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日韩AⅤ综合手机在线观看,激情婷婷久久综合色,欧美色五月婷婷久久,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人人澡

  • <abbr id="uk6uq"><abbr id="uk6uq"></abbr></abbr>
  • <tbody id="uk6uq"></tbody>
  •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

    時間:2023-01-12 13:03:21 小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集錦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集錦15篇)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1

      一、說課內容

      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12~14頁《平均分》

      二、教材簡析

      除法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內容,它的含義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因此平均分這部分知識就充分顯示出它的基礎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兩教時,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包括以下幾層內容:

     。1)例1通過主題圖創(chuàng)設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樣多”引出平均分的含義。

      (2)通過例2、例3,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進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總數(shù)和份數(shù)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總數(shù)和每份數(shù)的包含除。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例1、例2。通過平均分的學習,為學生學習除法積累豐富的感性知識,從而順利地理解除法含義。

      根據(jù)新課標要求和以上教學內容的特點,本課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如下:

      1、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鐘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實踐探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平等意識、體驗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含義的基礎上,因此我覺得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出“平均分”的含義,形成表象。而兩年級學生的思維完整性還不夠,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讓學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種方法,為除法的認識和計算作準備。而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是讓學生始終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探究,并通過動手操作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從而形成清晰的表象。(轉載數(shù)學網(wǎng))

      三、教學設想

      為達成教學目標,設計本課時我意圖體現(xiàn)如下教法:

      1、采用主題式教學,以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為依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2、通過多次的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經歷數(shù)學的建模過程。

      3、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形式,每個活動面向全體,同時在開放性練習的設計上又注重個性的張揚。

      同時又設計了與教法相適應的學法,即:

      1、讓學生始終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2、通過小組合作,給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的動手實踐機會,在各種形式與內容的分一分活動中體驗平均分的特點和方法。

      3、練習的設計注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基礎的問題解決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綜合的實踐應用放在課尾,以開放生動的形式加以呈現(xiàn)。

      鑒于以上教學法的設想,我在備課時對教材內容做了自己適當?shù)奶幚,并試圖用以下一個教學流程來展示我的教學:

      1、通過分配獎品的實際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自主選擇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時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含義。

      2、通過小組合作平均分配禮物,在經歷平均分的過程中,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會用簡潔而完整的話敘述平均分的結果。

      3、通過判斷練習,鞏固平均分的特點,引導學生按要求平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變成平均分。

      4、再次小組合作,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并在匯報交流時,進行分法的優(yōu)化,滲透除法的計算。

      5、開放創(chuàng)新的綜合練習:“我是小小設計師”,通過學生感興趣的“為演出服選擇紐扣式樣和數(shù)量”,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的平均分知識靈活創(chuàng)新地解決實際問題,并為下節(jié)課包含除作準備;同時,能在最后的結果中發(fā)現(xiàn)“被除數(shù)不變,除數(shù)越小(大),商就越大(。钡某ㄒ(guī)律,并注重學生審美意識和統(tǒng)籌安排能力的培養(yǎng)。

      四、教學實施

      備課時的教學理念、教學意圖必須通過課堂教學實踐,通過學生動態(tài)表現(xiàn)的綜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在開展對本課教學時我分以下幾個步驟努力實施我的備課精神:

     。ㄒ唬﹦(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談話創(chuàng)設情境:小朋友,我們莊市小學的活動可豐富啦,在剛剛結束的語文知識競賽當中,XX班的XX、XX、XX分別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學校準備了6本精美的筆記本獎勵給這三個小朋友,你覺得怎么分比較好呢?(學生自由發(fā)言)

     。2)這三個小朋友非常聰明,在數(shù)學測驗當中她們又獲得了并列第一名,還是6本筆記本作為獎品,這次你會怎么分?

     。3)比較這兩種不同的分法,你發(fā)現(xiàn)什么?到小組里說一說吧。

     。4)小結:是呀,像第二次每個小朋友分得同樣多,這樣的分法叫做什么?(平均分)

      (5)第二次你們?yōu)槭裁雌骄帜?(因為他們名次相同?/p>

      第一次是平均分嗎?為什么這樣分?

      (6)師:是的,在生活中有時需要平均分,有時卻不需要平均分。

      現(xiàn)在這三個小朋友想把6要筆記本送給結對的兩個小伙伴,怎么分比較好?

     。總小朋友都分3本)

      (7)這種分法叫什么?那么我們可以這么說:把6本筆記本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3本。

      誰能這樣說一說?自己說一遍吧。

     。8)6本本子平均分給幾個小朋友?(2個)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我們也可以看作平均分成2份,每個小朋友分到幾本?(3本)可以說每份都是3本。說明每份分得怎么樣?(同樣多)

      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

     。ǘ⿲嵺`操作,體驗平均分的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

      新學期,XX小學的愛心小火苗行動開始了!每個小組也把準備好的獎品送給你

      們組結對的小朋友吧。看看你們組的學習用品是什么?共有幾件?要求平均分給幾個結對的小朋友?

      2、小組合作,分一分,說一說,并把結果填在紙上

      匯報;媒體任意出示下面幾句話:

      把4個鉛筆盒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個。

      把12塊橡皮平均分給6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個。

      把8把尺子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把。

      把10本本子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本。

      3、同步練習,鞏固平均分的特點

      寒假里,XXX家來了幾個結對的小朋友,他拿出了好多好吃的招待他們。想一想,是平均分嗎?為什么?

     。1)10個香蕉:4、6

     。2)12個面包:3、3、3、3

      (3)8盒年奶:3、3、2

     。4)把八塊巧克力平均分給四個小朋友,誰分的對呢?(書上16面第二題。用手勢表示)

      師:第三種第份分得的同樣多,為什么不對呢?

     。ㄒ笫瞧骄纸o四個小朋友,它是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份數(shù)和份數(shù)搞錯了。)

      那你覺得在平均分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ㄒ辞宸值姆輸(shù),再看看每份是不是同樣多)

     。ㄈ┻M一步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探究多種方法

      1、師:我們學校也準備了一些圖書要送給手拉手兄弟班級呢。15本書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幾本?你們會怎么分?小組合作分一分吧。

      2、匯報結果(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但聰明的學生就會在平均分的時候,用上乘法口訣來幫忙,為學習除法作了準備)

      3、每人動手分一分

      低年級的小朋友制作了許多賀卡,一共有九張,平均分給三個手拉手班級,每個班分到幾張,選你喜歡的方式按要求分一分,并說一說分的結果。

      你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么分?

      4、想一想,說出分的結果

      大隊部還準備了12個書包,平均分給希望小學4個班,每班分到()個

     。ㄋ模┤n總結

     。ㄎ澹┰俅误w驗,拓展思維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活動要求

      六一節(jié)的時候,我們要和結對的小朋友同臺表演呢。學校設計了一些演出服(出現(xiàn)5種式樣的衣服,)少了些什么?一起來當一回小小設計師,小組合作為這些漂亮的衣服配上紐扣吧。

      先聽清楚老師的要求:每組都有12粒紐扣,平均釘在一種式樣的衣服上,每次要分完哦,你們想平均釘在幾件衣服上,試一試擺一擺,并把結果填在練習紙上。

      2、學生匯報,媒體出示結果

      12釘在(1)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12)粒。

      12釘在(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6)粒。

      12釘在(3)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4)粒。

      12釘在(4)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3)粒。

      12釘在(6)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2)粒。

      12釘在(1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1)粒。

      問:仔細觀察結果記錄,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你們知道為什么釘?shù)募䲠?shù)越多,平均每件的紐扣數(shù)就越少呢?(總數(shù)不變)

      小朋友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這么多種方案,選出你們覺得最適合這件衣服漂亮的配法,將紐扣粘在真正的樣品上。完成的小組,就一來將你們的作品展示給大家吧!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兒童樂園》選自北師大版數(shù)學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數(shù)一數(shù)與乘法》第二課。本節(jié)課是在上一節(jié)《有多少塊糖》的基礎上,結合“兒童樂園”的現(xiàn)實情境,在計算相同加數(shù)連加時引入乘法算式,使學生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乘法意義的學習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是學習乘法口訣的直接基礎,更是進一步學習較復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所以本課起著關鍵的承前啟后作用。

      根據(jù)本課的內容及作用,我制定了如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乘法算式。結合情境,知道算式中各數(shù)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把相同加數(shù)連加算式改為乘法算式的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與加法的聯(lián)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結合情境,培養(yǎng)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乘法計算的簡便性。

      教學重點:

      會正確讀寫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把加數(shù)相同的連加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能夠從加數(shù)相同連加算式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并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二、說學情

      只有對學生有全面而細致的了解,教師才能更好的把握課堂。

      二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數(shù)學基礎,但對乘法及其意義還比較陌生。這個學段的孩子生動活潑、富有好勝心理,大部分學生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所以要多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激發(fā)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興趣。

      三、說教法學法

      針對二年級孩子好奇好學的特點,在這節(jié)課中我主要采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策略,設計多種教學活動,大膽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輕松學到知識。

      四、說教學程序

      新課改指出,課堂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使教學過程轉化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的活動過程,根據(jù)這一理念,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程序:

      1、情境導入

      課堂伊始,我開門見山,談話導入:“同學們,王老師知道你們一定很喜歡去兒童樂園玩,那兒有什么好玩的?”在孩子們爭先恐后的發(fā)言后,教師進一步創(chuàng)設情境,故作神秘地說:“你知道嗎?兒童樂園不僅僅有這么多新鮮有趣的游戲,那兒還藏著許多數(shù)學知識和秘密呢!”順勢揭題并板書:《兒童樂園》。

      2、探索新知

      首先,面對繁雜的情境圖,我會引導孩子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有序觀察,找出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這樣做降低了課堂坡度,使我的數(shù)學課始終面對全體學生,同時學生注意力在同一焦點,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接著,我請學生針對自己找到的數(shù)學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充分利用情境圖,自然、連貫地向下一個環(huán)節(jié)過渡。

      其次,在學生提出的諸多問題中,我選擇了“有多少人坐小飛機”這一問題進行集中解決,先請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求得數(shù),在這里,學生會采用數(shù)一數(shù)或加法的方法,教師同步板書并請學生解釋連加算式的含義:即4個2相加。接著,教師提出:除了加法,還有一種算法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乘法,先集體認識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將原有知識進行遷移,引出“乘號”、“乘數(shù)”和“積”的概念,并及時補充讀法和寫法,再對比加法算式,得出“2”是相同加數(shù),“4”是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也表示“4個2”相加,學生自己總結出加法、乘法所表示含義相同,結果也相同,這一步驟學生從現(xiàn)實情境走向符號世界,而加數(shù)相同的連加算式就是本課的思維對象——乘法的生長點,通過對比,學生從形式上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

      接下來,為了突破學習乘法的必要性,我將課本內容適當拓展,小飛機的數(shù)量由4架增加至6架、8架,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并在匯報時說清楚各數(shù)字的含義,強化乘法意義的認識。接著,我將情境圖、連加算式、乘法算式放在同一屏幕上請學生觀察,得出“加數(shù)相同的連加算式,也可以用乘法表示”,這里我將課堂還給學生,并將圖與算式有機結合,幫助學生從本質上理解乘法的意義,為后續(xù)學習做好鋪墊。

      當小飛機的數(shù)量增加到30架時,學生發(fā)出了一陣陣驚嘆,教師及時詢問:“對你來說,這個問題難點在哪?困惑你的是什么?”孩子直觀感受到,數(shù)量太多,計算太麻煩了,此時,教師揭開事先寫好的連加算式,長長的算式給學生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課堂達到了一個小小**,再請學生試著用乘法解決,匯報時說明乘法的意義。這時黑板上讀法、寫法、計算均十分復雜的加法算式與簡便的乘法算式形成了強烈對比,學生自然而然體會到學習乘法的必要性和簡便性,產生新的學習需要。這一系列的學習經歷是為了讓學生產生體驗,而體驗是為了獲得直接經驗和感受,增強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的升華和發(fā)展。

      最后,我再出示“兒童樂園”情境圖,請學生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解答,完成后請學生根據(jù)同學列的算式猜一猜他解決的是哪一個問題,這樣對教材進行了有機處理,體現(xiàn)了教材的開放性。

      以上幾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課程內容呈現(xiàn)地具有層次性及多樣化,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這樣的數(shù)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經歷觀察、提問、猜測、實驗、驗證、計算等活動,有效突破了課程重難點。

      3、鞏固延伸

      練習部分我選用教材19頁練一練第1、2題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集體評議,在過程中教師注意多元評價,關注學習過程,使學生得到必要的數(shù)學思維訓練。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學習生活中有用的數(shù)學,因此,我們有必要把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如果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找到用乘法解決的問題,也說明他們對乘法的意義有了初步而清晰的認識。

      4、總結全課

      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的過程,所以在課堂即將結束時,我請學生暢所欲言,談談感受與收獲,充分發(fā)揮數(shù)學在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新思維方面的功能。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個微縮課堂,我的板書設計簡明扼要,體現(xiàn)了加法、乘法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能夠幫助學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與內容。

      兒童樂園

      ——初步認識乘法意義

      加法:2+2+2+2=8(人)

      乘法:2×4=8(人)

      4×2=8(人)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60(人)

      2×30=60(人)

      六、預說教學效果

      本課的教學采用新課程倡導的“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活動形式,并充分利用簡單實用的課件加強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課程內容的展開過程與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的教學過程和課程目標的達成過程相一致,并散發(fā)著濃郁的“生活味”和“兒童味”,真正將陳省身先生提出的“數(shù)學好玩”落到實處!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兒童的經驗,根據(jù)課堂的生成性,及時調整教學預案,而不是忠誠地執(zhí)行教學預設!

      我的說課到此全部結束,不足之處還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感謝大家的耐心傾聽,謝謝!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東南西北》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中的起始課。本課通過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簡單認識,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并為進一步學習路線圖奠定基礎。新課標明確指出,“窨歡是創(chuàng)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沒有窨觀念,幾乎談不上任何發(fā)明創(chuàng)造!币虼耍瑥男W會正確的辨別方向,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對人的發(fā)展是十分必要的。學好本課的意義自然不言而喻。

      2、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使學生能夠根據(jù)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位置,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2)借助現(xiàn)實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能積極參加數(shù)學學習活動,體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在活動與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3、教學重難點

      4、教學重點:給定東南西北中的一個方策,能準確辨認其余三個方向,會用東南西北描述物體所在位置。

      5、教學難點:辨認現(xiàn)實生活中的方向。

      二、說老教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游戲的方式呈現(xiàn)教學內容。在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交流互動、游戲活動等既生活實際又具有實踐趣味性的方式構建新知。融觀察實踐、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注重學習方法和氣探究。

      三、說學法

      數(shù)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shù)學教學要加強同生活的聯(lián)系,所以,我們強調要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shù)學,因此,本節(jié)課我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fā)現(xiàn)——實踐——遷移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發(fā)現(xiàn)能力,還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使學生全身心地設入到學習的過程中來。

      四、說教學過程

      數(shù)學學習不是一個簡單的、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學生體驗探索、實踐活動的過程,基于這一理念,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游戲活動,導入新課俗話說:興趣是的老師,人民民主課一開始,我就抓游戲住學生喜歡游戲的心理,讓學生在游戲中輕松、愉快的完成“上下、左右、前后”的復習。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舉又為下面的學習做好了知識鋪墊和心理準備。

     。ǘ⿲嶋H觀察、感受方位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主要是從“你知道太陽是從哪個方向升起來的嗎?”誰說:你是怎么找到東的?“”你還能找到其它三個方向嗎?“為引子,從而引導學生自己觀察,辯認學校的四個方向,并和同伴找一找,說一說這四個方向都有些什么。最后讓學生隨意轉身,面向各個方向指指說說。如”我面向東,我的后面就是西,左面是南,右面是北等等。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集體智慧,體現(xiàn)了學生和合作與互助,培養(yǎng)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ㄈ┦覂绒q認,學以致用。

      基于學生愛玩、愛動、喜歡游戲的特點,我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回歸生活、玩中強化中高計了“我說你做”的游戲如:讓同學們面朝()面,后面是()左面是(),右面()這是為后面學習地圖方向做準備。

      其次,我讓學生玩“超級模仿秀”的游戲,如:學青蛙向南蹦兩步;面向西學公雞邁幾步;超凡脫俗東扮孫悟空;向北點點頭等。讓每個學生都活動起來,在興奮、愉悅的氛圍中感情辯論方向。

     。ㄋ模┱碛涗,實現(xiàn)遷移。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動手繪制學校地圖,由于繪制的地圖方向不一致,人們難以根據(jù)地圖找到要去的地方而產生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得出:必須有統(tǒng)一的方向才使人們看得懂地圖,不會混亂。在這一問題矛盾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觀察、討論,最后得出:地圖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明白了地圖上的規(guī)定,再讓學生根據(jù)這一規(guī)定對自己繪制的地圖進行修改,實現(xiàn)了從實際方向向地圖方向的遷移,注重了對學習過程及學習方法的探究。

      (五)玩中練習,拓展應用。

      方向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課堂上的學習很不夠,需要在生活中觀察、應用,才能真正掌握。所以在第五環(huán)節(jié)體驗收獲、拓展延伸中,我設計了森林之家這一情境練習。首先對學生提出問題:你能從圖中找到小動物的家嗎?你是怎樣找到的?其次讓學生說說:想去哪只小動物家?該怎樣走?這樣鞏固了學生對地圖上方向的認識。最后的課堂總結讓學生說說學會了什么?有什么好處?并鼓勵學生搜集辨別方向的方法,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欲望,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正所謂“課雖盡,思未了!

      整節(jié)棵由各種活動貫穿其中,充分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中數(shù)學的生活性,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shù)學教學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等新日環(huán)食,使學生大氣學、樂學、讓學生在歡愉、愉悅的氛圍中獲得大量的知識,提高各種能力。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上午好!

      一、 說教材

      三角形是平面圖形中最簡單的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的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因此它是學生學習幾何的重要基礎。它的穩(wěn)定性在實踐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線段、角和直觀認識了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積累了較我的感性認識,也能初步判斷哪些圖形是三角形。

      根據(jù)上述“三角形的認識”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學生的認知基礎和思維規(guī)律,以及我校協(xié)同教育實驗的有關理論,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 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能按角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2、 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及分類能力。

      3、 養(yǎng)學生自定向、自運作、自調節(jié)、自激勵的“四自”能力及小組協(xié)作能力。

      重點是掌握三角形的意義、特征,并能按角對三角形進行分類,難點是按角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jié)課準備的教具與學具有:電腦軟件、小棒、各式各樣的三角形圖片。

      二、 說教法、學法

      瑞士心理學家、哲學家皮亞杰認為:“邏輯——數(shù)學的真理……并非是由客觀對象抽取出來,而是由主體施加于對象之上的動作,從而也就是主體活動中抽象出來的!币虼,要讓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學習數(shù)學,在于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的生活經驗,發(fā)

      現(xiàn)問題,“創(chuàng)造”新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習興趣,發(fā)展智慧,增長才干。在教學中,我注意實行啟發(fā)式、討論式、活動式的教學,實施小組協(xié)同教學模式,體現(xiàn)如下的教學理論:

      (1)主客體發(fā)展統(tǒng)一論。學生是教育的客體,又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主觀能動性,能自覺地改進自己的學習,是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學活動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落實。

      (2)“四有”有機結合論!皡f(xié)同學習”強調系統(tǒng)內在的自主組織性,協(xié)同教育以學生的自我發(fā)展為核心,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四導”(導向、導行、導評、導勵)培養(yǎng)學生的“四自”(自定向、自運作、自評價、自激勵)能力,使學生得到自我發(fā)展。

      (3)“協(xié)同效應”強化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針對傳統(tǒng)教育的不足之處。本節(jié)課通過組織小組學習,強化師生、生生的協(xié)同效應,促進良好學習狀態(tài)的產生,提高教學的效益。

      三、 說教學過程

      根據(jù)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學法的選擇,結合本校的協(xié)同教學實驗,我把本節(jié)課分為四個聯(lián)合會進行教學。

      第一階段:學習準備,目標定向

      這一階段,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激情引趣,復習舊知,提問設疑等手段,引起學生對學習的注意,為學生學習新課作知識上、方法上、心理上的準備,然后在教師引導下,確定學習目標。這一階段要求教師抓準知識的生長點去引導。在《三角形的認識》中,學生已有了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稱及特點和角的分類的知識

     。娔X演示),這些無論是在知識上還是學習方法上都與“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當老師出示紅領巾問:紅領巾的外形是什么圖形?當學生回答了是三角形后,我馬上提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三角形的認識”(板書),對于三角形你認為應該學些什么?由于學生在學習角的認識中懂得了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稱及特點,角的分類等知識,所以,他們很快便自行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①什么叫三角形?它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②它有什么特點③怎樣分類?這樣,在目標定向這一環(huán)節(jié)就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

      第二階段:操作實踐,探求新知

      荷蘭數(shù)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把數(shù)學學習看作一種活動,他反復強調:“學習數(shù)學的惟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chuàng)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fā)現(xiàn)或創(chuàng)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chuàng)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xiàn)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小學幾何形體的教學又是實驗直觀幾何的教學,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和動口能力,通過對圖形的特征的觀察和實踐活動的驗證,增強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的興趣,形成表象、發(fā)展空間觀念。

      1、 引導操作,學習新知

      在學習三角形的意義和各部分名稱時,我要求同桌的同學配合分顏色圍圖形,他們圍出了以下這樣的一些圖形:

      紅 色 綠 色 橙 色 紫色

      紅色、綠色、橙色圍出的都是三角形,紫色的不能圍成三角形,如果把這些小棒都看作是線段的話,你能說說什么是三角形嗎?由于學生有了活動、實驗的基礎,學生很快就能說出:“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板書),并能說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邊、頂點和角等(電腦演示),通過觀察,得出了三角形有三條邊和三個角(板書)。通過讓學生判斷下面哪些是三角形使知識得到及時鞏固。

     。 ) ( ) ( )

      2、 操作演示,應用新知

      生活處處有數(shù)學,“任何的一個數(shù)學知識都能找到它的生活原理!睂W生有了三角形的初步認識后,我請他們舉例說說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學生都很踴躍地舉手發(fā)言,但如何把這些生活原型再現(xiàn)于課堂,加深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呢?我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把這些生活原理再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并提出了這樣的一

      個問題:“為什么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三角形?它究竟有什么特征呢?”然后讓每組的同學都拉一拉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的教具,在“手感”的比較中初步獲得了“三角形不易變形”的特征(板書),再通過修椅子的活動錄像得以證實,這樣,就把教師“教數(shù)學”變成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數(shù)學”,把“現(xiàn)成”的數(shù)學變成了“活動的”、學生自己重新構建的數(shù)學。

      3、 小組探究,拓展新知

      概念是進行邏輯思維最基本的單位,更使邏輯思維正確地進

      行,概念必須明確,而要做到概念明確,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通過以上學習,學生已基本弄清了“三角形的內涵”。接著,再引導學生弄清它的外延。知道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它所包含的一個個事物,當“一個個事物”多得不用枚舉,或者不必要枚舉時,可以用一類類事物表示。如三角形的形狀各種各樣,大大小小各不相同,不勝一一枚舉,但可以按它的內角或它的邊分類。這節(jié)課我們先按角對三角形分類,上課前,同學們都剪了一個自己認為最特別的三角形,我讓他們觀察三角形的角,并分別在角內寫上角的名稱,然后在小組中,把同組中的三角形按角分類,看可以分成幾類,然后讓小組匯報,有的說:“三角形的角有一個鈍角、兩個銳角的”,“有一個直角、兩個銳角的”及“三個都是銳角的”。除了這三個情況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情況呢?通過小棒的演示,懂得不可能再有其他的民情況的三角形,然后我再請個別小組把他們組中的三角形,按這三類分好,貼在黑板上,接著讓同學對第一類三角形進行起名,然后再通過比較分析,得出“鈍角三角形”這個既簡單又能突出這類三角形特征的名字。最后讓學生利用這一起名的方法,給另兩類三角形起名。

      至此,學生根據(jù)一定的標準,依從一定的規(guī)律,以三角形的載體,通過自己運作,進行了一次邏輯思維訓練,然后通過閱讀課本和觀看電腦演示,系統(tǒng)一整理已學的知識,再讓他們在組內說說學具袋中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通過看三角形的其中一個角,猜猜是什么三角形,使學生更明確地認識到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鈍角三角形,但只知道一個角是銳角的就不能確定它是什么三角形,

      必須是三個角是銳角的三角形才是銳角三角形的道理.

      第三階段:互測互評鞏固深化

      這一階段,主要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并進行相應的基本性、提高性、綜合性、拓展性的練習與檢測,使學習得以鞏固,并在應用知識的同時,對照目標檢測自己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評價與調節(jié)(邊電腦演示)。最后,我出示了一組拼組圖形(電腦演示),讓學生觀察,這些拼組圖形中用到了哪些三角形,并讓他們利用組內的三角形拼組一些有趣的圖形,說說這些圖形分別用到了哪些三角形。這樣的練習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聰明才智能和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和鍛煉。

      第四階段:總結評價,系統(tǒng)建構

      這一階段的總結評價是必要的,是對整一節(jié)課在知識上、方法上、態(tài)度上的總結與評價,應充分引導學生自評,提高自我評價能力。此外還應對本節(jié)學習的知識質穎解惑,把舊知識納入原有的知識系統(tǒng)中。形成知識網(wǎng)絡,為下一階段的學習作知識上、方法上的準備。

      至此,結束整節(jié)課的教學,在設計過程中,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存在不少問題,希望得到老師們的指導。歡迎批評指正!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5

      尊敬的各位領導 、各位老師們,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培智教育數(shù)學課《出生日期》。

      一、說教學內容

      《出生日期》這節(jié)課是根據(jù)智障學生智力的特點,結合智障學生的實際生活自編的教學內容。它為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或融入社會起著重要的意義,所以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智障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出生日期的含義,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

      2、 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記憶、思維以及生活等能力。

      3、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激勵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遇到困難勇往直前、依靠智慧努力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學習堅持不懈的品質。

      4、缺陷補償與潛能開發(fā):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活動中,樹立自信心,提高生活常識技能來補償缺陷。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用適合每個學生的目標來挖掘學生的潛能。

      三、說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

      四、說教學難點:

      能熟練掌握自己的出生日期,說出自己的出生日期。

      五、說教法

      1.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

      本節(jié)課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學生的缺陷補償和潛能開發(fā)相結合的教育方法。教師運用引導的方法,逐步引導學生掌握自己的出生日期。

      2.遵循個別化教育理念

      個別化教學方法貫穿整個課堂,針對智障程度不同的學生,教師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課堂要求。例如要求學生會說出自己的出生日期時教師需要向每個學生逐個進行指導。

      3.體現(xiàn)數(shù)學課堂生活化。

      本節(jié)課通過引導學生自己從生活中提取數(shù)學內容,再將其語言化、知識化,調動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從而將學習生活化,將生活學習化。這也是我從事七年培智教育一直實驗的教學方法。

      六、說學法

      因為教為學服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更注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說一說、讀一讀、動一動等自主學習方法來掌握知識,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記憶、思維等能力,克服學生的自卑心理,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七、說教學過程

      在整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注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地安排各項學習活動,注重引導學生的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

      (一)導入新課:

      在這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唱數(shù)、認數(shù)、認識日歷等知識,已為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起到了過渡、鋪墊的作用。所以用學過的知識導入新課。

      根據(jù)智障學生對知識形成緩慢、模糊,學得慢、遺忘快等的特點,在復習時以競賽的形式激發(fā)學生搶答,以小禮品為獎勵,從而喚起了學生對學過知識的回憶,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的積極性。

     。ǘ⿲W習新課:

      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用各種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出示卡片引導學生觀察。以教師為例,卡片出示出生日期,引導學生根據(jù)卡片上的三種顏色,啟發(fā)學生得出:出生日期是由年、月、日三部分內容組成,使學生理解并加深記憶。

      2、進行個別化教學,使學生掌握自己的出生日期。

      ①讓學生看卡片反復讀一讀自己的出生日期,使學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出生日期。

     、诮處熤该麑W生讀一讀自己的出生日期,指導學困生讀,加深學生記憶。

     、弁纼蓚互相說自己的出生日期,并讓學生分別到講臺上說一說,不僅突出重點,而且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懿捎煤仙峡ㄆ,閉上眼睛,心里說一說自己的出生日期,進一步加強學生記憶出生日期。

      (三)鞏固練習

      第一個練習:

      利用“比一比誰最棒”,激發(fā)學生在黑板上找出自己的出生日期卡片。

      這個活動分兩組進行:

      第一組:學生找出自己的出生日期卡片后,我采用逐個點評的方法,檢查學生找的卡片是否正確。

      第二組:學生找到卡片后,教師采用第一組同學幫助第二組同學檢查所找卡片是否正確地方法,讓全體學生動起來。

      第二個練習:

      利用去動物園看馬戲表演再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要能正確說出自己的出生日期是哪一天,就能得到馬戲表演的門票。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門票,而且還讓學生又一次記憶、加深鞏固了自己的出生日期。這個活動突出重點,強化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而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熟練自己的出生日期,突破了難點,使課堂教學達到了預期效果。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6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的《有余數(shù)的除法》。下面我將從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幾方面對本節(jié)課的是設計進行闡述。

      一、 教學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能在有余數(shù)除法的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數(shù)。

      2.引導學生在觀察、交流、操作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shù)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

      3.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確定此目標基于以下三點:

      一是基于對《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理解!墩n標》中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fā)學生數(shù)學思考,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是學生掌握恰當?shù)臄?shù)學學習方法。

      二是對教材的分析。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有余數(shù)除法”的內容。這節(jié)課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況后,再研究“分后還余”的情況。《有余數(shù)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也是今后繼續(xù)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教學本課時,我著重抓住“余數(shù)的認識及其含義”這個知識點進行教學。為了讓學生鞏固這個知識點,在新知授完以后,讓學生完成做一做的題目及練習冊中的題目。

      三是對學情的分析。有余數(shù)的除法是在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乘除法的意義,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對除法豎式進行學習,也是學習多位數(shù)除法的基礎。從教材上看,內容抽象,概念性強。從學生方面看,學生剛學過表內除法,比較習慣用乘法口訣求商,而有余數(shù)的除法不能直接用乘法口訣求商,學生比較難理解。尤其是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是有些困難的。

      基于以上幾方面的思考,我將本節(jié)課的重點確定為:知道什么是余數(shù)以及有余數(shù)除法算式的書寫。教學難點確定為:理解余數(shù)的含義和實際意義。

      二、 教法

      《課標》中指出,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fā)式和因材施教。使學生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本節(jié)課我采用講授法,引導觀察法、直觀操作法進行教學。

      三、 學法

      《課標》中指出,引導學生在觀察、交流、操作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shù)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本節(jié)課我將指導學生采用自主探索、觀察發(fā)現(xiàn)、知識遷移等方法進行新知的探究。

      四、 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分為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復習引入,通過復習表內除法的意義為學習新知做鋪墊。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通過談話和動手操作,讓學生初步感受“余數(shù)”然后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余的方法。有余數(shù)的除法是一個新的知識點,在學生感受以后,直接出示算式,并引導學生讀出算式。再指導學生說出算式個部分的名稱。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為鞏固練習,新知運用。在練習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有余數(shù)除法意義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與理解。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課堂總結,理解升華。課堂總結是學生對知識系統(tǒng)掌握的情況,同時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五、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在處理分一分的環(huán)節(jié)時,學生出現(xiàn)了多一個和少一個的兩種說法,課前預設不夠充分,處理得有點倉促。其實可以問學生分幾份多一個,分幾份少一個,多一個少一個都叫剩余,由此引出了余數(shù)。這樣處理水到渠成,容易理解。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7

      《加減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教材在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教學中安排了“加減法的估算”一小節(jié),這是估算正式教學的開始。我在設計教學時基于以下幾點考慮:

      1、了解學生作好必要的鋪墊低段學生年齡小,缺乏生活經驗,對“估算”理解模糊。在加減法估算之前,剛學習了兩位數(shù)的加減法筆算,一直強調計算要仔細認真,估算卻與精確算形成了一個反差。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缺乏估算的經驗,學生不理解教師的意圖,急著精確算。若單刀直入,就會導致學習開始階段的目標不明、動力不足,從而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與思維的展開。因此我認為不妨先來一段前奏,為學生帶帶路,作好認知與心理上的鋪墊,待水到渠成之時再展開教學。于是,課始,安排了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猜人數(shù)、猜體育用品的價格、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關鍵詞“接近”、“大約”,從而揭示估算的意義:不追求準確的結果,而只需一個數(shù)值范圍。

      2、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我根據(jù)《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及培養(yǎng)目標,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創(chuàng)設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活動情境,盡量將學習材料生活化,大膽地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shù)娜∩崤c補充,使學生親身體驗富有趣味的學習過程,身臨其境的去解決問題,體會數(shù)學的內在價值。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估算教室的人數(shù)——估算老師買體育器材帶的錢夠不夠——估算參加運動會的人數(shù)——估算啦啦隊的人數(shù)——估算轉呼啦圈的個數(shù)——估算水彩筆的枝數(shù)——估算買禮物的錢數(shù)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富于校園生活氣息的情境,使學生輕松自然地進入生活中數(shù)學問題的探究,去積極發(fā)現(xiàn)、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同時使學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向上的發(fā)展。

      3、體現(xiàn)估算方法的多樣化,個性化。由于學生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和思維能力各不相同,不同的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體驗和運用也各不相同,教師要營造一個自由、平等、開放的集體氛圍,充分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鼓勵學生的不同見解,只要符合科學性,教師都應尊重學生的選擇,如在探究100元錢買三件運動器材夠不夠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提出很多方法:用連加的方法估算、用連減的方法、用加減混合的方法進行估算,老師都應一一加以肯定和鼓勵。在教學中我們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發(fā)掘和鼓勵算法的多樣化、個性化。體現(xiàn)新課標中以人為本的新理念,使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當出現(xiàn)多種方法后,再讓學生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一種方法,同桌交流一下,充分體現(xiàn)人人學有用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學法來理解數(shù)學、運用數(shù)學。

      4、拓展時空,體驗知識的生活背景和應用過程。數(shù)學,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shù)學,幾乎都能在生活中找到。課堂教學生活化是新課程提倡的一個突出的特點。而生活中的數(shù)學,更是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興趣的最佳途徑。精選學生身邊的生活問題,作為學習的素材,必能喚起學生對數(shù)學的親切感,激發(fā)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節(jié)課圍繞“校園運動會”這一主線展開,由估體育器材單價,到買體育器材,到估計運動員人數(shù),再到運動員獻愛心買禮品這些情景都是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的,富于濃厚的生活氣息,能使學生輕松自然地探究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去積極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爭著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從而讓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對數(shù)學產生親切感,提高學習興趣。

      數(shù)學又應用于生活。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解決問題,將學數(shù)學和用數(shù)學有機聯(lián)系起來,讓他們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通過交流合作,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解決。在教學設計中,創(chuàng)設為孤兒院的孩子們買禮品的具體情境,“該怎樣設計購物方案呢?請你們設計一個購物方案,大約需要多少錢?實際要多少錢?你們的錢正好夠用嗎?剩下的錢怎么辦?多余的錢怎么辦?”這個實際問題,將教學內容更好的融入了學生熟悉的、新鮮的生活中,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體驗到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在小學數(shù)學中,我們應該精心設計教學情境,精心設置各種數(shù)學活動,提供學生體驗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shù)學活動,積極體驗知識形成過程、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應用過程及數(shù)學學習的情感和態(tài)度等內容,在再創(chuàng)造過程中獲取對知識和意義的理解和建構,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8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認圖形》是在學生已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以這些知識為支撐點,把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按邊的數(shù)量統(tǒng)一命名為四邊形。并在此知識點上通過遷移,讓學生認識五邊形和六邊形,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多邊形做好準備,同時也為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打下扎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等方法,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

     。2)參與對圖形的摸、搭、數(shù)、折、剪等實踐活動,體會圖形的變換,發(fā)展空間觀念。

      (3)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合作和交流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

      難點:體會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和變換,發(fā)展空間觀念。

      4、教具準備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為了豐富學生的感知認識,本課我借助以下教具輔助教學:

     。1)長方形、正方形紙張;裝有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信封;小棒等

     。2)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在教學時,我采用情景教學、直觀教學、活動教學、合作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認識四邊形,然后此基礎上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索,認識五邊形、六邊形,從而形成要知道一個圖形是幾邊形,可以數(shù)一數(shù)它有幾條邊的認識,這樣處理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學法:教學本課時,借助多媒體,引導學生采用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通過看,摸,數(shù),折,剪等活動調動他們多種感官參與,充分感知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的特征,讓他們在興趣盎然中充分感受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和變換,發(fā)展空間觀念。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活動,主要從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

     。ㄒ唬﹦(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2-3分鐘)

      新課開始,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情景,再現(xiàn)舊知:小朋友!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到有趣的圖形王國去玩,學生通過觀察,說出已經認識了的長方形、正方形、圓等。這樣的導入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鞏固舊知。

      (二)操作觀察探索新知

      1、認識四邊形(10分鐘)

      出示地磚圖,由體到面,說一說它們的面分別是什么圖形?然后觀察長方形和正方形,引出邊,接著通過摸一摸,有什么感覺?數(shù)一數(shù)邊有幾條?親身經歷了發(fā)現(xiàn)邊的過程,享受成功的喜悅,感悟到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在于不斷的自我探究之中。最后歸納出四邊形有4條邊。為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新知,讓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學生進行判斷后,要求學生分別說一說為什么有的是四邊形,有的不是四邊形。進一步加深對四邊形的理解。

      2、自主學習五邊形、六邊形(10分鐘)

      在學生認識了四邊形后,我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分享等形式自主學習五邊形、六邊形。通過用小棒搭五邊形、六邊形的活動,近一步鞏固五邊形、六邊形的特征,并遷移出多邊形。今天我們認識的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或者以后還會遇見更多條邊圍成的圖形,它們有個更大的名字,我們統(tǒng)稱它們叫做多邊形。

      接著讓學生思考:要知道一個圖形是幾邊形,可以怎樣做?

      通過全班交流,引導學生認識:要知道一個圖形是幾邊形,可以數(shù)數(shù)它有幾條邊。

     。ㄈ﹦邮植僮、鞏固新知(15分鐘)

      《新課標》指出:數(shù)學課程應體現(xiàn)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為實現(xiàn)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理念,我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讓學生動腦數(shù)一數(shù)、折一折、剪一剪來鞏固新知,深化思維。

     。ㄋ模┙涣魃罨卣寡由欤2分鐘)

      數(shù)學既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數(shù)學學習不能局限于課堂,它應由課內走向課外,由書本走向生活。我通過提問: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師生共同梳理本課學習內容,形成知識網(wǎng)絡。

      本課的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比賽、動手操作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他們提供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認識了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體會了圖形的聯(lián)系和變換,發(fā)展了空間觀念。實現(xiàn)了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理念。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9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5661頁,軸對稱圖形

      教學目標:

      1、聯(lián)系生活中的具體物體,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xiàn)象,認識軸對稱圖形。

      2、使學生能根據(jù)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在實物圖案和平面圖形中識別軸對稱圖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3、使學生在認識和制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激發(fā)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和制作。

      教學難點:

      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剪刀、彩紙、圖形紙、釘子板、字母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猜一猜情景導入

      1:欣賞錄像。(課件出示春天到北京旅游的景象)

      二、觀察、操作探究特征

      1、觀察,初步感知

      (1)認識對稱

      觀察照片,你能發(fā)現(xiàn)它們有什么特點嗎?(師課件點擊放大剪紙圖。)

      生:它的兩邊都是一模一樣的。

     。ㄕn件點擊返回)那其它物體有沒有兩邊也是一模一樣的呢?

     。2)揭示對稱

      像這樣物體的兩邊是一模一樣的,我們就說這個物體它是對稱的。那這些物體它們都是對稱的。

     。3)擴展認識

      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也是對稱的呢?(課件出示)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ㄍ乐g自由說,全班交流)

      2、操作,體會特征

     。1)從物體到圖形的認識

      把這些對稱的物體畫下來,得到下面的圖形:(電腦出示按天安門、飛機、獎杯、蝴蝶等實物畫下來的圖形)

      繼續(xù)觀察,這幾個圖形有什么特點呢?

      任選一個圖形,在小組內合作,嘗試能用什么方法來驗證它

      們是對稱的呢?

     。▽W生操作,教師巡視,選擇不同的實驗方法。)

      交流反饋。演示折紙過程:對折后兩邊是對稱的

      板貼:對折

      師:那再請同學們觀察一下,你把圖形對折后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在小組里說一說。(學生小組交流)

      生:它們對折后兩邊是對稱(一模一樣)的。

      師:那其他圖形也是這樣的嗎?師加以補充:像這樣,對折后折痕兩邊的部分完全一樣(對稱),稱為完全重合。板貼:完全重合

      師:為了使大家看得更清楚,我們請電腦老師來演示一下。(電腦演示:2個對折完全重合的過程)。請大家把其余的兩個圖形再折一折,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操作,小組交流述說)

      師:這些圖形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點名回答)

      生:它們對折后兩邊是能完全重合的。

      小結:像這樣,對折后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ò逄狠S對稱圖形的概念)

      師: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軸對稱圖形(板貼課題:軸對稱圖形)

      師:這些圖形都是(學生講軸對稱圖形),那誰來說說這三張圖形為什么是軸對稱圖形呢?

      生:(點名回答)它們對折后能完全重合,所以是軸對稱圖形。

      師:如果把剛才對折后的圖形打開來看看,還發(fā)現(xiàn)什么呀?

      生:一條折痕。

      師:有一條折痕。這條折痕就是這個圖形的對稱軸。(電腦演示對稱軸)(板貼:對稱軸)

      師:你能找出另外兩張圖形中的對稱軸嗎?相互說一說。(同桌交流)

      師:(小結)現(xiàn)在同學們知道什么圖形才是軸對稱圖形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小組交流)

      3、識別,加深體驗動手操作

      師:同學們的表現(xiàn)真不錯。今天,一些圖形娃娃也非常高興來參加我們的活動,但它們有個要求(電腦出示P57試一試)要請同學們運用這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找出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大家能滿足圖形娃娃的要求嗎?組長拿出信封中的圖形,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動手折一折,然后在小組里說一說你選的是軸對稱圖形嗎?為什么?(小組合作操作)

      師:(點名回答)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為什么?

     。c名回答,學生投影展示)

      師:那平行四邊形是軸對稱圖形嗎?為什么

     。c名回答并投影展示)

      師:(小結)通過剛才的操作,同學們知道怎樣的圖形才是軸對稱圖形嗎?

      生:(請23名學生說)

      4、訓練,鞏固特征

      師:看來同學們學得真棒。∠旅鎱抢蠋熌鼐鸵獊砜伎即蠹伊。

     。1)師:(課件出示第58頁第1題)這是我們生活中常會看到的一些圖形,你能一眼就看出它們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嗎?(直接提問,課件演示12個是軸對稱圖形,對有疑問的再演示)

     。2)師:同學們知道嗎,我們學的英文字母,有很多也是軸對稱圖形呢!就讓我們在搶答游戲中把它們找出來吧,看誰的反映最快。(教師舉字母卡片,學生搶答)

     。3)師:(小結)為什么N、S不是軸對稱圖形呀?

      生:(上來動手折一折)因為它們對折后不會完全重合。

      師:所以軸對稱圖形一定要對折后能完全重合。(學生一起說)

      三、做一做內化新知

      (1)教學例2做軸對稱圖形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軸對稱圖形,那大家想不想自己動手來做一個呢?請組長拿出信封中的材料,小組合作,各顯神通吧,看哪個小組制作的軸對稱圖形最美了。(小組合作設計,教師巡視)

      師:誰來把你的作品給大家展示一下呢?

     。ㄕ2種不同的方法到實物投影上展示,講講他們的做法)

      師:(小結)看來同學們的方法可真多呀,我們做出來的軸對稱圖形對折后能(學生講完全重合)(教師在實物投影上演示,并把一些學生的作品貼在黑板上)

      (2)師:昨天吳老師也剪了幾個軸對稱圖形,(電腦出示P59第4題)下面的圖案各是從哪張紙上剪下來的,你能連一連嗎?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59頁,在書上完成。(學生獨立完成,再點名回答,電腦相機演示連線)

      四、全課總結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軸對稱圖形,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呢?把你學到的本領告訴你的小組同學。

     。▽W生小組交流,再點名回答)

      (對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對折后的折痕所在的直線叫做對稱軸,還學會了做軸對稱圖形。)

      五、鞏固練習

     。1)師:同學們的收獲可真大!那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每個國家都有國旗,大家知道我國的國旗嗎?(電腦出示P59第5題)你能在下面一些國家的國旗中,找出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嗎?我們用手勢來表示,如果是軸對稱圖形就用**表示,如果不是軸對稱圖形你就搖搖手,明白嗎?

      (全班學生一起用手勢表達,老師在電腦上演示)

     。2)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那么多的軸對稱圖形,那同學們想不想自己來畫一個軸對稱圖形呢?(電腦出示P58想想做做3)畫出下面每一個圖形的另一半,使它成為一個軸對稱圖形!

     。ǚ_書到P58,學生獨立在書上完成,再電腦演示,做對的舉手)

      六、看一看拓展延伸

      師:軸對稱圖形以其特有的對稱美,給人們帶來了一種和諧的美感,古今中外,有許多著名的建筑也是對稱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對稱的建筑,感受它們的奇妙和美麗。娔X配樂欣賞著名的建筑圖片)

      師:生活中的對稱現(xiàn)象還有很多很多,有興趣的同學課后還可以到雅虎、百度網(wǎng)站去查閱一些有關軸對稱圖形的資料,和同學交流一下。

      教學反思:

      本課是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二學段空間與圖形中的學習內容,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難點是掌握判別軸對稱圖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事物有很多,也為學生奠定了感性基礎。

      這是一堂集欣賞美與動手操作為一體的綜合實踐課,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xiàn):數(shù)學問題生活化,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建構具有教育性、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題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以學生的自主活動和合作活動為主。

      縱觀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課堂教學模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師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并調動了每一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地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努力地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學生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學習情緒,切身經歷了做數(shù)學的全過程,感受了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品嘗了成功的喜悅。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崇尚美是人之天性,兒童亦然。整堂課以欣賞美為線索展開教學,本課就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景動畫: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久徘徊,在優(yōu)美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渲染中,兩只小企鵝到北京旅游,介紹沿途參觀的很多著名景物(這些景物都是對稱的),帶領學生一起暢游了一番,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開始觀察優(yōu)美的畫面,仿佛身臨其境,領略了對稱物體之美,從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發(fā),讓學生初步感知對稱的事物。這種贏造寬松愉悅、開放式的環(huán)境,學生紛紛自覺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觀察這些實物的特點它們的兩邊都是一模一樣的,從而引入對稱,逐步將實物抽象成平面圖形,通過操作實踐發(fā)現(xiàn)其共同特征,導入教學新授,達到串連教材的效果,讓學生在這種欣賞美的教學情景中快樂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的聯(lián)想、想象能力,引導學生感受美、鑒賞美、領悟美,達到情境(景)交融的教學效果。

     。c評:以學生身邊的事物為媒介,使教材內容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認識生活中軸對稱性質的事物,使學生進一步深入地認識幾何平面圖形的本質特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注意到圖片的顏色,在教具和課件制作中采用色彩鮮明的顏色,使學生感受到顏色的美,物體的美麗,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這樣美的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切感受到數(shù)學的美,來源于生活,來源于身邊,體驗到在數(shù)學中美的教育。)

      二、實踐操作、激活思維

      葉瀾教授曾在新基礎教育課題實驗中提出: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最終要落實到個體的學習行為上,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實踐體驗,才能真正對所學內容有所感悟,進而內化為己有,在學習實踐中逐步學會學習。

      本課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軸對稱圖形的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畫一畫,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在新授教學時并沒有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手段,而是把學生看作是課堂的主角,讓學生通過觀察平面圖形的特征,大膽地加以猜測,說出這些圖形都是對稱的,并通過小組動手操作來驗證它們?yōu)槭裁词菍ΨQ的,采用對折的方法來折一折,讓每位學生都參與活動,從只重視知識的教學轉變?yōu)樽⒅貙W生活動的課堂生活,給學生多一點思維的空間和活動的余地;在對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的特點,通過操作發(fā)現(xiàn)圖形的兩邊是完全相同的,這時教師就引入完全重合,讓學生反復地操作體會,再配合課件的動畫演示,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最后教師在學生動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配合課件動態(tài)出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讓學生了解這些圖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認識。

      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始終以學生動手操作實踐為主導,在鞏固練習中也安排了一些學生操作的活動,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會完全重合和不完全重合的區(qū)別,為辨別是否軸對稱圖形奠定了基礎。在最后的制作軸對稱圖形時完全放手讓學生去操作,活動的設計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體驗,使學習知識和提高能力同時得到發(fā)展。

     。c評:實踐操作是學習數(shù)學的根本,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線,教師的角色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使學生在經歷,體驗,探索過程中體驗軸對稱圖形的特征。一節(jié)課下來,老師說課的時間總共不超過15分鐘,剩下的時間都是學生的了,學生說的多了,動手操作多了,參與面廣了,能很好地發(fā)揮學生的動手和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三、小組合作、發(fā)揮特效

      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的經驗與收獲不盡相同,為了使學生個體

      的、群體的活動促進學生的整體的發(fā)展,教學中常發(fā)揮合作交流的功能,采用集體討論和交流的形式,將個人的經驗或成果展示出來,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眾多有差異的學生的不足。在本課中,有很多活動都是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由于低年級學生作圖能力不強,對于正確美觀地制作出一個軸對稱圖形還有一定的難度,但由于學生學習發(fā)展的進程不同,針對一部分學生已會制作的實際情況,我組織學生展開分小組合作討論活動:怎樣剪一個軸對稱圖形,然后評一評小組成員中制作的軸對稱圖形,在動手操作時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在引出軸對稱圖形時,也是通過小組合作,在操作、交流中感知,這樣盡可能地將每個人的收獲變成學生集體的共同精神財富,

     。c評:小組合作是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本堂課采用的小組合作較多,學生在活動中養(yǎng)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課外延伸、豐富情感

      本堂課的結尾讓學生欣賞古今中外著名的對稱建筑,配上古典的輕音樂,拉近了生活與數(shù)學的距離。古建筑又是一種藝術,滲透在數(shù)學學科中,既是學習數(shù)學的好材料,又是滲透民族文化的好題材,選擇切合教學符合兒童學習規(guī)律的素材,需要一些有民族特色的題材,如本課例中的背景音樂、古建筑、中國剪紙等就是在這方面作出的有益嘗試和探索。

     。c評:古建筑是中國民族文化的鮮活體現(xiàn),讓學生再次感受這些對稱物體之美,設計別出心裁。)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導入雖很貼近學生生活,體現(xiàn)欣賞美,也很自然,但總覺有些平淡。在判斷學過的幾何平面圖形是否軸對稱圖形,這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在匯報時處理得過急沒有注意到個別差異。

      教材分析:

      本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結合實例,通過觀察、操作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對稱現(xiàn)象,認識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為今后進一步探索簡單圖形的軸對稱特性,把握簡單圖形之間的軸對稱關系,以及利用軸對稱方法進行變換或設計圖案打好基礎。教材第一道例題首先出示了一組實物圖片,要求學生觀察并說說它們的共同特征,初步感知這些物體都是對稱的,并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再找出一些具有對稱特征的物體,在小組里交流。教材這樣安排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對稱現(xiàn)象。接下來,教材把上面的實物圖形進一步抽象為平面圖行,引導學生通過對折發(fā)現(xiàn)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軸對稱圖形的概念。第二道例題則讓學生利用已有的對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做出軸對稱圖形。以活動來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感性認識,豐富對軸對稱圖形的體驗,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想想做做安排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訓練幫助學生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廣泛聯(lián)系。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38頁,角的認識。

      2.教材簡析

      本課時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角,體會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為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奠定基礎。教材呈現(xiàn)的內容是例1,讓學生在實物當中認識角,了解角的基本特征;例2,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畫角;結合練習3,感知角的大小。

      3.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已經具備有關角的生活經驗,但是他們對角的認識是籠統(tǒng)的、模糊的,教學時應該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常見的物體和平面圖形出發(fā),組織學生進行一系列操作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對角的科學認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掌握角的各部分及名稱。

     。2).通過動手操作,認識到角有大小,并且學會比較角的大小。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感受數(shù)學就在生活當中。

      5.教學重點

      理解角,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6.教學難點

      學會比較角的大小

      7.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卡紙、扇子

      二、說教法

      根據(jù)學生知識的有限性以及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我對被本課的教學內容采用了一下幾種教學方法:啟發(fā)式談話法、演繹法、合作交流法,并在課前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激起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將這些教學方法合理地運用到教學過程當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過程中自覺地獲取知識,了解角并且學會比較大小。

      三、說學法

      動手操作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初步認識角的概念及基本特征,學會比較大小。

      合作交流法: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體會合作交流的精神,并在交流過程中,把自己想法告訴合作人員,提高學生語言交流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收情景,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角,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引出一組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通過觀察,認識圖中的平面圖形,從而引出課題認識角。并且引導學生說出角的共同特征。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表象,對角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二)、結合生活,感受角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將分為以下幾個層次進行教學

      1.找“角”: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充分利用教室中的材料找角。同學相互匯報。學生在找角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感受就在我們生活中,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樂趣。同學相互匯報,如有錯誤,可以幫助同學指出錯誤,提高他們的交流能力。

      2.摸“角”:讓學生上來摸一摸教師手中的角,在次直觀的感受角的基本特征,并讓學生說一說摸角之后的感受。總結出: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板書)向學生介紹角的部分的名稱。邊

      頂點

      邊

      (教師示范畫角)

      3.畫“角”做“角”:讓學生自己畫一畫,做一做,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并且進一步鞏固對角的圖形特征的認識。再通過判斷以下圖形是不是角、從平面圖形中找角,及時幫助了學生對角的概念加以鞏固

      (三)、動手操作,比較角的大小

      首先讓學生直觀的感受角的大小。先通過觀看老師演示紙扇打開和合攏的過程,讓學生直觀感受到角在變化,它是有大小的。再有了直觀的認識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動手操作感受角的大小,滲透比較的方法,并在小組當中進行交流。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感受數(shù)學的樂趣,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四)、鞏固角

      1.說一說下面的圖形中有幾個角?

      2.練習八第三題

      3.角在生活的運用

      通過以上的練習題,再次幫助學生鞏固角的知識。第三題讓學生感受角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在生活中觀察數(shù)學的樂趣。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11

      1、認識時間

     。1)鐘面上有時針和分針,走得快的,較長的是分針;走得慢的,較短的是時針;

     。2)鐘面上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1個大格有5個小格。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1大格是5分鐘。

     。3)時針走1大格分針要走一圈,所以1時=60分;

     。4)半小時=30分,一刻鐘=15分鐘

     。5)時間的讀與寫:如3:30,可以讀作3時30分,也可以讀作3點半;8時零5分應寫作8:05。

      2、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要按著時間的先后順序安排事件,時間上不能重復。

      (2)問過幾分鐘后是幾時,先要讀出現(xiàn)在是幾時,再推算過幾分鐘后是幾時幾分。

      (3)時針和分針能形成直角的時刻是3時和9時。

      一、說教材

     。ㄒ唬┙滩姆治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認識時間》第一課,是常見量教學。這節(jié)課教學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鐘面和整時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幾時幾分與幾時半,同時也為學生以后學習時、分、秒的認識及相關計算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分析,依據(jù)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明確時、分的含義,能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

      2、過程與方法:通過直觀操作與演示,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的過程,理解常見的時間單位,掌握基本的時間知識和技能。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使學生體驗時間的知識就在身邊,形成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ㄈ┙虒W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能準確數(shù)分(5分5分地數(shù))。

      2、能讀、寫幾時幾分。

      教學難點:

      1、理解1時=60分。

      2、概括認識時間的方法。

      3、正確認識“幾時差幾分”的時間。

     。ㄋ模┙叹吆蛯W具的準備

      課件,鐘表模型,制作鐘表

      二、說學生

      二年級學生對于時間并不陌生,生活中按時上學、放學、看動畫片、睡覺,經常接觸時間,并已掌握了關于時間的一些知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提供學生展示的機會,引導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

      三、說教法、學法

     。ㄒ唬┱f教法

      根據(jù)“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一理念,我以學生參與研究為主體,給學生提供放手的思維空間,創(chuàng)建新型的教學結構。

      運用演示法,通過直觀而形象的動畫,演示時針分針運轉過程,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實踐、合作交流中,達到知識的自我構建。

      運用引導法,概括看時間方法時,適當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進而得出結論,扶放結合,相得益彰。

      運用延遲評價,讓學生在自我反思中修正,掌握知識的同時收獲成功,建立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ǘ┱f學法

      根據(jù)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學習方法,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反思,我選取的學習方法是:

      讓學生探究思考,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充分利用鐘表模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撥一撥、認一認、想一想、試一試中完成對新知的探究。

      讓學生合作交流,通過小組討論看時間的方法,撥鐘練習,相互糾錯,獲得知識的同時,達到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四、說教學過程

      讓學生在玩中學,動中思,做中悟,親歷“做數(shù)學”的過程,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構建知識,形成能力,塑造品質的方式,基于以上理解,我設計了以下步驟:

     。ㄒ唬┱w設計,有以下4個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2、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3、動手實踐,鞏固新知;

      4、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ǘ┉h(huán)節(jié)設計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出示猜一猜:我有一個好朋友,嘀噠嘀噠不停走,叫我學習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幫手。

      以猜謎的形式引出課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學生興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參與學習,為這節(jié)課的順利進行做好心理準備。

      2、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這是本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由于本課容量大,知識點多,因此我設計了5個活動,我將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在體驗中獲取知識。

      活動一:復習舊知,認識鐘面

      讓學生說出鐘面上的時間(8時,1時),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過認讀已經學過的時間,讓學生們在復習舊知的基礎上,獲得成功的體驗。

      讓學生仔細觀察鐘面上都有什么?小組內交流匯報。(設置組長,監(jiān)督員,分享員)(12個數(shù)、時針、分針、格子。)

      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進行互補、互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了鐘面,同時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通過學生觀察和交流可以說出: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有5個小格。

      你知道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嗎?

      這一問題是本課重點部分的第一個突破口,學生可以通過加法、剛學過的乘法等各種方法來計算出12個大格里有60個小格,給接下來的認識分針走一圈是60分打下了基礎。

      活動二:認識時

      課件演示:閃動時針,從數(shù)12走到數(shù)1。時針走1大格經過的時間是1時。

      時針從12走到1是1小時,時針從幾走到幾也是1小時?

      學生發(fā)散思維,任意說出時針從幾到幾也是1小時,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思維得到張揚。

     。ㄕn件演示:1時多)現(xiàn)場操作演示時針指向幾時多,引導學生說出時針是走過幾,就是幾時多,如果時針指向學生不確定,可以延長指針,讓學生明白確定時針的指向。

      這是本課的一個亮點,通過靈活的現(xiàn)場教學演示,讓學生更加明確時針的指向,為后面學習認識幾時幾分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活動三:認識分

      師:分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分。邊說邊演示。

      利用課件邊演示邊提問:

      分針從12走向任意一個數(shù)是字是多少分呢?分針走了一圈是多少分?

      認識每個數(shù)字各表示幾分,是本課的關鍵,因為學生前面對鐘面上數(shù)60個小格掌握了各種方法,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以致用,遷移轉化,得出每個數(shù)字各表示幾分,分針走1圈是60分,比較輕松的突破了這一關鍵點。

      活動四:認識時、分的關系

      理解1時=60分的含義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根據(jù)前面掌握的時針走1大格是1時,和分針走一圈是60分,以及采用動畫的形式,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圈,能清楚明白的理解1時=60分。這里沒有讓學生動手撥鐘表,并非削弱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是考慮到學生在紛亂的針與格中觀察時分的關系,其效果不如多媒體演示更加生動,直觀。在學習中尋求的學習方式,以期待的學習效果。

      活動五:學會認、寫鐘面時間

      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出示例二3個鐘表,請學生試著認識鐘面上的這3個時間,和同桌互相說說各自的方法

      學生們學到新知后渴望實踐,出示這3個時間,形成新的認知沖突,而這些新問題正是學生利用剛剛學到的知識可以解決的,例如:時針是走過4,是4時多,分針是指向9,是45分,和起來就是4時45分。通過再次的小組合作交流,去發(fā)現(xiàn)、經歷和體會認讀幾時幾分的方法,體驗成功的樂趣。即提高了學生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又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接下來是在黑板上出示了這3個時間,讓學生認讀,指導書寫方法

      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從認識時間到會讀時間,再到會記錄時間,全面而又系統(tǒng)的把認識幾時幾分這一知識重難點突破了。

      3、動手實踐,鞏固新知

      動手實踐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練習。

      1、讓學生撥出第一節(jié)課下課的時間8時40分。

      兩個同學為一小組,一個同學撥鐘,另一個同學說時間。

      2、撥出自己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的時刻,讓小伙伴猜一猜

      學習生活中的數(shù)學是新課程標準精神的體現(xiàn)。注意根據(jù)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一些基本的練習,既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好習慣,又有利于培養(yǎng)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建立了時間觀念。

      4、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讓學生自己總結,不但使學生學會了認識時間,而且懂得了操作實踐,合作交流,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同時滲透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

      到生活中去尋找時間的不同表示。打通書本與生活,使數(shù)學知識融入學生生活之中,實現(xiàn)有效的溝通。這樣,學生將到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無盡的數(shù)學知識,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學生最豐富的學習資源。

      本節(jié)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使學生覺得數(shù)學就在身邊。我不是為了教學而教學,而是遵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guī)律,精心設計,讓學生懂得學好數(shù)學就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我充分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同時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運用多媒體與實物相結合的教學手段,構建教學模型,使原來抽象的概念更加具體化、生動化,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認識時間”是在認識鐘表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由于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我注意選取富有情趣的學習素材并借助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時間概念。教學開始,我利用猜謎語的形式和課本的主題圖引入,使學生感受到時間與生活的關系,并提高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新授部分分為這幾個層次:首先,多媒體展示了一個鐘面,讓學生清楚地看到鐘面上有12個數(shù)、指針和格子。緊接著,通過圖像的閃爍及聲響效果,讓學生了解到12個數(shù)字把鐘面分成了12個大格,每個大格又被分成了5個小格。然后,再通過動態(tài)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小格的過程,讓學生清楚地認識了時和分。接著,通過動畫演示和xx的變化,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周的過程,讓學生得出1時等于60分,較好地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最后通過“小芳的一天”、給小動物找座位、“吃”水果,認時間這幾個活動來鞏固新知,貼近學生生活,體現(xiàn)了“生活數(shù)學”的新理念。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數(shù)學廣角”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新增設的一個單元,是新教材向學生滲透數(shù)學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嘗試。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學生學習概率統(tǒng)計的知識基礎,同時也是發(fā)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本節(jié)內容在滲透數(shù)學思想方法方面力求通過讓學生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把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xiàn)出來,并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二、說學生

      學情分析: 根據(jù)學生認知特點和規(guī)律,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我首先利用遠程教育資源模式二中本課的相關課程資源,對教材進行了靈活處理,創(chuàng)設了挑戰(zhàn)數(shù)學廣角的情境,在一個又一個的活動情境中滲透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和組合規(guī)律的過程,在活動中主動參與,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其次,我關注師生合作,促進交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貫穿全課。充分應用分組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模式,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與同伴交流,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使學生在合作中學會了知識,體驗了學習的樂趣,活躍學生的思維。

      三、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比較、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

      2、初步培養(yǎng)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探索數(shù)學的濃厚興趣。

      學習重點: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guī)律的過程

      學習難點:初步理解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四、說資源

      資源準備:多媒體課件、數(shù)字卡片等

      五、說教法、學法設計

      教法、學法設計:講授法、討論法、實驗法

      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注重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通過課件演示、動手操作、游戲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學。

      六、教學程序

      1、通過課件出示數(shù)學廣角場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提示密碼信息:密碼是由1和2組成的兩位數(shù),讓學生說一說 (重點引導學生明確:按一定的規(guī)律進行。如先放十位上的2,再放個位上的1組成21,接下來把原來個位上的1放在十位上,把原來十位上的2放到個位上,數(shù)位交換一下就變成另外一個數(shù)12等等。)

      3、進一步探究排列方法

      課件出示題目用數(shù)字卡片1、2、3可以組成哪些兩位數(shù),請同桌同學互相合作,一個小朋友擺卡片,每擺好一個另一個人就在答題紙上把擺的數(shù)記錄下來。(同桌合作)

      學生活動時,教師巡視并參與學生活動。(學生所寫的個數(shù)可能不一樣,有多有少,首先,找?guī)追葜貜偷幕騻數(shù)少的展示。)

      問:哪組同學說一說你們寫出的兩位數(shù)跟他們的有什么不一樣?(有學生說他可能漏了,也有學生說他重復了)再引導:要想做到既不重復也不漏掉,哪位有好的方法呢?哪個小組愿意來匯報?(有學生說先位置調換,也會有學生說固定十位或個位。)

      問:你們覺得他們的方法好嗎?

      師用學生說的方法擺給學生看

      師一邊小結一遍用課件展示:看來我們在排列數(shù)的時候,要想既不重復也不漏掉,就必須要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進行。

      質疑:那誰是密碼呢?(點擊課件驗證)

      4、感知“組合數(shù)”的方法

      課件展示活動一:

      握手游戲

      (課件展示)如果每兩個人握一次手,三個人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學生活動):現(xiàn)在請同學們以3人為一小組為單位,每兩人握一次手,一遍握一邊數(shù),看3個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

      5、進一步加深對組合的理解

      師引導:我們班每個同學都很聰明,只要每個人都認真觀察,開動腦筋,沒有難題可以難倒大家!剛才大家的表現(xiàn)太棒了,數(shù)學廣角決定給大家頒獎。我們一起去領獎吧!(出示課件)兩套衣服

      你們喜歡哪套衣服呢?生自由回答

      這些衣服一共有幾種穿法?把這些衣服用序號代替,在作業(yè)本上連一連吧!

      生動手連一連,匯報結果

      6、效果測評,反饋信息

      練習一(課件展示)快看,喜羊羊親自來給大家頒獎呢,他是羊村里最聰明,最愛動腦的羊哦,他給大家?guī)硎裁炊Y物了呢?

      (課件展示)一個練習本

      出示問題(買一個練習本5角錢,有幾種付法呢?)

      出示1個5角,2個2角,5個1角的圖片

      每4人1個小組說一說吧!生匯報

      課件展示4種付錢方法

      練習二(課件出示)用數(shù)字卡片5、0、2、6可以擺出哪些兩位數(shù)呢?動手寫一寫

      提示:注意寫的時候要按順序寫,才能不遺漏不重復!

      師:能擺出幾個呢?指生回答

      課件出示結果,擺出12個數(shù)字讓學生觀察

      學生發(fā)現(xiàn)05、02、06不是兩位數(shù)。強調0不能放在最高位

      (通過練習加強學生對有序排列方法的掌握,也幫助理解兩位數(shù)的特征)

      7、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游玩了哪里?對!數(shù)學廣角。今天的數(shù)學廣角有趣嗎,你有什么感受和收獲?(學生自由發(fā)言,暢談學習收獲)。

      師小結:其實我們身邊有很多的數(shù)學知識,我們要仔細的觀察,認真思考,就能體驗到數(shù)學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13

      教材分析:

      教材內容及目標分析: 教材內容分析:《回家路上》是新北師大版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五單元教學內容。這是一節(jié)綜合應用學過的25的乘法口訣解決數(shù)學實際問題的練習課,教材由看圖講故事、練一練兩部分組成,看圖講故事主要是通過小動物放學回家的這一情境,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數(shù)學信息,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練一練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形式各異有趣的算一算、填一填等練習加深學生對乘法口訣的記憶與應用。 目標確定分析:本課是學生學習了2---5乘法口訣的基礎上而設計的一節(jié)練習鞏固課,教材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小動物放學回家的生活情境圖,目的是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片,獨立獲取相關的數(shù)學信息,并且能將獲取的數(shù)學信息重新整合而提出有用的數(shù)學問題來,從而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教學目標之一;其二,就是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乘法口訣,并且比較熟練地用口訣進行表內乘法的口算;目標三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初步的應用意識。

      教法學法:

      本節(jié)課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活動中獲取知識,讓學生自愿互相合作、互相交流,并感受合作學習的樂趣,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思路為: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提供機會,主動參與實際操作,深化理解實踐應用,形成本領完善認識,體驗成功。學生通過說一說,算一算,讓學生親自感悟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學生對枯燥的訓練往往不感興趣,但對以看圖講故事的形式呈現(xiàn)信息比較感興趣。所以我先創(chuàng)設了小動物放學回家的情境,提供了比較豐富的有關乘法數(shù)量關系的數(shù)學信息,并通過3個問題,給學生提供機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學過的乘法口訣的理解與應用。問題1:說一說,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在具體的情境圖中能夠迅速而全面地發(fā)現(xiàn)數(shù)學信息,對于正確解題是非常重要的。這里讓學生看圖找出數(shù)學信息,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老師適時加以引導,使信息更加明確化,為后面的列乘法算式打下基礎。問題二:你能根據(jù)圖中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在此,先讓同桌互相說一說,再提名匯報交流,讓學生在說自己的問題聽同伴的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提出問題的能力。問題三:你能解決這些問題嗎?讓學生根據(jù)問題列出乘法算式,并說出問什么這么列式,計算時應用了哪句口訣?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了2--5的乘法口訣,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了應用意識。之后的練一練通過故事串將這些不同形式的練習題串聯(lián)起來,讓學生在故事中始終以飽滿的精神、濃厚的興趣投入到練習中更深一步提高利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同時形成自己的本領。

      存在問題:

      本節(jié)課由于教室光線有點亮,多媒體課件效果并不好,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沒有完全的提起來,再由于實際把握的不好,課后的練習題處理的較少。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14

      一、教學設計理念

      1. 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體現(xiàn)數(shù)學無處不在。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龍舟比賽的場景,把學生帶入現(xiàn)實生活中去學習數(shù)學;通過手勢學習口訣,激發(fā)了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2. 經歷過程,全員參與,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在經歷主動編寫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中,特別注重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兩個關系的處理上。

      3. 精心組織,滲透方法,體現(xiàn)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師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學生始終在主動地進行觀察、推理、驗證、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體會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滲透了遷移類推的學習方法。

      二、教學內容簡析

      1. 教學內容: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表內乘法(二)中的《9的乘法口訣》。

      2. 知識基礎和作用:本節(jié)課是在初步理解乘法意義和2-8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學習的,是乘法口訣教學的最后一部分,所以9的乘法口訣的學習采取遷移類推的方法。

      乘法口訣是數(shù)學最基礎的知識之一,對今后的計算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學生必須熟練掌握。

      3. 對教材編排的理解:教材首先出示9條龍舟,每條龍舟上有9個人這樣的喜聞樂見賽龍舟場面引入;接著通過在數(shù)軸下面的空格里填數(shù),讓學生做9的連加練習,寫出乘法算式,是為了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最后總結9的乘法口訣,加深對口訣的理解和記憶。書上練習十九的1-7題是應用9的乘法口訣進行不同形式的練習,形式比較活潑。

      4.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經歷編制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9的乘法口訣的來源。

      (2) 通過觀察,掌握9的乘法口訣的規(guī)律,初步熟記9的乘法口訣,會用9的乘法口訣求積,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推理能力。

      (3)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編制口訣,初步學會運用類推的方法學習新知識和合作的意識。

      5.教學重點是理解9的乘法口訣的意義。難點是記憶口訣,正確確定每一個積。

      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和采取的教學方式

      依據(jù)教學目標,本節(jié)課主要設計了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 自主探究,編制口訣

      這一環(huán)節(jié)分為三個層次進行,一是搜集信息,二是處理信息,三是獨立編寫口訣。

      教師在導入中渲染端午節(jié)龍舟比賽的場景,同時出示龍舟圖,通過這個場景,讓學生收集數(shù)學信息并提出數(shù)學問題,學生可能會搜集并提出每條龍舟上有幾個人?也可能搜集2條龍舟有幾個人?3條呢?甚至提出一共多少人參加比賽?體會到數(shù)學的無處不在,

      第二個層次是處理信息。根據(jù)學生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在處理信息時從兩方面處理,一方面是在數(shù)軸上填寫連加的結果,邊看圖邊推想,這樣的形式呈現(xiàn),提高了抽象程度,滲透點與數(shù)一一對應的關系。在學生匯報時,教師1個9是9,2個9相加是18,3個9相加是27……9個9相加是81,處理信息的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獨立寫出9的乘法算式,根據(jù)連加的結果寫出得數(shù)。這樣設計的意圖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同數(shù)相加與乘法的關系,感知連加結果的特點。

      這時有了編制2-8的乘法口訣的基礎,編制9的乘法口訣就水到渠成了,依據(jù)學生學習情況,放手讓學生自主編制口訣,將過程填在書上,親身經歷口訣的產生過程,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總結出乘法口訣后,引導學生說出一句口訣可以寫兩個乘法算式。學生完成第84頁右邊算式的填空。

      從上面三個層次設計基本達到了圖、式、口訣三維一體,學生的獨立思考和交流學習活動貫穿始終。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15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與變換》的第一課時《銳角和鈍角》。

      一、說教材

      通過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的學習,學生已經學會如何辨認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并會用三角板來判斷一個角是否是直角。本單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銳角和直角。判斷一個角是直角、銳角還是鈍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進行比較,體現(xiàn)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二、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利用生動有趣的游樂場情境,讓學生在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采用了發(fā)現(xiàn)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去發(fā)現(xiàn)角和展示角,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fā)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擺一擺、分一分、畫一畫、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手、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

      通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學生可以使用更準確的、更具體的數(shù)學化語言描述生活中的數(shù)學現(xiàn)象,進行數(shù)學交流。例如,在描述紅領巾上的三個角時,可以說出“有兩個銳角和一個鈍角”的結論,二年級上學期就只能說有三個角。另外,直角、銳角和鈍角概念的掌握,可以為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奠定基礎。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所處承上啟下的地位,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和技能目標:能結合生活情景辨認銳角和鈍角,能口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征。

      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操作、分類、比較等數(shù)學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的探索過程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三、總體設計和說明

      本節(jié)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情境導入、感知角。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首先利用學生較感興趣的游樂場為情境圖(實物投影:書本第37頁的情境圖),讓學生去觀察,發(fā)現(xiàn)圖中的數(shù)學知識——角。目的在于引發(fā)學生的親切感,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景。再復習舊知,回顧上學期所學的有關角的知識:角的組成、角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與張開程度有關,為學習新知作鋪墊。

      第二環(huán)節(jié):分類比較、認識銳角和鈍角。

      在這一部分內容里,我分了兩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個步驟是畫角、分類,產生銳角和鈍角。

      我首先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新舊知識間的緊密聯(lián)系,引導學生在四張小紙片上畫出大小不同的角。再通過四人小組合作,把這些角合在一起進行分類,讓學生商量得出分角的方法,并給角分成幾類。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分法:直角一類(板書),不是直角的一類(板書)。

      當學生出現(xiàn)這樣的分法時,我會引導學生把不是直角的一類再分細一點: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ò鍟M瑫r,通過讓學生說說怎樣知道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角比直角小,使學生明確判斷銳角、鈍角的方法和判斷直角的方法一樣:都是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用三角板比一比板書上的任一個角),為本課的教學重點“能辨認銳角和鈍角”提供了依據(jù)。再告訴學生,他們的分類方法與數(shù)學家想得完全一樣,讓學生感受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最后,我從具體的素材出發(fā),適時地上升到抽象概念,即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銳角和鈍角特征的認識,給這兩類角分別取名。這樣從具體的素材出發(fā),適時地上升到抽象概念,體現(xiàn)了新的教學理念,本課題的教學內容:銳角和鈍角也順理成章地揭示了(板書)。

      第二個步驟是建立三種角的關系。

      為了理清銳角、直角、鈍角的關系,我先讓學生運用活動角(演示活動角)先擺銳角、直角,再擺鈍角、直角,讓學生得出三種角開口大小的關系是:銳角<直角<鈍角(板書),這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三種角的認識。

      在學習過程中,孩子更愿意去經歷、去實踐。他們更相信自己看到的,親自感受到的。因此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中,我充分重視了學生的體驗學習,在畫角、分類、交流、擺角、想特征幾個環(huán)節(jié)中,每個活動都給學生充分提供了“看、想、說、動”的機會。特別在做角、分類環(huán)節(jié)中,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利用已有經驗進行 “動手實驗——分類思考——概念概括——表達陳述”的探究過程,使學生對銳角、鈍角的認識建立在以直角為軸心的知識體系中,從而順利、穩(wěn)固地建立了銳角、鈍角的概念。

      第三環(huán)節(jié):鞏固練習,豐富提高。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玩樂中鞏固知識。在這里我主要設計了四項練習: 找出生活中的角、用三角板判斷角、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角以及創(chuàng)作畫。

      這樣的練習把學生的思維從課堂帶到了生活中,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shù)學無處不在。同時也讓學生學有困難,學有疑問,學有思考,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其中創(chuàng)作畫這種綜合實踐的練習,通過學生用角來創(chuàng)造美麗的圖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以外,也讓他們感受幾何圖形的美。

      第四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說說在這課堂里進一步研究了角,有什么新的收獲。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

      四、說板書

      本堂課板書比較精簡,首先板示學生的分類結果。再板示課題,最后板示銳角、直角、鈍角三種角大小的關系。這樣板書不但便于學生辨別,也突出了本堂課學習的重點內容。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的說課稿10-29

    小學數(shù)學《數(shù)學廣角》說課稿12-08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數(shù)學廣角》說課稿范文11-14

    小學數(shù)學說課稿11-25

    《小學數(shù)學乘法》說課稿08-14

    小學數(shù)學《通分》說課稿12-09

    精選小學數(shù)學的說課稿范文01-03

    小學數(shù)學《統(tǒng)計》的說課稿01-04

    小學數(shù)學周長說課稿12-14

    小學數(shù)學《周長》說課稿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