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日韩AⅤ综合手机在线观看,激情婷婷久久综合色,欧美色五月婷婷久久,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人人澡

  • <abbr id="uk6uq"><abbr id="uk6uq"></abbr></abbr>
  • <tbody id="uk6uq"></tbody>
  • 孔子的名言

    時間:2023-09-27 18:35:21 孔子的名言 我要投稿

    孔子的名言 2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名言了吧,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說的,寫的,歷史紀(jì)錄的,經(jīng)過實踐所得出的結(jié)論或建議,以及警世的比較有名的言語。那什么樣的名言才是經(jīng)典的名言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孔子的名言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孔子的名言 20篇

      孔子的名言1

      1、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3、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4、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5、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6、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7、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9、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10、孔子曰:“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1、朝聞道,夕死可矣。

      12、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

      13、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4、孔子曰:“因材施教。”

      15、孔子曰:“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16、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8、孔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19、孔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20、孔子曰:“不學(xué)禮,無以立。”

      21、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xí)乎?”

      22、孔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23、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4、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

      25、孔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26、孔子曰:“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7、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2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9、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30、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p>

      31、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32、孔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3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4、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

      35、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36、學(xué)如不及,猶恐失之。

      37、孔子曰:“習(xí)相近也,性相遠(yuǎn)也!

      38、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39、孔子曰:“有教無類!

      40、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孔子的名言2

      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子謂于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

      其使民也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不學(xué)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p>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xí)乎?

      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yuǎn)乎?

      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巧言亂德。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禮之用,和為貴。

      放于利而行,多怨。

      不學(xué)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垎栔。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好仁不好學(xué),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xué),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xué),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禮之用,和為貴。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賢人。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是可忍,孰不可忍?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

      賢哉,回也!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的名言3

      1) 君子喻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3)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4)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p>

      5)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9)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

      10)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矣

      11)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12)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13) 濯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

      14) 朝聞道,夕死可矣

      15)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的名言4

      1、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2、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食不厭精,膾不厭細(xì)。

      5、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6、巧言令色,鮮矣仁!

      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8、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9、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10、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1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12、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13、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14、施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15、夫子莞爾而笑。

      16、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17、惟上知與下愚不移。

      18、辭達(dá)而已矣。

      19、過則勿憚改。

      20、不知言,無以知人。

      21、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22、不遷怒,不貳過。

      23、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4、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

      25、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26、朝聞道,夕死可矣。

      27、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28、道不同,不相為謀。

      29、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30、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1、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32、君子周急不繼富。

      33、知其不可而為之。

      34、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35、不念舊惡。

      36、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7、知恥近乎勇。

      3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39、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40、民無信不立。

      41、既往不咎。

      4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3、當(dāng)仁,不讓于師。

      44、君子有諸已,而后求諸人。

      45、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46、無伐善,無施勞。

      47、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4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49、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50、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51、有教無類。

      52、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53、訥于言而敏于行。

      5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55、君子之道,暗但是日章;小人之道,的.但是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yuǎn)之近,知風(fēng)之自,知微之顯,可取入德矣。

      5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57、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58、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59、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

      60、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61、割雞焉用牛刀。

      62、苛政猛于虎。

      63、小不忍則亂大謀。

      64、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65、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

      6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67、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68、因材施教。

      69、欲速則不達(dá)。

      70、過猶不及。

      71、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72、禮之用,和為貴。

      73、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74、大德必得其壽。

      75、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76、君子以當(dāng)仁不讓。

      77、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78、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79、無為而治。

      8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81、君子成人之美。

      82、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83、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84、言必信,行必果。

      85、不貳過。

      8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7、巧言令色,鮮矣仁。

      8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89、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90、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91、每事問。

      92、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93、為君難,為臣不易。

      94、大言不慚。

      95、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96、未知生,焉知死?

      97、既來之,則安之。

      98、貧而無諂,膏而無驕。

      99、食不語,寢不言。

      100、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101、聞一以知十。

      102、乘肥馬,衣輕裘。

      103、不學(xué)禮,無以立。

      104、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dá)而達(dá)人語出。

      105、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106、德不孤,必有鄰。

      107、敬鬼神而遠(yuǎn)之。

      108、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09、小不忍,則亂大謀。

      110、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11、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112、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

      113、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14、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11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116、敏于事而慎于言。

      117、聽其言而觀其行。

      11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息貧而患不安。

      119、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1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

      孔子的名言5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鬃

      2、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鬃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孔子

      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鬃

      5、不遷怒,不貳過!鬃

      6、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鬃

      7、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鬃

      8、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鬃

      9、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鬃

      10、君子不以利害義,則恥辱安從生哉!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禍生于怠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終如始!鬃

      11、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鬃

      12、朝聞道,夕死可矣!鬃

      13、過則勿憚改!鬃

      14、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衰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鬃

      15、用之則行,舍之則藏!鬃

      1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鬃

      17、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鬃

      18、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孔子

      19、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

      20、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

      21、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

      22、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孔子

      23、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鬃

      24、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25、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孔子

      2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鬃

      27、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孔子

      28、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鬃

      29、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孔子

      3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鬃

      31、過猶不及!鬃

      32、大德必得其壽!鬃

      33、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鬃

      34、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鬃

      35、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孔子

      36、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37、不怨天,不尤人,下學(xué)而上達(dá),知我者其天乎!——孔子

      38、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孔子

      39、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鬃

      40、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鬃

      4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鬃

      4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鬃

      43、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孔子

      44、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孔子

      45、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鬃

      46、君子上達(dá),小人下達(dá)。——孔子

      47、禮之用,和為貴!鬃

      48、君子不重則不威,學(xué)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鬃

      49、德不孤,必有鄰!鬃

      50、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鬃

      5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孔子

      5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鬃

      5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鬃

      54、因材施教!鬃

      55、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鬃

      56、見利思義,見危授命!鬃

      5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孔子

      58、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鬃

      59、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鬃

      60、君子之道四焉,強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孔子

      孔子的名言6

      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2、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3、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5、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6、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

      7、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8、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yuǎn)之近,知風(fēng)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9、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10、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11、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12、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13、聽其言而觀其行。

      14、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5、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17、巧言令色,鮮矣仁!

      18、自行束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19、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年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20、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21、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22、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23、過,則匆憚改。

      24、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

      25、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26、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7、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28、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29、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30、德不孤,必有鄰。

      31、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

      3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兄,其不善者而改之?/p>

      33、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34、匹夫不可奪志也。

      3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36、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也。

      37、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38、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39、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40、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41、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42、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43、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44、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5、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能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46、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7、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4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9、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50、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孔子的名言7

      1、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孔子《論語·里仁》

      3、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4、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

      5、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6、不學(xué)禮,無以立。

      7、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8、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9、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0、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孔子《論語》

      11、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2、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鬃印墩撜Z》

      13、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4、未知生,焉知死?

      15、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16、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xué),吾謂之學(xué)矣。

      17、君子之道四焉,強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 ——孔丘

      18、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19、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20、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孔子《論語》

      21、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2、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3、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2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p>

      25、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26、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論語》

      27、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 ——孔子《論語》

      28、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9、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30、色厲而內(nèi)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31、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2、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已矣。

      3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4、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35、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

      36、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孔子

      37、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38、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39、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40、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41、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42、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43、道不同,不相為謀。

      44、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論語》

      45、往昔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46、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孔子《論語》

      4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48、不貳過。(犯過的錯誤不再重犯。)——孔子《論語·雍也》

      49、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5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論語》

      51、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52、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孔子《論語》

      53、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54、與朋友交,嚴(yán)而有信。 ——孔丘

      55、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孔子

      5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57、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58、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59、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正直)、友諒(誠信)、友多聞(見多識廣),益矣;友便辟(性情暴躁,慣走邪道)、友善柔(過份優(yōu)柔寡斷或和顏悅色騙人)、友便佞(心懷鬼胎。諂媚),損矣。 ——孔子《論語》

      60、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

      61、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論語》

      62、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63、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64、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65、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論語》

      66、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67、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6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69、學(xué)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xué)則殆。 ——孔子

      70、有教無類。

      71、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論語》

      7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73、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74、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75、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76、割雞焉用牛刀?

      77、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丘

      78、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79、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80、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8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論語·衛(wèi)靈公》

      82、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83、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84、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85、“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孔子《論語》

      86、朝聞道,夕死可矣。

      87、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88、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論語·子路》

      89、禮之用,和為貴。

      90、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孔子的名言8

      1: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3: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4: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5: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贰

      6: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7: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8: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9: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孔子的名言9

      1、 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2、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3、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4、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5、 子謂于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

      6、 其使民也義。

      7、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8、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9、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0、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11、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12、 放于利而行,多怨。

      13、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4、 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15、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16、 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孔子的名言10

      關(guān)于孔子的名言集錦

      1、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2、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3、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4、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鬃用

      5、以成其文,喻美女雖有倩盼美質(zhì),亦須禮以成之

      6、子路問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7、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

      8、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9、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蛎裰共灰嗷荻毁M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0、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鬃诱Z錄

      1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12、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13、“君子無所爭”者,言君子之人,謙卑自牧,無所競爭也

      14、有教無類。

      15、圣則吾不能,我學(xué)不厭而教不倦也!鬃用

      1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17、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18、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9、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0、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21、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22、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23、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24、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25、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親也!鬃用

      26、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7、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8、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9、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垎栔。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30、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鬃用

      31、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32、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33、禮之用,和為貴。

      3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省也

      35、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孔子名言

      36、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語錄

      37、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38、過,則匆憚改!鬃用

      39、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40、不遷怒,不二過。

      41、道不同,不相為謀

      42、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4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44、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45、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46、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語言無味!鬃诱Z錄

      4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8、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4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名言

      50、聽其言而觀其行。

      51、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52、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53、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54、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55、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

      56、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57、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矣。

      5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59、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60、子謂于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61、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矣。

      62、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63、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64、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鬃用

      65、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66、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故為政在人。

      67、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68、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69、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0、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鬃诱Z錄

      71、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72、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孔子名句

      73、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74、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鬃诱Z錄

      75、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76、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77、不學(xué)禮,無以立。

      78、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79、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鬃诱Z錄

      80、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81、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82、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83、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鬃用

      84、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孔子的名言11

      1、學(xué)習(xí)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連人生的一部分學(xué)習(xí)也無法征服,還能做什么?

      2、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搖籃、沖鋒的戰(zhàn)旗、斬棘的利劍。

      3、辛苦一年,受益一生。

      4、再冷的石頭,坐上三年也會暖。

      5、笑看人生峰高處,唯有磨難多正果。

      6、平日從嚴(yán),高考坦然。

      7、不大可能的事也許今天實現(xiàn),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許明天會實現(xiàn)。

      8、不為失敗找理由,要為成功找方法。

      9、摒棄僥幸之念,必取百煉成鋼;厚積分秒之功,始得一鳴驚人。

      10、不思,故有惑;不求,故無得;不問,故不知。

      孔子的名言12

      1、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摘孔子《論語》

      2、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論語》

      3、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摘孔子《論語》

      4、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摘孔子《論語》

      5、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摘孔子《論語》

      6、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論語》

      7、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摘孔子《論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摘孔子《論語》

      8、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論語》

      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摘孔子《論語》

      1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摘孔子《論語》、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論語》

      11、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摘孔子《論語》

      1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論語》

      13、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論語》

      14、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摘孔子《論語》孔子的名人名言

      15、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論語》

      孔子的名言1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鬃用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鬃诱Z錄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語錄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小不忍則亂大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名言

      ·:“堅持正道原則,即使對國君有所冒犯,也不能放棄正道原則;臣子事君,其實不是為了給君做事,而只是在國君之下做事,是為國為民做事,歸根結(jié)底則是為了行仁義,輔助國君推行仁政;對待任何人都不要有厭倦之心,一律以真誠相待,自己言行首先要遵守并堅持道義;發(fā)現(xiàn)君子就加以舉薦,發(fā)現(xiàn)小人就使他遠(yuǎn)離國君;去掉你的'邪惡之心,而真誠的依據(jù)禮義與國君相處。做事需要機敏,謹(jǐn)言慎行,按照禮義修養(yǎng)自己,并且使天下趨于禮義。這樣,即使在千里之外,也會象兄弟一樣。如果只說不做,或者行為不機敏,又不依據(jù)禮義待人,即使是住在對門恐怕也行不通!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名言

      ·巧言令色,鮮矣仁!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怠。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鬃用

      ·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不遷怒,不貳過——孔子名言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兄,其不善者而改?/p>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損矣。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鬃用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鬃用

      ·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鬃用

      ·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子謂于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鬃用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孔子語錄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不學(xué)禮,無以立。

      ·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鬃用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垎栔。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鬃用

      ·不遷怒,不二過。

      ·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鬃诱Z錄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名句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禮之用,和為貴。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圣則吾不能,我學(xué)不厭而教不倦也!鬃用

      ·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矣。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鬃用

      ·有教無類。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鬃用

      ·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矣。

      ·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語錄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鬃诱Z錄

      ·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蛎裰共灰嗷荻毁M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故為政在人。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子路問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鬃用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親也。——孔子名言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省也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語言無味!鬃诱Z錄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鬃诱Z錄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道不同,不相為謀

      ·“君子無所爭”者,言君子之人,謙卑自牧,無所競爭也

      ·以成其文,喻美女雖有倩盼美質(zhì),亦須禮以成之

      ·能發(fā)明我意者,是子夏也——孔子名言

      ·夏禮,吾能言之,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文獻(xiàn)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也

      ·言事死如事生

      ·周監(jiān)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孔子語錄

      ·“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凡建邦立社,各以其土所宜之木。宰我不本其意,妄為之說,因周用栗,便云使民戰(zhàn)栗

      ·反坫,反爵之坫,在兩楹之間。人君別內(nèi)外於門,樹屏以蔽之。若與鄰國為好會,其獻(xiàn)酢之禮更酌,酌畢則各反爵於坫上。今管仲皆僭為之,如是,是不知禮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孔曰:“《韶》,舜樂名,謂以圣德受禪,故盡善!)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孔曰:“《武》,武王樂也。以征伐取天下,故未盡善!鬃诱Z錄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惡乎成名者,不得成名為君子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孔子名言

      ·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零,詠而歸!

      ·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參乎!吾道一以貫之——孔子名言

      ·見父母志有不從已諫之色,則又當(dāng)恭敬,不敢違父母意而遂已之諫也

      ·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孔子名句

      ·可妻也,雖在纟累纟曳之中,非其罪也

      ·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

      ·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孔子名句

      ·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虧也

      ·改是,聽言信行,更察言觀行,發(fā)於宰我之晝寢

      ·前所聞未及行,故恐後有聞不得并行也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孔子語錄

      ·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皆齊大夫。崔杼作亂,陳文子惡之,捐其四十匹馬,違而去之

      ·文子辟惡逆,去無道,求有道。當(dāng)春秋時,臣陵其君,皆如崔子,無有可止者

      ·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孔子名句

      ·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乞之四鄰,以應(yīng)求者,用意委曲,非為直人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nèi)自訟者也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xué)也——孔子名句

      ·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xué)者也

      ·赤之?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犁牛之子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馀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孔子名言

      ·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不有祝?它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

      ·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後君子——孔子名句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敬鬼神而遠(yuǎn)之,可謂知矣

      ·先勞苦而後得功,此所以為仁

      ·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

      ·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孔子名句

      ·君子博學(xué)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自行束?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fù)夢見周公——孔子名言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xué)《易》,可以無大過矣

      孔子的名言14

      1、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孔子

      2、君子上達(dá),小人下達(dá)!鬃

      3、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

      4、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yán)。五者備矣,然后能事其親。——孔子

      5、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鬃

      6、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鬃

      7、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鬃

      8、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孔子

      9、知恥近乎勇!鬃

      10、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鬃

      11、因材施教!鬃

      12、不遷怒,不貳過。——孔子

      13、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鬃

      14、禮之用,和為貴。——孔子

      15、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孔子

      16、芝蘭生于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jié)!鬃

      17、苛政猛于虎!鬃

      18、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孔子

      1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鬃

      20、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孔子

      21、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孔子

      22、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鬃

      2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孔子

      24、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鬃

      25、過猶不及。——孔子

      26、見利思義,見危授命!鬃

      2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鬃?/p>

      28、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鬃

      29、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鬃

      30、用之則行,舍之則藏!鬃

      31、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鬃

      32、朝聞道,夕死可矣!鬃

      3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鬃

      3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鬃

      35、不怨天,不尤人,下學(xué)而上達(dá),知我者其天乎!——孔子

      36、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鬃

      3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鬃

      38、辭達(dá)而已矣!鬃

      39、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鬃

      40、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鬃

      41、無為而治。——孔子

      42、大德必得其壽!鬃

      43、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鬃

      44、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鬃

      45、當(dāng)仁,不讓于師。——孔子

      4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鬃

      47、君子不以利害義,則恥辱安從生哉!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禍生于怠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終如始。——孔子

      48、不學(xué)禮,無以立!鬃

      49、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鬃

      5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鬃

      51、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鬃

      52、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孔子

      53、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孔子

      54、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鬃

      55、君子不重則不威,學(xué)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鬃

      5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鬃

      5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鬃

      58、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鬃

      59、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鬃

      60、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xué)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鬃

      61、食不厭精,膾不厭細(xì)!鬃

      62、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孔子

      63、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鬃

      64、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yuǎn)之則怨!鬃

      65、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孔子

      66、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鬃

      6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鬃

      68、居下而無憂者,則思不遠(yuǎn),處身而常逸者,則志不廣。庸知其終始乎?——孔子

      69、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孔子

      70、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71、過則勿憚改!鬃

      72、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孔子

      7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鬃

      7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鬃

      75、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鬃

      76、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孔子

      77、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鬃

      7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鬃

      79、君子之道四焉,強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鬃

      80、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鬃

      81、德不孤,必有鄰!鬃

      82、君子以當(dāng)仁不讓!鬃

      83、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鬃

      84、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鬃

      85、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衰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鬃

      孔子的名言15

      1、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2、字嚴(yán)君子以當(dāng)仁不讓。

      3、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4、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5、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6、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7、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8、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9、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2、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13、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14、芝蘭生于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jié)。

      15、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16、擇其善者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18、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9、與朋友交,嚴(yán)而有信。

      20、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21、有教無類。

      22、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3、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24、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25、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6、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27、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

      28、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孔子的名言16

      有一次,孔子他們被兩個小國家圍困,長達(dá)七天都沒有吃到東西。后來較為富裕的子貢拿自己的錢財好不容易換來了很少的一點米,就讓顏回給大家拿來煮粥喝。子貢無意間經(jīng)過煮粥的房間,竟然看見顏回拿著滿滿一勺粥在喝。子貢很不高興,就去了老師那里。他問夫子:“仁人廉士窮改節(jié)乎?”孔子回答:“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敗節(jié)!弊迂曈謫柸羰穷伝貢绾危鬃诱f顏回絕對不會改變的。子貢這才告訴老師他看到的事。

      于是,孔子為了向大家證實,帶著眾弟子來到粥房。孔子說:顏回啊,我想要先用這得之不易的粥來祭祖,你來操辦吧。顏回?fù)u頭道:不行啊,老師。這粥在煮的時候,房頂上有一塊泥落了進去,扔了太可惜,所以我已經(jīng)把污染了的那塊粥吃了,這樣還可以省出一個人的飯。但是這樣的粥是不能祭祖了啊?鬃勇犃,看了一眼子貢,就離開了。

      所以,孔子和他學(xué)生也是一般人,圣賢文化都是從身邊一點一滴小事中體現(xiàn)的。如果圣賢所宣傳的都是常人難以做到的事,那么他們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其實儒學(xué)就是用來經(jīng)營好自己的人生,處理好和家人、兄弟、朋友之間的關(guān)系,是非常平民和實際的學(xué)問。

      孔子的所有弟子中,他最喜歡的自然是顏回。顏回何以成為他的得意弟子?從《論語》里關(guān)于顏回的記載,我們可以做個小小的分析。

      首先,顏回是個聰明而勤奮的學(xué)生。聰明人一般都會受到老師喜歡,自古皆然。孔子曾經(jīng)贊揚子貢,說他是“告諸往而知來者”的聰明人。但孔子問子貢他和顏回誰更強十,子貢自稱不如,說顏回是聞一以知十,而自己不過聞一以知二?鬃勇犃艘舱f,我贊成你說比不上他。側(cè)面反映了顏回的聰明。顏回的聰明不僅是天資問題,而且因為他非常勤奮。在顏回英年早逝之后,孔子談?wù)撍麜r,還惋惜的說,可惜他死太早了,我只看到他不斷的進步,沒有見過他停滯不前。在和季康子等人談?wù)摃r,孔子也屢屢說起顏回的好學(xué)。

      但聰明的學(xué)生在老師眼中,往往也是非常危險的人。青出于藍(lán)尚且不論,恃才傲物的人古今都有,比如三國之楊修,玩弄知識是非常危險的。但顏回并不驕傲。他尊敬老師,恪守學(xué)問之道。在尊敬老師方面,孔子都感到驚異?鬃釉(jīng)說,我整天給顏回講學(xué),他從來沒提出過什么不同的意見,像個愚笨的人。但觀察他私下和別人談?wù)摚虐l(fā)現(xiàn)他對我的見解發(fā)揮得很好。這種尊重老師,不輕易從知識上當(dāng)面辯駁老師的做法,大概在顏回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但顏回之所以尊重老師,是他佩服老師的學(xué)問。他曾經(jīng)感慨道:老師的思想和學(xué)問,我抬頭仰望它,愈望愈覺得高,我研究它,愈鉆愈覺得深?匆娝孟裨谇埃缓鰞簠s又好像在后面去了。老師善于循序漸進地誘導(dǎo)我,用文獻(xiàn)典籍豐富我的知識,用禮節(jié)約束我的行為,使我想停止學(xué)習(xí)也不能。我已經(jīng)用盡了自己的才力,它好像仍然矗立在我的前面。雖然想攀登上去,卻感到?jīng)]有路可上去。這無疑是對孔子學(xué)問、教學(xué)的最高贊美了,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美,自然贏得了孔子的由衷喜愛。所以孔子說,顏回對我的話是無所不喜歡。并且有點遺憾的說,顏回非助我者也。但一個老師,能夠找到在學(xué)問上“狂熱”追隨自己的人,無疑是一件幸事。

      在恪守學(xué)問之道上,《論語》記載了這么幾件事。首先,顏回談?wù)撟约旱闹鞠驎r,明確表示,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這種謙虛的態(tài)度,使他遠(yuǎn)離了聰明帶來的危險?鬃釉诤汪敯Ч?wù)搶W(xué)生中誰好時,贊揚顏回不把怒氣發(fā)泄到別人身上,不犯同樣的錯誤(不遷怒,不貳過)。那時顏回已經(jīng)死了?鬃舆把顏回和其他弟子比較,說他的思想能夠長期不離開仁德,而其他弟子只能短時間想到仁德。顏回曾經(jīng)問孔子什么是仁德,引出了孔子那段經(jīng)典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伝攸c頭道:“弟子即使不才,也要照先生的話切實去做!

      顏回之所以受到孔子喜歡,其中可能含有孔子愛憐的成分。顏回一生學(xué)問雖高,但并無政治成就?鬃诱f顏回賢德,所謂“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边@其中顯示出的不僅僅是顏回的賢德,而且有他的窮困?鬃右虼藨崙嵅黄降恼f,顏回的.道德和學(xué)問都差不多了吧,可他卻那么貧窮!顏回也曾經(jīng)向孔子問怎樣治理國家(問為邦),表現(xiàn)了他有意在政治領(lǐng)域一展才華的抱負(fù)。誰知天不予人,竟讓他英年早逝!孔子回憶起來,自然充滿了悲痛和愛憐之意。

      但是這些都不是孔子喜歡顏回的最重要原因。實際上,孔子真正喜歡顏回,是因為他從顏回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樣,顏回也是比照老師而行事的。

      對孔子而言,他的思想與行動是一致的。而在弟子中,大概只有顏回才能做到。比如“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本庸谈F的做法,只有顏回能夠與他相比。在政治理想上,孔子對顏回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只有我和你能這樣了。這簡直是孔子看到了跟隨自己一身的影子!所以他說“三年學(xué),不至于谷,不易得也!(學(xué)習(xí)多年卻不以做官為意,這種人太少了)時,簡直就是在說自己和顏回!顏回大概也知道自己和老師不僅是師生關(guān)系,更是知音關(guān)系?鬃映鲇瘟袊鴷r被囚禁在匡地,顏回落后了,后來趕到時,孔子不無欣慰與憂慮的說,我以為你死了呢。顏回既安慰孔子又尊敬道,老師還活著,我怎么敢死呢?

      在顏回死后,孔子表達(dá)了自己最沉痛的哀思。《論語》記載道:“顏淵(即顏回)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孔子說,我不為這個人悲傷,還為誰悲傷呢?在安葬顏回時,孔子又以一個知音的角色出現(xiàn)了。顏回的父親和孔子的弟子都想以較富貴的禮節(jié)安葬顏回。但孔子不同意,因為按照禮節(jié),他和顏回都恪守的禮節(jié),這是不可以的。最終孔子的弟子依然以厚禮埋葬了顏回?鬃有闹@違背了禮節(jié),于是說,顏回把我看成父親,我卻不得把顏回看成兒子,這不是我的本意啊。當(dāng)年孔子的兒子孔鯉死時,也是薄葬的。說明孔子并不以不厚葬為無禮。而弟子的行為恰好違背了他的意思。假如顏回還活著,一定會反對這種行為。

      在那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孔子和顏回從德行上給我們做出了師生的最好榜樣。如今,我們惟有心向往之……

      孔子的名言17

      一、孔子勸學(xué)名言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鬃

      2、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鬃

      3、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7、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8、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9、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10、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11、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12、圣則吾不能,我學(xué)不厭而教不倦也。

      13、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14、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

      15、有教無類。

      16、學(xué)如不及,猶恐失之。

      17、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矣。

      18、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19、邇之事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20、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21、不學(xué)詩,無以言。

      22、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23、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24、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二、孔子做人名言

      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擇其不善者而改之?/p>

      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孔子

      4、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xí)乎?

      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7、道不同,不相為謀。

      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9、不學(xué)禮,無以立。

      10、禮之用,和為貴。

      11、聽其言而觀其行。

      12、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3、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4、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15、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6、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1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8、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19、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0、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1、過,則匆憚改。

      22、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

      23、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4、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25、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26、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27、不遷怒,不二過。

      28、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yuǎn)乎?

      30、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31、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32、巧言亂德。

      33、巧言令色,鮮矣仁。

      34、剛、毅、木、訥近仁。

      35、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6、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37、好仁不好學(xué),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xué),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xué),其蔽也賊。

      38、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39、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40、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41、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42、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43、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44、放于利而行,多怨。

      4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三、孔子人生名言

      1、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2、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3、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6、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7、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8、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9、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10、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11、子謂于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15、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6、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7、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18、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9、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20、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21、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2、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23、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24、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25、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26、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27、放于利而行,多怨。

      28、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9、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30、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孔子

      孔子的名言18

      1、“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tài)度是明智的。

      2、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3、百家講壇的論語心得:忠恕之道

      4、一個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心靈的勇敢。

      5、一個人能不能守住信譽一定跟他的道德觀相關(guān)。

      6、奮斗終身,死而后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yuǎn)嗎

      7、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自省——認(rèn)知;寬容源自于理解;忠誠自己、善待他人。

      8、德不孤,必有鄰。

      9、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10、不能舉一例能理解三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重復(fù)教他了。

      11、孔子說:“你怎么不說:他這個人啊,發(fā)憤時就忘記吃飯,高興起來就忘記了憂愁,竟然連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3、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也。

      14、有朋自遠(yuǎn),不亦樂乎

      15、我喜歡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p>

      16、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1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18、我曾是一個把朋友看得很重要的人,為朋友傾盡所有、受盡委屈都不后悔?墒呛髞,尤其是大學(xué)畢業(yè)以后,我覺得跟以前的朋友間似乎越來越疏遠(yuǎn)了。大家分散在各行各業(yè),而且都變得很忙。

      19、孔子吃飯是要擺譜的,主食越精越好,肉絲越細(xì)越好,不好的就不吃。妻子做的飯菜,孔子是堅決奉行烹調(diào)得不好,不吃;沒有合口的調(diào)味醬料,不吃;從市集上買來的酒和熟肉,不吃,肉切割得不合規(guī)矩,不吃;坐席擺得不端正,不吃等等。面對這樣自己“遠(yuǎn)皰廚”卻又窮挑剔的渣男,哪個女人不一肚子火?孔蠕們這素質(zhì),還修身呢,直接死了才不禍害人!

      20、“三軍可以剝奪主帥,匹夫不可剝奪志向。

      21、人生有限,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應(yīng)該使用的地方。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币驗槲艺J(rèn)為自己不喜歡的就不應(yīng)該強加給別人。

      23、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4、’”【譯文】孔子說:“《詩經(jīng)》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25、百善孝為先,孝為行、敬為心。

      26、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27、”常見常用《論語》名言警句及譯文60例(中)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28、”39、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9、真正的`經(jīng)典從來都不是一種宗教性指導(dǎo),而是在思維方式上對后人永遠(yuǎn)保有啟發(fā)。

      30、“恕”——善待別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1、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32、于是,孔子和亓官氏只要一開口說話,總免不了一場大吵大鬧,以至于最后孔子的生活狀態(tài)變成是“食不語,寢不言”。換句話說,孔子看到亓官氏,就不愿說話,不想說話,不肯說話;當(dāng)然,亓官氏也不愿意再搭理孔子。而婚姻一旦到走到這個地步,那就只剩下一條出路:散伙!于是“齊家”變成了“棄家!

      33、”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34、剛?cè)氪髮W(xué)時,老師就讓我們熟讀《論語》,認(rèn)真理解其中的每一句。我當(dāng)時按照老師的要求,反復(fù)讀了好幾遍《論語》,對很多句子都印象深刻。但是,很多年過去了,其中的大多數(shù)已經(jīng)忘記了,可我的生活深深地印證了孔夫子的一句話“道不同,不相為謀”。

      35、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6、”【譯文】孔子說:“靈敏又好學(xué),向比自己學(xué)問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面子,所以稱為‘文’。

      37、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3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的名言19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窮不失義,達(dá)不離道。

      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4、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5、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6、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7、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8、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9、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10、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11、與朋友交,嚴(yán)而有信。

      12、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3、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14、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15、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6、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17、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18、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

      19、學(xué)如不及,猶恐失之。

      20、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21、天下之眾本在一人。

      孔子的名言20

      孔子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xué)乎!

      孔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xué)為先。

      孔子 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

      孔子 學(xué)如不及,猶恐失之。

      孔子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樂乎?

      孔子 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孔子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孔子 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論語·憲問》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孔子:《論語·公冶長》 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孔子:《論語譯注》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的名言】相關(guān)文章:

    孔子的名言,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孔子語錄11-04

    孔子經(jīng)典名言01-13

    孔子名言01-10

    孔子的名言10-25

    孔子的名言09-30

    經(jīng)典孔子的名言11-30

    孔子的經(jīng)典名言11-09

    孔子對孝的名言01-05

    關(guān)于孔子名言12-30

    孔子的名言 【推薦】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