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5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fā)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習國學經典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習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
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許多優(yōu)秀的思想精華永久值得我們發(fā)揚。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從國學啟蒙開始。透過學習國學,能夠讓人明白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就應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就應從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就應以寬容的心去對待??能夠說,國學知識里應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能夠在經典國學的長河里凌波;能夠在國學經典的寶庫里采擷如花的詞語,構筑我心中最完美的教育詩篇;能夠用心中的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能夠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優(yōu)美的教育贊歌——“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國學經典自有一方天地,讓思想自由馳騁;國學思想使人秀麗,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國學精髓運用到工作、生活實際,指導其人生觀、價值觀,發(fā)揮修身養(yǎng)性之功效。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向閃耀著個性的光芒。
人們應對著來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競爭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tài),調適與他人的關系。《論語》中娓娓道來,輕輕拂去你心靈的塵土,教會你做人的道理。畢竟,這不是一個人的世界,不管多聰明能干的人,離開他人的幫忙,是難有建樹作為的。一個人只是一葉“舟”,而眾人才是既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完美的打算,在沒有實現(xiàn)之前務必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樣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不足6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fā)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xiàn)目標。
國學經典是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國學經典中對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自我內心的關系等資料都有著十分系統(tǒng)的論述。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禮貌的'主要載體,傳誦著中華文化的觀念禮貌。
它就像一根堅韌紐帶,將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華禮貌之珠串連在一齊,滋潤著中華物茁壯成長,展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使中華民族以特有品質和風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優(yōu)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現(xiàn)代禮貌,在國學各個學術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們能夠看到許多充滿人文智慧和寫信人生真諦的論述,其敏銳的觀察、合理的推定、經驗的告誡,不僅僅僅是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國安邦濟世之基。作為中華子孫,我們有職責將中華民族這筆精神財富吸收和傳揚。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總的來說,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還是很有見地的,盡管其教育思想帶有很強的階級色彩,但對于學習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一些教育規(guī)律方面的闡釋還是值得我們反思和借鑒的今后,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簡單而灑脫。
學習國學經典心得體會2
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從國學啟蒙開始。品讀國學經典,可以讓思想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馳騁,深刻領悟人生哲理,為你的人生撥開迷霧,指明方向。因此,作為林業(yè)局的干部職工,我認為必須認真學習國學,以此來提高自身素質,助力林業(yè)發(fā)展。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毙奚硎且磺械母,欲修其身,就要廣泛的學習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哲理,學會自我審視、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只有自身道德修養(yǎng)得以提升,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才能實現(xiàn)偉大的人生價值。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也要首先把眼下的事情做好。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fā)怒不是指責,而是要從自身找不足,進行自我審視、自我反省,在不斷的'自我反省中總結經驗教訓,制定方案來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問題才不會越積越多,矛盾才不會增加,工作才能更加和諧順利,人生目標才能得以實現(xiàn)。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边@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里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對待自己的親人朋友要常懷感恩之心;對待由困難的人要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對待犯錯的人要去包容理解他們……國學思想給我們啟發(fā),實現(xiàn)精神上的救贖,教會我們在生活中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梢哉f,國學知識里面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毛澤東曾經說“治國就是治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將不國!币虼耍覀冊趯W習國學知識的過程中,要注重它對當前工作的重要借鑒意義;尤其對國學中以孔子思想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學習,要努力發(fā)掘其中的人文智慧,領悟其中做人做事的原則、為人處世之道。在閱讀國學經典的同時一定要思考,要感悟,把國學經典的內涵與工作、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通過親自實踐來印證、修正和完善理論思想,使國學理論知識融入實際工作效果,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助力林業(yè)工作實現(xiàn)新發(fā)展、新突破。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我們應該以此為傲,大力弘揚中國傳統(tǒng)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學習國學經典心得體會3
今天聽了龐老師一天的課,滿滿的感動和收獲。
老師說,你給孩子足夠的愛,孩子回饋給你的也是同樣的愛,所有的付出都會有回報。
自從第一天走進傳統(tǒng)文化中心起,我就每天都被各位老師的真情所感染,幾乎每天都被感動的哭上幾次。我一度感覺自己是不是得病了,怎么這么愛哭,這么容易感動呢?其實不就是像侯老師說的往自己身上歸嗎?一歸,感覺自己做的非常不好非常不夠,既有感動的`淚水,也有慚愧的淚水。
聽完幾天課,確實認識到自己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對。以前從來不懂得認錯,就算錯了也不說自己錯了,總是趾高氣揚、目中無人。以前沒結婚時,父母就非常慣著我,使得我總跟媽媽頂嘴。上小學的時候學習還挺好,老師對我也好,所以養(yǎng)成了目中無人、特別傲慢的性格,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會為別人著想,唯我獨尊,強勢,用我老公形容我的話就是女王性格,所以導致我們倆剛結婚那幾年總吵架。自從來了傳統(tǒng)文化中心,感覺自己一下子變了許多,知道認錯了,知道慚愧了,這就是我最大的改變。
孩子也比以前懂事了;丶抑,他大姑給買的鍋包肉,他知道先給媽媽吃然后再自己吃,這是以前從來沒有的,多么可喜的變化!
媽媽改變了,孩子就會改變。這在我家得到了認證。我一定要堅持學習,繼續(xù)改過,把傲慢心、嫉妒心,見火就著的火爆脾氣都改了,我一定要堅定信心,不能放棄。
真的感恩傳統(tǒng)文化中心老師和義工們對我們的關愛,在這里我感受到了濃濃的愛和尊敬,在這個大家庭里,充滿著正能量,真的感覺自己身上滿滿的都是正能量。在這種環(huán)境里,我接受著陽光和溫暖,我感覺特別舒服!感恩所有義工老師的辛勤奉獻!
我愛傳統(tǒng)文化中心,我愛圣賢文化,我愛所有的家人們!
學習國學經典心得體會4
“核心素養(yǎng)”是當前教育領域最受關注的熱詞之一。近日在第二屆“北京教育論壇”上,專家表示,時代變化了,要求變了,呼喚核心素養(yǎng)的出現(xiàn)。討論中國的核心素養(yǎng)要結合中國社會發(fā)展階段的特點,要適應中國現(xiàn)階段的國情、校情。哪些素養(yǎng)是需要我們特別關注、我們的學生和國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養(yǎng)是新課標的來源,也是確保課程改革萬變不離其宗的‘dna’。核心素養(yǎng)將為北京學校帶來六大變化!庇嘘P專家表示,六大變化包括:
育人導向更加注重學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課堂教學更加關注課程建設綜合化、主體化發(fā)展趨勢;
實踐活動;更加關注學生學習體驗、動手實踐及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課業(yè)負擔將會進一步減輕課業(yè)負擔,課后作業(yè)形式及總量發(fā)生較大變化;
學校課程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
未來將更加注重增加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適應性。
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中心有關負責人在論壇演講中表示,“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yǎng)總體框架研究”工作報告已經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鑒定。
對于這一國家版“核心素養(yǎng)”具體內容,社會各界充滿期待,同時提供了多個方面的建議。據(jù)了解,參與“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制訂的專家陣容強大!拔覈A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yǎng)總體框架研究”項目始于20xx年5月,受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師范大學林崇德教授牽頭組織。項目由北京師范大學牽頭,華南師范大學、河南大學、山東師范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共同承擔。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學生發(fā)展指導高峰論壇表示,項目組共組織了48場訪談,涉及575位專家,提出了12個指標。其中一級指標有社會參與、自主發(fā)展、文化修養(yǎng)。二級指標中社會參與里面有道德品質、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自主發(fā)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學會學習、問題解決與創(chuàng)新,文化修養(yǎng)里面有語言素養(yǎng)、數(shù)學素養(yǎng)、科學技術與信息素養(yǎng),審美與人文素養(yǎng)等。
不過,最新出爐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征求意見稿)”透露,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xiàn)為9大素養(yǎng),具體為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chuàng)新。
通過學習《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我認為要想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應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個人發(fā)展過程中,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六大素養(yǎng)更是不可或缺的。
任何學科的學習,學習者只要有積極的態(tài)度、濃厚的興趣以及不屑的鉆研精神,知識和能力的獲得不僅沒有太大問題,還會有獨特的發(fā)現(xiàn)。換句話說,對于基礎教育而言,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進取心、抗挫力,應該比知識教學、能力訓練更重要。一個人的知識可以不豐富,一個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進取心在,抗挫力強,這個人的未來發(fā)展依然充滿美好。數(shù)學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協(xié)助下,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數(shù)學素養(yǎng)滲透到教學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數(shù)學素養(yǎng)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素養(yǎng),數(shù)學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它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教師貴在重視和堅持。要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不僅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識,更多的則是一種方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甚至于一種精神和態(tài)度,從而讓學生滿懷樂趣和憧憬地去學習它。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業(yè)特征。人的“核心素養(yǎng)”下的課程統(tǒng)整,課堂、集會中的自控和自律,討論、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統(tǒng)整所有的學科;學校運動會上的拼搏、包容、團結、意志,也可以統(tǒng)整所有學科。關鍵是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要回歸,回到“育人教書”,先“育人”再“教書”。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曾經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自主發(fā)展”是近日公布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包含的三大板塊之一,而“學會學習”又是自主發(fā)展的基本前提。
“學會學習”一直以來是教師與家長對學生的共同期望,換句話說,就是讓學生學會釣魚,而非只享受現(xiàn)成的魚。具體到基礎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怎樣才能讓學生“學會學習”呢?在我看來,在教學中可以分三分走。
幫助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在新課程標準倡導知識“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識點的跨度比較大,前后聯(lián)系相隔的時間也比較長。以北師大版《數(shù)學》教科書為例,小學四年級開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邊形的性質等知識,要求簡單應用;初中八年級要求簡單說明原理,廣泛應用;九年級要求進行推理證明和靈活應用。在如此長時間的跨度內,如果學生不會總結和梳理,那么必然會形成知識的“交通堵塞”。
隨著年級的升高,各學科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日益增多,學生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應當經常整理、復習、歸納和總結所學的.相關知識,通過自己的思考,逐步體會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簡單的知識結構和知識的遷移能力,這也有助于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如果學生不會歸納總結,在六年級復習時,可能還要翻看三、四、五年級的書本;在九年級中考復習時,可能就無法將七、八、九年級的知識系統(tǒng)歸納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在高考復習時,可能也不會把初、高中的知識建構成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那么最后復習階段學生的負擔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說觸類旁通了。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目的地完善“幾多幾少”,會對學生獲得學習方法大有裨益。作業(yè)少一點,學生看書的時間多一點;重復抄寫少一些,學生自己整理的時間多一些;共性的作業(yè)少一些,有針對性的作業(yè)多一些;老師講得少一些,學生交流的時間多一些。這種教學方式,能促進學生學會歸納總結。當學生逐漸能夠熟練地進行歸納總結時,就會逐步學會華羅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學習方法,其學習能力也會在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逐漸得以提高。
引導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
學生不應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應當處于主動、積極的知識構建狀態(tài)。每個學生都有其特有的個體學習經驗與知識結構,而新學知識和原有知識之間的銜接問題,可通過同化和順應等思維過程得到遷移和解決。
在同化過程中,新知識被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結構所解釋,并被納入到結構之中。如初中數(shù)學中的有理數(shù)、無理數(shù)、實數(shù)的運算,可納入到小學的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體系之中。在順應過程中,原有知識結構和經驗按照新知識的生成過程重新組合,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得到完善和發(fā)展,同時又產生新的變化空間。如較小數(shù)減去較大數(shù)在小學數(shù)學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初中有理數(shù)范圍內相關計算是可以成立的。
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是復習準備篇。這個設計就是為了小學、初中英語的銜接,兼顧了城市和農村學生的差異,因為農村和城市學生的英語起始教學時間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師了解學生,把握進程。這樣的課程設計,就是為了特定學段學生知識的銜接與遷移。
還有,小學階段的科學課,內容涵蓋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工程設計、技術科學等方面的知識,與初高中的知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涉及學科知識的遷移。但在現(xiàn)實教學中,很多老師僅僅是照本宣科,沒有引領學生及時進行歸納總結。如果在小學階段,學生掌握了這門課的基本思想要領,到初中開始學習生物、物理、化學時,就不會把這些學科看作嶄新的學科,產生畏難情緒。
現(xiàn)在很多地方的初中設立了“研究性學習”類課程,內容涉及自然學科、人文學科、工程技術學科的研究過程、學習方法和創(chuàng)造發(fā)明原理,一些學校的高中課程中還有數(shù)學建模、研究性學習課題等等。這些課程設計的初衷,就是加強初中、高中各學科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強化學生的知識遷移意識和綜合運用能力,從而為孩子們的終生學習、創(chuàng)新研究、保持探索的興趣打下基礎。
學習國學經典心得體會5
通過學習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知道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這個方面包含了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兩個核心素養(yǎng)。
1、人文底蘊,是古今中外現(xiàn)成的、成熟的文化體系的學習,是學生一切發(fā)展的基礎。只有有了人文積淀,基本的知識才能溝通和發(fā)展;只有有了人文情懷,做人做事才更有“人情味”,提高幸福度;只有有了審美情趣,知道什么是真善美,才能對美好事物追求,成就美好生活。
有了“核心素養(yǎng)”的明確后,教師一定繼續(xù)做實細致,嚴把學生的“人文底蘊”關,對學生的一生美好奠基。
2、科學精神對于人文底蘊來說,就更多了些方法、技巧,少了情感投入了。情理是不分家的,講“情”的同時,還要“理”。科學精神就是理,它建立在基本的科學原理之上,影響著學生對世間萬物的理解。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索是這個核心素養(yǎng)的三個基本點。
以數(shù)學學科為典范的課程學習,學生思維清晰,邏輯縝密就是在闡述理性思維;學生做學問,除了學還要問,對于問題,學生能管理好自己的問題,獨立思考,設法分析、解決問題這就是批判質疑;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不屈不撓,不斷嘗試,直至問題解決這就是勇于探索。
3、學會學習,擁有學習力。即便是再新的東西和知識,都在學習意識的指導下,利用合適的學習方式,巧妙的學習方法,準確快速地掌握住。做好樂學善學、勤于反思、信息意識才算是學會學習,“選擇的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獨立解決問題。
信息飛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等社會信息化發(fā)展大趨勢下,學會自覺、有效地使用信息,勢必要事半功倍的。這也和二七教育的“信息化”緊密相連,所有的.學習資源都可以共享開源,讓所有的學生學習都能夠高效,在數(shù)字化時代,更具活力。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生必須理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生命受之父母。要自我保護,適當鍛煉,擁有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例如,課間操的堅持,站姿、坐姿的標準,書寫的習慣等都是小學生要知道的。對于小學生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的能力還需更多的鍛煉,健全的人格正在形成,小學學生做好對于人生大局觀的認識即可,為成長打好基礎。自我管理方面,小學生的自我管理需要教師引導、家長監(jiān)督,適時的鼓勵、獎勵,擁有持續(xù)行動力,正確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學習國學經典心得體會6
讀國學學經典,從我個人來說,有不少的收獲和體會。收獲可以從兩方面來說:
一:提高自身素養(yǎng),為教育工作打好基礎。我從國學與經典中學習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學以致用。
二:從國學經典中學到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現(xiàn)代社會知識更新快,自己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太有限,根本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要做好新時代的教師,能適應時代的需求,現(xiàn)代教師必須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而學習,應該海納百川,應該博而精。新時代的知識技能固然要學。而我國古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是學習的寶庫,知識的海洋!墩撜Z》中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國學經典里的知識也一樣,就像陳年佳釀,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國學經典才經得起推敲,經得起品味!墩撜Z述而》中還說過: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這句話對我影響很深,讀書時我是個自信得有些自負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業(yè)余時間粗略地看了《論語》,現(xiàn)在,在工作的環(huán)境中才知道那句話說得太對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濟濟,讀中師出來的她們基本功非常扎實,書法、繪畫,音樂樣樣都懂。而且教學多年的她們經驗非常豐富,面對問題學生都能輕松應對。原本認為自己能像他們一樣應付自如,但是結果卻出乎意料。真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也下定決心虛心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并利用假期練習書法,爭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練得更扎實。收效還挺不錯,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積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對學生的觀念上,《論語》里說:因材施教。真是經久不衰的真理。剛參加工作時,由于沒有經驗,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我自認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實卻是違背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由于沒有重點,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教學結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詢建議。最后得出結論:要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比如我教畢業(yè)的幾個孩子有什么問題經常跑來和我說。例如,到中學學習壓力大,厭學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樣,要求她們必須死記硬背文化知識。而是建議一個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孩子朝體育方面去發(fā)展,一個愛繪畫并且很有天賦的孩子朝美術方面去發(fā)展、使她們找到自己的特長,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
在為人處世上,我也從國學經典中學到不少。曾學到過孟子的這樣一句話: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更應該以此做為自身的行事標準。人可以窮,但是要有骨氣,要有奮斗的決心,現(xiàn)在這個時代,只要勤勞,就能創(chuàng)造財富。做為一個農民的孩子,我從小就是吃苦長大的。但是我卻很感激少年時的貧窮,它就是一筆財富。它讓我知道一切都來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讓我早早地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從而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它更讓我從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勞動去創(chuàng)造財富。讓我成為一個正直,勤勞的人,F(xiàn)代社會機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驟富的人,但是,由于來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顯得那么不塌實。作為發(fā)展中國家,我國才過上好日子沒幾年,不能滿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處在這個太平盛世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以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來要求自己。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引起了眾多外國學者的關注。她們來中國旅游,來中國留學。那些哈韓、哈日、學hip-pop的孩子們都睜開眼好好看看吧。我們雖然不能像晚清時期的滿洲貴族那樣妄自尊大、閉關鎖國。但是當京劇、武術、中醫(yī)等國粹漸漸遠離我們的視線的時候,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把自己的經典都拿出來品好了,再去學其他的好東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國人。我們有很多好的東西,很多值得學的東西,個人認為把我們的根本學好了,才不愧為一個中國人。
通過學習國學,我體會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fā)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使我收獲頗多。現(xiàn)根據(jù)個人學習情況談一下兩點體會:
一、學習國學提高了自身素養(yǎng)
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識來武裝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認真負責,無怨無悔,踏實務實;凡是能夠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夠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敗的原因,不是行動前沒有計劃,而是缺少計劃前的行動。要善于從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實可行的計劃,立足實際,向著眼前的目標奮進。
二、學習國學豐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古為今用,是我們學習古代文學的唯一目的。學習國學,讓我了解了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豐富了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養(yǎng)。
通過學習國學,讓我明白對自己的父母和親人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包括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和其他長輩,關心體貼父母;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熱愛學習,與家人共同創(chuàng)造和諧快樂的生活;真實的感受父母養(yǎng)育之恩,有效的培養(yǎng)孩子關愛家庭、孝敬父母。
對待有困難的人,應該以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待犯了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教育孩子方面,從小要教育孩子講禮貌,做一個有禮貌的人;要讓孩子學會感恩,有孝心,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國學是中國人的國粹,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繼續(xù)學習國學,讓國學經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輕松而灑脫。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從學習國學開始,接續(xù)國學薪火,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
學習國學經典心得體會7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我們炎黃子孫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靈家園。國學經典則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xiàn),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中國人的文化根基,是中華生存、發(fā)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誦讀國學經典,品悟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涵養(yǎng)民族修為,承繼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華氣韻和民族氣質的現(xiàn)代中國人,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這是儒家最經典的一句話,告訴我們:學習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人,只有不斷地學習,自己才會完善。在社會不斷進步、競爭一天比一天激烈的今天,你不好好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必然會被社會淘汰!皩W”要學的精,“學”要學老,學到底。只有堅持到底才會得到勝利;只有學以致用,為我所用,才算是真正的學。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毙奚硎且磺械母,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師德是師業(yè)之魂——教師一定要修好社會公德,堅守職業(yè)道德,科學嚴謹、認真求實;為人坦蕩、光明正大、誠實守信,先人后己;廉潔奉公,端莊穩(wěn)重,平易近人;知識豐富、語言生動、儀表整齊、舉止文明,以實際行動感召、帶動和影響廣大學生,要以大愛之心關愛每一位學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薄凹核挥,勿施于人!弊约翰幌胱龅氖虑椋f不要強迫別人干;不能把學生當做自己的私有財產,更不能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出氣筒。因而,教師要加強自身的人格修養(yǎng),樹立師表形象。師德是師才之本——“師德養(yǎng)人,師才育人;德才兼?zhèn)浞綖樯鐣䲢澚!苯處煛皞鞯朗跇I(yè)解惑”,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yǎng)學生怎樣處事,怎樣做人。師德是師風之根——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一笑一顰、一喜一怒都無聲無息地影響著學生。良好的師德會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一種良好的習慣,是保證我們教育百年樹人最重要的根。
學習國學經典心得體會8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泰國將近一年的學生生活,讓我獨立不少。也讓我對泰國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文化習俗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就我個人而言,在各個方面都有了新的體會與認識。
一、生活方面,學會了獨立
還記得剛下飛機的那一刻,意味著經來到了另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開始了10個月的學習生活。也是那一刻,真正體會到泰國的熱。當老師把我們接到學校,住進宿舍,還為我們準備了飯菜,我們在泰國的生活就真正開始啦。
那一晚,我們還不適應那里的氣候,雖然開著風扇,但是半夜還是被熱醒了,然后開始有點想家,有點抱怨,也有點激動。慢慢的,我們適應了開著風扇睡覺的生活,也發(fā)現(xiàn),雖然很熱,但是空氣很濕潤,大家的皮膚也在慢慢變好,睡覺也就變得舒服了。
至于吃的,大家從一開始的不喜歡,吃到后來慢慢變胖,也就證明了大家對泰國食物的喜歡。由于我們在的學校,泰國學生下午放學就回家,所以食堂早早就關門。老師就允許我們自己在宿舍買菜來做。這樣10個月以后,大家的廚藝都是不可小覷的。對于我自己,我也從學習買菜開始,到后來能做出一頓家常便飯。
這樣,10個月以后的我,即使是一個人也可以把生活打理得僅僅有條,不再是住不慣就想跑,吃不習慣就抱怨,做不來就想放棄。我已經學會了獨立,能處理好遇到的`一些問題,讓自己的生活過的輕松愉快。
二、同學之間,要團結互助
剛去到泰國,由于大家泰語不是很好,也還沒有時間認識一些泰國朋友,所以大家的生活圈子一下就縮小了,僅限于同學之間。這樣,大家相處的時間多了,雖然更加親密,但也更容易產生矛盾,發(fā)生各種不愉快。有時甚至是一件小事,或者是一句無心的話,都會傷害到同學,朋友,彼此糾結,影響了學習生活。但畢竟我們都是中國人,是一起過去讀書的同學。
所以盡管我們有暫時的不愉快,但是只要哪個同學生病了,或者是遇到什么困難,大家的那一點小矛盾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家互相關心,彼此照顧。我肚子疼的時候有同學幫我買飯,找藥。胃疼時有人陪著我,心里有什么想法或者是有什么不愉快有同學聽我講,還給我意見。每晚吃晚飯有同學陪我去散步,聊天。誰煮了好吃的,都不會忘記帶一份給自己嘗嘗……
每當想到這些時,就覺得很幸福。有時候會想,如果沒有這么多的同學,自己一個人的話,雖然可以撐過去,但是就會比較辛苦。所以我得感謝她們,這10個月的幫忙照顧。也明白了每個人都不是孤獨的,都需要別人的幫助關心。這樣,如果有緣大家在一起。就應該團結互助,有小矛盾,小分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我們能好好的談一談,再想想平時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就會覺得應該珍惜這一份友誼,學會團結互助。
三、學習方面,知道了要堅持不懈
對于我而言,去泰國之前學的泰語基本為零,所以過去時當老師講第一堂課時,我真的是一頭霧水,隨時需要聽老師的講解或者是查字典,問旁邊的同學。幾乎一句完整的話都聽不懂。那時候一堂課下來,我們累,老師講的更累。但是教我們的老師都是很有耐心,態(tài)度很好的老師。他們不停的解釋,不停的帶讀,讓我們慢慢的有了進步,從聽懂一個詞到一句話,最后到一段話。雖然這個過程花了很長的時間,但是經過一個學期以后,老師還是認為我們大家都有了進步。我也慢慢摸索出學習泰語的一些規(guī)律,對泰國文化有了了解和興趣以后,感覺進步的就比較快。現(xiàn)在,對于泰語,我只能說知道點皮毛,可是我有了學習泰語的方法,對泰語也比較干興趣,所以即使不上上課,我也會自己繼續(xù)學習泰語,相信持之以恒的學習會讓我有所收獲。
四、走進泰國人家,了解了泰國生活
在有限的15天假期里,我有機會去到了泰國朋友家,了解了真正的泰國生活。朋友家住在普吉,我們是在中國認識的,她媽媽也到過我們家玩,所以當知道我去到那邊讀書時,一定要我去她們家玩。在朋友家六天的泰國式生活,讓我喜歡上了泰國的海,泰國的人,泰國的一切!首先,我覺得她們很友好,每次跟朋友爸爸去橡膠園時,在路上會遇到很多鄰居,就能感覺到大家的鄰里關系比較好,同時朋友家也是一個和睦的大家庭,她們全家?guī)页鋈ネ,做很多好吃的地道的泰國菜給我吃,還教我們學習泰語。家住的地方離海比較近,所以我可以騎著自行車就能到海邊看日落。那是我第一次看海,現(xiàn)在想起來都還是那么的懷念。
在泰國,由于氣候原因,大家早上起床比較早,晚上睡的也早。生活過的不是那么忙碌,但是日子卻過的有滋有味的。泰國人很友好,喜歡微笑,幾乎都會幫助有困難的人。泰國的流浪狗很多,但是很少有人會捕殺,卻經常有人拿食物到路邊去喂它們。泰國的沙灘很漂亮,會讓你流連忘返。泰國的人妖很漂亮,但是她們的壽命卻很短。泰國有很多的寺廟,很多的熱帶水果,很多的大象,喜歡上這一切,就愛上了泰國。
在泰國十個月的學習生活,讓我從開始的想家,抱怨陌生的生活環(huán)境,漸漸的被泰國的人,泰國的文化,泰國的海所吸引,到最后離開時的不舍。這一過程,讓我整個人都有了全新的改變。這一年曾讓我有過失望,有過無助,想過放棄,但是經歷過后,我知道了長大意味著獨立,應該學會堅強,自己的路沒有別人能代替,自己得學會面對壓力,面對未知的生活。
學習國學經典心得體會9
昨天本人聆聽我校校長組織全體老師學習國學經典的講座,從我個人來說,有不少的收獲和體會,現(xiàn)在外國人都學習我們的國學經典,創(chuàng)辦了不少孔子學校。我們國人有什么理由不學國學經典。學習國學經典:第一,提高自身素養(yǎng),為教育教學工作打好良好基礎。我從國學與經典中學習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學以致用。第二,從國學經典中學到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現(xiàn)代社會知識更新快,自己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太有限,根本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要做好新時代的教師,能適應時代的需求,現(xiàn)代教師必須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而學習,應該海納百川,應該博而精。新時代的知識技能固然要學。而我國古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是學習的寶庫,知識的海洋經典。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身素養(yǎng)
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養(yǎng)性齊家等等。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xiàn)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作為教師,我們除了在能力。知識方面外,還應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說到底就是業(yè)務+人格。盡管教師不是官,是教育人家,是學者,但是教師要想管理好學生,就要真正地為學校。家長學生辦實事,善于聽取來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見和建議,集思廣益。
二.學習國學可以提升班級及其他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入則孝,出則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長對的孩子來說是首先應該具備的品質。為此,我學校老師應該經常組織了對學生進行愛心。孝心教育的活動。包括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和其他長輩,關心體貼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勞動,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熱愛學習,與家人共同創(chuàng)造和諧快樂的生活。
學習了國學經典后,我認為還可以在我們的今后各項活動及班隊課中,加入經典誦讀,如《弟子規(guī)》《唐宋詩詞》《三字經》等適合孩子誦讀的經典;其次讓我們的環(huán)境與經典對話,收集有關宣傳資料。圖片。布置校園的環(huán)境。氛圍;利用傳統(tǒng)節(jié)日對學生進行滲透教育。如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每個節(jié)日的由來。慶祝方式。利用XX古城風俗習慣等內容,讓學生在接受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及個性品質。
古為今用,是我們學習古代文學的唯一目的學習國學,讓我們了解了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豐富了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養(yǎng)。
學習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0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亙古歷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典”的搖籃里孕育,華夏兒女在“名句”的吟誦中成長。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展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其優(yōu)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現(xiàn)代文明之中,成為了傳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這一句就是教導我們學習文化知識要用心,要努力,要刻苦,要實踐,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學習到真正的學問,我們才能夠真正起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作用。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如果只重力行,對學問不肯研究,就容易執(zhí)著自己的看法,而無法契合真理。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這一句告訴我們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即:用心記,眼要看,口中讀,三者同步,缺一不可,只有這樣,才能學習到真正的學問。讀書時要有規(guī)范,讀這一段,就不要想到另段,這段還未讀完,就跳到另一段。學習某一科目知識,就不能羨慕別的科目知識,這一科目的知識還沒有學習完,還沒有完全掌握,就不能學習其它科目。
“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這一句告訴我們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一定要有,一定要刻苦用功,絕對不能投機取巧。遇到難通的地方,要專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達了,這正是所謂書讀千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如果反復思考,還不能了解的話,就用筆把問題記下來,向有關的師長請教,一定要得到正確的答案才可放過。
“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書房要整理得簡單清潔,四面墻壁要保持干凈,書桌清潔,所用的筆、硯、臺要擺放端正。磨墨磨偏了,就表明這個人讀書的目的心術不正,亂寫字的學生,就表示這個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有問題。我們一定要愛護好自己的學習環(huán)境,把學習的環(huán)境維護得井井有序,才有益于我們的學習。懂得從人的微小動作去觀察每個人是否有用,有才,這確實是很有道理的。
“非圣書屏勿視敝聰明壞心志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做為一個學子,從小就要立志讀圣賢之書、學圣賢之教、行圣賢之道,不是圣賢之書,則千萬不能看,若在學習圣賢之教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時,絕不能自暴自棄,而是應以圣賢為老師,為楷模,長期熏習圣賢之崇高品德,做“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榜樣。這一句教導我們一定要接受圣賢之教,學以致用,做人決不能自暴自棄,自己的命運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改變命運靠自己的力量。
學習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1
一年一度暑期師德培訓學習。昨天本人聆聽我校校長組織全體老師學習國學經典的講座,從我個人來說,有不少的收獲和體會,現(xiàn)在外國人都學習我們的國學經典,創(chuàng)辦了不少孔子學校。我們國人有什么理由不學 國學經典。學習國學經典:一:提高自身素養(yǎng),為教育教學工作打好良好基礎。我從國學與經典中學習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學以致用。二:從國學經典中學到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現(xiàn)代社會知識更新快,自己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太有限,根本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要做好新時代的教師,能適應時代的需求,現(xiàn)代教師必須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而學習,應該海納百川,應該博而精。新時代的知識技能固然要學。而我國古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是學習的.寶庫,知識的海洋經典。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身素養(yǎng)
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靶奚、養(yǎng)性齊家等等!毙奚硎且磺械母,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xiàn)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作為教師,我們除了在能力、知識方面外,還應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 說到底就是"業(yè)務+人格"。盡管教師不是官,是教育人家,是學者,但是教師要想管理好學生,就要真正地為學校。家長學生辦實事,善于聽取來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見和建議,集思廣益。
二、學習國學可以提升班級及其他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入則孝,出則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長對的孩子來說是首先應該具備的品質。為此,我學校老師應該經常組織了對學生進行愛心、孝心教育的活動。包括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和其他長輩,關心體貼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勞動,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熱愛學習,與家人共同創(chuàng)造和諧快樂的生活。
學習了國學經典后,我認為還可以在我們的今后各項活動及班隊課中,加入經典誦讀,如《弟子規(guī)》《唐宋詩詞》《三字經》等適合孩子誦讀的經典;其次讓我們的環(huán)境與經典對話,收集有關宣傳資料、圖片、布置校園的環(huán)境、氛圍;利用傳統(tǒng)節(jié)日對學生進行滲透教育。如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每個節(jié)日的由來、慶祝方式、利用海安古城風俗習慣等內容,讓學生在接受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及個性品質。
古為今用,是我們學習古代文學的唯一目的。學習國學,讓我們了解了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豐富了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養(yǎng)。
學習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2
千呼萬喚始出來!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標的“源頭”、中高考評價的“風向標”,當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熱詞”,“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與20xx年9月18日正式出爐。初次聽到這個名字覺得非常的“高大上”,對其內容持懷疑態(tài)度,認為也是“換湯不換藥”,因此沒有細讀。深入的了解它的精髓卻是在20xx年的寒假,靜下心來真正的走進它,才發(fā)現(xiàn)它是真正“高大上”的培養(yǎng)人的標準體系。
所謂“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yǎng)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xiàn);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yǎng);其發(fā)展是一個持續(xù)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yǎng),隨后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近幾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接觸到了數(shù)學教學。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協(xié)助下,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數(shù)學素養(yǎng)滲透到教學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這便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下面結合自己所帶學科,談談自己對培養(yǎng)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的粗淺認識。
一、在教學中滲透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
數(shù)學思想是對數(shù)學和它的對象、數(shù)學概念,命題和數(shù)學方法的本質的認識。數(shù)學方法是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數(shù)學教學要在重視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數(shù)學方法、感悟數(shù)學思想,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用數(shù)學思維、數(shù)學手段和數(shù)學方法去分析和解決數(shù)學中的具體問題以及其他的一些現(xiàn)實問題,這是數(shù)學教學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數(shù)學教學的.本質要求。數(shù)學思想和數(shù)學方法是數(shù)學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蘊含在數(shù)學知識發(fā)生、發(fā)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要由表及里,循序漸進。要在知識發(fā)生過程中滲透數(shù)學思想,要在問題的探索和解決過程中揭示數(shù)學思想,使學生從中掌握關于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知識,并把這些知識應用在后續(xù)的學習中,科學地 獲取數(shù)學知識。知識的記憶是暫時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長遠的。知識使學生受益一時,而思想和方法使學生受益一世。例如:五年級數(shù)學上冊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通過割補等方法推導出面積公式,學生印象深刻,計算題目時就不容易出錯。知道了方法,學習就相對輕松了。
二、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作為一種能力和品質,作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建立“發(fā)現(xiàn)式學習”的教學新模式,營造學生思維的平臺。思維的發(fā)展,需要土壤,需要平臺。好的教學策略是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進一步釋放學生的思維潛能、進一步保護學生的思維火花。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努力學到的知識,絕不授予學生,凡是學生經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把“教—學”活動中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既給了學生思維的自由,也給了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壓力,從而迫使學生去思考。在數(shù)學課堂中,我經常把問題拋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開展小組討論,讓學通過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找出答案,學生興趣濃厚,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這也是核心素養(yǎng)里關于學生自主發(fā)展的要求。
三、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邊的事物數(shù)學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shù)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lián)系,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日常生活中坐出租車時我們會遇到如何計算車費的問題。教學時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景再現(xiàn),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計算,掌握這類應用題的計算方法。另外,在數(shù)學教學中注重保護和培養(yǎng)學生的直覺意識,講一些數(shù)學的發(fā)展史,例如:《認識分數(shù)》時,講講分數(shù)的發(fā)展史。多參加數(shù)學社會實踐等,都能使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得到一定的提高。
數(shù)學素養(yǎng)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素養(yǎng),數(shù)學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它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教師貴在重視和堅持。要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不僅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識,更多的則是一種方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甚至于一種精神和態(tài)度,從而讓學生滿懷樂趣和憧憬地去學習它。
學習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3
二年級暑假時,爸爸要求我讀誦《弟子規(guī)》,剛開始時,讀起來朗朗上口,覺得挺好玩,可爸爸要求我背誦下來,這可真有點難為我了,在爸爸的堅持下,慢慢的,每天背幾段,一個暑假,我終于全部背下來了,經過爸爸的耐心講解,我還真明白了很多道理呢,這個暑假收獲可真不少。后來在一次課堂精彩三分鐘上,我一口氣背下《弟子規(guī)》,同學們被我字正腔圓、抑揚頓挫、順口連句的背誦聲所打動,贏得一陣陣掌聲。我為讀到這本好書而感到自豪和高興。
首孝悌。爸爸告訴我做人首先要學會孝敬自己的父母,愛護自己的兄弟姐妹,還說一個人如果連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他怎么可能去尊敬、愛護別人呢?爸爸也時常以這句話來教育我,正是因為學習了《弟子規(guī)》,我對爺爺、奶奶都很尊敬,每逢奶奶過生日時,我總會送給奶奶一個意想不到的禮物,使爺爺、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平常早晨上學前,我總會先向爸爸、媽媽鞠躬請安問好,然后再高高興興上學去。在班上與同學們也團結的很好,同學間過生日時,我們相互間還上門祝賀。
次謹信。書上解釋說,其次說話要謹慎,為人要誠信。要求做人說話要講究方法,不要冒然隨便亂講,弄不好會傷害到別人,甚至好事變成壞事,這一點對我們小學生來說可真夠重要,平時我總好講話,守不住口,今后需要多加注意。為人要講信,平時凡借了別人的錢物,我就會即時歸還。
還有很多諸如“身有傷,貽親憂。字不敬,心先病……”爸爸在看到我生病或受傷時,會用《弟子規(guī)》上話來告訴我,這樣會導致父母擔心的?吹阶謱懙牟缓茫部倳f字不敬,心先病,你態(tài)度不端正,不恭敬,當然字就寫不好。
《弟子規(guī)》上的句子短,好記,都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有關的問題,用《弟子規(guī)》上的話來規(guī)范我們的言語行動,就會使我們小朋友變得懂事,有禮貌。盡管我還有很多不足,與《弟子規(guī)》上的要求還有差距,但在我今后的成長過程中,我會以《弟子規(guī)》為鏡子,時常照照自已,力爭使自己取得更大進步。
學習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4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亙古歷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典”的搖籃里孕育,華夏兒女在“名句”的吟誦中成長。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禮貌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禮貌之珠串連在一齊,展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其優(yōu)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現(xiàn)代禮貌之中,成為了傳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類共有的禮貌與智慧的結晶。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這一句就是教導我們學習文化知識要用心,要努力,要刻苦,要實踐,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學習到真正的學問,我們才能夠真正起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作用。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如果只重力行,對學問不肯研究,就容易執(zhí)著自己的看法,而無法契合真理。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這一句告訴我們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即:用心記,眼要看,口中讀,三者同步,缺一不可,只有這樣,才能學習到真正的學問。讀書時要有規(guī)范,讀這一段,就不要想到另段,這段還未讀完,就跳到另一段。學習某一科目知識,就不能羨慕別的科目知識,這一科目的知識還沒有學習完,還沒有完全掌握,就不能學習其它科目。
“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這一句告訴我們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務必要有,務必要刻苦用功,絕對不能投機取巧。遇到難通的地方,要專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達了,這正是所謂書讀千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如果反復思考,還不能了解的話,就用筆把問題記下來,向有關的師長請教,務必要得到正確的答案才可放過。
“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書房要整理得簡單清潔,四面墻壁要持續(xù)干凈,書桌清潔,所用的筆、硯、臺要擺放端正。磨墨磨偏了,就證明這個人讀書的目的心術不正,亂寫字的學生,就表示這個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有問題。我們務必要愛護好自己的學習環(huán)境,把學習的.環(huán)境維護得井井有序,才有益于我們的學習。懂得從人的微小動作去觀察每個人是否有用,有才,這確實是很有道理的。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存放經典著作,要有固定的書架或書柜,每一次讀書之后,要將書放回原處存放。書本有殘缺或損壞時,應補好,你愛書,書就愛你,有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獲,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獲。這一句是告訴我們愛惜經典著作是一件頭頂大事,沒有一件事情能夠比愛惜經典著作更重要。我們要像敬愛尊長一樣敬愛經典著作,要養(yǎng)成有條不紊、一絲不茍的認真態(tài)度,這是對中國文化的敬愛和尊重,
“非圣書屏勿視敝聰明壞心志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做為一個學子,從小就要立志讀圣賢之書、學圣賢之教、行圣賢之道,不是圣賢之書,則千萬不能看,若在學習圣賢之教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時,絕不能自暴自棄,而是應以圣賢為老師,為楷模,長期熏習圣賢之崇高品德,做“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榜樣。這一句教導我們務必要理解圣賢之教,學以致用,做人決不能自暴自棄,自己的命運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改變命運靠自己的力量。
學習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5
龐老師讓孩子寫一篇感謝爸爸媽媽的作文,選了幾個寫的好的典型作文,在家長班讓家長讀。
當李容一的媽媽用她那顫抖的手拿著孩子作文朗讀,潸然淚下的那一刻,我徹底的淚崩了,幾乎是泣不成聲!不是說孩子寫的多動聽多完美,也不是被李容一媽媽的淚水所感染,是真的感覺自己錯了,因為現(xiàn)在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玩兒手機,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根本沒有想過孩子的感受,根本不顧及孩子的想法。
就像老師說的,家長總是向孩子要道,和孩子說當媽媽的都是為你好,生了你養(yǎng)了你,供你吃供你喝,給你洗衣做飯,你就應該聽話、孝順!其實,家長沒做好,孩子能做好嗎?我們根本沒有資格要求孩子。過去我總是對孩子說狠話,有時還罵孩子很難聽的話,總是要求孩子按我的模式走,總說孩子這沒做到那沒做好,總說孩子對我不孝順,頂撞我了,反過來反思一下自己做到了嗎?自己這么大了,有時還頂撞媽媽呢,好話沒好聲的。孩子都是和我學的啊!
我們對孩子的愛是自私的愛,是要求回報的愛,都說母愛偉大,而我真的沒有感覺到自己的偉大。其實我從來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從來沒有真正的理解孩子的內心,從來沒有發(fā)自內心的陪孩子玩兒過,總是愛手機比愛孩子多,沒事就玩兒手機,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直到今天龐老師給我們留了作業(yè),讓我們和孩子一起跳《生命之河》、《愛和關懷》和《乖寶寶》,10年了第一次感覺到和孩子那種心與心的碰撞,感覺到孩子的童真和可愛,真正的母子心連心融為一體,心與心真正的.碰撞到了一起。孩子也感受到了媽媽對他的愛,我也感受到了孩子對我的愛。
真的感謝龐老師給我們的啟蒙,使我們能和孩子一起玩兒起來,一起學習,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用我們的愛和真心來陪伴孩子,做一個合格的媽媽!感恩所有的老師和義工們,你們辛苦了,我愛你們!
【學習國學經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11-22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01-05
學習國學經典心得體會01-13
學習國學心得體會02-02
學習國學心得體會09-23
學習國學經典心得體會02-28
學習國學經典與教育心得體會03-28
《國學經典》學習心得體會08-24
國學經典學習心得體會02-18
學國學心得體會_國學學習感悟與收獲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