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日韩AⅤ综合手机在线观看,激情婷婷久久综合色,欧美色五月婷婷久久,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人人澡

  • <abbr id="uk6uq"><abbr id="uk6uq"></abbr></abbr>
  • <tbody id="uk6uq"></tbody>
  • 歷史名人故事

    時間:2023-07-20 10:23:32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熱]歷史名人故事

      歷史名人故事 篇1

      王安石的簡介

    [熱]歷史名人故事

      朝代:宋代

      出生地:今江西臨川

      生卒年:1021—1086

      身份:政治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

      名高一時,學(xué)貫千載:智足以達其道,辯足以行其言;瑰瑋之文,足以藻飾萬物;卓絕之行,足以風(fēng)動四方。用能于期歲之間,靡然變天下之俗。

      ——蘇軾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當(dāng)之矣……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詬,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則有克林威爾,而在吾國則荊公。

      ——梁啟超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

      公元1021年,王安石出生在撫州臨川(今江西臨川)的一個小官吏家庭里。父名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

      北宋慶歷二年(1042年),王安石以進士第四名及第,歷任簽書淮南(揚州)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知鄞縣(今浙江寧波)事、舒州(今安徽潛山)通判,一度調(diào)開封任群牧司判官,旋又外調(diào)知常州事、提點江南東路刑獄公事,繼召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誥。

      熙寧初,王安石以翰林學(xué)士侍從之臣的身份,同年輕的宋神宗議論治國之道,深得宋神宗賞識。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

      王安石變法主抓“理財”和“整軍”兩大方面,積極推行農(nóng)田水利、青苗、均輸、方田均稅、免役、市易、保甲、保馬等新法,史稱“王安石變法”或“熙寧變法”。

      王安石變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兩宮太后、皇親國戚和保守派士大夫聯(lián)合起來,共同反對變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寧七年(1074年)第一次罷相。次年復(fù)拜相。王安石復(fù)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繼續(xù)推行下去,于熙寧九年(1076年)第二次辭去宰相職務(wù),從此閑居江寧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此前的新法都被廢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變法,雖然歸根結(jié)底是為加強皇權(quán),鞏固封建地主的統(tǒng)治地位,但在當(dāng)時對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和富國強兵,確曾起到了推動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人民的負擔(dān),在歷史上有其進步的意義。偉大革命導(dǎo)師列寧稱譽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

      另外,王安石不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同時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學(xué)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上成果頗豐。其詩作不僅數(shù)量多,且自成一家,在開創(chuàng)宋詩局面的過程中功不可沒;其散文語言雄健簡練,奇崛峭拔,在措詞與語氣上也極具特色;其詞作數(shù)量雖不多,但藝術(shù)性很高,且開創(chuàng)了詞壇豪放的先聲,對后人影響巨大。在內(nèi)容上,王安石的作品多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具有較濃厚的政治色彩。王安石的作品今存《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臨川先生歌曲》等。

      王安石點金成鐵

      王安石一生寫了大量詩文,給后人留下了許多佳句名篇。然而,他也有一些修改是弄巧成拙的。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是唐人的名句。詩人以“噪”襯“靜”,益顯其靜;用“鳴”托“幽”,逾顯其幽,這兩句詩把靜景寫活了。但王安石看后,卻不以為然,大筆一揮,改為“一蟬不噪林逾靜,一鳥不鳴山更幽!蓖醢彩霉铝⒌摹㈧o止的觀點去看待客觀事物,把詩句改得韻味全無,無怪乎當(dāng)時的.詩人黃庭堅訕笑他“點金成鐵”。

      王安石改詩

      王安石手跡王安石有一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首詩是王安石乘船停泊鎮(zhèn)江對岸的瓜洲時所作,寫好后很快就流傳開來,不少人為這首短小精悍、生動形象的詩擊節(jié)賞嘆。尤其是第三句中的“綠”字,將形容詞用作動詞,把春天來到時江南的一派勃勃生機極其巧妙而逼真地勾畫出來,使抽象的文字成了一幅極其傳神、富有動感的圖畫,把人們帶進了美妙的藝術(shù)境界。后來,有人發(fā)現(xiàn)了這首詩的草稿,發(fā)現(xiàn)總共只有二十八字的《泊船瓜洲》,竟有很多處進行過修改,其中那個最為人稱道的“綠”字,竟然前后修改了五次,先是“到”字,后來在一旁寫了“不好”兩字,又改“到”為“過”,大概是覺得“過”仍嫌死板,復(fù)又改為“入”字,但“入”字顯然也不稱心,又再次被改為“滿”字,“滿”字當(dāng)然沒有“綠”字好,最后還是被改掉了?梢韵胍,在這張涂得亂七八糟的詩稿上,王安石不知耗費了多少心血。

      明月與黃犬

      據(jù)說,王安石做了宰相后,在政務(wù)閑暇時,常常翻閱各地送來的詩文。有一天,他看到廣東有個秀才寫的詩:“彩蝶雙起舞,蟬蟲樹上鳴。明月當(dāng)空叫,黃犬臥花心!彼戳说谝弧⒍洌c頭稱贊;看到第三、四句,便禁不住暗笑起來:“明月”怎么會叫,“黃犬”豈能臥于花心,必然是少年學(xué)子亂彈琴。于是,進屋把這兩句改成“明月當(dāng)空照,黃犬臥花蔭”。自以為改得好,既用了原韻又切合實際,同時詩味又比較濃。

      后來,王安石變法失敗,被迫辭去宰相職務(wù)。真是無官一身輕,王安石到各地去游玩。一天,他來到潮州,偶然同當(dāng)?shù)氐囊晃焕闲悴耪勂疬@件事。老秀才捻須笑笑說:“大人有所不知,在我們這一帶,有種小鳥叫明月鳥,常在夜晚鳴叫;又有一種小蟲,色黃,形體依稀若犬,民眾習(xí)慣稱它叫黃犬蟲,夜晚喜歡蜷息在花心里!闭f得安石面紅耳赤。王安石感到內(nèi)疚,想起幾年前亂改那位秀才寫的“明月詩”,完全是因為自己無知而鑄成的失誤。后來,王安石還專程拜訪了那位秀才,并當(dāng)面表示了歉意。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王安石列傳》

      ○因循茍且逸豫而無為,可以僥幸一時,而不可以曠日持久。

      ——王安石《上時政疏》

      歷史名人故事 篇2

      庾信. 披裘負薪

      庾信是南北朝時期享有盛名的文學(xué)家。他曾為一幅《五月披裘畫》題寫贊詞,贊詩云: "披裘當(dāng)夏,俗非為心,雖逢季子,不拾遺金。 "《五月披裘畫》和庾信的贊詞表現(xiàn)和贊美的都是一個動人的古代傳說故事。 -德育名人小故事

      相傳,春秋日時期吳中有一高士,生活極為清貧困苦,五月披裘。人稱披裘公。一天,他背著一捆柴和延陵一位名叫季子的人同行。半道上,他們發(fā)觀道旁有一錠別人遺失的金子,季子便對披裘公說: "你把那錠遺金撿起來吧。"扳裘公一聽便發(fā)了脾氣,他"真目拂手",說道: "為什么你自處高潔,卻把別人看得那么卑下呢!我甘于五月披裘而負薪,甘于自食其力,豈是拾人造金之人?!"一番話說得季子面紅耳赤,無言以對,心里卻更欽佩披裘公的為人了。 -德育名人小故事

      窮到了夏天也換不起衣服:終日披裘打柴為生,也不去拾取路邊造金,這確實表現(xiàn)了一利:高尚的品格和情操。這種人,雖在生活上拮據(jù)困苦,一貧如洗,其精神世界卻是豐富而充實的。延陵季子以俗人之見勸其拾取遺金,受到嚴詞批駁是在情理之中的。披裘公的美德是勞動者的美德,因而理所當(dāng)然地要為后人所贊嘆景仰和發(fā)揚光大。

      同胞兄弟志向徑庭

      風(fēng)雨飄搖的南宋末年,造就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元軍大舉南侵之際,文天祥率領(lǐng)軍隊與元兵苦戰(zhàn)于江西一帶,終因眾寡懸殊,兵敗被俘。文天祥被押解到燕京后,元朝當(dāng)局因知他文武全才,深孚人望,便軟硬兼施,甩了各種辦法,企圖用高官厚祿收買他。文天樣雖身陷囹固,卻堅貞不屈,志不可奪,寧死也不出賣自己的靈魂去做侵略者的鷹犬,表現(xiàn)了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

      文天祥.同胞兄弟志向徑庭

      文天祥有一個弟弟叫文溪山,當(dāng)時還在惠州做官,他看著宋室江山大勢已去,不思振作,卻甘心媚顏事敵。就在文天祥被俘后的次年5 月,他投降元朝,后即赴燕京,騎馬招搖于市。

      文天祥在燕都獄中,聽到這個消息,捶胸跌足,放聲痛罵,大罵他的弟弟文溪山?jīng)]有骨氣?蕻叄P寫詩一首:

      去年別我施出嶺,今年汝來亦至燕。兄弟一囚一騎馬,同父同母不同天?蓱z骨肉相聚散,人間不滿五十年。三仁生死各有志,悠悠白日橫蒼煙。

      文天祥還有一個哥哥名叫文天禎,寶祜年間鄉(xiāng)舉,也曾做過官。后因弟文天祥死節(jié),于是再也不愿為官,隱居山林。同是一母所生,兄弟三人所走的人生道路卻大相徑庭,是和他們不同的道德信仰的人生追求分不開的。

      范縝.賣論取官我不為

      南朝的時候佛教盛行,齊國的竟陵王蕭子良和后來梁國的武帝蕭衍,都帶頭宣傳佛教,蕭子良親自給僧眾送飯送水,蕭衍稱帝后,也宣布只有佛教才是正道,要求王公百官全都信佛。他們都妄圖用佛教迷信來麻醉人民,維持其統(tǒng)治地位。 當(dāng)時,有個名叫范縝(約450-515)的人,是位有名的無神論思想家。他堅決反對佛教迷信,親自寫了《神滅論》一書,宣傳唯物論的道理,把形體比作刀刃,把精神比作刀刃的.鋒利,以此來說明精神不能離開形體。他還揭露佛教迷信是虛妄不實的,佛教宣揚的"天堂"、"地獄",都是為了愚弄百姓。

      《神滅論》問世后,在思想界引起不小震動,急壞了竟陵王蕭子良。于是,他找來了全國最有名的和尚,以及他手下能說會道的賓客,當(dāng)面和范縝辯論。他們向范縝提出了許多責(zé)難,都被范縝不慌不忙地一一反駁回去了。辯論進行了好長時間,那些和尚和賓客們始終沒有找出一條象樣的理由來證明真有鬼神存在,反倒一個個被范縝駁得啞口無言,前來觀看辯論的人越來越佩服范縝,認為范縝講得是對的。

      公開辯論難不倒范縝,蕭子良便派了一個名叫王融的人到范縝家里,企圖私下收買他。王融對范縝說: "您堅持神不存在的理論,是和名教相違背的。您的才干如此超人,若是不這樣固執(zhí),是不愁做到中書郎這樣的大官的。"聽到企圖以高官厚祿收買他,范縝不由得哈哈大笑,說: "如果我賣論取官的話,恐怕早已做了更大的官了,何止區(qū)區(qū)一個中書郎呢!但是,人各有志,不能勉強,賣論取官我不為!"王融見范縝說得如此決斷,只好灰溜溜地告辭而去了。

      后來,蕭衍做了皇帝,想繼續(xù)用高壓手段壓服范縝,但不論他采用什么手段,范縝始終沒有改變自己的無神論主漲。

      歷史名人故事 篇3

      你知道周海嬰是誰嗎?周海嬰于20xx年4月初逝世,享年八十二歲。

      一九五二年,周海嬰在北京大學(xué)物理系念無線電專業(yè),他曾做過國家廣電總局副部級干部。

      假如周海嬰不是魯迅的兒子,盡管也曾是個高級干部,但山外山,官外官,在權(quán)力圈里又算是老幾?況且人去茶涼,在人海里只是一微瀾。命運與頭戴閃爍光環(huán)的魯迅拉在一起,周海嬰才名傳四海,身負宣揚魯迅精神的使命,謙遜溫和的他,一生卻過得實實在在,低調(diào)平穩(wěn),逝世后得到了好評。

      一九三六年魯迅在病重時,在散文《死》的篇末寫下遺囑,其中第五點是對當(dāng)時七歲的周海嬰的訓(xùn)示:“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xué)家或美術(shù)家!敝芎霙]有成為文學(xué)家或美術(shù)家,卻成了個無線電專家。作為文化偉人的兒子,周海嬰是榮耀的.,緊隨一生的又是重負的,他說自己是在好比磁場的“人場”中長大,被“人場”控制著,“父親一直在鞭策著我,也給我壓力!彼皇率屡c魯迅聯(lián)系著,為了維護先人的光環(huán),他不能說錯話,做錯事,不得越界,謹言慎行,失去自由和自己。

      從魯迅的遺訓(xùn),想及詩人陸游的家訓(xùn)。為什么是陸游呢?因為都是愛國和偉大的文學(xué)家。陸游家訓(xùn),由四十多歲開始寫,一直到八十余歲在不斷增補,共二十六則。其中陸游的訓(xùn)示有“仕宦不可常,不仕則農(nóng),無可憾也。但切不可迫于衣食,為市井小人事耳。戒之戒之!,與魯迅對孩子的要求是不同時代的同工異曲,一個叮囑不做空頭文學(xué)家美術(shù)家,做小事情普通工作謀生好了;一個囑咐宦途不及務(wù)農(nóng)好,不做官可以躬耕謀食,即使生活緊張也不要做壞事。俱見務(wù)實作風(fēng)和文化人高操守。

      清代名臣曾國藩的家訓(xùn),分散寫在他的數(shù)量龐大的家書中,曾有出版社選輯成家訓(xùn)專集。曾國藩的家訓(xùn)在家族教化中頗能起作用。他的小女兒曾紀芬嫁入湖南衡陽發(fā)達數(shù)百年的巨家望族聶家,所生的第四子聶其杰,曾留學(xué)美國,回國后致力教育救國、實業(yè)救國。一個在商場中打拼,曾任上?偵虝谝蝗螘L的人,又是一個儒者,他重視聶家、曾家的先祖述言,并出版成書推廣,還創(chuàng)辦《聶氏家言旬刊》(后改為周刊《家聲》)等家庭X物,“宗旨是聯(lián)絡(luò)家庭之情感,而切磋其道義”,從一九一七年起共辦了逾十個年頭。成為中國以至外國的僅見文化現(xiàn)象。

      先輩為保家聲不墜遺傳家訓(xùn),內(nèi)里的價值體系有不少精華,從中可見傳統(tǒng)士人的家國責(zé)任之思與濟世情懷。

      歷史名人故事 篇4

      孔子學(xué)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有人笑道:“孔子學(xué)問出眾,為什么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后,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xué),不恥下問,才配叫‘文’!钡茏觽兿耄骸袄蠋煶O騽e人求教,也并不以為恥辱呀!”

      虛心好學(xué),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學(xué)習(xí),叫“不恥下問”。

      歷史名人故事 篇5

      江西撫州的王安石少有大志,負籍遠游,曾挑著書箱行李,從家鄉(xiāng)臨川,來到宜黃鹿崗薌林書院求學(xué)。在名師杜子野先生指導(dǎo)下,他勤奮苦讀,每至深夜。

      一日,王安石翻閱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得知李白夢見自己所用的筆頭上長了一朵美麗的'花,因此,才思橫溢,后來名聞天下。于是他拿著書問杜子野先生:

      先生,人世間難道真會有生花筆嗎?

      杜子野正色道:當(dāng)然有!事實上有的筆頭會長花,有的筆頭不會長,只是我們的肉眼難以分辨罷了。

      王安石見杜子野先生如此認真,便道:那么先生能給我一支生花筆嗎?

      于是,杜子野拿來一大捆毛筆,對王安石說:這里九百九十九枝毛筆,其中有一枝是生花筆,究竟是哪一枝,連我也辨不清楚,還是你自己尋找吧。

      王安石躬身俯首道:學(xué)生眼淺,請先生指教。

      杜子野摸著胡須,沉思片刻,嚴肅地說:你只有用每枝筆去寫文章,寫禿一支再換一支,如此一直寫下去,定能從中尋得生花筆。除此,沒有別的辦法了。

      從此,王安石按照杜子野先生的教導(dǎo),每日苦讀詩書,勤練文章,足足寫禿了五百枝毛筆?墒沁@些筆寫出來的文章仍然一般,也就是說還沒有從中找到生花筆。他有些泄氣,于是又去問杜子野先生:

      先生,我怎么還沒有找到那枝生花的筆呢?

      杜子野沒有說什么,飽蘸墨汁,揮筆寫了鍥而不舍四個大字送給他。

      又過了好久,王安石把先生送給他的九百九十八枝毛筆都寫禿了,僅剩一枝。一天深夜,他提起第九百九十九枝毛筆寫了一篇《策論》,突然,他覺得文思潮涌,行筆如云,一篇頗有見地的《策論》一揮而就。他高興得直跳了起來,大聲喊:找到了,我找到了生花筆了!

      從此,王安石用這枝生花筆學(xué)習(xí)寫字,接著鄉(xiāng)試、會試連連及第。以后又用這枝筆寫了許多改革時弊、安邦治國的好文章,被后人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歷史名人故事 篇6

      “天王巨星”蘇東坡

      蘇東坡才華出眾,加上長得玉樹臨風(fēng)、風(fēng)度翩翩,因此擁有大批的粉絲。雖然蘇東坡“星途坎坷”,但這些忠實的粉絲卻一直追隨,對他不離不棄。

      蘇東坡任杭州通判時,喜歡到西湖游玩。有一天,蘇東坡游覽西湖時,忽然著到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駕船追了上來。蘇東坡不知其來意,一時愕然。女子激動萬分地說,她自小就仰慕蘇東坡,但一直無緣相見,現(xiàn)已嫁為民妻,今日親眼看見自己的偶像,也了卻了多年的愿望。之后,美女粉絲給蘇東坡彈奏了一曲古箏,便駕船翩然而去。蘇東坡無比感慨,為此,他寫下一首《江神子》。

      蘇東坡謫居黃州時,有一個叫李琪的粉絲,非常想要蘇東坡的簽名墨寶,但一直沒有機會。多年過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簽名墨寶,眼看蘇東坡就要調(diào)離黃州,她心急如焚。離開當(dāng)日,黃州官員設(shè)宴為蘇東坡餞行,宴席就設(shè)在李琪所服務(wù)的酒店。真是天賜良機,李琪決定豁出去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蘇東坡酒興正酣?吹綍r機成熟,李琪便捧著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隨即拿出自己的隨身汗巾,求蘇東坡簽名墨寶。蘇東坡倒也爽快,讓李琪取來筆墨,揮手便在汗巾上寫道:“東坡七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到此,即擲筆袖手,復(fù)與賓客談笑。只寫兩句?這可把李琪急壞了,于是她再次跪拜,求蘇東坡再續(xù)。蘇東坡大笑,接著寫了兩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留詩!睍,在座賓客無不擊節(jié)贊嘆,李琪也了卻多年心愿,激動得流下眼淚。

      蘇東坡59歲時被貶至惠州,當(dāng)時,他的鄰居溫氏有個女兒叫溫超超,年方16歲,貌美如花。在當(dāng)時,16歲已經(jīng)是談婚論嫁的年齡了,但溫超超的眼光極高,任提親的踏破門檻,她就是不肯嫁人。直到蘇東坡被貶謫到惠州,她才算是找到了意中人,她高興地對人說:“嫁人只嫁蘇東坡!”于是,每天晚上,溫超超不顧其淑女形象,愣是翻過高墻,來到蘇東坡窗前聽他吟詩誦讀。一個晚上,窗外的溫超超被蘇東坡發(fā)現(xiàn)了,慌亂之中,溫超超馬上就翻墻跑回家中。蘇軾跟蹤尋到溫家,問其緣故。溫父無奈地告訴了蘇東坡實情。蘇東坡并不是好色之徒,他答應(yīng)溫父,要給溫超超找到一個好歸宿。但天有不測風(fēng)云,不久,蘇東坡就又被貶到海南儋州去了,此事也因此不了了之。到蘇東坡遇赦放還,途經(jīng)惠州時,溫超超已經(jīng)抑郁而終。

      在京城的皇宮里,蘇東坡的粉絲也不在少數(shù)。當(dāng)時,皇宮中的皇太后、皇后、公主和不少宮女都是蘇東坡的超級粉絲。她們對蘇東坡的一貶再貶非常憤慨,但始終無能為力。北宋元豐年間,“烏臺詩案”案發(fā),蘇軾被逮捕下獄。宋神宗當(dāng)時也是蘇東坡的忠實粉絲,看到自己的.偶像入獄,神宗為此悶悶不樂。后來,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訴,搬出了當(dāng)年宋仁宗“吾為子孫得兩宰相”的祖訓(xùn),為蘇東坡說情。最終,宋神宗決定對蘇東坡從輕處理。所謂的“吾為子孫得兩宰相”,其實就是前任皇帝宋仁宗對蘇東坡愛戴有加的一個體現(xiàn)。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在宋朝疆域之外,也有蘇東坡的粉絲。有一回,蘇東坡的弟弟蘇轍出使遼國,在遼國,蘇轍驚奇地發(fā)現(xiàn),遼國人常常向他打聽蘇東坡的情況。后來,蘇轍在給蘇東坡的信中寫道::“誰將家譜到燕都,識底人人問大蘇。”由此可見,蘇東坡在遼國也有極大的影響力。當(dāng)時高麗國有兩個兄弟,也是蘇東坡的忠實粉絲,他們分別取名為金富軾、金富轍。軾和轍,正是蘇東坡兄弟的名字,由此又可見,蘇東坡被外國人崇拜的程度。

      歷史名人故事 篇7

      北宋大文學(xué)家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由于家境貧寒,家里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xí)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伙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xué)之路。

      歐陽修歐陽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寫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極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說:何必這樣折磨自己?難道還怕老師責(zé)罵?歐陽修笑道:不怕先生罵,卻怕后人笑。

      歷史名人故事 篇8

      萬卷書

      明代,安徽亳州有書生,名叫歐陽搏云,字苦書。本是出生在宦官之家,后因家境日下,漸漸敗落,十分貧寒。但是,書生不甘命運的'安排,更不愿寄人籬下,決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連年落榜。有位好心腸的先生告訴他:“后生功底太差,還需讀萬卷書,方能感動天地之神。” 于是他終日抄書習(xí)文為止。可是家中貧寒,紙又太貴,只得將一篇篇文章抄寫在墻壁上和門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悶倦,便來到后院散心。只見后院那株多年未開花的牡丹叢,花繁葉茂,感到驚喜,于是突然心血來潮,返回室內(nèi),取來筆硯,將文章抄寫在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紙。那位好心的先生路過主這里看到此景,稱此牡丹為“萬卷書”。這也許感動了“花神”,翌年,歐陽搏云果真中了“舉人”。

      歷史名人故事 篇9

      “站起來!”隨著塾師不怒自威的喊聲,從窗外慢慢探出一個六歲光景孩子的腦袋。他身上穿著不合身的舊衣,手中拿著放牛的鞭子。

      塾師和學(xué)子們紛紛走出私塾!澳憬惺裁疵?”塾師俯下身子關(guān)切地問。“我叫林嗣環(huán),家住赤嶺后畬!焙⒆佑帽拮又噶酥覆贿h處的村落,又不問自答地作介紹:“父林之粟,兄嗣禎。我很喜歡聽先生講課,已來偷聽半年有余了!”“那你就來讀書吧!”“我家窮,供不起我讀書!”塾師頷首捋須良久,忽靈機一動:“嗣環(huán),請你進學(xué)堂坐一會兒好嗎?”

      塾師安排嗣環(huán)和眾學(xué)子坐好,攤開紙筆,宣布考試開始。結(jié)果讓塾師始料莫及、心花怒放,林嗣環(huán)這個從未上過學(xué)堂的放牛娃,妙語連珠、辭清意暢的作文,令那班鄉(xiāng)紳富賈的紈绔子弟,瞠目結(jié)舌,難望項背。

      塾師磨破嘴皮磨穿鞋底,用免收束修、資助筆墨、接濟家用等條件,博得林之粟的首肯,讓嗣環(huán)進私塾跟班旁讀。

      嗣環(huán)邊幫父親勞作,邊努力攻讀。公元1615年,嗣環(huán)7歲那年,大學(xué)士黃景坊不信他能“勵志自研”、“日記萬言”,特地對他進行面試,也被他的聰慧天資所折服,便破例收他為“伴讀”。嗣環(huán)自此如魚得水、如虎添翼,學(xué)業(yè)更是突飛猛進。

      第一次參加鄉(xiāng)試,主考官認定字字珠璣之文,絕不可能出自乳臭未干的'窮孩子之手,武斷地判定為“抄襲”。

      落榜蒙冤的嗣環(huán)受盡白眼。有天早上,他像往常那樣到黃井打水,可鄰居們已暗相串通,故意于前夜將水桶全收進屋內(nèi)。打不到水的嗣環(huán)默立井旁,對天發(fā)誓:“士可辱,志不可奪!我定愈加發(fā)奮……”忽然,井底訇然有聲,井水漫上井盤。至今,嗣環(huán)故居門前這眼黃井的水位,仍遠高于旁側(cè)的池塘水面,成為福建安溪縣赤嶺后畬一大景觀。

      子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彼铆h(huán)落第不落志,“黃井祝天”后的日子,更付諸“虎崆耕讀”。公元1642年,34歲的林嗣環(huán)中舉人。繼之又蟾宮折桂,順利通過會試,高中進士。嗣環(huán)的軼事,在其故鄉(xiāng)代代相傳。

      歷史名人故事 篇10

      孔融,字文舉,孔子的后代,漢末山東曲阜人,漢獻帝時曾任北海相,人稱"孔北海"。他為人剛直敢言,后應(yīng)觸怒丞相曹操而被殺。

      相傳,孔融四歲的時候,父親帶回一些梨讓他們弟兄分吃。因孔融最小,全家人都讓他先挑。孔融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大家都很奇怪,父親問他為什么要揀最小的拿,他回答說: "我年齡最小,應(yīng)當(dāng)吃最小的.梨。"從此,幼年孔融這種懂禮謙讓的美德,受到人們的稱頌。后代教育家們又把"孔融讓梨"的故事寫進啟蒙課本《三字經(jīng)》中,以此教育兒童學(xué)會禮貌讓人,使這個故事得到廣泛流傳。 孔融長大后,成了當(dāng)時有名的文學(xué)家,是"建安七子"之一,并步入仕途,做過北海相。雖權(quán)重位高,但仍保持著謙虛禮讓樂于助人的美德。他在北海做官時,有一次被敵兵圍困城中。正當(dāng)危急之時,忽見城外一人挺槍躍馬,殺入敵陣,左突右沖,解了重圍,前來拜見孔融,說道: "我叫太史慈,剛從遼東回家探親,聞知敵寇圍城,家母平日蒙君恩顧,特地命我前來相救。"原來,太史慈有一老母住在城外,孔融聽說老人孤獨無靠,常派人送去粟、帛之類,逢年過節(jié),還親往探望。老人家深為感動,才命兒子太史慈來救。

      孔融為官數(shù)十年, "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甚得人心,不能說跟他謙虛禮讓平易待人的美德沒有關(guān)系。

      歷史名人故事 篇11

      黃帝占夢得名臣

      漢魏時代的皇甫謐在《帝王世紀》中記載:黃帝軒轅曾做一夢,夢見“大風(fēng)吹天下之塵垢皆去,又夢人執(zhí)千鈞之弩驅(qū)羊萬群”。夢醒后,黃帝對自己的夢境進行了分析,他認為“風(fēng)為號令,執(zhí)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豈有姓風(fēng)名后者哉?夫鈞弩,異力者也;驅(qū)羊萬群,能牧民為善者也。天下豈有姓力名牧者哉?”依自己所解,皇帝便開始尋求夢中所述人才,最終得到風(fēng)后、力牧兩位名臣。

      歷史名人故事 篇12

      姜太公釣魚經(jīng)典故事

      一、詞語出處

      《武王伐紂平話》卷下:“姜尚因命守時,立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鉤來!’” 釋義 “姜太公”,即西周初的姜尚,又稱姜子牙。姜太公用直鉤不掛魚餌垂釣,愿意上鉤的魚,就自己上鉤。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別人設(shè)下的圈套。

      二、詞語釋義

      呂尚隱居,垂釣于渭濱溪,周文王打獵時和他相遇,談得極為投機,即拜為師。后呂尚幫助武王伐紂滅殷,建立周朝。后遂用“太公釣、呂釣、渭釣、子牙垂鉤、溪釣、渭濱垂釣、釣周、釣渭、垂釣溪、大釣無鉤、直鉤釣國、溪直釣、溪未遇”等寫隱居、賢才待用,及賢能執(zhí)政,大業(yè)盛隆;以“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直鉤魚”等表示心甘情愿。

      三、主要內(nèi)容

      商朝末年,渭水流域興起了一個國名叫周的強國,周的祖先姓姬,歷史很悠久,據(jù)說他們的遠祖后稷在堯的時候擔(dān)任農(nóng)師,以后世世代代承襲這個職務(wù),管理農(nóng)業(yè)方面的事情。夏朝末年,政府腐敗,農(nóng)業(yè)衰弱,周的祖先就西遷到現(xiàn)在的甘肅東部和陜西西部一代,自己組成了部落。商朝后期,周族遭受西北的狄族的侵擾,周族的首領(lǐng)古公儃父率領(lǐng)族人從岐山北邊遷到岐山南邊的周原上居住,并且在那里建筑城郭宮室,開墾荒地,設(shè)置官吏。大概從那時起,周族逐漸形成了奴隸制國家。古公儃父的兒子季歷在位時,周的勢力強大起來。商朝的王感到周的威脅,就殺害了季歷。

      季歷死后,她的`兒子姬昌繼位,就是有名的周文王。因為祖先做過農(nóng)師,周文王也十分重視農(nóng)業(yè)。他待人寬厚,對待老年人很尊敬,對待小孩很愛護,所以來百姓都很擁護他。周文王特別尊重有本領(lǐng)的人,請他們幫助他治理國家。許多有本領(lǐng)的人紛紛來投奔他,因此他手下?lián)碛性S多文臣武將。

      殷紂王看到周勢力越來越強,十分害怕,就找個理由把周文王找來,囚禁在羗里(今河南省湯陰縣西北)。周文王的臣子為了搭救文王,搜羅了美女、好馬和珍寶獻給紂王,并買通商朝的大臣,請他在紂王的面前求情。紂王很貪財,又喜歡美女。他的了禮物,聽了大臣的話,把文王釋放了。

      周文王獲得自由以后,決心治理好自己的國家,以便尋找機會,推翻商朝,報仇雪恥。他看到自己手下雖然有了不少文臣武將,可是還缺少一個文物全才能夠統(tǒng)籌全局的人,幫他籌劃滅商大計。因此,他經(jīng)常留心尋訪這樣的大賢人。

      有一次、,周文王外出打獵,在渭水的支流磻溪邊上遇見了一位釣魚的老人。老人須發(fā)斑白,看去有七八十歲了。奇怪的是他一邊釣魚,一邊嘴里不斷地嘮叨:“快上鉤呀上鉤!愿意上鉤的快來上鉤!”再一看,老人釣魚的魚鉤離水面有三尺高,并且是直的,不是彎的,上面也沒有釣餌。文王看了很納悶,就過去和老人攀談起來。

      這老人姓姜名尚,有名子牙,是遠古時代炎帝的后代。他曾在商朝的首都朝歌(今河南省湯陰縣)宰過牛,在黃河邊上的孟津賣過酒。他不會做買賣,虧了本,所以到渭水邊上來釣魚了其實是在等待賢明的君主來尋訪他。

      周文王和姜尚的談話中,發(fā)現(xiàn)姜尚是一個眼光遠大、學(xué)問淵博的人。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對政治、軍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別是對于當(dāng)時的政治形勢,分析的頭頭是道。他認為商朝的天下不會很長久了,應(yīng)當(dāng)有賢明的領(lǐng)袖出來推翻它,建立一個新的朝廷,讓老百姓能過上舒服的日子。

      姜尚的話句句都說到了文王的心里。他本來就是為了想要推翻商朝,到處去尋找大賢人,這眼前的姜尚,不就是自己要尋訪的大賢人嗎?文王懇切的對姜尚說:“我們盼望您很久了,請您到我們那里去,幫助我們治理國家吧!”說完就叫手下人趕過車子來邀請姜尚和自己一同上車,回到都城里去。

      姜尚到了文王那里,先被立為國師,也就是最大的武官:后來升為國相,總管全國政治和軍事。周文王的父親太公季歷在位的時候,就向望著姜尚這樣的大賢人了,所以人們尊稱姜尚為“太公望”。后來人們干脆把“太公望”的“望”省略掉,把姜尚叫做姜太公。

      姜太公果然是棟梁之才,他做了周文王的國相,幫助周文王整頓政治和軍事,對內(nèi)發(fā)展生產(chǎn),是人民安居樂業(yè);對外征服個部族,開拓疆土,削弱商朝的力量。周文王在姜尚的輔佐下,先后打敗了大戎、密須得部族,征服了嗜、閣等小國,并且吞并了從屬于商朝的崇國,在崇國的地盤上營建了一個豐城,把都城從岐山南邊的周原遷到了豐城。到周文王晚年的時候,周的疆土大大擴充,西邊收復(fù)了周祖的老家,現(xiàn)在陜西、甘肅一帶地方,東北進展到現(xiàn)在山西的黎城附近,東邊到達現(xiàn)在河南沁陽一帶,逼近了殷紂王的都城朝歌,南邊把勢力擴充到了長江、漢水、汝水流域。據(jù)說周文王已經(jīng)控制了當(dāng)時天下的三分之二,為滅商奠定了可靠了基礎(chǔ)。

      歷史名人故事 篇13

      北宋大才子蘇東坡

      蘇東坡和佛教的淵源非常深厚,他和方外朋友過往也非常親密。在居士分燈錄里,記載東坡前生為五祖戒和尚的典故。蘇軾的母親剛剛懷孕他的時候,夢見一位身軀瘠瘦、眼睛眇細的出家人,后來就生下了蘇軾。事隔數(shù)年,蘇軾的弟弟蘇轍在高安為官的時候,和真凈、文圣、壽聰?shù)热环◣煏r常在一起參禪論道。有一天,這三位出家人同時夢見迎接五祖戒禪師,三人正在交談時,蘇軾剛巧來寺拜訪。三人于是把夢境告訴蘇軾,蘇軾就回答自己七、八歲的時候,曾夢見自己身為僧侶,往來行化于陜右一帶。真凈法師聽了,趕忙接口說:

      “五祖山的戒禪師也是陜右人,晚年來游高安,五十年前圓寂于大愚!奔殕栔拢K軾當(dāng)年剛好四十九歲,大家終于了悟五祖戒和尚原來就是蘇軾的前身。

      圓澤禪師

      中國有句成語,“緣訂三世”,表示彼此之間緣份的深遠,其實這是一則哀怨動人的輪回故事。

      據(jù)蘇東坡的《僧圓澤傳》記載:唐僧圓澤和李源相約前往峨嵋山一游,圓澤禪師主張取道長安陸路,李源堅持行走荊州水路。圓澤禪師無奈,憮然嘆息說:“一切是因緣,由不得人也!倍艘宦酚蝸,途經(jīng)南浦的時候,看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婦女拿著瓦甕在河邊汲水,圓澤禪師看后,臉色蒼白,長嘆一聲說:

      “我主張走陸路的原因,正是為了怕見到她呀!這位婦人姓王,我本當(dāng)投胎為她的兒子,三年來我到處躲著她,使她懷胎三年總是無法生產(chǎn)。想不到你我今日因緣已盡。三天后,請你到王家來看我,我以微笑與你為證。十三年后,在杭州的天竺寺外,我們再見一面。”

      當(dāng)天晚上,圓澤禪師就無疾而終。李源依約,三天后到王家去祝賀,襁褓中的嬰兒看到李源,竟然露出天真無邪的笑容。

      十三年后,李源到了杭州天竺寺,看到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悠然鳴笛而歌道: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fēng)莫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李源聽了,高聲呼叫說:“圓澤禪師您還健朗嗎?”

      牧童揮手回答說:“李公果然是個守信用的'人!比缓笥忠愿吒瑁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zé)熻霄奶痢?/p>

      在嗚嗚的笛聲中,牽著牛冉冉而逝,留給李源無限的悵然與嗟嘆!

      明儒王陽明先生

      有一次王陽明到金山寺去朝拜,覺得寺中的景物非常熟悉,一草一木似曾相識。信步瀏覽,走到一間關(guān)房之前,只見房門口貼了一張封條,左右觀看,好像曾經(jīng)住過。王陽明終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請知客師父打開關(guān)房瞧個究竟,知客師父連忙道歉說:

      '對不起!這間關(guān)房是我們一位老祖師五十年前圓寂的地方,里面供奉著他的全身舍利,他老人家遺囑交待不可以開啟,請您原諒,千萬開不得。'

      '既然房子設(shè)有門窗,那里有永遠不能打開的道理?今天無論如何請您慈悲開下來看看!'

      由于王陽明一再請求,知客師父礙于情面無法違抗,只好萬分為難地打開房門,讓王陽明進去;椟S的夕照里,只見一位圓寂的老和尚亙古如昔地端坐在蒲團上,王陽明一看,咦!怎么和自己的容貌如此的相像?舉頭看去,墻上還有一首詩,寫道:

      五十年后王陽明,開門猶是閉門人;

      精靈閉后還歸復(fù),始信禪門不壞身。

      原來王陽明的前生就是這位坐化的老和尚,昔日自閉門扉,今日還來自啟,為后世子孫留下一點證明。王陽明為了紀念這件事,曾經(jīng)在金山寺留下詩句:

      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陽水底天;

      閑依妙高臺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

      文學(xué)家黃山谷

      在江西修水縣的縣志里,記載安徽蕪湖縣的女子轉(zhuǎn)世為江西修水縣的黃山谷的一段故事。

      有名的大文學(xué)家黃山谷二十六歲出任蕪湖知州,有一天,夢見自己走到一個地方,看到一個白發(fā)斑斑的老婆婆,在門外設(shè)香案祭拜,香案上面供有一碗芹菜面,黃山谷一聞面,端起來就吃,夢醒口齒還留有芹菜余香。黃山谷以為是自己公務(wù)忙碌成夢,心中不太在意。第二天午睡,卻再度夢見昨日的情境,醒來覺得異常納悶,于是循著夢境,不知不覺走到一個村落,果然看到夢中的老婆婆,手中拿著裊裊的三支香,喃喃地對天禱告,奇異的是香案上正擺了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芹菜面,黃山谷趨前問道:

      '老婆婆!你在做什么呀?'

      '昨日是我死去二十六年的女兒的忌辰,我在祭拜她呀!'

      黃山谷一聽非常驚詫,怎么正好和自己的年齡相彷,急忙再追問:

      '你女兒平日喜歡做些什么事呢?'

      '她在世的時候,喜好茹素奉佛,喜歡閱讀詩書佛經(jīng),矢志不嫁,尤其喜歡吃芹菜面,因此我今天特別為她準備一碗。'

      '我能參觀她的閨房嗎?'

      老婆婆于是帶領(lǐng)黃山谷進入房門,只見書架上擺滿了許多自己曾經(jīng)讀過的經(jīng)書古籍,墻角并放置有一口大柜子,黃山谷好奇地問:

      '那里面都放些什么東西呢?能打開來看看嗎?'

      老婆婆也不知道里面究竟放些什么東西,更不知道鑰匙擺在何處?黃山谷沈思了一下,彷佛憶起了什么,很快就找到鑰匙,打開柜子一看,驚得說不出話來,原來里面放滿了自己每次參加科試的文章。黃山谷終于明白眼前這位孤苦無依的老嫗,竟然是自己前生的母親,雙腳一跪,誠懇地說:

      '老人家!我是你過去世的女兒,請你回去接受我的奉養(yǎng)。'

      黃山谷將母親迎奉回家孝養(yǎng),并且還特地自題詩偈說:

      似僧有發(fā),似俗脫塵;

      作夢中夢,悟身外身。

      意思是說自己雖然是個帶發(fā)的在家人,卻是心向往道的法同沙門;雖然生活在五欲六塵之中,卻不為俗塵所染污。嘆人生似夢,身外還有拘累之身,真是“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

      禪宗第五祖弘忍

      禪宗第五祖弘忍也有一段膾炙人口的轉(zhuǎn)世因緣,弘忍前生是破頭山下的栽松老者,仰慕四祖道信,請求披剃出家,道信嫌他年紀老大,不能廣化十方,只好安慰他說:

      '如果你去投胎再來,我或許可以住世等你幾年。'

      老人拜別四祖,走到溪邊,看到一位浣妙的姑娘,就請求說:

      '姑娘!我能不能借你家一住?'

      '我上有父兄,不能作主,你可以去請求他們。'

      '必需你承諾答應(yīng),我才敢前去。'

      這位姑娘一看暮色蒼茫,一位老人求宿,于是點頭答應(yīng)。說也奇怪,這位沒有出嫁的姑娘回了家,竟然懷孕起來,父母認為敗壞門楣,就把她趕出了家門,作傭里中。后來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男嬰,這位不幸的母親想把這個不祥的孩子丟棄河中,小孩子竟然逆流而上,只好一面求乞撫養(yǎng)他成人。由于不知父親來歷,因此里中的人都叫他做“無姓兒”。無姓兒六、七歲的時候,長得聰明伶俐,活潑可愛。有一天道信禪師弘化到此地,無姓兒看到道信禪,親熱地拉住禪師法衣不放,要求道信度他出家;禪師一看,一個稚齡的小孩,就摸摸他的頭說:

      '你年紀太小了,怎么能出家呢?'

      '師父!過去你嫌我太老,現(xiàn)在又嫌我太小,究竟何時才肯度我出家?'無姓兒宛如大人口氣地質(zhì)問禪師。

      道信一聽,忽有感悟,趕忙問他:

      '小孩童,你姓什么,叫什么?家住那里?'

      '我叫無姓兒,家住十里巷。'

      '人人都有姓氏,你怎么打妄語說自己無姓呢?你究竟姓什么?

      '我以佛性為姓,所以無姓。'

      道信聽了非常歡喜,小小年紀,口氣如此之大,實為三寶龍象,佛門法器,后來把衣缽傳授給他,成為禪宗的第五祖,門下弟子輩出,為中國禪宗大開燦爛的花朵。

      歷史名人故事 篇14

      康熙甲寅五年,陜西提督王輔臣在平?jīng)銎鸨磁选E褋y被平息后,王輔臣重新投降了朝廷。不過,王輔臣知道,這一次,康熙皇帝不會饒了他。于是,他做了下列一系列事情:

      先找了一個莫須有的事由,與媳婦干了一仗,并高調(diào)宣布休了她。等老丈人來,王輔臣悄悄把老丈人拉到一邊,叮囑老丈人,此地不宜久留,趕緊領(lǐng)著女兒遠走高飛。

      拿出手中的所有銀子來,分成若干份。然后召集所有的將卒仆役,說,你們死心塌地地跟了我這么長時間,槍林彈雨,風(fēng)霜雨露,辛苦了,這些銀子,你們各自領(lǐng)一份,趕緊逃命去。但,無論去哪里,千萬不要說從前跟過我。

      他看到一個盛魚的銀碗。想,給誰呢?正好看到一個送茶的童子。問,娶妻了嗎。童子搖頭。王輔臣取銀碗送與童子,說,回去賣了,娶媳婦去吧,不要再回來了。

      這樣,王輔臣的手下僅余數(shù)人,召來,與之共飲,一直喝到深夜,喝著喝著,王輔臣哭了。他說,我,一叛逆之臣,死是必然的了,與其死在劊子手的刀下,不如有尊嚴地自殺。但是,我想過了,無論用刀自剄,上吊自殺,還是喝藥而死,都會留下自殺的痕跡。這樣,就會連累到你們,以及本省的經(jīng)略大人以及督撫大人。

      眾人面面相覷,不知道他想要說什么。

      王輔臣說,我想出了一個主意,就是等我喝酒喝到爛醉之后,綁上我的手足,用紙蓋在我的臉上,然后,含涼水在嘴里,以水噴面,即刻便死。這種死法,看起來,像得病暴死一樣。這樣,你們?nèi)蠊,就不會連累你們了。

      我為什么要講這個故事呢?

      話說有一個叫蔡三的老頭,患重病,將死。但茍延殘喘,就是不咽氣。他每天嘴里念叨的`,是一個人的名字。誰呢?欠他錢的一個人。這個人家境凄惶,老的老,殘的殘,病的病,真正是一貧如洗。他怕這個人還不了他的錢。

      欠錢的人聽說后,跑到蔡三的病床前,當(dāng)著他全家的面,說,蔡叔,欠你的賬,我記著呢,等有錢了,一定還你。

      蔡三當(dāng)面說不急不急,但心里總是放不下。有時候,病得昏昏迷迷,嘴里還是不斷念叨著這件事。

      欠錢的人急了,磕頭下跪,四處籌借,總算把錢湊夠了。他趕緊跑去還給了蔡三。蔡三雖病態(tài)懨懨的,表現(xiàn)出一臉的不高興,嘮叨說,難道我還在乎你這些個錢。等著欠錢的人走了,蔡三示意兒子把錢藏在米柜里。

      然后,一抿嘴,死了。

      王輔臣是清朝一代名將,驍勇善戰(zhàn),卻也反反復(fù)復(fù),起起落落,爭議頗多。但是,他赴死之前所做的這一切,讓人看到了他心底的仁義與良善。蔡三呢,是老家附近的一個人,活一輩子,心胸不過芝麻粒大小,到死,也沒做出件蕩氣回腸的漂亮事。

    【歷史名人故事】相關(guān)文章:

    歷史名人故事06-08

    歷史名人故事06-12

    歷史名人孟嘗君的故事04-12

    歷史名人故事大全06-09

    歷史名人王安石的故事07-20

    歷史名人張飛的故事03-22

    歷史名人劉邦的故事07-22

    歷史名人姜子牙的故事12-09

    歷史名人韓信的故事09-05

    歷史名人的勵志故事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