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活中的心理學之登門檻效應
一個朋友想請假。到領導辦公室,先問,“今天心情好嗎?”領導說,“怎么了?”朋友答,“如果心情好,我就說一件事,如果心情不好,就改天再說。”領導突然來了興致,請假,自然是水到渠成。
另一個朋友,找工作時藏起了學歷。她本科和我同校,先在英國讀了兩個碩士,然后到美國讀了一個博士。在美國,讀了博士一般都要到研究所或高校去工作,可是,她想進金融機構。于是,她藏起了自己的學歷,拿碩士證去找工作,順利就業(yè)。在不久以后的工作中,領導很快發(fā)現(xiàn)她的潛質(zhì),順利調(diào)到一個高一點的職位。這時,大家才知道,她是博士。接著,她用堅挺的博士學位,在那家公司做到了更高的職位。
不得不說,這兩個朋友,都很會用“登門檻效應”。臺階總是一級一級地登,這樣才能更順利地走到高處。當個體先接受了一個小的要求后,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可能會接受一項更大、更不合理的要求。
小區(qū)大門口新開了一家商場,很親民。營業(yè)員在里頭滑滑板、打打球、玩跳舞毯;孩子們也可以打游戲,圍著一個小小的游泳池釣魚,每隔一段距離,還有休息椅、飲水機,再往里去是比較大的兒童活動區(qū)、小小的圖書角、母嬰休息室。
我本來不太愛逛新商場,可是去一次之后,就變得很愛去了。不久,我發(fā)現(xiàn),家里很多東西都源自這個商場,原來喜歡逛的商場已經(jīng)基本被我淘汰了,因為從前的商場,你恨不得進去就買,買完就走,最好別逗留;而新開的商場卻讓人先樂于逗留,買不買在其次,你逗留久了,自然就愿意在里面轉(zhuǎn)悠,消費更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里德曼與弗雷瑟曾做過“無壓力的屈從──登門檻技術”的現(xiàn)場實驗。
實驗者讓助手到兩個居民區(qū)勸人們在房前豎一塊“小心駕駛”的大標語牌。在第一個居民區(qū),向人們直接提出這個要求,結(jié)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絕,接受率僅為17%;在第二個居民區(qū),先請求居民在一份贊成安全行使的請愿書上簽字,幾周后再向他們提出豎牌要求,接受者竟然達到了55%。
簽字這個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幾乎所有人都照做了,大家可能都沒意識到,這個小小的“登門檻行為”對接下來的決定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那天鄰居邀我去吃飯,一進門,看見廚房里還有一個忙乎的,對鄰居一口一個“姐”地叫,我以為是鄰居的好姐妹。后來,發(fā)現(xiàn)不過是一個直銷品牌的推銷員,打入家庭內(nèi)部而已。接著,我發(fā)現(xiàn),鄰居家?guī)缀跛械娜沼闷,都源自這個品牌。可以說,這個推銷員把這個家做“透”了。
不少推銷員都有這樣的本領。你在小區(qū)轉(zhuǎn)悠,遇到有人笑臉相迎地和你搭訕,然后無來由地夸獎你,通常你都是不會拒絕的,聊女人、聊孩子、聊美容、聊養(yǎng)生,一會兒,你就會對這人放松警惕。當她說,改天你到我家來,我給你做個美容試試,或者,你可以先買一個東西試試。話到這個份上,你要說“不去”、“不買”,似乎任何理由都有點兒牽強。
于是,你請回家了一樣東西。當你想再缺什么的時候,可能第一就想到了那個愛說愛笑的女人。成功的推銷員就是這樣,先登門檻,然后是客廳,一步一步登到了別人的廚房、衛(wèi)生間甚至臥室。
日常生活中也是這樣。當你要求某人做某件較大的事情,又擔心他不愿意做時,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類似的、較小的事情。
比如,你想讓父母買一個手機給你,可以避重就輕,“我想逛逛手機”。只要試上了手,就算這不在你父母的計劃之列,可能也會掏了腰包;你想約一個女孩吃飯并晚上一起玩,女孩很可能猶豫,如果你夠聰明,肯定會說“飯總是要吃的吧,一起吃飯吧”。只要一起坐下來,那接下來是看電影還是泡吧都無所謂,不是嗎?
你想讓一個人幫你值班寫報告什么的,如實相告八成被拒,把事情模糊化,“能不能幫一個小忙”,“不會占用你很多時間”,臺階一鋪,別人自然跟著就上了……
你可能會說,這些小動作對同樣的人可能用不了兩次就失效了。不過如果你不是惡意,大家都會買了這個小賬,讓你順利得逞的。就算后來知道了你的伎倆,通常也會一笑了之。
有的時候,放低身段是一種生存智慧。當你端著身段覺得自己很特別很了不起時,別人通常覺得你這人也就那樣;可是當你放下面子謙卑溫和的時候,別人反而覺得你這人有內(nèi)容。
【生活中的心理學之登門檻效應】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心理學效應論文12-12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學效應12-10
工作生活中的幾種心理學效應08-10
生活中的五大心理學效應10-24
生活中的3種常見心理學效應12-02
銷售心理學之羊群效應04-03
銷售心理學之投射效應04-03
銷售心理學之銷售效應04-05
心理學與生活:生活中十個常見心理效應12-05
職場中實用的心理學效應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