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小學生數(shù)學日記九篇
小學生數(shù)學日記 篇1
今天早上老師要教我們怎樣算周長。
老師先拿出圓片說:“每個人先畫一個圓片或拿出一個圓形的東西,想辦法量出它的周長!庇谑牵覀冮_始討論了。我們先想辦法,再動手操作,一個同學馬上想出了辦法,便說:“我有辦法了。先在圓片上做一個記號,再從那個記號為點,向右在尺子上滾動一周,做一個記號,量出的長度就是這個圓片的周長了!蔽荫R上又想到了一個辦法,我說:“我也有辦法,我們用紙條在圓片上繞一周,做一個記號,然后量出紙條長度,就是圓的周長了!
過了一會,老師聽我們講出各自的辦法之后便說,這樣有些辦法不免會有些誤差,我來教你們怎樣算周長吧!
“圓的周長要用到直徑,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實際上,圓的周長除以直徑是一個固定的數(shù),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計算時通常取3.14,所以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3.14),也就是c=πd或c=2πr。老師說完又舉了例子。
我們學會了怎樣算圓周率(圓的周長)。
小學生數(shù)學日記 篇2
從小我就愛數(shù)學,數(shù)學好象本來就長在我身邊,我和數(shù)學分都分不開。其實,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shù)學。
在我上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我的好朋友花花要過生日了,她也邀請我去參加她的生日聚會,生日當天,我和媽媽去給花花買些吃的東西,我就在肯德基餐廳里買了一杯5.5元的大可樂,一包7.5元的大薯條,一個2元的冰淇淋,還沒等營業(yè)員阿姨報價,我就說:“阿姨,15元!眿寢屆φf:“吳嬰呀,你再算一遍。”媽媽邊說邊指著墻上掛著的圖片說,我順著方向看,又算了一遍,只需要11元,原來還有優(yōu)惠價呢。我對媽媽說:“11元,對吧!睜I業(yè)員阿姨說:“對了,你真是個聰明的好孩子!
還有一次,在國慶節(jié)時,我們班同學商議,決定用平時的零花錢湊起來買花來裝扮教室,一共湊了120元。我和班長一起來到花市,發(fā)現(xiàn)月季花和茉莉花既好看又便宜,于是,我想120÷6=20(朵),可以買20朵月季,可又想起老師說買兩種花,我想:6×10=60(元)120-60=60(元)60÷10=6朵,買10朵月季,6朵茉莉,這樣剛好把錢用完。
啊!生活中充滿了數(shù)學,只要我們留心觀察,才會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
小學生數(shù)學日記 篇3
學習數(shù)學是一件困難但是也開心的事情。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都想過放棄,不過我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很大,總想把題目做完做好。困難一步步向我進攻,但我一次次的把它們擊敗,那真是有志者事竟成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時正在學環(huán)形的面積,當時我只知道求圓的面積,可現(xiàn)在兩個圓在一起了,不知道怎樣求了,我沒認真思考,就放棄了,結(jié)果作業(yè)做得不好。我想:不能這樣下去了,我要努力。上課時我認真聽了老師講解,一下子就明白了,這道題我知道怎樣做了。
所以數(shù)學就跟人生一樣,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去實驗,才能慢慢地進步和做出成果。
小學生數(shù)學日記 篇4
6月9日星期一晴轉(zhuǎn)陰
下午放學時,班主任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道家庭作業(yè),要求大家想辦法測算一次性筷子的體積,并用數(shù)學日記的形式將測算過程記錄下來。這道家庭作業(yè),表面上是一次數(shù)學實踐活動,實際可能寓意更深,因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與環(huán)保有關(guān)。
一回到家,我就靜靜地坐在書桌前思考這個問題。一次性筷子的形狀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立體圖形,怎樣才能測算出它的體積呢?我思來想去,一會兒抓耳撓腮,一會兒搖搖頭......,終于,有了一點眉目。我可以將一次性筷子放入裝滿水的容器中,這樣容器中的水就會溢出來,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體積嗎?可是筷子比水輕,會浮在水面上,又該怎么辦呢?可不可以用石頭或膠布之類的東西將筷子固定住呢?我想應該是可以的,但這些辦法測定起來又都太麻煩了,要是有更簡便的方法該多好!經(jīng)過冥思苦想,我終于自豪的笑了。
6月10日星期二晴
今天中午,我去餐館買了一份盒飯,并特意要了幾雙一次性筷子準備做實驗。
一回到家,想到可以做實驗了,心情真有點激動,但又夾雜著幾絲恐慌,我可不想讓第一個方案剛一出爐就遭到淘汰。為了驗證實驗方案是否正確,我專門測量了筷子的長度(20厘米)、厚度(0.35厘米)和兩端的寬度(分別為1.6厘米、0.8厘米)。由于一次性筷子近似于梯形體,我便利用梯形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來計算筷子的體積,由計算結(jié)果可知,一次性筷子體積大約為8。4立方厘米。如果實驗測得的結(jié)果和我所計算的結(jié)果近似的話,那么就說明我的實驗是成功的,否則,我就得另想辦法。剛準備動手實驗,一看實驗用具還不夠,所以只好等到明天了。
6月11日星期三晴
盼望的時刻總算到了,一放學,一路小跑地回到家里,放下書包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爸爸從單位借來的燒杯。接滿水后,小心翼翼地將燒杯放在盆子里,確保燒杯中的水不漏撒。接著,我用小刀在筷子上刻了一道痕跡,把筷子分成了兩部分,這一道痕跡就是筷子兩部分的分界線,我準備分兩次來測量筷子的體積。
實驗開始了,我緊張極了,心嘣嘣地跳,我拿筷子的手也不時發(fā)抖了,但我盡量克制住這種激動的情緒。我將筷子緩緩插入燒杯里,盡量不讓筷子晃動,否則溢出來的水就太多了,測定結(jié)果就會不準確。當?shù)谝淮螌⒖曜拥腵一部分插入燒杯中后,看到燒杯中的一些水溢到了盆里。燒杯再裝滿水后,又將筷子的另一部分插入其中。最后,我將兩次溢到盆里的水倒入另一有刻度的燒杯中,這樣就得到了筷子的體積。
結(jié)果,我失敗了。實驗測得的筷子體積只有3立方厘米,跟我計算的筷子體積相差甚遠。起初,我還有些不相信,經(jīng)過反復思考,我終于明白了失敗的原因。原來是因為燒杯的口徑太大了,即使燒杯沒有裝滿水,人的視覺也會看成是裝滿的,加之筷子的體積又太小,且燒杯的刻度又過大,導致了實驗結(jié)果的偏差。因此,我得改進改進實驗方法才行。相信我會成功的,不是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嗎?
6月12日星期四晴
自從第一次實驗失敗后,我就捉摸改進的方法,可是就是想不到一種簡單可行的辦法。這天中午,爸爸,媽媽有事沒有做飯,于是我們決定到外面吃飯。
到餐館點了菜后,媽媽為了不讓我等煩,特地點了一杯果汁。果汁一上來,我就大口吸了幾下,媽媽害怕我將果汁喝完,沒有胃口吃飯,便叫我少喝果汁。菜還沒有上,我覺得自己無所事事,便想到了吹泡泡,于是我就把果汁瓶里的吸管拿起來,對準水面吹了幾口氣,水面就起了幾個泡泡,瞬間,我想到剛才我拿杯子里的吸管時,水面下降了一點,我突然有了辦法,快樂極了,食欲大增,今天吃了好幾碗米飯,還嫌不夠。
6月13日星期五晴
今天中午,為了能把筷子體積測得更準確,我叫爸爸從化學室拿了一個細長的量筒,刻度單位更小,每個單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時,我似乎感覺到了勝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謂萬事具備,只差動手實驗了。
首先,我用鉛筆在一次性筷子上劃了一道分界線,將筷子平均分成兩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測定過程中洗水。隨后,將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將水滴入量筒中,讓量筒內(nèi)的水漲到筷子的分界線上,記下量筒內(nèi)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將筷子從量筒內(nèi)取出,再記下量筒內(nèi)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兩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這一部分筷子的體積,即3。5立方厘米。用同樣的方法,我又測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體積是5立方厘米,兩次測定結(jié)果相加得到這雙筷子的體積為8。5立方厘米。當我得到這個結(jié)果時,我興奮地叫了,此時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驕傲啊!
接著,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雙計算出了我們學校(1500人)及全國(12億)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別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結(jié)果使我大吃一驚,每年竟有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費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學,不!是全國人民,也不!應該是全世界的每個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好我們的森林資源,使我們共有的地球環(huán)境更加美好,讓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呼吸到干凈、清新的空氣。
小學生數(shù)學日記 篇5
今天我寫完數(shù)學作業(yè)后讓爸爸幫我檢查,爸爸一邊檢查作業(yè)一邊用認真的語氣對我說:“數(shù)學是一門非常嚴謹?shù)恼n程,你看你作業(yè)本中的直線打的歪歪扭扭的,一點也不美觀。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種簡單的打線方法好嗎?”我當時有點期待的同意了。下面就是我和爸爸研究的非常實用的打線方法。
第一步:用直尺量出橫格本的寬度為154mm。
第二步:用154mm除以2得出77mm。
第三步:在橫格本第一條線和最后一條線上各量出77mm,然后各打個點。
第四步:用直尺連接這兩個點劃一條線。
然后,我的作業(yè)本中就出現(xiàn)了一條非常漂亮的線條。我決定了,明天去學校一定要把這個方法告訴我的同學們,讓他們也打出漂亮的直線。
作者:韓之行 內(nèi)蒙古包頭市蒙古族學校三年五班
指導教師:蘇志新 內(nèi)蒙古包頭市蒙古族學校
小學生數(shù)學日記 篇6
一天晚上,我在家中吃完飯,休息了10分鐘,便開始了快樂的家作之旅。
我第一個做的作業(yè)科目就是數(shù)學。我做起了數(shù)學實驗班中的三年級下學期期中綜合測試卷,上面有許多類型的題目,不一會兒就做到了最難的應用題。其他題目還好,可是偏偏第四題難住了我。題目是這樣的:水果店運來2車水果,共20xx千克,賣了3天后,還剩1040千克。求平均每天賣出多少千克水果?一開始我理解錯誤,忽略了還剩1040千克這一條件,結(jié)果以為是用20xx÷3,可我覺得答案不對勁,好像題目出錯了,便去問媽媽,媽媽看了冷笑了一下,說:自己再去想一想。我拿著書,坐著,開始靜靜地思考了起來。
最后,我終于發(fā)現(xiàn)了原來是我忽略了還剩1040千克這一條件,我把這一條件補了上去,列出了一個正確的算式:20xx-1040=960(千克)960÷3=320(千克)
我想:我以后一定要改掉粗心這個壞習慣!
小學生數(shù)學日記 篇7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要用到數(shù)學。不信?今天發(fā)生的事就證明了這一點。
下午,媽媽給我二十元錢叫我到超市去買一瓶醬油和一瓶蜂蜜。到超市后,我首先挑選了一瓶“豆亨”牌醬油,需要4·40元。接著,我去買蜂蜜,錢夠的只有兩種,第一種有8·60元,還有一種只要8。40元。我想:“第一種的六角和醬油的四角可以湊成一元,比較好計算,而且,第一種比第二種貴兩角,說明質(zhì)量也是第一種好!
于是,我拿起第一種蜂蜜和醬油,到收銀臺付了錢,拿著找回的7元錢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晚上,小伙伴們請我去滑冰,我爽快地答應了。我想:“今天我要帶巧克力去,大家一起平均分了吃!睅最w好呢?我想了想,就帶十二顆。如果來二個,12÷2=6,可以平均分。如果來三個人,12÷3=4,可以平均分……照這樣計算,來1、2、3、4、6、12個小朋友都能平均分。于是,我拿起十二顆巧克力出門滑冰去了。果然,來了三個人,我給每人分了四顆巧克力,正好分完。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數(shù)學知識,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小學生數(shù)學日記 篇8
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影子,購物、設(shè)計等都用著它。在這兒,我談一談在家中處理家務,它也跟數(shù)學有緊密的聯(lián)系。
設(shè)想一下,你要做以下幾件事:燒水(5分鐘),掃地(8分鐘),倒垃圾(3分鐘),拖地(7分鐘)。如果真按常規(guī)方法就要將5、8、3、7相加,得5+8+3+7=23(分)。但仔細一想,實際在燒水的五分鐘時完全可以做接下來的掃地這件事,這樣就省下了一部分時間。則(8—5)+3+7=13(分)。
還有烙餅,餅雖然好吃,但是還有不少學問呢。那天,媽媽要我?guī)退语。烙餅時,我突然想到如何烙餅能夠節(jié)省時間?假設(shè)有三個餅,兩面都要烙,一個平底鍋能放下兩張餅,烙一次需要一分鐘,則最少烙完的時間是多少?一般來說,我們通常會這樣做:先放進兩張餅烙(1分鐘)→再翻過來烙(1分鐘)→拿出兩張餅,放進最后一張餅烙(1分鐘)→再翻過來烙(1分鐘)。則1+1+1+1=4(分)。而省時做法則是:先放進兩張餅烙(1分鐘)→拿出其中一張餅,放進另一張餅烙,將在鍋里的另一張已烙好一面的餅翻過來繼續(xù)烙(1分鐘)→拿出一張餅,再放進另一張半熟的餅,將另放在鍋里的一張餅翻過來繼續(xù)烙(1分鐘)。則1+1+1=3(分)。
想到這兒以后,我驚訝數(shù)學的實用性,不由得喜不自勝。烙餅,對我來說已成了一件趣事。在餅的香味中,我一邊開心的品嘗著,一邊想著數(shù)學的作用及普遍性,更加佩服、喜歡它了。
現(xiàn)在,大家應該體會到了數(shù)學的神奇了吧,我可是深深的迷上了數(shù)學。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學數(shù)學的最終目的是把它運用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用數(shù)學節(jié)約時間、提高效率,創(chuàng)造更簡潔,更舒適的生活。
小學生數(shù)學日記 篇9
生活中與許許多多的數(shù)學信息,我們每時每刻也離不開數(shù)學!
說到離不開數(shù)學我今天就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數(shù)學問題。
今天等寬帶連接的時候我坐下來拿起媽媽給我買的加菲貓的幸福生活,看到了加菲貓的簡介,加菲貓20xx年登上大屏幕時是它26歲生日我把這句話給媽媽說了,媽媽問我那現(xiàn)在是20xx年,那加菲貓現(xiàn)在多大呢?我一聽是一個不錯的問題,于是我開始一年一年的算20xx年26歲,20xx年就是27歲,20xx年28歲,20xx年29歲,20xx年30歲,20xx年31歲,20xx年32歲,20xx年33歲,20xx年34歲,那加菲貓今年34歲,他也可是動物界的 文學家了呀!但是我這樣算太麻煩,我便思索起來05年到13年中間相差多少?我能用13減5就知道中間相差多少了13減5等于8,8年,我在用這8年加他現(xiàn)在的26歲不就知道他現(xiàn)在多少歲了嗎!8加26等于34,加菲貓今年34歲了,我知道怎樣算歲數(shù)了。
同學們,生活中有許多數(shù)學問題我今天解決了一個問題,還有許多問題等著我去探索發(fā)現(xiàn)。如果你會心去發(fā)現(xiàn),一定有不一樣的結(jié)果,就像今天的數(shù)學問題,學習數(shù)學,它很有趣的。
【有關(guān)小學生數(shù)學日記九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