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dǎo)語:人生實如鐘擺,在痛苦與倦怠之間擺動。下面由yjbys小編與您一起分享一些叔本華的哲學(xué)名言名句,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
1、 人在一生當(dāng)中的前四十年,寫的是本文,在往后的三十年,則不斷地在本文中加添注釋。 ——叔本華
2、 平庸的人關(guān)心怎樣耗費時間,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時間。 ——叔本華
3、 抱怨卑賤的目的毫無用處,因為無論人們說什么,都是他們支配著整個世界,我們用不著抱怨世俗目的的低下 ——叔本華 《叔本華人生哲學(xué)》
4、 人由于受意志的控制,總是充滿著痛苦?梢哉f,人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欲望不能得到滿足時,就會陷入到痛苦之中;即使得到了滿足,快樂也只是非常短暫的。因為,人接著就會產(chǎn)生更多的欲望,從而產(chǎn)生出新的痛苦。但是如果沒有了欲望,人又會陷入空虛和無聊之中。 ——叔本華
5、 當(dāng)一個人絕對粗魯時,就好像他脫光了衣服赤裸裸地站在我們面前 ——叔本華
6、 偉大的心靈,在這個世界更喜歡獨白,自己與自己說話。 ——叔本華
7、 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叔本華
8、 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說出來的東西更多,更有趣,因為嘴巴說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說出的是思想的本質(zhì)。 ——叔本華
9、 這個世界沉浸在罪惡之中:野蠻人互相吞食對方,文明人互相欺騙對方。這就是所謂的世道方式。 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時候懂得與火保持一段距離,而不會像傻瓜那樣太過靠近火堆;后者在灼傷自己以后,就一頭扎進(jìn)寒冷的孤獨之中,大聲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10、 把部分的孤獨帶進(jìn)社會人群中去,學(xué)會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獨。這樣,他就要學(xué)會不要把自己隨時隨地的想法馬上告訴別人;另外,對他人所說的話千萬不要太過當(dāng)真。他不能對別人有太多的期待,無論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對于別人的看法,他應(yīng)鍛煉出一副淡漠、無動于衷的態(tài)度,因為這是培養(yǎng)值得稱道的寬容的一個最切實可行 的手段。 —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11、 我的思想雖沒為我賺進(jìn)一分錢,卻替我節(jié)省了不少開支。 ——叔本華
12、 如果我們懷疑一個人說謊,我們就應(yīng)該假裝相信他,因為他會變得愈來愈神勇而有自信,并更大膽地說謊,最后會自己揭開自己的面具。 ——叔本華
13、 人們最終所真正能夠理解和欣賞的事物,只不過是一些在本質(zhì)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罷了。 ——叔本華
14、 只有知道了書的結(jié)尾,才會明白書的開頭。 ——叔本華
15、 精神遲鈍的后果就是內(nèi)在的空虛。 這種空虛烙在了無數(shù)人的臉上。并且,人們對于外在世界發(fā)生的各種事情——甚至最微不足道的事情——所表現(xiàn)出的一刻不停的、強(qiáng)烈的關(guān)注,也暴露出他們的這種內(nèi)在的空虛。人大內(nèi)在空虛就是無聊的真正恩怨,內(nèi)心空虛之人無時無刻不在尋求外在刺激,試圖借助某事某物使他們的精神和情緒活動起來。 ——叔本 華 《人生的 智慧》
16、 Life swings like a pendulum backward and forward between pain and boredom. 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搖擺。 ——叔本華
17、 能夠遺傳后世的聲名就好像橡樹,長得既慢,活得也就久;延續(xù)不長的名聲好比一年生的植物,時期到了便會凋零;而錯誤的名聲卻似菌類,一夜里長滿了四野,很快便又枯萎。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
18、 禮貌之于人性如同熱量之于蠟燭 ——叔本華
19、 沒有人生活在過去,也沒有人生活在未來,現(xiàn)在是生命確實占有的唯一形態(tài)。 ——叔本華
20、 我們的生活樣式,就像一幅油畫,從近看,看不出所以然來,要欣賞它的美,就非站遠(yuǎn)一點不可。 ——叔本華
21、 如果你因為發(fā)現(xiàn)人類社會是如此的不盡如意,而感到自己更加適合遁入孤獨,那么你就是一個不能長期忍受孤獨的沉悶壓抑的人,尤其在你年輕的時候。對此,我建議你養(yǎng)成這樣的習(xí)慣:把部分孤獨帶人社會交往中,學(xué)會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孤獨,不要立即說出自己的想法,也不要太過在意別人所說的話;勿對別人有太多的期待,無論是 道德還是 才 智上;對于 他人的看法,應(yīng)加強(qiáng)鍛煉自己無動于衷的冷漠態(tài)度和感覺---這是培養(yǎng)值得稱道的寬容品質(zhì)的一個最切實可靠的方法。 假如,你做到了這些,那么即使你生活在眾人當(dāng)中,也不會與他人有過多的聯(lián)系和將往:你和他們的關(guān)系將是純粹客觀的。這一預(yù)防措施將使你與社會保持必要的距離,不至于離得太近,而且也能保護(hù)你與社會保持必要的距離。 ——叔本華 《要么孤獨,要么庸俗》
22、 人能夠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叔本華
23、 所有的滿足——通常所謂的幸福,實際上往往是消極性的東西,而非積極性的。 ——叔本華
24、 我們讀書時,是別人在代替我們思想,我們只不過重復(fù)他的思想活動的過程而已,猶如兒童啟蒙習(xí)字時,用筆按照教師以鉛筆所寫的筆畫依樣畫葫蘆一般。我們的思想活動在讀書時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們暫不自行思索而拿書來讀時,會覺得很輕松,然而在讀書時,我們的頭腦實際上成為別人思想的運動場了。所以,讀書愈多,或整天 沉浸讀書 的 人,雖然可 借以休養(yǎng)精神,但他的思維能力必將漸次喪失,此猶如時常騎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較差,道理相同。 ——叔本華
25、 與善比較起來,惡更具有積極的意義,惡的存在可以使人永不滿足,使人看到幸福的虛幻,這樣,在他那里,痛苦成了人生的積極因素。 ——叔本華
26、 “理性的人尋求的不是快樂,而只是沒有痛苦。” ·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個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標(biāo)準(zhǔn)。 ·“如果你失去一個世界,不要為此悲傷,因為這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得到一個世界,不要為此高興,因為這是微不足道的;苦樂得失都會過去 都會離開這個世界,因為這都是微不足道的。 ——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