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角的認識》教學反思6篇【精】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jīng)驗,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角的認識》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角的認識》教學反思1
在教過《角的初步認識》后,幾乎大多老師都有同感:教學角的大小是這節(jié)課最不容易突破的難點。其原因,可能與之抽象化有關吧。因而,每位老師在教學角的大小時,總是想盡一切辦法把比較角的大小這一環(huán)節(jié)演繹的更加形象、直觀,以便于低年級學生更好的理解。不同的時期,人的思想也會發(fā)生不同的變化,在突破這一難點上我?guī)捉?jīng)思考,終于找到了一種既省時又簡便,實效高的好教法(到目前為止)。下面我用對比的方式,談一下自己的切身體會:
記得最初教學這一難點,當時極為推廣采用小蜜蜂課件來幫助學生形象演示抽象化知識:電腦會同時出現(xiàn)兩個一樣大的角,但有所不同的是其中一個角的兩條邊非常的短,當學生一口認定兩角一大一小時,電腦便會形象演示兩角通過移動重合,讓學生感受兩角是一樣大的。這看似非常形象的電化教學方式,在今天看來,未免有些強加于學生了,因為這還是兩個抽象的角,始終會有一部分學生疑惑為什么兩邊長的角會和兩邊短的角一樣大呢,所以很難向?qū)W生說服: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而后,教學這一難點,由于當時教育思想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所以我深鉆教材,又有了新主意:同桌倆分別用一個圖釘和兩個硬紙條做個角,由于我事先在紙條上做了手腳,所以他們做出來的角,一個的角的兩邊很短,一個角的兩邊很長,當我要求他們想辦法使兩角一樣大,大多同桌倆都能將之重合,但仍會有部分學生堅持說這重合的.倆角不等,原因兩邊長的角大,這時我會剪掉長出的那段邊,學生則說這回倆角相等了。然后,我用手撥動這對既重合兩邊又相等的角其中的一個,使之兩邊張開的角度變大,趁機問學生倆角一樣大嗎,學生馬上說不一樣大了,因為張口變大了,我便反問說可這倆角的邊一樣長啊,學生說可張開的口變大了啊,我說這回你們可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無關了吧。因該說這種直觀的操作方法非常有說服力,但對于小部分后進生而言,仍顯的比較復雜,很難理解。
今天提倡生活數(shù)學,我驚喜的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角度有關”這一點學生比較容易消化,而“角的大小與兩邊長短有沒有關系”學生很容易發(fā)生爭執(zhí),下面是我在課堂教學上的一段實例:師:其實,在大家的身上也藏著角呢!誰發(fā)現(xiàn)了?生:兩條腿叉開來是一個角。師:下面咱們就做個游戲,看誰的反映靈敏?師:把你的角變大。(學生兩腿叉開的角度變大)師:你的兩腿變長了嗎?生:沒有。師:把你的角變小,再變小。(學生把兩腿叉開的角度變小,再變小。)師:你的腿變短了嗎?學生哈笑:沒有啊,老師!師:游戲好玩嗎?剛才,你的角一會變大,一會變小,那你的腿沒有變長或變短?全體學生哄笑:沒有。師:那你們說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還有關系嗎?生異口同聲:沒有!師:對了, “角的大小只與兩邊張開的角度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這樣,通過從生活中捕捉最直接的、最有說服力的角,輕輕松松的很容易解決了這個教學多年的老大難。從而也啟發(fā)了我,生活中的數(shù)學到處都有,只是我們的眼睛缺少發(fā)現(xiàn)。今后,我會利用自己敏銳的洞察力,盡可能的挖掘、開發(fā)生活中的數(shù)學,讓生活更好的為數(shù)學服務,讓數(shù)學更好的應用于生活!
對于“角的初步認識”這一部分的知識,新課標中只要求學生初步認識角,直觀建立角的表象即可,所以在設計時,我沒有過多的加深知識難度,而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數(shù)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有關角的初步知識。
1、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建立角的表象。
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很多的角,但對于數(shù)學意義上的角,還很模糊、抽象,因此,在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角,我設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
、耪乙徽,先從主題圖中找出角、找出教室及周圍的角;
、普垡徽,讓學生參與體驗創(chuàng)造角;
、敲幻,感性體驗角的特征;
、日f一說,將角的知識還原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⑸做一做,進一步把角形象化,把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
⑹畫一畫,對角的認識的提升,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找——折——摸——說——做——畫幾個步驟中,學生調(diào)動了生活經(jīng)驗,充分的運用感知覺,饒有趣味的自我建構(gòu)了角的概念。
2、創(chuàng)造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方式。
我從多方面向?qū)W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主動從事數(shù)學活動,積極探索自己未知領域的知識,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新。如:在讓學生自己制作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用兩條硬紙條做出三種不同情況的角,一種是常見的只有一個角,另一種是十字形的角,還有的是T字形的角。這里學生做的時候有的并不知道自己做出了幾個角,只認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則是自己知道發(fā)現(xiàn)并創(chuàng)造出來。我在這時因勢利導,先讓學生說出他說的角是指哪個,問就這一個角嗎,還有嗎,能比畫出來給大家看看嗎?并及時給予表揚,這樣既能鼓勵其積極性,又能鞏固對角的認識,一舉兩得。通過這些數(shù)學活動的設計,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角的認識》教學反思2
本單元初步教學角的知識,包括角的圖形與各部分名稱,角有大小及比較大小的方法,直角、銳角和鈍角等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分兩部分編排,先教學關于角的一般知識,再教學直角和比直角小的銳角、比直角大的鈍角。
1、聯(lián)系實際教學角。
首次教學角,暫時不給角下定義,只要求學生對角有直觀的認識,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1)第64頁例題創(chuàng)設的情境是一名男孩剪出了一個五角星,一名女孩手里拿著一個三角形,桌面上放著紙工袋、三角尺、正方形紙片、一個鬧鐘,這些都是學生熟悉的圖形和物體!稑藴省芬蠼Y(jié)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為此,教材作了兩步安排:第一步是在剪刀的刀刃上,三角形的邊上畫上紅線,引導學生看這些紅線和鐘面上的時針、分針。然后隱去實物,剩下圖形并告訴學生這些圖形都是角,講述角的頂點和兩條邊。這一步讓學生體會幾何圖形與生活中的物體是有聯(lián)系的,數(shù)學知識產(chǎn)生于生活實際。第二步是繼續(xù)在情境圖里尋找其他角。這一步是引導學生帶著對角的初步印象觀察物體,豐富角的感性材料。例題通過在實物與角之間的反復聯(lián)系,幫助學生完成對角的首次感知。在學生找到其他角的時候,可以讓他們指一指角的頂點和兩條邊。要注意的是,生活里的“角”與數(shù)學里的“角”經(jīng)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日常生活中,往往把動物頭上凸出的部分或物體兩個邊沿相接的地方稱為角,如牛角、墻角……而數(shù)學里的角是一種平面圖形。要防止兩個概念的混淆,避免生活里的角干擾數(shù)學里角的概念的形成。為此,教材所聯(lián)系的實物都是很薄的,它們的厚度不會引起注意,便于學生在實物的一個面上尋找并指出角。
(2)第65頁例題和“試一試”進一步認識角,體會角是有大小的。這個知識分三步教學,第一步觀察三個鐘面,這些鐘面上時針和分針的位置不同,教材說“轉(zhuǎn)動鐘面的時針和分針,兩根針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把學生的注意引向角有大、有小,直觀感受時針與分針開得大,形成的角大;開得小,形成的角小。這是對角的大小的初步感受,判斷鐘面上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要讓學生說出這些感受,體會角大、角小的含義。第二步把兩根硬紙條的一端釘在一起,繞這一點轉(zhuǎn)動紙條,做出大小不同的角。活動角的兩條邊可以隨意張開或收攏,因而做成許多個大小不同的角,從中感受角的兩邊開,角就變大;兩邊收攏,角就變小。在活動角上獲得的體驗比鐘面上豐富、深刻、概括,用這些體驗解釋打開紙扇角變大、合攏剪刀角變小這兩個現(xiàn)象,進一步體會角的大小是它的兩條邊開程度決定的。第三步是“想想做做”第4題,用一張紙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在折角的活動中加強對角的認識。這項活動要應用角的知識進行推理,還要按推理有步驟地操作,教材通過插圖對學生進行提示。首先應該想角有兩條邊和一個頂點,于是利用長方形紙的一條邊為角的一條邊,折出另一條邊,就折出了一個角。然后想角的兩條邊開或收攏能改變角的大小,由此折出大一些或小一些的角。如果學生不完全照教材圖示的樣子,自己想辦法折出大小不同的角,應該得到鼓勵。
2、在認識直角的基礎上初步知道銳角和鈍角。
這部分教材以認識直角為重點。
。1)教學直角編排了一道例題,引導學生逐步認識直角。第一步從正方形紙片、紙工袋、三角尺上提取直角,觀察直角的圖形,教學表示直角的記號。教材把提取的三個直角按不同位置擺放,讓學生正確感知直角。第二步用紙折出直角,教材示范了折的步驟,可以讓學生看看書上的折法,再動手折并仔細看看折出的直角。在折直角時選用不規(guī)則圖形的紙,可以突出折成的直角。如果用長方形或正方形紙,也能折出直角,但原來紙上的四個直角會干擾學生對折出的直角的注意。第三步把折出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一方面認識三角尺上的直角,另一方面發(fā)現(xiàn)直角同樣大。第四步利用已有的直角判斷其他角是不是直角。由于學生已經(jīng)知道直角同樣大,已經(jīng)有用紙折成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所以可以利用這些工具來對其他的角作出判斷。凡是和這些角大小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大小不相等的都不是直角。第68頁第1題還通過圖示規(guī)范比試時的行為,學生具有這種比試與判斷的能力,不但知道了更多的`、存在于物體表面上的直角,而且為以后研究平面圖形的特征打下了基礎。如果直角的位置擺得很正,容易看出它是直角。如果直角的擺放位置有變式,不容易直接看出它是直角,這時就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或其他已有的直角來比一比。
。2)在辨認銳角、鈍角時進一步加強對直角的認識。第67頁的例題,鐘的時針、分針分別形成三個大小不同的角,先從中找出直角,再找出比直角大、比直角小的角,并告訴學生這樣的角分別是鈍角、銳角。教材把銳角、鈍角的認識初步定位在“比直角小”和“比直角大”這個層次上,為判斷一個角是銳角還是鈍角提供了方法,同時也加強了對直角的認識。教學時,可以指著某個角這樣說:這個角比直角大(。,是鈍(銳)角。但是,不要離開了角的圖形說“比直角大的角是鈍角”這樣的話,因為這樣的表述是不嚴密的。
本單元初步教學角的知識,包括角的圖形與各部分名稱,角有大小及比較大小的方法,直角、銳角和鈍角等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分兩部分編排,先教學關于角的一般知識,再教學直角和比直角小的銳角、比直角大的鈍角。
1、聯(lián)系實際教學角。
首次教學角,暫時不給角下定義,只要求學生對角有直觀的認識,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1)第64頁例題創(chuàng)設的情境是一名男孩剪出了一個五角星,一名女孩手里拿著一個三角形,桌面上放著紙工袋、三角尺、正方形紙片、一個鬧鐘,這些都是學生熟悉的圖形和物體。《標準》要求結(jié)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為此,教材作了兩步安排:第一步是在剪刀的刀刃上,三角形的邊上畫上紅線,引導學生看這些紅線和鐘面上的時針、分針。然后隱去實物,剩下圖形并告訴學生這些圖形都是角,講述角的頂點和兩條邊。這一步讓學生體會幾何圖形與生活中的物體是有聯(lián)系的,數(shù)學知識產(chǎn)生于生活實際。第二步是繼續(xù)在情境圖里尋找其他角。這一步是引導學生帶著對角的初步印象觀察物體,豐富角的感性材料。例題通過在實物與角之間的反復聯(lián)系,幫助學生完成對角的首次感知。在學生找到其他角的時候,可以讓他們指一指角的頂點和兩條邊。要注意的是,生活里的“角”與數(shù)學里的“角”經(jīng)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日常生活中,往往把動物頭上凸出的部分或物體兩個邊沿相接的地方稱為角,如牛角、墻角……而數(shù)學里的角是一種平面圖形。要防止兩個概念的混淆,避免生活里的角干擾數(shù)學里角的概念的形成。為此,教材所聯(lián)系的實物都是很薄的,它們的厚度不會引起注意,便于學生在實物的一個面上尋找并指出角。
(2)第65頁例題和“試一試”進一步認識角,體會角是有大小的。這個知識分三步教學,第一步觀察三個鐘面,這些鐘面上時針和分針的位置不同,教材說“轉(zhuǎn)動鐘面的時針和分針,兩根針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把學生的注意引向角有大、有小,直觀感受時針與分針開得大,形成的角大;開得小,形成的角小。這是對角的大小的初步感受,判斷鐘面上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要讓學生說出這些感受,體會角大、角小的含義。第二步把兩根硬紙條的一端釘在一起,繞這一點轉(zhuǎn)動紙條,做出大小不同的角;顒咏堑膬蓷l邊可以隨意張開或收攏,因而做成許多個大小不同的角,從中感受角的兩邊開,角就變大;兩邊收攏,角就變小。在活動角上獲得的體驗比鐘面上豐富、深刻、概括,用這些體驗解釋打開紙扇角變大、合攏剪刀角變小這兩個現(xiàn)象,進一步體會角的大小是它的兩條邊開程度決定的。第三步是“想想做做”第4題,用一張紙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在折角的活動中加強對角的認識。這項活動要應用角的知識進行推理,還要按推理有步驟地操作,教材通過插圖對學生進行提示。首先應該想角有兩條邊和一個頂點,于是利用長方形紙的一條邊為角的一條邊,折出另一條邊,就折出了一個角。然后想角的兩條邊開或收攏能改變角的大小,由此折出大一些或小一些的角。如果學生不完全照教材圖示的樣子,自己想辦法折出大小不同的角,應該得到鼓勵。
2、在認識直角的基礎上初步知道銳角和鈍角。
這部分教材以認識直角為重點。
。1)教學直角編排了一道例題,引導學生逐步認識直角。第一步從正方形紙片、紙工袋、三角尺上提取直角,觀察直角的圖形,教學表示直角的記號。教材把提取的三個直角按不同位置擺放,讓學生正確感知直角。第二步用紙折出直角,教材示范了折的步驟,可以讓學生看看書上的折法,再動手折并仔細看看折出的直角。在折直角時選用不規(guī)則圖形的紙,可以突出折成的直角。如果用長方形或正方形紙,也能折出直角,但原來紙上的四個直角會干擾學生對折出的直角的注意。第三步把折出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一方面認識三角尺上的直角,另一方面發(fā)現(xiàn)直角同樣大。第四步利用已有的直角判斷其他角是不是直角。由于學生已經(jīng)知道直角同樣大,已經(jīng)有用紙折成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所以可以利用這些工具來對其他的角作出判斷。凡是和這些角大小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大小不相等的都不是直角。第68頁第1題還通過圖示規(guī)范比試時的行為,學生具有這種比試與判斷的能力,不但知道了更多的、存在于物體表面上的直角,而且為以后研究平面圖形的特征打下了基礎。如果直角的位置擺得很正,容易看出它是直角。如果直角的擺放位置有變式,不容易直接看出它是直角,這時就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或其他已有的直角來比一比。
。2)在辨認銳角、鈍角時進一步加強對直角的認識。第67頁的例題,鐘的時針、分針分別形成三個大小不同的角,先從中找出直角,再找出比直角大、比直角小的角,并告訴學生這樣的角分別是鈍角、銳角。教材把銳角、鈍角的認識初步定位在“比直角小”和“比直角大”這個層次上,為判斷一個角是銳角還是鈍角提供了方法,同時也加強了對直角的認識。教學時,可以指著某個角這樣說:這個角比直角大(。,是鈍(銳)角。但是,不要離開了角的圖形說“比直角大的角是鈍角”這樣的話,因為這樣的表述是不嚴密的。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角的認識》教學反思3
《角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已經(jīng)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但通過前測學生對于角這個圖形只有3個學生知道,有3個學生認為是直角,所以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擺一擺、找一找、說一說、畫一畫、玩一玩等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實踐操作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首先我通過擺學過的圖形讓學生初步感知一下角,再讓學生找找生活中的角,在學生敘述找到的角時,由于自己沒有規(guī)范的引導學生怎么來表述找到的角,學生在指角的時候有點云里霧里,指的都是一個點。
然后從實物中抽象出角,讓學生小組合作找角的特征,通過練習判斷角讓學生鞏固對角特征的認識。
在畫角環(huán)節(jié)中,我先提醒學生畫角用到的工具,還有是要畫清哪些東西,其實沒必要,只不過自己不放心,可以放開讓學生同桌交流畫角的方法后自主畫角,在電腦演示畫角的正規(guī)方法后,可以讓學生去畫和第一個方向不同的角。玩角意圖是讓學生理解角的.大小指兩邊張開的大小而不是學生印象中的哪個角面大,角就大。然后再讓學生理解和邊的長短沒有關系這個知識點,自己在教材處理上超過了教材本身的難點,所以在設計中自己只要點到數(shù)學上角的大小指什么就可以,沒必要讓學生理解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沒有關系。這個空出來的時間可以通過練習讓學生去感知角的大小。
如從正方形上剪下一個角,讓學生去選擇會是哪個角,在找的過程中學生體會角的大小。還可以安排學生創(chuàng)造角,讓學生花更多的時間去感知角。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角的認識》教學反思4
本節(jié)課以學生的主動探索學習為基本活動形式,力求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學生的實踐與操作,體現(xiàn)活動教學思想。
本節(jié)課自始至終貫穿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實踐,這不僅符合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和幾何初步知識直觀、操作性強的知識特點,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了以活動促發(fā)展的活動教學思想。我把原來的知識傳授設計成了一連串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fā)展,整個教學過程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基礎,學生動了起來,課堂活了起來。.
2.教師敢于放手,給學生的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整個教學過程,找角──指角──折角──比角──畫角,無一不是學生的主動操作與探索,可以說,正是由于教師敢放手,才有了學生的主動探索與思考,才有了學生的自主構(gòu)建,才有了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才有了學生的全員參與,才形成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心態(tài),才有了學生的主動體驗。
3.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
本節(jié)課教師沒有完全按照教材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方式照本宣科,而是在準確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現(xiàn)有知識水平出發(fā),對教材進行了
“改造”,這樣的改造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更貼近,更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更容易接受。這也是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體現(xiàn)。
不足之處:
1)從不同的側(cè)面我了解到,學生見過的角和頭腦中的角主要有以下一些:
1、人民幣中的“角”。
2、牛角、羊角……
3、墻角、屋角、書角……
4、角是尖尖的,最頂端的地方……
足見每一個學生都有豐富的知識體驗和生活積累,每一個學生都會有各自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我認為這是角初步認識教學時學生學習的起點。正如《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不僅要考慮數(shù)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diào)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也就是說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jīng)驗和現(xiàn)實世界作為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資源。但在運用這些資源的時候碰到一個問題是:如何使學生清楚地知道生活中的角與數(shù)學中的角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呢?
我在這節(jié)課中也關注了這一點,但臨近課末卻發(fā)現(xiàn)還有幾個學生把“角”與“三角形”混為一談。顯然我在此方面的引導還不夠到位,如果在認識了角的各部分名稱后,根據(jù)初步感知環(huán)節(jié)中“多數(shù)學生指角都是點一下角的頂點”這一信息進行如下點播:老師在黑板上點上一點設問:“角是這個樣子嗎?”“想想怎樣才能將你想的樣子完整地指出來?”然后在小組里討論一下,互相指指。讓學生充分體驗,形成清晰的認識,可能錯誤的生活經(jīng)驗能更好地得以糾正。
2)由于自己有時說話不夠簡練,點撥不夠巧妙,調(diào)控力發(fā)揮不夠,耽誤了一些時間,對角的大小認識沒能在一節(jié)課中完成,學生只感知、體驗了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來不及進行兩個邊的長度不同,大小相同角的比較,導致了知識塊的割裂。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角的認識》教學反思5
《角的認識》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是低年級學生對幾何平面圖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種認識飛躍,是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角和其它幾何圖形的必要基礎,也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教材結(jié)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經(jīng)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初步體會:“角在圖形上”。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正確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學難點是讓學生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在生活中,由于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jīng)驗,所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教學時,我結(jié)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fā),多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活動,豐富學生對角的認識。我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情景認識角,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比較角的`大小,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有這樣一句話:“聽過了,就會忘記;看過了,就會記;做過了,就會理解"。所以在這節(jié)課,我力爭讓學生去做數(shù)學,玩數(shù)學,注重學生學習數(shù)學是一個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角的認識》教學反思6
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主要教學角的初步認識。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確識別角,判斷角的大小。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低年級學生對幾何平面圖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種認識飛躍。由于學生對角的認識生活經(jīng)驗不多,教學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上,教師應給學生留下一片空間來,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說、動手操作、討論、質(zhì)疑問難、自學、暴露自我,以取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我設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
1、抽象角觀察感知,建立表象。
本課中,我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用實物(紅領巾、三角板、紙扇、長方形、不規(guī)則圖形等)的演示,導出生活中的角。并讓學生觀察,讓學生觸摸,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營造生動、鮮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從生活中的角到平面的圖形去追索,去發(fā)現(xiàn),去總結(jié),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然后讓學生觸摸三角板上的角,有什么感受。同時討論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2、判斷比較,深化表象。
在感知角之后,學生基本已經(jīng)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體會到角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再由教師逐步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稱,學生書空畫角之后,及時設計判斷練習,通過辯認與說理,再次加深對角的本質(zhì)特征的認識,通過多種方式的參與體驗,引導學生深化對角的本質(zhì)特征的認識,學生由感知建立完整表象的過程。
3、制作角提供材料,操作內(nèi)化。
動手做一個角是本課濃墨重彩的部分,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lián)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fā)展。這里,提供給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小棒、吸管、毛線等,學生可以借助這些材料通過合作交流做出角,這中方式不僅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的生活化,也讓加深了學生之間的數(shù)學情感。學生也能通過制作角這一活動,由對角表象的認識,抽象出角概念。
4、比大小自主探索,意義建構(gòu)。
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小組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同時拓寬了學生的思路,體現(xiàn)了數(shù)學學習的個性,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經(jīng)歷了認識角的過程。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去感悟,去體會角,初步了解角的大小與兩邊之間的關系這一特征。
整節(jié)課下來,學生不僅積極參與主動獲取新知、同時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鍛煉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也得到了提升。不足之處:個別同學比較活動角時學生思考、交流組織不夠高效,以后需加強。本人的數(shù)學語言不夠精煉嚴謹,以后多學習加強鍛煉。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角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角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4篇)05-13
(優(yōu)秀)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角的認識》教學反思6篇07-18
小學數(shù)學《0的認識》教學反思06-12
小學數(shù)學教學反思:《認識厘米》02-13
小學數(shù)學《0的認識》教學反思06-08
小學數(shù)學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1-16
小學數(shù)學倍的認識教學反思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