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批小留學生赴美讀高中。除了少數進入昂貴的私立住宿學校外,大部分人的選擇有:1,作為交換學生進入公立高中。2,進入學費相對便宜的走讀私立高中,其中大部分是教會學校。由于未滿18歲,所以無論是上公立高中還是上走讀私立,這些小留學生必須生活在寄宿家庭里,由寄宿家庭的成年人作為他們的監(jiān)護人。
十幾歲的孩子,身心都在成長期,特別需要父母的關愛呵護和教導,可是他們卻被放飛到地球的另一邊,棲息在別人的屋檐下。很多家長的初衷是非常天真美好的,想象孩子寄宿在美國人家可以“提高口語,了解文化,鍛煉獨立”,但是,凡事都有正負兩面,異國他鄉(xiāng)寄宿生活的另一面也許正是“背井離鄉(xiāng),孤身一人,寄人籬下”。
網絡上曾有兩篇熱帖,一篇是“我的勤奮激怒了美國寄宿家庭”,另一篇是關于留學生被住宿家庭趕出來的經歷。這兩篇的主人公都是到美國讀高中的小留學生,她們寄宿在美國人家庭。
根據她們自己的介紹,由于文化、宗教、生活習慣等等的差異,她們與住宿家庭之間發(fā)生了很多的矛盾,忍受了很多委屈甚至是屈辱,最后不得不離開。兩篇“吐槽”文章讓小留學生在美國寄宿家庭的生存狀態(tài)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也讓眾多的小留學生家長擔心不已。
在網絡上,對于小留學生和寄宿家庭之間的矛盾,有些人在指責小留學生,“不成熟,情商低,不懂美國文化,只知道讀書奔名牌大學“等等。其實,我們不該過多責怪苛求未成年的孩子,該在父母膝下承歡的年齡卻不得不獨自面對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確實不易!倒是那些把孩子送出去,或是準備送出去的家長們,該多做些功課,對孩子的“寄宿生活”、對自己該盡的責任做到心中有數,讓孩子少走彎路,少受些磨難。
美國寄宿家庭形形色色 家長要做哪些心理準備
在美國,愿意接待外國留學生的家庭大多是很有愛心的,他們有的是純粹喜歡做好事,有的是因為喜歡東方文化,有的是因為領養(yǎng)中國孩子,希望小留學生能幫助領養(yǎng)孩子多了解中國文化。
但是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很多美國人對中國的了解要比大多數中國人對美國的了解差很多,特別是在一些保守的農業(yè)地區(qū),那里的人因為教育程度低,對其他國家和文化缺乏了解,因而思維狹隘,內心很排外。這樣的寄宿家庭往往有一種莫名的優(yōu)越感,固執(zhí)己見,常會試圖把自認為是好的東西(文化、宗教、價值觀等等)強加于他人,而對別人的文化和價值觀持批評的態(tài)度和偏見。
更差的寄宿家庭是,家庭成員性格怪異、冷漠,對小留學生語言冷暴力;生活上照顧不周,攤派過多的家務勞動;更有甚者是侵占留學生的錢財,當然這樣的無賴家庭還是極少數的。
這些年來,我看到過一些國內來的孩子與他們的寄宿家庭相處如家人,有的寄宿家庭每周專門帶孩子去吃中餐;有的寄宿家長到學校與老師認真討論孩子的學習和升學問題;有的還把如今曾經在自己家寄宿過、已經上了大學的留學生邀請回來過圣誕節(jié)。
同時我也了解到有的孩子在寄宿家庭里吃不飽飯,常常餓肚子;有的跟寄宿家庭的子女有摩擦沖突,而家長偏袒自己的孩子,小留學生只好忍氣吞聲。我還知道一個來自上海的女孩,她的寄宿家庭竟以監(jiān)護為名強迫她把800美元存在他們的銀行賬戶,等到女孩走時他們也沒有歸還。
由交換學生項目組織和美國學校(特別是教會學校)安排的寄宿家庭多是免費的或是花費很少,這對很多不那么“豪”的留學(課程)家庭很有吸引力。不過記得,天底下沒有真正的免費午餐,出現問題和矛盾的大多也是這些家庭。我認識的一個女孩,做了一年交換學生之后去了加拿大的一所國際學校繼續(xù)讀高中。她說學校里絕大部分是中國來的學生,而且大部分都有在美國做交換學生的經歷,他們多半與寄宿家庭有過不愉快的經歷。
對于寄宿家庭,中國家長基本上沒有選擇的主動權,也無法親自了解。留學生和美國家庭之間的問題矛盾不是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來的,而是在雙方相處當中慢慢暴露的。所以指望碰到有愛心的美國寄宿家庭,從而讓孩子在美國的生活順風順水基本上是件撞運氣的事,小留學生父母要做好準備,應付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
了解中美家庭差異,學會換位思考
對于中國孩子到美國生活、上高中這件事,中美家長有很多期望值和認知上的差異。特別是交換學生,美國家庭認為你是來交流文化的,所以希望你通過參與他們的日常活動來了解他們的文化。而小留學生都是抱著為上美國大學熱身的目的來的,他們的目標是在美國高中取得好成績,并為此全力以赴。雙方預期的錯位,難免對彼此的所作所為不欣賞。
即使交了費用的,中國家長也要理解這和花錢租房子是不一樣的,寄宿家庭的主人是孩子在美國的合法監(jiān)護人,所以他們需要了解孩子的生活學習,就是說,人家要承擔一部分家長的責任,這種情況下,小留學生如果總是獨來獨往,埋頭苦讀,忽視與寄宿家庭成員的交流,就會引發(fā)不滿和矛盾。
在國內,高中生的生活重心就是學習,為了學習,家務家長大包大攬,娛樂社交統統讓步。 但是在美國,家長認為每個家庭成員,即使很小的孩子,都要承擔家務;全家出動的社交和娛樂更是家庭成員溝通感情不可或缺的活動。同時他們認為每天的生活內容只有學習是一種不正常,甚至是自私的生活。
中國留學生既然選擇寄宿家庭的方式,就要入鄉(xiāng)隨俗,在自己的目標與寄宿家長的期望之間進行平衡,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適應融入到美國家庭生活中。
家長要對孩子提前進行的教育
這些教育包括:1、培養(yǎng)孩子開朗的性格,讓他善于與人溝通,神經大條一些,玻璃心的孩子在陌生的環(huán)境里常常傷不起。
2、很多美國家庭都有不止一個孩子,作為從小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獨身子女,小留學生必須學習如何與同齡人相處。
3、早點學習做家務,養(yǎng)成好的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這樣對于寄宿家長的正常的規(guī)矩要求就不會覺得難以適應。
4、小留學生不要卷入美國家庭的生活,不該問的不去問,不該管的不要管,特別是關乎生活習慣、子女教育的更是不要摻和進去。
細心呵護關愛 別讓孩子在委屈中過早“成熟”
孩子在美國寄宿家庭生活,家長要隨時了解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特別是孩子的心情和情緒。家長要讓孩子了解有任何事情父母都是他們的后盾、港灣,不要讓孩子有這樣的包袱:“爸爸媽媽為我花了很多錢,我怎么也要熬下去。”因此而忍受委屈,甚至忍辱負重。
很多小留學生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常常獨自忍受承擔遇到的問題,看看他們在網上的吐槽,一個住了不到一個月就被寄宿家庭趕走的孩子說:“這件事情我從未和我家人講過,也沒有跟學校里的老師和同學講過,至今想起來都氣的掉眼淚。”
另一個說:“我不知道有多少十幾歲的孩子,在異國他鄉(xiāng)別人家的屋檐下委屈地在被子里哭,卻不敢和父母說半個字。”
我相信每個做父母的看到這些都會心疼的。所以,孩子遠在國外,保持良好的親子溝通非常重要。有些孩子為了不找麻煩,忍著餓,忍著病痛,做家長的一旦發(fā)現這些情況,一定要鼓勵孩子大膽坦誠地跟寄宿家長或是學校老師說出來。
遠方提醒家長:為了保護孩子,小留學生家長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事情包括:為孩子尋找聲譽好的中介公司,簽定責權明確的法律合同;與交流學生項目在中國、美國本地的負責人和學校的負責人保持暢通的聯系;最好能在學校所在地找到華人朋友或華人組織,以備緊急情況下孩子能得到及時的幫助,包括法律援助。
兒行千里,父母擔憂。放飛未成年兒女,本身就是冒險之舉。做父母的除了牽掛,還要學會理性智慧地對待處理像“寄宿家庭“這樣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讓孩子稚嫩的肩頭不要過早承擔不該有的沉重。
免責聲明:本站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保證信息的合理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且不對因信息的不合理、不準確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fā)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并保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