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集錦9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yè)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歐姆定律》是人教版物理義務教育八年級下冊第六章“歐姆定律”的第四節(jié)內容。
本節(jié)是在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既可以對電流、電壓、電阻與電壓和電壓的關系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和“安全用電”打下基礎。所以歐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之一是適合于學生探究學習,同時也適合讓學生閱讀自
學。
2、說教材目標
根據(jù)《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及認識能力,確定以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歐姆定律,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歐姆定律的認識,體會物理規(guī)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增強對科學和科學探究的興趣。
3、說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探究同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阻和電壓的關系,體驗控制變量法在實驗研究中的地位和
作用。
教學重點:對歐姆定律的理解和應用。
二、說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據(jù)一年多來的實施新課程的經(jīng)驗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幾方面:一是大膽設計了學生探究同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壓和電阻之間的關系實驗,突出物理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體現(xiàn)新課程“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基本理念,讓學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精神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二是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提高法、講授法、觀摩法、閱讀法、分析、歸納法等,使整個教學過程處于引導——啟發(fā)的教學狀態(tài)之中,以求獲得最佳教學效果。三是注重滲透物理科學方法——控制變量法,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物理學研究的
科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素質。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刺激和反應關系,而是個人借助某種“認知橋梁”或者“同化和異化”不斷組織和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我覺得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應重視學情,突出自主學習。本屆初二學生一年半新課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的物理新教材的學習,已基本領會了科學探究的各主要環(huán)節(jié),也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及操作能力。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培養(yǎng)學生學會通過自學、觀察、閱讀等方法獲取物理知識。本節(jié)課通過閱讀三道例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
中模仿分析、推理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讓學生親自經(jīng)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究物理知識的過程,真正掌握控制變量實驗這種科學方法。如在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保持電阻阻值不變,而在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則調節(jié)變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
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
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自己摸索,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出“新”的物理規(guī)律。如讓學生從實驗得到的兩組數(shù)據(jù)進行討論分析,最終得出“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程序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試電筆是檢修電路時必備的工具,使用它來檢查電路時手指必須接觸到筆尾的金屬體,讓電流通過人體,流入大地。
讓一位學生當場檢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線和零線,并說說有沒有不良的感覺。
引導學生分析、提問:通過人體的電流有多。克c電路的電壓和電阻有什么關系? 通過演示,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激發(fā)學生探究心向,引導學生提問問題。本節(jié)課從試電筆的使用引入新課,試電筆是家庭常備工具,
同學大多有使用過,用這個例子引入,目的要體現(xiàn)新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探究發(fā)現(xiàn) 提出問題:
師:如果知道一個導體的電阻,還知道加在它兩端的電壓,能不能計算通過它的電流呢?
2、猜想或假設
允許同桌進行討論。請學生發(fā)言,老師給予肯定、鼓勵、引導,對學生的回答加以篩選,如:
電壓越大,電流越大。
電阻越大,電流越小
也許是其中的兩個相乘等于第三個?也許是其中的兩個相除等于第三個。
3、設計實驗
學生實驗桌上擺著的器材:定值電阻若干個、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學生電源、開頭、導線若干。讓學生根據(jù)以下電路圖進行實驗:在電路中測量電阻兩端的電壓U和通過電流I,研究電流I與電阻R和
電壓U這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4、進行實驗
按圖連接電路,測量并記下幾組電壓和電流值。
電阻R/Ω 電壓U/V 電流I/A123456
換接另一個電阻,再次記下幾組電壓和電流值。
5、分析和論證
結論:電流I、電阻R、電壓U的關系可以用公式表示為
6、評估與交流
遷移拓展
例題分析:我們已經(jīng),試電筆內必須有一支很大的電阻,用來限制通過人體的電流。現(xiàn)有一支試電筆,其中的電阻為880KΩ,氖管的電阻和人體的電阻都比這個數(shù)值小得多,可以不計。使用時流過人體的電流是多少?
教師啟發(fā)指導:
要求學生讀題;
讓學根據(jù)題意畫出簡明電路圖,并標出已知量的符號及數(shù)值和未知量的符號;
找學生回答根據(jù)的公式。
布置作業(yè):
動手動腦學物理1、4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2
《液體的熱脹冷縮》是教科版五下第二單元底三課的內容,這節(jié)課銜接了前一節(jié)課《給冷水加熱》的內容,對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進行研究,同時本課結論的得出又為后面《空氣的熱脹冷縮》做好鋪墊,因此本課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本課使同學不只獲得了液體的熱脹冷縮這樣的認識,而且使他們通過觀察水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體驗到不段改進實驗方法和觀察方法的重要性。
本課教學的對象是五年級同學,從同學的知識和能力體系上看,同學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已具備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從同學的年齡和心理特征來看,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局面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欲,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能主動開展探究活動!盁崦浝淇s”雖然同學非常熟悉,但是不一定會去研究,更不會明白其中的科學道理。
基于教材和同學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科學概念: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許多液體受熱以后體積會變大,受冷以后體積會縮小。
過程與方法:改進實驗以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制作一個簡易的觀察水的體積變化的裝置;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意識到學習科學知識,要運用到日常的生產(chǎn)和生活。
我將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定位如下
教學重點:探究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教學難點:能設計改進實驗裝置,使之能提供明顯可見的實驗現(xiàn)象。
為了完成探究活動,我需要如下資料準備:平底燒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熱水,溫度計、紅墨水、滴管,膠帶,放大鏡
下面我來談一談具體的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一瓶礦泉水,提出問題:“這瓶水都沒有裝滿,這是什么原因呢?”這里我從一種生活現(xiàn)象引入,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起同學的學習興趣。“冷熱會對液體有影響嗎?你們想知道嗎?那我們下面就通過實驗來找出答案。我們先從大家最熟悉的液體——水開始研究!蓖ㄟ^這樣的方式就很自然的過渡到自主探究階段—觀察水的體積變化
二 、自主探究
探究“探究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我將準備以同學自主探主線:“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以下的資料(一一出示):平底燒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熱水,紅墨水、滴管,膠帶,放大鏡,你們能用這些資料來設計一個實驗,看看水受熱會發(fā)生變化嗎?等會請小組討論一下,并考慮這兩個問題:老師給大家提供的紅墨水,放大鏡,膠帶,有什么作用?同學小組討論、完善實驗方案。然后我再出示一套組裝好的儀器,讓同學觀察儀器討論組裝儀器的注意點(1.玻璃管內的水不能漏出來,所以瓶口要用膠帶封好,2.為了方便觀察水體積變化,要在吸管原來的液面做記號3.液面變化不明顯時,可用放大鏡觀察,4滴加紅墨水,可以讓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 。只有讓同學有目的去實驗,才干讓他們既動手有動腦,提高實驗的效率,并使實驗后的交流更有效。
接下來是水的熱脹實驗,我先提出實驗要求,“做實驗之前,先和大家提幾個要求①小組要分工合作。②仔細觀察水柱有什么變化?想想是什么引起水柱的變化?③做好記錄。記錄紙就放在大家的桌面上④注意平安,小心熱水!蓖瑢W實驗,我巡視、指導。實驗結束小組匯報實驗情況,匯報結束,教師因勢利導:“剛才匯報的小組觀察到的一起現(xiàn)象是什么?”師生一起研討總結:水受熱,體積膨脹。(板書:水受熱,體積膨脹。)
接下來是水冷縮的探究,我提出如下問題:“同學們,我們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了水受熱,體積發(fā)生了變化,會膨脹。那假如水受冷會怎樣阿?這次實驗應該怎樣做呢?實驗時我們觀察什么?”同學匯報,根據(jù)前面水熱脹的方法做水的冷縮實驗。小組匯報實驗情況,,教師因勢利導:“這次的實驗現(xiàn)象和剛才的一樣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不一樣!蓖瑢W回答,師生一起研討總結水受冷,體積縮小。 (板書:水受冷,體積縮小。)
有了水熱脹實驗的基礎,這里可以放手讓同學自身設計實驗,匯報時,引導同學對比受熱和受冷的實驗,分析得出:水受冷,體積縮小。在探究過程中,讓同學體驗勝利的樂趣。
最后師生一起總結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我提問:“通過剛才的兩個實驗,誰能說說水受熱的時候體積有什么變化?受冷的時候體積又有什么變化?能不能用四個字來概括水這種的性質?”同學匯報:熱脹冷縮
。ò鍟簾崦浝淇s)
在已經(jīng)了解水探究其他液體的熱脹冷縮,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其他液體有沒有這種性質呢,我出示紅茶、果汁、牛奶,要求每小組選擇最感興趣的一種來實驗,用同樣的方法來實驗。同學選擇液體來實驗。小組匯報實驗情況
實驗完畢,教師因勢利導:“你們組是用什么液體來實驗?實驗看到什么現(xiàn)象說明這種液體有什么性質?”師生一起研討總結,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ò鍟阂后w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三、探究小結
總結,首位呼應,“現(xiàn)在誰來和大家說說瓶裝的液體為什么都沒有裝呢?”讓同學學以致用,解決上課開始提出的問題“瓶裝的液體為什么不裝滿?”加深同學對液體熱脹冷縮的認識。
為了鞏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并將科學知識學習致用,我還安排了延伸探究任務:“觀察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制作運用了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
科學課程目標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同學科學素養(yǎng),通過此節(jié)課的學習,相信同學對液體的熱脹冷縮有了深度的了解。
板書 水受熱,體積膨脹
水受冷,體積縮小
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電功"對于初中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電功公式是掌握層次之一,又是第九章的開首篇,足見這節(jié)的重要性,在力學中,物體做功必須具備兩個必要因素。而在電學中,不但物體在電磁力作用下移動算做功,電流通過用電器使其發(fā)熱、發(fā)光、發(fā)聲等現(xiàn)象都是電流做功的表現(xiàn)。這就擴展了力學中功的概念,為學生理解電能與其它形式能的轉化打下了基礎。后面學習電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都可由電功公式導出。所以本節(jié)在初中物理知識結構中具有綜合、擴展和承先啟后的重要作用。
。、知識目標
A層次:1.知道電流可以做功和常見和做功形式
2.會計算一個用電器的電功。
B層次:由公式W=UIT求U、I 。
C層次,運用串、并聯(lián)電路特點及公式計算電功。
3、能力目標
1.學會控制變量研究問題的方法。
2.會讀電能表的示數(shù)。
。、思想教育
通過介紹一度電的用途,對學生進行節(jié)約用電的教育。
。怠⒔虒W關鍵
做好電流做功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關的演示實驗。
。、準備教具
課本圖9-1所用儀器(將鉤碼換成小車),秒表、電能表、投影儀改幻燈機。
二、 教法和學法
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和素質教育的要求,采用面向全體、師生間相互反饋的層次教學法和傳統(tǒng)的五環(huán)教學法。學法是討論歸納法和感知探索法。
三、 教學程序
分五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復習提問。提出與本堂課有關的易中難三個問題,分別叫ABC三個層次學生回答,為本堂課的教學奠定知識基礎。三個問題是:1.水流能做功嗎? 2.功的表達式如何? 3.力學中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么?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引入新課,水流能做功,電流能做功嗎?演示圖9-1實驗后,問:是什么原因小車被提起的呢?是因為有了電流。即電流對小車做了功。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探索新知。電流所做的功叫電功。這節(jié)我們就學習電功。(板書課題)
1. 建立概念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4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jié)內容在全書及章節(jié)的地位:《慣性現(xiàn)象》是初中物理新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四章第六節(jié)《慣性 慣性定律》的第一課時內容,本節(jié)的學習為后面學習慣性定律起著重要的鋪墊作用。因此,雖然內容相對簡單,但對于慣性定律的理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在多媒體演示實驗和學生自主實驗中,通過有趣的慣性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求知欲;并培養(yǎng)學生有重點地觀察實驗現(xiàn)象,和準確按照實驗要求進行操作的能力。在對慣性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討論和解釋時,糾正學生對慣性概念可能存在的一些錯誤認識,加強學生使用物理語言的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從而達到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對慣性概念的理解和運用,難點在理解慣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一種屬性。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jié)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教法
物理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思維,發(fā)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xiàn)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基于本節(jié)課的特點,應著重采用實驗與討論的教學方法。即:通過對慣性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和討論,加深學生對慣性概念的理解,從而達到會用慣性概念解釋現(xiàn)象的目的。
五、學法
我們常說:“現(xiàn)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為上這節(jié)課作鋪墊,我提前一周讓學生以慣性為題出了一期黑板報,使學生對慣性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起到預習的效果,在接受這節(jié)課的知識時不會感覺太過生硬。在慣性概念和對慣性現(xiàn)象的解釋方法的得出中,采用了學生自主分析、討論、歸納的方法,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其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5
我是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第三中學的一名物理老師,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八年級物理第八章運動和力中的第3節(jié)摩擦力。
這是我說課的流程,共六部分,分別是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和設計思路。
一、教材分析
20xx年審定的人教版新教材,本節(jié)與以往教材不同之處有兩點,一是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入手感知物理知識,二是增加了一些更直觀的有關摩擦力的彩色插圖,更多的.從生活中理解摩擦力。這是本節(jié)的知識體系,包括認識摩擦力、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生活中的摩擦力三部分。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摩擦力是學習了彈力、重力后的又一種重要而常見的力,是力學的基礎。
。2)這不僅是二力平衡的應用,而且為后面的功和簡單機械的學習,甚至高中學習做好鋪墊,在力學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3)不但使學生學習到摩擦力的有關知識,而且是學生對探究、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升華,同時也逐漸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科學探究和重視知識應用的好習慣。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雖具備了初步的歸納能力,但探究能力有差異,知識應用能力有待提高,在探索過程中樂學、會學,提高能力是關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
(2)知道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具體問題。
2、過程與方法:
感受體驗實驗探究、歸納總結定義結論、鞏固應用解決問題。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加強團隊合作、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重點:
(1)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解釋生活中摩擦現(xiàn)象。
難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難點突破的措施:激趣誘導,以多種方式指導教學,把時間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四、教學方法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通過游戲引入、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形成新知;設疑啟發(fā),引導探究;辯論比賽,鞏固新知,對學生進行適時正確的引導。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利用對教材的預習,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最終形成物理知識、技能和方法。
五、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分六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游戲引入、感受體驗、科學探究、知識應用、回顧反思、作業(yè)布置。
1、游戲引入:
初二學生活潑好動,對知識的渴求欲強,在新課開始我采用游戲引入,男生用一個涂油的碗,女生用一個干凈的碗,在學生都不知情的情況下,比賽抓碗游戲,而力氣小的女生卻出乎意料的贏了。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引人入勝,引出新課,為這節(jié)課順利的進行打下基礎。
2、感受新知:
問題是知識的產(chǎn)生點,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體驗,教師用擬人的口吻,類比拔河,提出問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便于學生接受,使師生間的距離拉近。
生生合作,說出摩擦力的定義,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然后采用搶答的方式說出作用點和方向,不僅鞏固新知,還活躍了課堂氣氛。
摩擦力的方向是理解摩擦力的一個難點,學生對運動方向和相對運動方向混為一談,而且生活中的一些經(jīng)驗使學生總認為摩擦力就是阻力,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人走路,同時解決了上面兩個問題。而采用舉手指的形式增加學生的參與度。
我設計了摩擦力大搜索這一環(huán)節(jié),把學生分成兩大組進行舉例比賽,在這種交流中學生的表現(xiàn)欲被調動,使兩個知識點順利銜接,為突破難點做好鋪墊。
3、科學探究:
根據(jù)學習金字塔的理論,只有讓學生動手操作,甚至是教別人或馬上應用才是最高效的學習方法。在本環(huán)節(jié)學生說出自己想探究的問題,從生活經(jīng)驗進行多方位的猜想,拓展學習思路,小組自行合作設計實驗方案,特別是如何探究影響摩擦力的因素,通過生生交流學會,通過我設計的火眼金睛環(huán)節(jié)等多種方式,真正學會控制變量法這一科學的探究問題的方法,學生在嘗試成功的喜悅之后,信心更足了,而教師此時及時肯定他們的猜想,,鼓勵他們合理分工后動手去驗證,引導他們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而對于學生其他猜想,也廣泛討論實驗,本實驗根據(jù)學生的猜想變量太多,小組合作分兩個階段有秩序的進行實驗,使課堂活而不亂,得出規(guī)范的結論,最后交流與評估。教師不僅僅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而且還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即使是失敗了,反思后再實踐驗證,這也是一種收獲。本環(huán)節(jié),我采用小組實驗比賽的方式,選出幾個優(yōu)勝小組來。
目的一是學會科學的探究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習信心;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三是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
為了讓學生多角度、多方法解決問題,開拓學生的思維,我設計了通過手和桌子探究摩擦力的方法,簡單且可操作性強,有利于學生對影響摩擦力的這兩個因素的進一步理解。
4、知識應用:
根據(jù)學生學習注意力不持久的現(xiàn)象,在此掀起課堂的高潮,我設計了辯論賽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有四個目的,一是在課堂中引用競爭機制,以新穎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二是增強學生的應用物理知識能力;三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四是順利的進行知識點間的過渡。
再薄的一張紙也有它的兩面性,通過上面的辯論我們知道了生活中摩擦力的兩面性,所以要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通過實例說出了具體的方法,從系鞋帶到磁懸浮列車,加上老師展示一些圖片,使學生大開眼界。這樣不僅教會學生辯證的看問題,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激發(fā)了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科學的熱情。通過聰明屋的這一環(huán)節(jié),,等到知識的升華。
5、回顧反思
達標測試環(huán)節(jié),檢驗學生在本節(jié)課學習效果。
小結部分,先讓學生主動總結,學生交流,看誰的收獲多,查漏補缺,讓學生學會知識的梳理,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六、作業(yè)布置:
作業(yè)題設計注重知識的應用和創(chuàng)新,簡單而新穎,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這時我的板書設計,一目了然。
七、設計思路
我們學校一直推行“1525高效生命課堂”教學模式,目的是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激趣誘導,情景教學;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合作探究,同時加強合作交流,打造高效而有生命力的課堂。
以上是我對這一節(jié)課的看法,非常希望得到各位專家、同仁們的指點、幫助,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
你們好,我是南三德威中學物理教師:**,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物理第一冊(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節(jié) 浮力(P176~P178),下面,我將從教材、學生分析、教學方法、教學工具、教學程序五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教材內容要點:
第一,浮力;第二,物體的浮沉;第三,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對浮力這一節(jié)內容的研究是在小學自然課和生活經(jīng)驗中已經(jīng)熟悉浮起的物體受到浮力并結合前幾節(jié)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綜合地應用液體的壓強、壓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識來展開的。這一節(jié)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對浮力的研究為學習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礎。浮力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chǎn)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廣泛的現(xiàn)實意義。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通過對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要使學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理解物體的浮沉條件。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繹推理能力等。
(3)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對學生進行實踐觀點的教育。
4、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浮力概念貫穿本章始末,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對物體浮沉和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綜合應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因而對理論分析和推理論證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側重于對直觀現(xiàn)象進行具體、形象的思維來獲得知識。因此這兩個知識點既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又是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也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這是素質教育對現(xiàn)代教學的要求。
二、學生分析
任教班級屬農(nóng)村中學,多數(shù)學生上進心強,學習態(tài)度端正,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問題的能力。
浮力現(xiàn)象是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容易發(fā)生興趣的現(xiàn)象。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充分發(fā)揮演示實驗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5歲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fā)展抽象思維能力。當然在此過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托,可以借助實驗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學方法
這節(jié)課可綜合應用目標導學、分組實驗、直觀演示實驗、講授和討論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邊動手邊思考。從實驗數(shù)據(jù)總結出結論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教學工具
1、學生器材:
對于每個實驗小組,準備了相同的實驗器材:一個燒杯、一個彈簧稱、一塊石頭、一根細線、適量水,物理教案《《浮力》說課稿 —— 初中物理第二冊教案》。
2、演示器材:
一個小鐵釘、一個木塊、一個乒乓球、一個空心金屬球
五、教學程序
教學中要以了解、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為基礎,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yǎng)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具體設計如下:
。、新課引入:
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學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課便以課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課題,引導學生思考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懸念,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講授新課:
任何物理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和物理理論的建立都離不開實驗。這節(jié)課主要采用實驗的方法來建立浮力的概念。我將書中圖12-2這個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探索實驗,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增強了他們的感性認識。為了使學生能認識到浮力是液體對物體向上托的力,這里我增加設計一個用手托石塊使彈簧秤示數(shù)減小這樣一個隨堂小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概括總結出浮力的概念。在此基礎上請同學們從日常生活和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中舉例說明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
在研究物體的浮沉條件這個重、難點時,日常生活中一些錯誤的經(jīng)驗或思維定勢會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模糊的觀念,最突出的是“重的物體下沉,輕的物體上浮”。這里可以演示一個小實驗:一根小鐵釘在水中下沉,而大木塊在水中會上浮,大木塊顯然比小鐵釘重?赡苡钟幸徊糠滞瑢W這時會提出小鐵釘下沉是因為鐵的密度大。教師可再演示一個小實驗:一個廢牙膏殼密度沒有變,空心時能浮在水面,揉成一團后在水中會下沉。說明密度也不是決定浮沉的條件。這樣經(jīng)過演示,討論和分析,糾正了錯誤觀點,引導學生從運動和力的關系角度來討論物體的浮沉條件,對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關系,根據(jù)二力合成知識,由學生討論得出物體的浮沉條件。
這時強調物體上浮、下沉是運動過程,此時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結果是沉到液體底部,上浮的結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并再演示一下浸沒在水中的木頭的上浮過程,以加深印象。漂浮與懸浮的共同點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物體的漂浮與懸浮是一回事或一個物體在同一液體中既漂浮又懸浮”的錯誤觀點,這時我用一個乒乓球和一個空心金屬球投入水中分別演示漂浮與懸浮實驗。使學生直觀比較出漂浮是物體浮在液面的平衡狀態(tài),物體的一部分浸入液體中。懸浮是物體浸沒在液體內部的平衡狀態(tài),整個物體浸沒在液體中。強調同一個物體在同一液體中既漂浮又懸浮是不可能的。
揭示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這又是一個重、難點。這時可請同學回顧做過的一個舊實驗:六個面扎上橡皮膜的空心正方體,當它浸沒在水中時,六個面的橡皮膜均向內凹進,而且前后左右面凹進的程度相同,而下表面比上表面凹進的程度要大。引導學生密切聯(lián)系原有的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二力合成、二力平衡等知識,通過由淺入深分層次的分析,把突破難點的過程變成鞏固和加深對舊有知識理解應用的過程,變成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的過程。由學生歸納總結出浮力等于物體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最后再用如下演示實驗加以驗證:
(1) 將石蠟投入裝水的燒杯中,觀察其受到浮力是否上浮;
(2) 將石蠟放在另一燒杯底使其和杯底緊密接觸,沿杯壁緩慢注水觀察其是否上浮從而通過實驗證明前面理論分析得到的結論。并指出這也是物理學研究的方法:從實踐到理論,再用理論來指導實踐。達到從小培養(yǎng)學生研究物理的正確方法的目的。
至此,教材內容已經(jīng)講授完畢,浮力作為同學們新認識的一種力,它的三要素也就清楚明了。
根據(jù)農(nóng)村學校學生情況,我繼續(xù)引導同學們思考課文后的“想想議議”,由此引入對決定浮力大小因素的研究。學生經(jīng)過合理猜想,討論,設計出探索決定浮力大小因素的實驗方案。通過學生分組實驗,得出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與液體的密度有關,與物體浸沒后深度改變無關。受時間、器材限制,浮力大小與物體本身密度、形狀等因素無關可以通過演示實驗加以說明。這樣就為下一節(jié)學習阿基米德原理留下懸念,作好鋪墊,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形成知識結構。
。场⒎答伜挽柟蹋
這節(jié)課教學容量大,所以反饋和鞏固主要留待課后完成。如果課堂上有剩余時間,可請同學回顧板書內容,歸納出通過本節(jié)課學到的三種測量浮力大小的方法。一是稱量法,為下一節(jié)課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實驗作準備。二是受力平衡法,指出懸浮和漂浮的區(qū)別。三是求壓力差法,指出這是浮力大小的決定式。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浮力
1、 什么是浮力
2、物體的浮沉(1)下沉:F浮<G
(2)上。篎浮>G
(3)懸。篎浮=G
(4)漂浮:F浮=G--物體的一部分浸入液體中
3、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
5、布置作業(yè):P178 1、2、3、4、5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春寒料峭,卻阻擋不住我們業(yè)務學習的熱情.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十二章第一節(jié)《杠桿》。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科模式、教學設計、板書設計、課堂評價、課程資源開發(fā)七大方面,說一下我對這節(jié)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jié)課講的是新人教版初二物理課本第十二章內容,教材第七章
第八章分別介紹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知識,本節(jié)從新的角度,在不同層次上研究了這個問題,其內容是前面所學知識的擴展,也是后面滑輪、輪軸等其他一些簡單機械的基礎,因此本節(jié)內容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杠桿平衡條件是貫穿于全章的主線,起到統(tǒng)領全章的作用。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繼續(xù)向學生滲透物理來源于生活,經(jīng)過觀察、實驗等手段建構物理模型,并解決生產(chǎn)、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以本節(jié)課無論是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方法上,還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認識杠桿及有關杠桿的幾個概念,能從常見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出杠桿,初步理解力臂的感念,能確定動力臂和阻力臂,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和杠桿的一些應用。
經(jīng)歷繪制杠桿示意圖的過程,體會科學抽象的方法,觀察和操作杠桿,體會杠桿的作用,經(jīng)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學習分析實驗現(xiàn)象、尋找數(shù)據(jù)間規(guī)律,從中歸納出實驗結論的一般方法。
本節(jié)內容編者意圖是體現(xiàn)課程目標,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突出
體現(xiàn)學生科學探究活動,有探究實驗杠桿的平衡條件,圖文并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學生使用過杠桿類工具,例如剪刀、筷子、釣魚竿等等,對平衡已有一定的認識,能正確熟練使用實驗所需測量工具,但對杠桿這種簡單機械缺乏較為系統(tǒng)的科學認識,對杠桿的作用更是模糊不清。這就希望教師創(chuàng)設便于他們進行觀察的物理環(huán)境,給他們發(fā)表自己見解和表現(xiàn)自己才華的機會,讓他們獲得施展自己創(chuàng)造才能的機會。
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
杠桿平衡的條件是本節(jié)課的核心內容,是本章其他幾節(jié)所述物理規(guī)律的理論依據(jù),應作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而杠桿及動力臂、阻力臂的概念和畫法應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學科模式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新知探索課模式是以“實驗探究”為引領,“小組合作”為基礎的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該模式包括:課前延伸、課內探究、課后提升三部分
教學設計
、眲(chuàng)設情景,引入問題(2)
教師通過讓學生捏粉筆頭的比賽,提出疑問,引出要研究的問題——杠桿。并由阿基米德的豪言壯語和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的例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物理問題:杠桿是什么?由簡單到復雜是我們認識事物的一個過程,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惭芯堪l(fā)現(xiàn),展示新知(5)
結合教材中的幾種杠桿示意圖,黑板上畫出撬棒撬石頭、蹺蹺板的杠桿示意圖,引導學生抽象出它們的共同特點,引導學生歸納出杠桿的概念。這種發(fā)現(xiàn)學習法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的潛力,有助于保護學生探究未知事物的興趣。
在學生掌握了杠桿的概念后,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熟悉的杠桿。通過練習可以加深學生對杠桿的理解,并鍛煉了學生認知食物的能力。
要進一步了解杠桿,提出要掌握杠桿的幾個概念,教師引導學生自學有關杠桿的幾個概念:支點、動力、阻力、動力作用線、阻力作用線、動力臂及阻力臂。對于動力臂及阻力臂作圖,學生比較難于理解,需要反復地講解和強調,因為在初中教學中已經(jīng)學了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那么從這里入手,講解作圖過程,在過渡到力臂的畫法中來,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程骄炕顒 增強體驗(25)
杠桿的平衡條件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在探究活動中,教師首先要保護好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其次要認真引導學生分析設計方案的
可行性和合理性。在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F 與 的乘積和F 與 的乘積相等、相差很小、相差較大,教師引導學生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根據(jù)所處理的數(shù)據(jù)討論、總結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F × =F × 。
⒋拓展分析 發(fā)散思維(實驗結論推出部分 5歷時)
從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看出,影響杠桿平衡的不只是力,也不只是力臂,而是力和力臂的乘積。力再大,力臂若為零,則對杠桿的平衡不起任何影響。
最后讓學生通過畫出杠桿的示意圖,明白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的優(yōu)缺點,了解他們在生活中的應用,并能應用它們解決簡單問題,增強解題能力。
5.深化概念,拓展思維(小結部分 歷時3)
讓學生對本課知識的要點進行回顧,加以總結,訓練學生歸納物理知識的能力。
6.夯實基礎,鞏固提升(5)
課堂同步,找出幾個針對性習題,重在檢查學生對不同杠桿的分類和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更好的鞏固掌握本節(jié)課內容,為下節(jié)課深入認識大好基礎。
板書設計:
杠 桿
一、杠桿及有關杠桿的幾個概念
、敝c: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一般用O表示。
、矂恿Γ菏歉軛U轉動的力,一般用字母F 表示。
、匙枇Γ鹤璧K杠桿轉動的里,一般用字母F 表示。
、磩恿ψ饔镁:過動力作用點沿動力方向所畫的一條直線。 ⒌阻力作用線:過阻力作用點沿阻力方向所畫的一條直線。 ⒍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一般用字母 表示。 ⒎阻力臂:從紙雕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一般用字母 表示。
二、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 =F
三、杠桿的應用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四、課堂評價
評價應反映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評價表格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積極作用。我從合作意識,參與積極性,
實驗技能,觀察描述能力,處理實驗結果能力,基礎達標和拓展提升六方面通過學生自評、小組評價、教師評價三種形式對學生本節(jié)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同時作出評語給出等級,激勵學生再接再勵。評價關注了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發(fā)展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學習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和變化。既關注過程,又關注結果,使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tǒng)一。
五、課程資源的開發(fā)
參照教材中的“演示實驗”、“想想做做”、“科學世界”等欄目來開辟一些新欄目,例如:本節(jié)課后我會讓學生做一個身邊的生活用品—杠桿的統(tǒng)計,并分別對杠桿進行分類,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開闊學生的眼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高興趣的目的。課外資源方面充分利用學校實驗室,重視利用網(wǎng)絡資源和其他媒體信息,例如我會讓學生們上網(wǎng)查詢在生產(chǎn)生活的杠桿有哪些應用等。還有開發(fā)優(yōu)秀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鼓勵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利用生活中的常見用品和廢棄物制成簡易的實驗儀器,進行課外小實驗。指導學生通過各種資源學習物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讓學生的學習材料更富有真實性和可操作性,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育理念。
最后送一句警言與大家共勉:一千個愿望,一千個計劃,一千個決心,不如一個行動!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不當之處還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歐姆定律》是人教版物理義務教育八年級下冊第六章"歐姆定律"的第四節(jié)內容。
本節(jié)是在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既可以對電流、電壓、電阻與電壓和電壓的關系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和"安全用電"打下基礎。所以歐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之一是適合于學生探究學習,同時也適合讓學生閱讀自學。
2、說教材目標
根據(jù)《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及認識能力,確定以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歐姆定律,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歐姆定律的認識,體會物理規(guī)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增強對科學和科學探究的興趣。
3、說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探究同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阻和電壓的關系,體驗控制變量法在實驗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學重點:對歐姆定律的理解和應用。
二、說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據(jù)一年多來的實施新課程的經(jīng)驗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幾方面:一是大膽設計了學生探究同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壓和電阻之間的關系實驗,突出物理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體現(xiàn)新課程"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基本理念,讓學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精神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二是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提高法、講授法、觀摩法、閱讀法、分析、歸納法等,使整個教學過程處于引導——啟發(fā)的教學狀態(tài)之中,以求獲得最佳教學效果。三是注重滲透物理科學方法——控制變量法,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物理學研究的科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素質。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刺激和反應關系,而是個人借助某種"認知橋梁"或者"同化和異化"不斷組織和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我覺得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應重視學情,突出自主學習。本屆初二學生一年半新課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的物理新教材的學習,已基本領會了科學探究的各主要環(huán)節(jié),也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及操作能力。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培養(yǎng)學生學會通過自學、觀察、閱讀等方法獲取物理知識。本節(jié)課通過閱讀三道例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模仿分析、推理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讓學生親自經(jīng)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究物理知識的過程,真正掌握控制變量實驗這種科學方法。如在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保持電阻阻值不變,而在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則調節(jié)變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
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自己摸索,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出"新"的物理規(guī)律。如讓學生從實驗得到的兩組數(shù)據(jù)進行討論分析,最終得出"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程序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試電筆是檢修電路時必備的工具,使用它來檢查電路時手指必須接觸到筆尾的金屬體,讓電流通過人體,流入大地。
讓一位學生當場檢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線和零線,并說說有沒有不良的感覺。
引導學生分析、提問:通過人體的電流有多?它與電路的電壓和電阻有什么關系? 通過演示,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激發(fā)學生探究心向,引導學生提問問題。本節(jié)課從試電筆的使用引入新課,試電筆是家庭常備工具,同學大多有使用過,用這個例子引入,目的要體現(xiàn)新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探究發(fā)現(xiàn)
提出問題:
師:如果知道一個導體的電阻,還知道加在它兩端的電壓,能不能計算通過它的電流呢?
2、猜想或假設
允許同桌進行討論。請學生發(fā)言,老師給予肯定、鼓勵、引導,對學生的回答加以篩選,如:
電壓越大,電流越大。
電阻越大,電流越小
也許是其中的兩個相乘等于第三個?也許是其中的兩個相除等于第三個。
3、設計實驗
學生實驗桌上擺著的器材:定值電阻若干個、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學生電源、開頭、導線若干。讓學生根據(jù)以下電路圖進行實驗:在電路中測量電阻兩端的電壓U和通過電流I,研究電流I與電阻R和電壓U這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4、進行實驗
按圖連接電路,測量并記下幾組電壓和電流值。
電阻R/Ω 電壓U/V 電流I/A
1
2
3
4
5
6
換接另一個電阻,再次記下幾組電壓和電流值。
5、分析和論證
結論:電流I、電阻R、電壓U的關系可以用公式表示為
6、評估與交流
遷移拓展
例題分析:我們已經(jīng),試電筆內必須有一支很大的電阻,用來限制通過人體的電流,F(xiàn)有一支試電筆,其中的電阻為880KΩ,氖管的電阻和人體的電阻都比這個數(shù)值小得多,可以不計。使用時流過人體的電流是多少?
教師啟發(fā)指導:
要求學生讀題;
讓學根據(jù)題意畫出簡明電路圖,并標出已知量的符號及數(shù)值和未知量的符號;
找學生回答根據(jù)的公式。
布置作業(yè):
動手動腦學物理1、4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9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電流和電路》。
一. 教材分析
《電流和電路》是新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五章第二節(jié)內容,本節(jié)課是學好電學的基礎,貫穿整個初中電學的教學,從前后聯(lián)系來看,學生在第一節(jié)學習了電荷的知識后,可以更好的理解本節(jié)課內容,而在本節(jié)課里學生要知道電流的形成和方向規(guī)定,電路的構成,能規(guī)范地畫出電路圖和識別電路的三種狀態(tài)是本節(jié)課的重要任務。為后面的電學學習打下了基礎。
二. 學生情況分析
初中學生對“電”并不陌生,有一些感性認識和生活經(jīng)驗,但由于電是摸不著,看不到的,所以學生對“電”還是感到非常神秘,這為教師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了前提;同時九年級學生經(jīng)過一年的物理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技能,觀察、實驗、分析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為本節(jié)課的探究實驗奠定了基礎。但是由于學生還沒有真正地連接過電路,再加上年齡小,抽象思維較差,所以,在連接電路、理解電流的形成上還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使用多媒體來輔助學生理解本節(jié)課的內容。
三. 教學目標
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電流的形成、電流方向的規(guī)定,能說出電路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能記住并會畫一些常用的電路元件的符號,會畫簡單的電路圖
。3)能辨別通路、短路和開路(斷路),并能說出短路的危害
2. 過程與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法,讓學生從現(xiàn)象中分析問題,總結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在學習電路連接、畫電路圖等基本技能的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識
通過對電池的了解,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節(jié)約能源的意識。
四. 重難點分析
重點:我把本節(jié)課的重點定為知道電流的形成和電流的方向規(guī)定。 難點:根據(jù)電路圖連接實物圖和根據(jù)實物圖畫電路圖 五. 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教學目的,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實驗引入新課:
我們生活在電的世界里,也許你會感到它很神秘,為什么錄音機通電就能播放音樂,冰箱通電就能工作,這些看似復雜的東西實際都是由最簡單的元件組合而成,讓我們走進這個電的世界,利用我們手中的器材,怎么才能讓小燈泡亮起來?(激發(fā)學生興趣)接著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
。ǘ﹪@目標,展開探究
實驗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由于學生首次連接電路,所以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
。1)任何時候都不能把電池的兩端直接連在一起。
。2)連接電路的過程中開關要斷開。在學生動手連接電路前,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本教科書中的實驗警示,并對他們示范,老師再一次提醒如果把電池的兩端直接連在一起,此時通過導線的電流會很大,會將電源燒壞。在學生做實驗時,要有科學的實驗習慣,必須有正確的實驗操作,先結合實驗的進程,規(guī)范實驗操作,(利用教師給出的一些器材即兩節(jié)電池、一個開關、一個小燈泡和一些導線來連接電路,小燈泡亮)
實驗結束后讓完成“燈泡亮”的學生展示電路,利用學生展示的電路從而引導學生歸納出電流的定義、電流方向的規(guī)定,以及在電路中電源外部的電流方向。(在歸納過程中并運用多媒體展示導體中電荷的定向移動來輔助學生的理解)
然后,教師設問:“剛才連接的電路中有哪些元件?在教師引導下,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認識電路的組成及電路元件的作用。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驗,容易分析歸納電路的組成:電源、用電器、開關以及導線。并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生活中的各種電源、用電器、開關,同時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根據(jù)平時的觀察,列舉知道的用電器、電源、開關、導線,并說出它們的作用。體會物理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接著用多媒體展示電飯鍋內部的復雜電路,引出畫電路圖的必要性。(從日常生活的現(xiàn)象入手,體現(xiàn)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由于學生首次學習畫電路圖,所以對學生要求規(guī)范十分重要。進行規(guī)范的畫圖示范,結合元件符號的特點,針對學生容易馬虎的地方,提出畫好元件符號的要求。規(guī)范畫電路圖的電路圖的要求,并結合同學們的實驗,讓同學們把實物連接電路畫成電路圖,學生經(jīng)過訓練,認識電路、連接電路和畫電路圖的能力會有較快的提高,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識。
最后,教師再次設問:“在剛才的實驗中,有的小組的同學滿懷信心地連接了電路,并與電路圖相符,應該是正確的,可是閉合開關后卻發(fā)現(xiàn)用電器不工作,原因何在?”從而引出電路中的斷路(開路)、通路、短路三種狀態(tài)。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向學生介紹短路帶來的危害,體現(xiàn)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講完如何畫電路圖和電路的三種狀態(tài)后都設置相關練習題,在講課過程中穿插一些練習,既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四)課堂小結,單元回歸
以知識樹的形式進行課堂小結既可以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回顧、梳理,又可以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一個知識體系。
。ㄎ澹┎贾米鳂I(yè)
【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集錦9篇】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重力》說課稿模板07-28
關于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集錦八篇06-20
關于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集錦七篇06-09
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匯編7篇06-20
精選初中物理說課稿集錦十篇05-24
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集錦九篇05-22
有關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匯總六篇07-06
關于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匯總五篇06-07
有關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集合7篇06-02
有關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匯總5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