學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師的情不斷地產(chǎn)生碰撞,產(chǎn)生靈感,從而很好地體會到了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貝多芬思想感情的變化以及貝多芬感情變化的原因(即: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心境簡便悠閑,此時心境是“平靜”的;當聽到茅屋里窮兄妹倆的對話,有感于兄妹來的善良、純潔、善解人意、互相體貼,更出于盲姑娘對音樂的奢望,此時貝多芬平靜的心境變成得十分感動,走進去為盲姑娘彈了一首曲子;當一曲彈完,貝多芬看到了一個愛音樂并且懂音樂的盲姑娘,他認為他找到了知音,感情變得更加激動,創(chuàng)作活力頓時而生。)
只是,教師情感的融入還不是十分到位,問題設(shè)計還應(yīng)當更加精煉,課堂上仍有點著急,缺乏等待意識。要改!
小學語文月光曲教學反思2
《月光曲》一課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chuàng)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這篇課文在知識、思想感情、意境等方面同當前六年級學生都有必須的距離,理解起來有必須困難。
我在教學時是這樣設(shè)計教案的:首先播放月光曲,讓學生猜想這首曲子的名字,有的學生以前聽過,能明白它是月光曲,并自然的引到課題上來,接下來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有關(guān)貝多芬的資料,進一步了解貝多芬及其作品,為下文的學習做鋪墊。
在品讀體驗環(huán)節(jié),我抓住了“是什么打動了貝多芬的心?”這一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學習的。反復(fù)體會盲姑娘和哥哥對話:“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薄案绺,你別難過,我可是隨便說說罷了!卑炎约旱捏w會說出來,在帶著這種感情讀這幾句。在這地方學生都不大用心,僅有極少的學生說出自我的體會?赡芪乙龑(dǎo)的不夠,活力不夠,沒有把這種氛圍渲染好,所以才導(dǎo)致這樣了。
最終拓展延伸時間有點緊,處理的很倉促。
以后要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努力做一個合格的教師。
小學語文月光曲教學反思3
一、導(dǎo)入新課
讀課題,你覺得《月光曲》應(yīng)該是一支什么樣的曲子?
從名字猜想
我們心中最大的期待是什么?聽一聽。
咱們今天是語文課,我們語文課首先要從語言文字中聽出音樂來,瀏覽課文,從什么地方你可以聽到月光曲的旋律。
二、細讀課文
自由讀9自然段,你從課文中聽出了月光曲怎樣的旋律。
她好像面對這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
指名讀。
齊讀,一二兩句。讀初平和、舒緩的旋律。
范讀:月亮也越升越高,穿過一律一律輕紗似的微云。
聽出音樂正在向高潮發(fā)展。
你還聽到了什么樣的樂曲。
激動人心的。情緒高漲的。我是從“忽然……”聽到的。讀。
板書:
旋律舒緩起伏激越
齊讀。讀初令人振奮的旋律。(是令人振奮嗎?)
指讀第九自然段。
從文字中聽出了月光曲旋律的變化,聽得對嗎?讓我們來聽一聽。
在這段話前還有一句話,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咱們不是皮鞋匠,但也要靜靜地聽。播放音樂。
(這時候不要介紹樂章,讓學生靜靜地聽,就不要打斷學生)
有同學笑了,為什么笑?為我們鼓鼓掌。
我們都有一雙音樂的眼睛,我們聽出了音樂的旋律,音樂的旋律都是表達的作者的情感。讓我們走進作者的創(chuàng)作中去,自讀第二自然段,讓我們來體會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過程,創(chuàng)作的心情。
小路上。心情很放松。他的心情很平靜。
仔細讀第二小節(jié),你就能體會到不同的心情。抓關(guān)鍵詞語。
談感到欣慰,因為人家談得是她的曲子。
從幽靜體會到平靜。
高興,因為他的曲子被廣泛的流傳了,在這么僻靜的地方都能聽到他的曲子。帶著這樣愉快的心情,走進了小屋。
有句話說,彈琴知音,談話知心。你能通過他們的談話知道他們的內(nèi)心嗎?
他們很想彈好這首曲子。
讀一讀,在哪兒知道的?
很想聽到貝多芬親自彈奏。
有點無奈。
這個哥哥比較難受,因為他不能滿足妹妹的愿望。
指讀哥哥說的話。
沮喪的心情。因為小姑娘很想聽聽。
要從文字中體會,
我覺得他們的心情很矛盾,妹妹想去,而他們家太窮了。
貝多芬聽了他們的談話,心情如何?
同情他們,想給他們談。
貝多芬走進門去,心情會有什么變化?
指讀。
他會十分的感動,進入房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小女孩的眼睛瞎了,還在刻苦的學習他的曲子,所以他很感動。
為什么說彈一首,怎么又彈了一首?
因為他發(fā)現(xiàn)他是一個懂音樂的姑娘,所以要再彈一首。
因為他覺得這個小姑娘是她的知音,聽得入了神。
入了神就是知音碼?
能從音樂中聽出就是貝多芬;從談得熟,里面有深厚的情感,從音樂中能知道就是貝多芬,難道還不是知音嗎?
能聽到貝多芬親自為自己的彈奏,
貝多芬在這里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有個詞叫作“知音難覓”,是多么的高興?課前我們查找過資料,知道了貝多芬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性格狂躁,脾氣古怪,一般人不愿意和他交朋友,一生很孤獨,在這里激動的何止是盲姑娘呀,還有貝多芬。(出示課文圖片)
遇到了知音,他激動萬分,欣喜若狂,這時候“一陣風……”
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情思,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這情思由指端匯聚到琴鍵上,讓我們再來聽……《月光曲》
誰來在月光曲的樂聲中,再來讀課文第九自然段,這一遍讀,你可能聽到的不僅僅是他的旋律,
“她好像…………”
在英國有一句諺語,說音樂是耳朵的眼睛。月光曲就給了盲姑娘一雙耳朵的眼睛,那是心靈的眼睛,齊讀“皮鞋匠看著妹妹……
一首的樂曲誕生了,讓我們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你從飛奔中體會到了貝多芬怎樣的情感。
他十分呢喜歡自己剛創(chuàng)造出來的曲子。
十分激動,因為他幫剛剛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著急,怕忘了。
欣喜,因為自己一下子就創(chuàng)作出來了這樣地曲子。
激動,創(chuàng)作成功的激動。
這就是一《月光曲》創(chuàng)作成功的傳說,這時音樂史上最動人的傳說。這個傳說最打動人的事什么?
指讀:
我的藝術(shù)應(yīng)當只為貧苦人……
聽到的是曲,體會到的是情。像月光曲這樣富有情感的文章,咱么就這樣一步一步的品味,細細地去讀。
情感,是一切藝術(shù)的靈魂。(幻燈)
小學語文月光曲教學反思4
本課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的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
在教學《月光曲》這一課第二部分時,我首先讓學生回憶前邊的內(nèi)容,盲姑娘愛好音樂,但音樂會的票價限制了窮人的喜愛,引起了貝多芬的同情,進屋彈琴,遇到了知音,受到感動,從當時的月光展開聯(lián)想,彈奏即興創(chuàng)作的《月光曲》。
接下來我放手讓學生自研讀課文第二部分,體會、想象音樂旋律可能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從音樂的旋律中變化中推想貝多芬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
。、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本節(jié)課讓學生通過反復(fù)朗讀,邊讀邊思考,還可以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解決問題。
。、找句,認識中心句:
讓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找出中心句。/強調(diào)集體學習成果并引導(dǎo)學生對成果進行評價,尊重差異,鼓勵創(chuàng)新,努力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最后讓學生找出問題的答案。
。场⒔o學生充足的時間學習,讓學生自己動手讀讀畫畫:
課上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把問題畫出來,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畫出來,說出自己對這些句子的理解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
貝多芬用樂曲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聽得人看著月光聽著樂曲展開聯(lián)想,感動《月光曲》的內(nèi)容、意境、感情是借皮鞋匠的聯(lián)想表達出來的,開始我認為這部分內(nèi)容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光靠老師的將是不行的,在課堂上努力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盡情的讀,盡情地說,盡情地問,大膽質(zhì)疑,學生從中能體會、想象音樂旋律可能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節(jié)奏:由慢逐漸到快,按鍵的力度,由輕逐漸到重,從音樂旋律的變化中推想,貝多芬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但有的學生提的問題太難,老師隨時糾正,讓學生組成兩個的問題,還要指導(dǎo)學生能根據(jù)盲姑娘的神態(tài)和語言,來從中悟出些什么。
對教師而言,教學本身應(yīng)是一種對話,對話中既沒有無所不知的圣人,也沒有完全無知的愚人,對話過程應(yīng)是師生相互學習的過程,在以后的教學中,讓學生充分陳述理由,去留意生活,大膽思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主人。
小學語文月光曲教學反思5
在設(shè)計這一課的過程,教案先后修改了十多次,我看了支玉恒、李吉林、蔣軍晶等名師的實錄,我明白,我在準備這節(jié)課時是不能將他們的設(shè)計生搬硬套的。
我反復(fù)讀課文,理解著課文每一句話,細細品讀,我對課文有了更深的認識。
作為一個音樂家,能來到一個偏僻的小鎮(zhèn)演出,肯定沒有華麗的演奏大廳,沒有那么多上流社會的人,說明他想把自我的音樂散播到每一個角落,他想讓他的音樂給更多的普通的人帶來享受。他走在幽靜的小路上,僅有幽靜的地方才能聽到這斷斷續(xù)續(xù)的琴聲,在這樣偏僻的地方,僅有低矮的茅屋,卻傳出的是他的音樂,這樣窮的人是聽不起他的音樂會的,卻彈奏著他的曲子怎能不讓他好奇?所以,他走近茅屋。
這對窮苦兄妹的對話又引起了我的深思。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曲子肯定不好彈,而姑娘沒有看譜,只是聽過別人彈過幾遍就能斷斷續(xù)續(xù)的彈,說明姑娘確實不簡單,也反映了姑娘的音樂天賦,可是彈不好曲子讓這個姑娘苦惱,她是那樣渴望聽貝多芬親自彈。姑娘的話中流露出了對音樂的熱愛與渴望,可是哥哥的話讓我明白了她的家境,這對窮苦的兄妹雖然貧寒,卻依然相互理解,互相關(guān)心。此時,門外的貝多芬的聽了這番話后會有怎樣的反應(yīng)?送他們兩張門票?還是把譜子寫給姑娘?當他看到這位姑娘竟然是個盲人的時候,他唯一能滿足姑娘的就是為她彈一曲。貝多芬沒有自報家門,而是選擇了給姑娘彈琴,他認為姑娘知不明白他沒關(guān)系,只要聽到她渴望的旋律就好,在姑娘面前,他并沒有把自我當作一個音樂家,而是一個把音樂的美帶給姑娘的使者,當姑娘渴望聽到的琴聲響起的時候,姑娘自然是入了神。因為僅有貝多芬才能彈得這樣純熟,姑娘的音樂天賦讓她聽出這個彈琴的人就是貝多芬,可是她又難以置信,但感覺分明是貝多芬,因為她能真正體會貝多芬音樂中的感情,她對音樂的理解正是貝多芬對音樂的理解。從那里能夠看出,姑娘和貝多芬是默契的,這就是“心有靈犀一點通”。貝多芬沒有想到,在這樣偏僻的小鎮(zhèn)上竟然有
如此熱愛音樂的人,也沒有想到一位盲姑娘竟然有這樣的音樂天賦,更沒有想到這位姑娘能經(jīng)過音樂體會到他的內(nèi)心世界。
對于貝多芬來說,這樣的知音是可遇不可求的,他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他被這對窮苦兄妹對音樂和生活的熱愛深深的打動了,胸中的感情有如波濤洶涌的大海。此時,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透進窗子,月亮是完美的象征,表達的是祝福,貝多芬在這樣偏僻的地方,這樣貧寒的人家,遇到了懂得自我音樂的人,他此時心里是溫馨的,他有太多太多的話要說,有太多太多的祝福要送給這位姑娘,借著清幽的月光,作為一個音樂家,一個以音樂為語言的人,他不需要說些什么,那樣太蒼白了,僅有用音樂來抒發(fā)他內(nèi)心的情感,所以即興創(chuàng)作了《月光曲》。
皮鞋匠聯(lián)想到的畫面是貝多芬心境的變化,姑娘腦海中的波濤洶涌的大海是貝多芬感情的涌動和傾瀉。當音樂停了,貝多芬心境平靜的時候,兄妹倆仍然在回味著音樂的意境,體會著貝多芬的心境與創(chuàng)作的活力,可貝多芬已悄然離去。貝多芬靜靜地來又靜靜地去,給兄妹留下地是祝福,是喜悅,是無限的遐思,是幸福的陶醉……給我們后人留下的是不朽的音樂和美的感受。
當我真正走近了課文,才真正走進了貝多芬的內(nèi)心世界,走進了《月光曲》創(chuàng)作的根源。同時,我查閱了貝多芬的`相關(guān)資料,貝多芬自我曾說過:“我的音樂應(yīng)當為窮人造福,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該多么幸福!”“我為什么要作曲,因為我有很多想法要釋放出來。”他的這兩句話更是加深了我對文章的理解,是呀,他為什么要為姑娘彈琴?一個音樂家僅有富有同情心,僅有他懷著用音樂為窮人帶來幸福感的心,才能驅(qū)使他為這個姑娘彈琴。當他遇到知音時,他如此的激動,他的內(nèi)心世界怎樣釋放?僅有音樂。
此外,我還看了貝多芬的另一首名曲《致愛麗斯》的創(chuàng)作過程,也是為了一個即將死去的窮苦人而作,在這個窮人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他用他的音樂滿足了他的心愿,看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美景,帶著幸福和喜悅滿足地離開了這個世界。貝多芬就是這樣一個感性的人,這樣一個善良的人,這樣一個用音樂給人帶來幸福的人,他一生的音樂輝煌也基于此。
所以,我更要讓孩子經(jīng)過《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來體味貝多芬偉大的人格魅力。在設(shè)計課的時候,我更注重孩子的情感體驗,把《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作為了重點,而《月光曲》所表現(xiàn)的畫面是貝多芬感情變化的體現(xiàn)和釋放,當孩子真正理解了創(chuàng)作過程,真正跟我一樣走進貝多芬的內(nèi)心的時候,我想畫面所體現(xiàn)的情感就不難理解了。
對于這樣設(shè)計,這是個嘗試。我想,讓孩子換位思考的方式去體驗,讓孩子帶著自我的情感體驗去讀課文,用自我的感情和聲音反射姑娘和貝多芬內(nèi)心,去理解這一偉大作品誕生的過程。
在反復(fù)的試講中,我也不斷反思一些問題。
怎樣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用語言調(diào)動孩子的情緒。平淡的語言會讓孩子感到乏味。當教師自身的語言抑揚頓挫的時候,孩子的情緒也會隨之起伏,能夠自然地引領(lǐng)孩子進入課堂,進入學習狀態(tài)。
用微笑拉進師生的距離。一堂課下來,如果教師一向板著臉,無形之中孩子就會疏遠你,從而產(chǎn)生一些厭學情緒,因為他覺得教師不喜歡他,所以他也不喜歡教師,就更不會喜歡這樣的教師的課堂了。
用評價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孩子每回答一個問題,最期望的就是教師給他一個針對他回答的恰當?shù)脑u價。當你的評價給他以肯定的時候,他會有學習的成就感;當你的評價給他以鼓勵的時候,他會有學習的動力;當你的評價給他以提議的時候,他會有學習的方向?僧斈愕脑u價給他以批評的時候,他會有挫敗感,會傷害他的自尊心,引起他的自卑甚至是厭學的情緒;當你沒有評價的時候,他會失落,因為他沒有引起你的重視,從而失去繼續(xù)學習的興趣。
怎樣到達預(yù)設(shè)的課堂效果?
經(jīng)過讀感悟,帶著感悟再讀。孩子經(jīng)過讀課文,能從子里行間里有所感知,讓孩子把其感知再回歸到課文,經(jīng)過讀來表達與強調(diào)自我的體會,就加深了其對課文的理解。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的點撥與指導(dǎo)。當孩子理解不夠到位的時候,教師要經(jīng)過范讀來強調(diào),讓孩子透過聲音來感知。在理解兄妹倆對話的時候,我先讓孩子自我讀,從對話中聽出了什么。經(jīng)過讀書反饋,孩子從不一樣的角度理解了課文,我讓其帶著自我的體會讀出來,比如,一個孩子說她聽出了盲姑娘很熱愛音樂,讓她經(jīng)過讀把盲姑娘熱愛音樂體現(xiàn)出來,孩子的讀就多了一分體會,多了一分感情色彩,自然就走入了文章,進入了主角。同時,教師僅有自我入情入境了,才能引領(lǐng)孩子感情的投入。
教師的語言必須千錘百煉。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預(yù)設(shè)的問題越長,孩子越不能準確理解教師的意圖;孩子的思維是活躍的,也是讓教師常常意想不到的,預(yù)設(shè)的問題必須要用語簡潔準確,可能一個字的偏差,就導(dǎo)致了孩子的歧義理解。再磨課的過程中,我最初設(shè)計的問題是“到底是什么打動了貝多芬,讓他創(chuàng)作出傳世名曲《月光曲》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原因。”可是,經(jīng)過幾次試講,都沒有收到預(yù)設(shè)的效果,舉手回答的孩子寥寥無幾,有的孩子不理解,有的孩子的回答就是通讀課文,這個問題太寬泛了。我反復(fù)思考這句話,問題就出在那里。經(jīng)過教研員的點撥,把問題改成了“到底是什么打動了貝多芬,讓她為盲姑娘彈曲子?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到子里行間里去找原因。”再之后的試講,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狠準確地就找到了兄妹倆的對話,進取踴躍地舉手回答。這小小的細節(jié)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深深地感到,同樣地問題不一樣的問法,就收到不一樣的課堂效果。
經(jīng)過本次講課比賽,無論是我自我的磨課經(jīng)歷還是聽別人的課,都讓我學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更反思了很多。語文教師不僅僅是教會孩子讀書寫字,語文教學是藝術(shù),要讓孩子喜歡上語文,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會引領(lǐng)其走入文學寶殿。
【小學語文月光曲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小學語文月光曲教學反思12-18
小學語文《月光曲》教學反思12-21
小學人教版語文《月光曲》教學反思12-20
月光曲小學教學反思12-19
小學課文《月光曲》教學反思09-14
關(guān)于《月光曲》小學教學反思12-18
月光曲教學反思11-23
《月光曲》教學反思11-14
小學六年級語文《月光曲》教學反思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