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理咨詢師教你成就“高效能”父母
生活中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有時候并不如意,甚至是劍拔弩張。下面來看看心理資訊“心理咨詢師教你成就“高效能”父母”。
每天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成就“高效能”父母
因為,孩子不一定總會聽父母的話。有些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拖拉、磨蹭的習慣,不管家長如何督促,如何大嚷大叫,仍然于事無補。還比如有些孩子的耐性差,做什么事都堅持不了幾分鐘,不管家長如何去鼓勵,去打氣,仍然會半途而廢… …
面對一個不聽話的孩子,做父母的該怎么做?不正確的方法和手段,可能會把你變成一個討孩子嫌的家長。
3月19日,杭州上城區(qū)青少年活動中心學生成長支持中心主任、國家二級心里咨詢師王珍做了一場公益講座,教授家長如何才能做一名“高效能”的父母。
王珍說,好的親子關系不會突然發(fā)生,多數(shù)父母需要不斷地學習。學習什么呢?“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增進情感上的鏈接。”
家長要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就必須重視與孩子相處的質量,“這種相處不但要有充足的時間,還要能促進親子間更深層次的感情。”王珍說,從這一點上來說,家長要經(jīng)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
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做家務;三是給孩子講故事,或者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王珍講到了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的故事。王珍說,奧巴馬的媽媽是19歲懷孕,22歲離婚,在婚后兩次身患癌癥,但就是這樣一位母親,把兒子培養(yǎng)成了美國總統(tǒng)。
奧巴馬的母親叫安·唐納姆,她每天白天上學讀書,晚上回家照看兒子。兩三年后,安·唐納姆對人類學發(fā)生了興趣,想去印度尼西亞研究深造。雖然奧巴馬當時還小,但是媽媽還是決定把他帶在身邊,不讓孩子那么小就離開自己。王珍說:“安·唐納姆說過,她不是個事無巨細照顧瑣碎的媽媽,作為一個單親媽媽她太忙了,但是在兒子教育中,無論什么情況,她都把孩子帶在身邊。她注重兒子的價值觀,這才是他放眼于更大事業(yè)的根基,而這些都是在與他陪伴和相處中潛移默化形成的。
以下幾點會降低父母的“效能”,家長可以來看看。
1、不重視孩子的感受
最近很火的一篇作文,一個8歲小男孩給媽媽講故事、洗腳,可媽媽在看手機。
“媽媽的這種表現(xiàn),會讓孩子很傷心,覺得媽媽是不是不喜歡自己了?”王珍說,每一個父母肯定都喜歡自己的孩子,但需要讓孩子感受到。“奧巴馬的母親不善于表達,她喜歡擁抱,一天會給奧巴馬100個擁抱。中國父母需要用自己的方式來給孩子傳遞這種愛。”
2、不停地嘮叨
有的愛,還需要放手,讓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王珍說,有一次她坐公交車,看到車上有一個初中男生,人很高,但低著頭一聲不響在啃玉米,邊上是她媽媽,正一路不停地嘮叨著,衣服要多穿點,在學校里不要打架,放學了要準時回家……
“一路上,這個男生都沒有抬起頭來。我覺得,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他還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王珍說,做父母的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在自己摸索過程中提升自我價值感,“如果孩子可以把事情做得很不錯,那他就會喜歡做事,進而衍生出學習更多事物的能力。如果這個時段,孩子經(jīng)常被卡主,那他就比較容易自卑。”
3、質問“為什么”
一個高中生,一次月考考了90多分,回家后高興地向媽媽匯報。媽媽卻問:“為什么沒有100分?”
一個“為什么”,讓孩子的喜悅之情一下子全沒了。王珍說,現(xiàn)在的孩子越來越討厭父母問“為什么”,這一個“為什么”否定了他們的自我認同。
“父母跟孩子說話的方式其實很重要的,我們應該把反問句改一下,比如孩子犯錯了,很多家長會這樣問:‘你為什么要這么做?’其實,我們可以換一種問法,‘你當初是怎么想的?’”王珍說,同樣一個問題,問法不一樣,孩子的感受就不一樣了。
【心理咨詢師教你成就“高效能”父母】相關文章:
巧用技巧教你成就誘人簡歷07-22
婚姻心理咨詢師教你如何去經(jīng)營一段好的婚姻10-10
心理咨詢師09-02
教你識別老板的心理底線06-17
孤獨的心理咨詢師09-20
心理咨詢師的作用06-29
對心理咨詢師與心理咨詢的誤解09-15
心理咨詢師格式論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