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
涵掩其跡,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
人主之道,靜退以為寶
故群臣陳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責其功。功當其事,事當其言,則賞;功不當其事,事不當其言,則誅
主失其神,虎隨其后;主上不知,虎將為狗
探其懷,奪之威。主上用之,若電若雷
群臣為學,門子好辯,商賈外積,小民右丈者,可亡也
天下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細
君見惡,則群臣匿端;君見好,則群臣誣能。(注解:如果是君主所厭惡的,那么群臣就會將其隱匿起來;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會弄虛作假來迎合)
倒言反事以嘗所疑。(注解:故意正話反說或正事反做,來試探臣下)
蕩而失水,螻蟻得意焉。(注解:魚游到岸邊擱淺的是時候,就會被螻蟻吃掉)
火形嚴,故人鮮灼;水形懦,人多溺。(注解:火的形態(tài)看起來是嚴酷的,所以很少有人被灼傷;水的形態(tài)看起來是柔弱的,所以經(jīng)常有人淹死)
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注解:君主隱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無法猜測他的意圖)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注解:具體事務交由各級負責人去執(zhí)行,而君主應保證中央權(quán)力的鞏固。只要君主能在準確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會效勞)
眾人助之以力,近者結(jié)之以成,遠者欲之以名,尊者載之以勢。(注解:眾人會全力幫助他,身邊的人樂于結(jié)交他,遠方的人真心贊譽他,權(quán)高位重的人也會推崇他)
君無見其所欲。(注解:君主不應該表露自己的喜好)
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注解:君主隱藏自己的好惡,才會得見臣下的本來面目;拋去舊有的成見,不顯露自己的智慧,才會讓臣下各守其職)
人主好賢,則群臣飾行以邀君欲,則是群臣之情不效。(注解:君主喜歡任用賢能之士,那么臣下就會自我粉飾迎合來君主)(說明∶還是讓大家各司其職,別把希望寄托在個別的賢能之士身上,防止權(quán)利的偏移)
群臣見素,則大君不蔽矣。韓非子名言(注解:群臣本來的面目顯現(xiàn)出來,那么君主就不會收到蒙蔽了)
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賢而有功,去勇而有強。(注解: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顯賢能可以成就大業(yè),不逞勇武依然強大)
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注解:看見就好像沒看見,聽到好像沒聽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一手獨拍,雖疾無聲。(注解:一只手擊掌,即使再用力也不會有聲音)
故勢不便,非所以逞能也。(注解:所以,當形勢不便時,是不應該逞強的)
君人者釋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則君反制于臣矣。(注解:君主聽憑臣下私自施予刑罰與恩德,這樣一來就會反為臣下所控制)
使殺生之機,奪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注解:生殺予奪之權(quán)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來君主就有失勢的危機)
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注解:過于寵溺臣下,法令就難以確立。缺乏威嚴就會被臣下欺凌)
制在己曰重,不離位曰靜。重則能使輕,靜則能使躁。(注解:權(quán)柄在手就是所說的重,不離本位就是所說的靜。持重者能夠控御輕浮者,寧靜者能夠克制急躁莽撞)
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則臨千仞之谿(xi),材非長也,位高也。(注解:有才干而沒有權(quán)勢,即使是賢人也無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長的木材樹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萬丈深淵。這并非是木頭長,而是它所處的地位高。)
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注解:世間總有得不到的東西,也總有辦不到的事)
存亡在虛實,不在于眾寡。(注解:一國的存亡要看權(quán)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應看國家武力的強弱)
法莫如顯,而術(shù)不欲見。(注解:法一定要讓人明了,而術(shù)一定不能被人覺察)
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動者正。韓非子名言(注解:置身事外,才會看清真相;保持冷靜,才能制定出行動原則)
虛靜無事,以暗見疵。(注解:保持虛靜無為的狀態(tài),往往會從隱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為漏洞)
愛臣太親,必威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注解:過于寵信臣下,必然會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權(quán)勢過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人主無威而重在左右。(注解:君主維修喪失轉(zhuǎn)而要仰仗臣下了)
佯愛人,不得復憎也;佯憎人,不得復愛也。(注解:假裝憎惡,就無法對其再加以憎惡;假裝憎惡,就無法再對其施以恩惠)
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注解:種植橘柚,吃起來是甜的,聞起來是香的;而種植荊棘,長大了卻會刺傷人。)
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舍。(注解:所以應該將親近好厭惡等情緒一并拋棄,才能成功地使用權(quán)謀之術(shù))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明主之所導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謂刑德?曰: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
智術(shù)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奸。
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與亡國同事者,不可存也。
小信成則大信立,故明主積于信。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
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qū)蠅蠅愈至。
韓非子說:“法、勢、術(shù)三者不可缺少,“法”是指法制、法律;“勢”指權(quán)力、權(quán)威;“術(shù)”指辦事、用人的方法和藝術(shù),也就是政治手腕。”
韓非子說:“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天則不非,鬼則不困。勢行教嚴逆而不違,……然后一行其法!
韓非子說: “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史顼@。而術(shù)不欲見。是以明主言法,則境內(nèi)卑賤莫不聞知也,不獨滿于堂!
韓非子說: “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為惠於法之內(nèi),動無非法。”
韓非子說:“明主立可為之賞,設可避之罰。盲者處平而不遇深溪,愚者守靜而不陷險危。如此,則上下之恩結(jié)矣!
韓非子說:“明主之所導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謂刑德?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為人臣者,畏誅罰而利慶賞。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則群臣畏其威而歸其利矣。”
是以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也。故曰:自勝之謂強。
愛臣太親,必危主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
千乘之君無備,必有百乘之臣在其側(cè),以徙其民而傾其國;萬乘之君無備,必有千乘之家在其側(cè),以徙其民而傾其國
黃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戰(zhàn)
臣主之利相與異者也。何以明之哉?曰: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無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勞而爵祿,臣利在無功而富貴;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黨用私
凡奸臣皆欲順人主之心,以取親幸之勢也。是以主有所善,臣從而譽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毀之。凡人之大體,取舍同者則相是也,取舍異者則相非也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則制于人
故為人臣者,窺覘其君心也無須臾之休,而人主怠傲處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弒主也
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愛則親,不愛則疏
偏借其權(quán)勢,則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權(quán)勢也
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為心,則越人易和;以害之為心,則父子離且怨
故明主之治國也,明賞,則民勸功;嚴刑,則民親法
夫民之性,惡勞而樂佚。佚則荒,荒則不治,不治則亂,而賞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故治民無常,唯法為治。法與時轉(zhuǎn)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
明君無為于上,群臣竦懼乎下
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強,先戰(zhàn)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