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到底應(yīng)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道德經(jīng)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道德經(jīng)讀后感1
今天終于把道德經(jīng)讀了100遍,終于擺脫了被債主催的感覺。讓我們盡全力寫一篇博客。
但是剛看的時候看多了暈倒了;越讀越經(jīng)文,感覺每天的失落。被古老師逼著寫博客讓我想起了讀研時的趣事。
當時我們戲劇專業(yè)一共3個導師,每個導師有1~2個研究生,一共4個人。所以所有的課都直接去老師家。有時候上課討論名劇的課文,有時候老師放CD?吹斎缓荛_心。沒想到,老師拿遙控器的時候,愣了一下。“我們來分析一下這段!”頓時懵了。畢竟看碟的.時候,看劇是感性的,需要的是共鳴效果;突然大腦要切換到理論分析和邏輯思維,處于空白狀態(tài),就要搜索大腦的每一個角落去回憶可用的情節(jié),尋找可用的理論框架。再看完碟片,感覺有點抖索。我時不時用眼角看看老師要不要拿遙控器。我看劇的時候也嘗試調(diào)動一些腦細胞做一些分析,但是后者基本上很難做到。老師停頓的時候,我們四個人總是不知所措,不喜歡看。
讀《道德經(jīng)》寫博也很難。讀圣經(jīng)的時候,隨著次數(shù)的增加,越來越像小和尚念經(jīng)一樣漫不經(jīng)心。按照照顧老師的理論,不需要動腦,總結(jié)事情寫博一定要動腦。當你在兩者之間切換時,你會情不自禁地感到失落。
我們擠一點“牙膏”:
在人生的初始階段,因為我們的身體和生活條件在“不斷增加”,我們的精力會更多甚至完全投入到外在的東西上,比如“為了學習”,比如追求名利。在那個階段,我們滿懷雄心壯志,意氣風發(fā),痛斥方遒,相信人定勝天,相信人定勝天,相信“我能行”。但是當我們的身體、事業(yè)、生活的其他方面都在慢慢衰退,也就是“日薄西山”的時候,大家就會轉(zhuǎn)向內(nèi)心,也就是“求道”。具體的道雖然多種多樣,但可能是儒、道、佛、基督、心理學、瑜伽、其他靈魂的雞湯,也可能是大法。看到我不行,人的終結(jié)就是神的開始,道的開始。
道德經(jīng)讀后感2
剛讀完《道德經(jīng)》,我從中遭到很多啟迪。作者老子是我國古代的著名思想家,哲學家。這本書是老子的亂世之道和人生哲學,而非我原以為的道德教材。固然只讀了20多頁,但是由于領(lǐng)悟力有限,通讀全書,能了解的一定有十之二三。
首先,老子概括了當時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現(xiàn)象的變化,事物都向它相反的方向變?nèi)。指出“物極必反”的通則,無論在哪一方面皆是如此的。
其次,老子認識生活世界,看待生活的態(tài)度,主張貴柔、守雌,反對堅強和進取,老子的思想是無為。
如今的人普遍都以為他的思想十分消極,其實他的思想更多的包含了對廣闊勞動人民的酷愛。他希望經(jīng)過它的思想來影響統(tǒng)治階級,讓老百姓可以得到更多涵養(yǎng)生息,讓老百姓安居樂業(yè)。
我認為“無為”包含著順其自然不勉強去做的指導思想,因而能夠浸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就比方說教育理念中也能夠自創(chuàng)。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學習是一件盲目自愿的事情,學生只要主動的學習,把學習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才干夠?qū)W有所成,這就需求我們教育者在教育理論中引導學生快樂、輕松、盲目、自愿的.學習。教育中的無為而治,不是不論,而是因勢利導,絕不拔苗滋長。不順應(yīng)自然規(guī)律,濫施各種生長激素,不尊重孩子的意愿自覺參與各種奧數(shù),學鋼琴,拉小提琴等培訓常常適得其反。
同時老子的“物極必反”的思想似乎在預(yù)言今天的社會。人類所追求的所謂文化,所謂科技,現(xiàn)代化,都應(yīng)該是為人類效勞的,但是環(huán)境污染,能源耗盡,消費率進步,失業(yè)率上升,貧富差距的拉大,似乎又和所謂高科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人們?yōu)榱吮W」ぷ鞫ぷ鳎瑹o暇關(guān)注本身和家庭,有時間的時分沒錢,有錢的時分沒時間。又或者說兩者都沒有。這樣的社會又怎能說是美妙的呢?在高度興旺之后,人類當有所回歸,以免到達極致走向另一面,走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老子不愧是我國古代十分巨大的思想家,而且在如今,他在全世界的影響力遠遠超越孔子。老子的學說“玄之又玄”,但是我卻沒有能發(fā)現(xiàn)“眾妙之門”,自古以來研討老子的人太多太多,但我總以為體會到“物極必反”,“無為”之類的人生哲學,對個人來說更有意義。我以為他的許多觀念值得我們?nèi)ド钌畹厮妓鳌?/p>
道德經(jīng)讀后感3
老子被后人按照西方哲學體系的標準,被歸入自然主義哲學家的范疇,是有道理的,他對社會、個人存在、發(fā)展的哲思觀點,都是從自然規(guī)律類比推理過來的,一句話以天道推理人道,用道德經(jīng)的話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規(guī)律非常多,難以用具體語言駕馭,所以創(chuàng)造了本體論的.“道”,整體代表自然規(guī)律。
此章,用反例的自然和社會現(xiàn)象,證明天道的規(guī)矩是不居功,不作為,不占有,隱含了一個觀念“得道高人~圣人應(yīng)該循天道,做到功成身退,不貪功,不念名,治理社會不要因為個人欲望而下發(fā)過多指令制定過多政策”。
當代,我認為,阿里巴巴的馬云是修道得道了的,順應(yīng)天道而為,功成身退,急流勇退,境界非常高,東哥一直想跟他玩,人家直接不玩了,急流能勇退,足見其道行只高。
東哥有多想跟他玩?有一次中央電視臺的訪談節(jié)目,主持人把馬云的照片發(fā)出來,問東哥,“馬總你們做一個行業(yè),你們應(yīng)給很熟悉吧“,他回答“不熟悉,這么多年一起吃過一次飯,另外,可能沒有共同語言,因為不是一代人”,從話中我們能感受到東哥內(nèi)心是把馬云當做超越的對象,商業(yè)上的敵人,所以才如此急于用馬云年齡比我虛長幾歲,我比他年輕來向人證明我可以,我比他可以。
我再用一個例子來證明,馬云絕對是讀道德經(jīng)而得道的例子,在贏在中國的節(jié)目里,阿里巴巴當時還沒有現(xiàn)在這么如日中天,他也沒有如此功名,當時節(jié)目組是把熊曉鴿,吳鷹等人作為更大貴客對待,但是馬云節(jié)目中金句百出,如魚得水,其中一句話“心中無敵,則無敵于天下”的金句,他這個觀點和道德經(jīng)中上經(jīng)二十二章的觀點一模一樣
不自顯,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能長(zhang);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道德經(jīng)讀后感4
上學期,我們接觸到了國學這一門課程。每個年級的國學課本不同,我們五年級,學的是老子的《道德經(jīng)》。
一開始,我一點兒也不理解,老子講的道家學。老子說,道非常模糊,它看不著也摸不著,它令人捉摸不清,但它卻是推動世間萬物進化的力量。我就不明白了,按老子所說,那這個道就是無形的嘍,既摸不著也看不著。如果是無形的,它哪來那么大的能量去推動萬物進化、變化?我認為,世間萬物的變化,是自然形成的,怎么倒成了這個無影無形的道所致?老子還說,人在做任何事情時都帶著道,可我做事情時怎么看都只看到周圍的灰塵,哪里有道,道在哪里?我十分迷惑。不過我的這些想法,大家似乎都有。老子是得道高人,他講的話,我們怎么能一下子就理解得了呢?有時,連那些專門研究國學的老師都不能完全明白老子思想中蘊含的道理。我想:雖然,老子說的大概念、大設(shè)想、大道我們不能很快明白,但他從“大道”里說出來的生活小道理卻能讓我們豁然開朗,發(fā)現(xiàn)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道的道理。
老子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這一句就讓我佩服之至,情不自禁地稱贊老子觀察身邊細小事物的能力。這一句的意思是:有形的實體之所以能給人帶來方便,其實是無形的空虛之處發(fā)揮了作用。沒錯,你看:一個杯子,水倒進去是杯子里的空虛之處容納了它,而不是實的那一部分容納它。同樣的`道理,一個房子,只有有了房子中間的空地方,房子才有了它的作用,它才可以住人,F(xiàn)在,我們想象,空虛之中含了道,那么,是不是就是道在無形之中幫助了我們?哈!對,就是這樣,這樣一來,老子的話是說得過去的。
經(jīng)過注釋的指點,加上我自己的理解,也才領(lǐng)悟了這么一點點,但這卻讓我很有成就感。想到這《道德經(jīng)》里還有多少的秘密等著我去發(fā)現(xiàn),不禁讓我悠然神往。我想我愛上了《道德經(jīng)》,愛上了國學,愛上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
道德經(jīng)讀后感5
當我們參加工作時,不要先想自己能得到什么,而要先考慮我能為管理處創(chuàng)造什么價值。我們要不斷提升自己,將自己投入到工作中,去為管理處創(chuàng)造價值。
最近,受青銀管理處開展讀書學習活動的感召,我閱讀了道家的經(jīng)典著作——《道德經(jīng)》。其中讓我深有感觸的是這樣一句話:“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這句話的大致意思是:天地由于“無私”而長存永在,“圣人”由于退身忘私而成就其理想。老子用辯證的思想闡明了一個道理:讓自己位于眾人之后,反而會使思想和步伐走到眾人之前。沒有私心,拋開一己之私,反而成就了自己。
這一思想可以體現(xiàn)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當我們參加工作時,不要先想自己能得到什么,而要先考慮我能為管理處創(chuàng)造什么價值。我們要不斷提升自己,將自己投入到工作中,去為管理處創(chuàng)造價值。個人服務(wù)的.提升就是管理處服務(wù)的提升,管理處服務(wù)的提升受益的是司機,也是高速人。當我們響應(yīng)管理處的厚德建設(shè)讀書學習時,無疑也提高了我們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
我們身為青銀高速的一員,要時刻不忘對工作崗位的忠誠。就像愛國一樣,這種忠誠是自然而然的。我們是這個集體的一份子,這個集體給了我們榮譽感和歸屬感,我們也為了集體而奮斗。我們考慮工作上的事情時,不應(yīng)局限于自我的小角度,而要從管理處的大角度出發(fā),思考這件事對管理處形象的影響,對管理處的發(fā)展是否有利。
另一個可以體現(xiàn)退身忘私思想的是我們?nèi)粘M轮g的相處。我們是一個團隊,要把工作做好少不了同事間的協(xié)力奮進。首先不能藏私,團隊之間要分享能力、分享價值觀,達到和諧共贏、共同進步的結(jié)果。其次要妥善處理人際關(guān)系,不因小失大、不鉆牛角尖,讓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成為團隊工作的潤滑劑。
退身忘私,是以公為先,是忠于自己的單位,是與同事友好相處。正因這樣,才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道德經(jīng)讀后感6
《道德經(jīng)·八章》王弼注相較其它章注釋,寥寥幾字,幾近無語,最為可疑。觀帛書本,發(fā)現(xiàn)與通行本有兩處不同。
一是“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帛書本作“水善利萬物而又爭居眾人之所惡”,除“不”作“又”外,斷句亦不同。兩句雖都說水不爭,但帛書所言似乎更為深刻。
二是“居善地……動善時”句,通行本此句較為復(fù)雜,疑有錯簡衍文,帛書本無“善仁言”三字,此句全文為“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蓋老子文,凡對偶三字句,多系偶數(shù),通行本“善”字七句,與全書文例不合。
對此章之解讀,不宜從道德價值方面解“善”。老子與儒家不同處,是不從人為道德層次言“善”與“仁”。這里的“上善”,實為水德之比喻,也即言水的天性如此!八评f物而又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此乃順應(yīng)水之天性而為,并無外在事功的目的性。
帛書本“予善天”也是說善于仿效天道施與萬物,即《道德經(jīng)·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之意。道像水與天一樣,普濟萬物而不存在任何目的性,完全是順應(yīng)自然本性而為,這就是“上善”。
我讀這里,常常會想起讀莊子時的感悟。
莊子在《大宗師》篇借許由之口說:“吾師乎吾師乎!濟萬物而不為義,澤及萬世而不為仁,長于上古而不為老!蔽艺f他人讀老莊都說道家“無為而無不為”,而我偏要說道家“無不為而無為”,第一個“為”是無所不為的“為”,第二個“為”是為了什么目的的'“為”,我是要說道家不是消極不做事的,他是無所不為的。但是他在“為”(做事)的時候,他不是預(yù)先一個外在目的,他完全是順應(yīng)自然本性,即使實現(xiàn)了“仁和義”,普濟了萬物,這也不是他本心有意為之。他只是順應(yīng)天性而為,完成了自己。知此,方能達到人生的超脫。
故而蘇軾言“讀莊子乃得吾心也”,而有曠達之態(tài)。
“上善若水”此“善”乃水德之天性,自然而然,毫無作態(tài)。后世道家末流法之,一味崇尚柔弱,以權(quán)謀衡之,遂成陰險。其實戰(zhàn)國中期中國哲學之偉大發(fā)現(xiàn)就是找到了人之“本心”,這是“心學”萌芽發(fā)展期,無論孟子和莊子對“心”都有極深的體驗和表述,為后世玄學和心學的出現(xiàn)奠定了基礎(chǔ)。
道德經(jīng)讀后感7
《道德經(jīng)》強調(diào)尊重自然規(guī)律,順應(yīng)潮流。“人遵法,地遵法,天遵法,路遵法。”道即法,法源于自然。人只有遵循自然規(guī)律才能有所作為。違反自然規(guī)律必然要受到懲罰。工業(yè)發(fā)展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直到今天才被認識到。教育也是如此。只有遵循教育規(guī)律,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順其自然,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兜赖陆(jīng)》說:“教學無字,無為之利,天下所希冀!苯逃皇亲尷蠋煻嘟虒W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去體驗,收益會更大。
《道德經(jīng)》用簡單的辯證方法論審視世界和生活,多次強調(diào)“做而不猶豫,生而無有,行而不依靠,行而不生”。一個人做事要腳踏實地,不求華麗的辭藻;有所作為,不能居功自傲,應(yīng)該謙虛謹慎,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自己是最難的,所以說“知人者智,知友者智”。很多人犯錯,往往是因為缺乏自知之明,帶著一點點成績得意忘形;如果你遇到一點挫折,你就會失去信心。
《道德經(jīng)》用辯證思維審視人生的不幸與福報。所謂“不幸靠幸福,幸?坎恍摇薄R虼,人們應(yīng)該為和平時期的危險做好準備。事情順利的時候要想到自己會遇到的各種挑戰(zhàn),讀完覺得困難的時候要想到美好的未來!兜赖陆(jīng)》也告訴人們,有一件事是可以通過犯錯來避免的,那就是我們常說的`“知足常樂”。“罪大惡極
《道德經(jīng)》最后一章說:“信仰不美好,善言不可信;好人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知,知者不知。天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勿爭也!闭鎸嵉脑挷蝗A麗,華麗的話不真實;好人不善于辯論。人們不一定善良;真正有知識的人不炫耀,自以為什么都懂的人不一定有知識;自然法則是讓萬物受益,而不是傷害;高尚的人的準則是默默工作,不與人競爭。我覺得應(yīng)該以此為座右銘:不要聽華麗的詞藻和美麗的奉承;不炫耀,好好學習;努力工作,謙虛謹慎,為人民做力所能及的貢獻。
道德經(jīng)讀后感8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意思是說:神秘莫測之道是永恒存在而不會消亡的,這叫做幽深莫測的母性。幽深莫測的母性之門,是天地的根本。它綿延不絕地存在著,作用無窮無盡。
老子的這一章也許對我們的立身處世有所啟示。生活中不乏一些人,對工作熱情似火,個性及其張揚,而且嫉惡如仇。這本來是優(yōu)點,但社會是復(fù)雜的,不同個性的人相處,需要磨合。如果處理不當,有些優(yōu)點往往會成為缺點,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前途,一生的.幸福。
剛剛在王飛先生的博客中看到一位先生悠然的感慨“我當老師那陣,我先生的大學同學也同我在一所學校任教。記得有一次開全校教職員工大會,我先生的這位同學就當著全校老師的面是頂撞校長,結(jié)果被”流放“到基層去了。來到報社后,我發(fā)現(xiàn)也有這樣的同事,都被領(lǐng)導認為是”眼中釘“。前幾年,社里為了讓這些”眼中釘“騰出位置,制定了45歲以上即可辦”內(nèi)退“的政策,就順理成章地把這些人”驅(qū)逐出革命的隊伍了!
疾惡如仇會得罪人,熱情似火又是適得其反,在日常生活中會產(chǎn)生離心的力量,會嚴重影響到工作。因而需要調(diào)整,交往也是一門學問,要掌握交往的藝術(shù),學會與人和諧相處。在生活中不如表現(xiàn)的含蓄一點,做工作既要有熱情,又要理性的人事工作的性質(zhì)。
老子在這里所說的“道”的虛空、神秘與持久,正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解決上述問題。虛空就能包容,神秘也可以當作含蓄來理解,這樣人才能成熟。成熟不是世故,不是泯滅個性,而是以一種更合適的方式來表現(xiàn)自己。正如老子所說得道那樣,生活中即便有了挫折,也不會一蹶不振,而是從中吸取力量,努力不懈堅持下去,這對做好工作會有積極的意義。
道德經(jīng)讀后感9
我看不懂原文,從譯文的描述中做了一些思考。
道德分析的范圍側(cè)重于非物質(zhì)的一面,分析個人和集體。個人分析的刻度是普通人和圣人。集體分析側(cè)重于道德,促進集體向更好的方向運行,集體分析的刻度是你和我。
人,人類社會,世界上的一切,總是覺得哲學和科學不夠全面,所以我喜歡用物質(zhì)和非物質(zhì)來獲得兩個范圍。自文本以來,人類文明在物質(zhì)和非物質(zhì)兩個范圍內(nèi)產(chǎn)生了無盡的好奇心和探索。從古代到現(xiàn)在,從現(xiàn)在到最后,人們都會探索它。
哲學的重點是非物質(zhì)的范圍,道德經(jīng)典的重點也是非物質(zhì)的范圍,但它們的刻度不同。東方哲學和西方哲學確實有很大的內(nèi)容差異,但內(nèi)容是非物質(zhì)的范圍,這是非常重要的。我認為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宗教信仰環(huán)境。
拉得更遠,回到道德經(jīng)。道德經(jīng)的重點是什么?關(guān)鍵是一個人必須有道德,一個社會必須重視道德。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中國人用人來教導和衡量對錯。但有些人用上帝來衡量對錯,所以不同的依賴形成了不同的對比。記得BBC紀錄片講述了天主教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如果你感興趣,你可以去看看。因為我從小就被父親教導要做什么,人不能做什么,如何成為人。這種用人來衡量對錯的教導確實塑造了我。在這里,我對過去的評價只是陳述事實的意思。
事實上,道德經(jīng)典是基于道德思維的總結(jié)。從側(cè)面看,當時人們的.道德已經(jīng)達到了這一點。道德經(jīng)典是基于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衡量、發(fā)展和成就。道德經(jīng)典表明,當時我們用人來衡量是非。保持自我存在需要代價。保持一個人的存在意味著你應(yīng)該保持自己的標準。圣人的存在是維持圣人的標準。
事實上,我對什么是道德經(jīng)典不太感興趣。為什么會有道德經(jīng)典?答案已經(jīng)在上面給出了。在這里,我認為一件事非常重要。哲學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它側(cè)重于分析非物質(zhì)的范圍,但人是由物質(zhì)和非物質(zhì)形成的。學哲學的人不應(yīng)該忘記科學。
道德經(jīng)讀后感10
道德經(jīng)不是一本關(guān)于人類生活和其他禮儀的書,而是一本關(guān)于哲學角度的生活教誨的經(jīng)典。儒家所倡導的仁、義、禮、智、信、孝等行為準則,可以說是當時社會條件下提出的一套對當時社會秩序有益的規(guī)范。應(yīng)該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回憶過去(主要是在周朝和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可以說是前車之鑒。另一方面,老子主要是從世界上尋找和體驗,然后教導生活。與儒家相比,自然之利與世間之利相契合,而不是儒家則以人之利看待自然之利。儒家思想沉重肅穆,莊嚴施威;道教清晰而深刻,自由而悠閑。
當代人對古代事件的看法都是用今天的觀點來分析的,即使自覺客觀,也不能處理當事人的境遇,今天的刻板印象仍然會起作用。道,像規(guī)律,但也不是。用心會之,口不能道,所以老子說道可道,很道。世界孕育的世界孕育了自然之道,自然之道孕育了各種規(guī)則。我們所能知道和澄清的真相是自然產(chǎn)生的存在,是一種載體,或規(guī)則(規(guī)則是非法的.)。天地和人都屬于它,匯入總道。四域是道的載體,人也是各種載體的產(chǎn)物,因此人法、地法、天法、道法。如何辯道大道恍惚?尺度若何?為什么知道自己的行為適合道?拙見之稱旁觀,反見之。道德一經(jīng),以道開始,有無相交,陰陽相合,盈虛之理,謂辯證。以旁觀者的心態(tài)看自己行為的結(jié)果,先覺之!以水類比可見標準。知不知上,不知病。夫唯病,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夫唯病,以不病。這是自省,也就是辯證理性。
道是德之本,但這本書的內(nèi)容也不一樣。一、道德經(jīng);一、道德經(jīng)。德乃道的中樞是道的征兆。所以有兩個問題:德先盈后得道嗎?或者先體道,然后知德?盲目追求道,總會懷疑自己的美德;能追求美德,也能陷入不同的偽道。,此乎難!個人有個道,誰樂恭他拋棄自己?什么是正道,會有不斷的糾紛?這違背了絕圣棄智,恐怕老子也在擔心。
然而,無論如何,老子的思想是另一顆璀璨的星星,還有一些參考,恐怕以后會進一步發(fā)展。
道德經(jīng)讀后感11
孟子曰:性本善,荀子曰:性本惡。自古以來,善惡之辯就已存在。人們對于美善的理解不盡相同,但對于美善的追究卻從未停歇!兜赖陆(jīng)》有云: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在老子的眼里,水澤被萬物,卻不與誰爭,即為上善。這種大善似有一種奉獻自己成全他人的意味,就如同落紅化作春泥護花,春雪化為甘露滋養(yǎng)大地一般。這種至高境界的善,不僅僅只是道家的追求,佛家的普度眾生以及儒家的`仁愛都是在向這種至善無限靠近。
《道德經(jīng)》第二十七章里講到: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意思是,圣人經(jīng)常救贖他人,因此沒有人會被拋棄;圣人常常珍愛萬物,因此沒有什么東西會被浪費。渡人是一種善,就好像伯樂一樣,能在眾多的馬中挑出千里馬,使它的才美外顯,不至于祗辱于奴隸人之手。愛物也是一種善,這種善對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久遠的古代,我們的祖先便與自然達成一種天然的默契。春種,秋收,冬藏,狩獵時不捕懷著幼崽的母獸和幼獸,捕魚時也不用細小網(wǎng)眼的漁網(wǎng),人們懂得與自然保持平衡。而工業(yè)革命至今,人們對于自然地索取有增無減,甚至涸澤而漁不顧后果。最后招致大自然對人類這種無度掠奪和破壞的懲罰,霧霾、沙塵暴、極端天氣等無不威脅著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fā)展。如果我們能夠早點明白《道德經(jīng)》中蘊藏著的善物之善,那么也許有許多的動物還存在于地球上而不是博物館中。
老子還在《道德經(jīng)》中寫道:與善仁,言善信,夫唯不爭,故無尤。這里的善,是一種智慧的處世之道。與人相處,要本著與人為善態(tài)度,說話時要真誠誠信,遵守諾言。夫子有言“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可遠怨矣!奔磳Υ约阂獓栏褚,對待別人則要寬容。這樣我們之間才能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
善有至善但無大小,奉獻社會熱衷公益為善;尊老愛幼,與人為善是善;愛護花草,與自然和諧相處也是善。當小善積累如潺潺溪流,再匯入江海,那么我們所追求的上善一定也會隱于此間。
道德經(jīng)讀后感12
每個人都想從書本中吸取點什么,不同層次的人考慮會有所不同。由于這種差異性的緣由,我的眼光從當今移開,去古書中找尋。讀點自己不懂得東西,了解一些高深的理論,以期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經(jīng)伴侶的推舉,找到一本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道德經(jīng)》,試讀之后,雖不甚理解,僅得皮毛,但堅持悄悄看完,零散地記載了些東西。結(jié)合現(xiàn)實,生發(fā)些個人的東西,為我所用。 老子,公元前571年誕生于楚國。本姓李,名耳,李聃是他的稱,而老子是人們對他的敬稱。曾做過小官,職位不高。這和傳統(tǒng)的文人沒有太多的不同,后來辭官歸隱,生活安靜,精通修養(yǎng)之術(shù)。據(jù)說活了200歲,是道教的開山鼻祖,都尊他為太上老君。他的.哲學思想與其他的偉人有太多的不同,我們總說自己缺乏信仰,那么什么支撐我們活下去。"道法自然'、"無為而治',想探尋一下"道'為何物。
老子的《道德經(jīng)》中,說"道'是空虛無形,但不是空無全部。假如從物質(zhì)層面而言,創(chuàng)萬物的(自然界)是"道',由自然之道引申到治國之道,再回歸到個人的修身之道,可以說"道'的作用是巨大的。支配一切事物,是一種宇宙萬物存在和進展所依靠的力氣。 "道',是應(yīng)付應(yīng)變之術(shù),是法則和才智,是自然規(guī)律。"道可道,特別道',"道是不行言說的,它一落到語言上,人就無法理解其超越形象的內(nèi)涵。'就大的方面,老子的治國之道是清靜無為的統(tǒng)治方式,就個人而言,我們該成為一個有"道'之士。
《道德經(jīng)》告知我們,"道'是人類自然和社會的法則。其實讀書學習要遵道,做人做事要遵道。安穩(wěn),順天道,合人道。生生不息,永恒長存。領(lǐng)悟之后,尋求解脫。心浮氣躁的我們,孔子的"禮'"仁',有時顯得蒼白。莊子亦如老子一樣,看開了,活得坦然。自然存活的愉悅,我亦滿心期盼,于是記之。
道德經(jīng)讀后感13
老子《道德經(jīng)》是一部灰常好的中華珍寶,包含了豐厚的人生哲理。還記得小時分跟著他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時分還不曉得這是出自何處,更別說是什么意義了。時過幾載,再次看這部道家代表巨作,固然還是不能完整了解,但是至少有一些些本人的感受。
《道德經(jīng)》倡導欲壑難填、無為而治。千百年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無不從這部人類文化史上的聰慧寶典中吸取治國安民、修身養(yǎng)性、立人處世的精華。當今社會科學興旺,社會經(jīng)濟高速開展,人們的物質(zhì)財富越來越殷實,而肉體財富卻越來越貧乏,道德淪喪的現(xiàn)象日益嚴重,我想我們更應(yīng)該從老子的《道德經(jīng)》里面找到本人的人生原則,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靜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們的心境到達虛靜的`狀態(tài),才會時辰堅持狂妄自大、不驕不躁的作風,才會在社會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實招、辦實事、務(wù)實效。
人們常說:讀史而明鑒,讀典可明智。老子在《道德經(jīng)》之十七章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老子的無為思想并不是說消極而無所作為,這是對老子《道德經(jīng)》的誤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為,而有作為。只要“不妄為”才干更好地有所大作為,也就是說“不妄為”是有所作為的保證。什么是“有為”呢?盡心扮好社會角色,干好本職工作,擔起家庭義務(wù),就是“有作為”。是的,在世欲紛爭的當今社會中,如能盡心安心于本職的話,那他的心態(tài)肯定是經(jīng)常處于靜心、凈心的狀態(tài),沒有進入靜心、凈心的心境,他是收斂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馳,心不外思,由是說:靜心、凈心是盡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決條件。
《道德經(jīng)》可謂言簡意賅,一字千金,字字無動于衷,字字催人深思,足可見老子扎實的文字功底和信手拈來的寫作技巧及慘絕人環(huán)的創(chuàng)新才能。實是信服信服!再加上一些經(jīng)典事例,點睛之筆,妙筆生花,意境深遠,呼應(yīng)前文,升華主題,把作者本人要表達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給人無限打動和難過,有渾然天成之感,實乃文章中之極品,古文中之絕筆!
道德經(jīng)讀后感14
“道可道,非常道……”一陣陣讀書聲回蕩在校園里。自從學校開展“與圣賢為友,與經(jīng)典同行”讀書活動以來,校園里每天都飄蕩著整齊而有節(jié)奏的讀書聲。
當老師第一次捧著《道德經(jīng)》,告訴我們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我就暗暗地下決心一定要認真地學習它。
可是當老師第一次用清脆的聲音帶領(lǐng)我們讀《道德經(jīng)》時,我感覺到枯燥無味,一點兒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來。雖然如此,我還是不忘每天讀一讀,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上了它。于是每天清晨,伴著鳥兒的歌聲,迎著初升的朝陽,我坐在陽臺上,一邊享受著清鮮的空氣,一邊開始了晨讀。它給我的心靈開啟了一道門,引導我如何從小做一個正直的人,一個不追求名利的人,一個健康向上的人。
讀《道德經(jīng)》后,我漸漸發(fā)現(xiàn),原來做事馬虎的我竟安靜耐心地思考問題了,原來作業(yè)中潦草的字跡變得端正了許多。從誦讀經(jīng)典書籍中,也讓我悟出了些做人的道理。比如文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告訴我們,一個人不僅要能戰(zhàn)勝別人,更應(yīng)該有勇氣戰(zhàn)勝自己。
《道德經(jīng)》讓我受益匪淺。“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币馑际钦f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為它們不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長久。所以說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嗎?所以才能構(gòu)成就了他自己。
無為是一種心境、一種修養(yǎng),是辯證的.。站在老的角度,向社會推廣無為,有助于國家的穩(wěn)定,但如果站在歷史發(fā)展的高度,片面的無為是無助于人類的進步的,所以對于當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無為論應(yīng)該以辯證的方法,一分為二的看待,“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對待競爭,我們要敢于去迎接挑戰(zhàn),對待失敗和不平等我們要報以一種平常心,用合適的方法去改變或適應(yīng),而不去盲目的爭魚死網(wǎng)破。這樣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終的成功,只有厚積才會勃發(fā)。同樣,“無為”用在當代待人處世上就是要對人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則剛!
道德經(jīng)讀后感15
在如今這個喧鬧的社會,一切都是那么的瞬息萬變。比起像大眾一樣的隨波逐流,我更愿意在一個愜意而又安靜的下午,喝著親手沏的茶,手捧著一本《道德經(jīng)》,去感受古人那時隔千年的智慧。
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中國人,出生在這么一個有底蘊的文明古國,這意味著我有更多的傳統(tǒng)文化可以去感受,有更多的文化精華可以去吸收,有更多的歷史可以去領(lǐng)略。讀書無疑是一種感受歷史和文化的好途徑。
比起現(xiàn)當代的這些科幻大作,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上如此眾多的小說,我更傾心于古典文學。畢竟那才是真正有營養(yǎng)的作品。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難免使人們的心變浮躁了,于是人們無法靜下心來去吸收那沉淀的文化,反而熱衷于一些不切實際的科幻網(wǎng)絡(luò)小說?墒俏覀兦嗌倌瓴荒茈S波逐流,我們應(yīng)該先了解自己的文化,然后才能干出一番新的事業(yè)。
有一段時間,我也沉淪了,開始盲目追求一些沒有內(nèi)涵的書。直到那次去新華書店,首先映入我眼簾的便是那本厚厚的《道德經(jīng)》,我輕輕拿起它,便不想再放手,從此,我便沉浸在智慧的海洋里。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在對話!笨蛇@本書在我的生命里起到的是引路人的作用,讀著它時,仿佛時間靜止了,一段慢節(jié)奏的時光便產(chǎn)生了。
這本書給我?guī)砹撕苌畹挠绊懀粌H是因為書中的智慧,還有那智慧帶給我的心理的變化。以前的我,也許太年輕了,敢想敢做,沒有目的地橫沖直撞,結(jié)局總是頭破血流,F(xiàn)在,我依然帶著年輕的激情,依然是敢想敢做,但不同的是,我已懂得了什么叫腳踏實地,懂得了一步一個腳印,而不是一步登天。
夢想,對于現(xiàn)在的我來說,還是太遠了,遠得連在夢里都看得不真切?扇说囊簧,不就是不斷地朝著夢想前進嗎?在這條路上,難免會孤獨寂寞,難免會浮躁,我們應(yīng)該找到那個照亮夢想道路的指明燈,讓它指引著你,不斷前進,一步一步地,執(zhí)著地前進。所幸的是,我已經(jīng)找到了,那就是蘊含著千年智慧、為我及時照亮遠方的經(jīng)典著作——《道德經(jīng)》。
時隔千年的智慧,令我感動。我很慶幸有這么一本書,在我的成長中及時的出現(xiàn),為我照亮通向夢想的道路。我相信它會一直陪著我,直到我到達那個夢寐以求的理想的彼岸!
【道德經(jīng)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道德經(jīng)》語錄11-04
道德經(jīng)原文07-16
《道德經(jīng)》全文08-16
道德經(jīng)全文及譯文08-30
《道德經(jīng)》全文注釋08-30
道德經(jīng)是誰寫的08-30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08-12
道德經(jīng)名句摘錄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