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普通話手抄報文字
“普通話”的“普通”其實是“普遍通行”的節(jié)縮,與平時說的那個“普通”并不是一碼事。語言學家王力先生在他的《漢語淺談》中專門設(shè)了個小標題“什么是普通話”,他說:“什么是普通話呢?普通話就是通行全國的話!薄捌胀ㄔ捑褪瞧毡橥ㄐ械脑。”
其實“普通話”這個詞早在清朝末年就已經(jīng)有了。1906年,切音字運動積極分子朱文熊寫了一本名為《江蘇新字母》的書,書中將漢語分為三類,其中有一類就名為“普通話”。他說,普通話是“各省通用之話”。
朱文熊提出“普通話”這一說法后,并沒有得到廣泛的使用,當時人們稱各省普遍通用之話為“藍青官話”,“藍青”本意為顏色混雜、不純粹,“藍青官話”是指夾雜了各地方言的北京話。因為這種話多是在官場使用,所以稱為“官話”。后來,大家都開始說這種人人都明白的話了,使用這種話已經(jīng)不再僅限于“官”了,民國初年就出現(xiàn)了“國語”一詞,“國語”代替了“官話”。較之“官話”,“國語”有了“民”的味道。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進行文字改革時,語言專家對“普通話”這一詞的使用進行過嚴肅的科學論證,稱“官話”顯然是不可以的;稱“國語”也是不妥的。因為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用漢語,還不能稱普遍通用的漢民族共同語為“國語”。直接使用“普遍通行的漢語”又嫌音節(jié)過長,于是才采用了節(jié)縮的方式,稱之為“普通話”。
普通話的歷史
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chǔ)方言,以典范的現(xiàn)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
“普通話”這個詞早在清末就出現(xiàn)了。1902年,學者吳汝綸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議中國應(yīng)該推行國語教育來統(tǒng)一語言。在談話中就曾提到“普通話”這一名稱。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學日本時,曾與留日學生組織了一個“演說聯(lián)系會”,擬定了一份簡章,在這份簡章中就出現(xiàn)了“普通話”的名稱。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學者朱文熊在《江蘇新字母》一書中把漢語分為“國文”(文言文)、“普通話”和“俗語”(方言),他不僅提出了“普通話”的名稱,而且明確地給“普通話”下了定義:“各省通行之話!
“普通話”的定義,解放以前的幾十年一直是不明確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國成立后,1955年10月召開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問題學術(shù)會議”期間,漢民族共同語的正式名稱正式定為“普通話”,并同時確定了它的定義,即“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chǔ)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報》發(fā)表題為《為促進漢字改革、推廣普通話、實現(xiàn)漢語規(guī)范化而努力 》的社論,文中提到:“漢民族共同語,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chǔ)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1956年2月6日,國務(wù)院發(fā)出關(guān)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把普通話的定義增補為“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chǔ)方言、以典范的現(xiàn)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 這個定義從語音、詞匯、語法三個方面明確規(guī)定了普通話的標準,使得普通話的定義更為科學、更為周密了。其中,“普通話”二字的涵義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推廣普通話宣傳口號
(1) 積極普及民族共同語,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
(2) 四海同音,萬眾一心
(3) 樹立語言規(guī)范意識,提高民族文化素質(zhì)
(4) 我是中國娃,愛說普通話
(5)普通話: 情感的紐帶,溝通的橋梁
(6) 溝通——從普通話開始
(7) 普通話,使你我靠得更近
(8) 普通話同青春攜手,文明語和時尚并肩
(9) 文明語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話融匯東西南北情
【推廣普通話手抄報文字】相關(guān)文章:
依法推廣普通話手抄報文字內(nèi)容06-25
推廣普通話手抄報06-25
以推廣普通話手抄報06-25
推廣普通話的手抄報07-08
普通話手抄報:推廣普通話資料09-15
推廣普通話手抄報內(nèi)容06-26
推廣普通話的手抄報內(nèi)容06-25
推廣普通話手抄報資料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