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明天的太陽》師德演講稿3篇
演講稿具有觀點鮮明,內(nèi)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接觸并使用演講稿的人越來越多,怎么寫演講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托起明天的太陽》師德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托起明天的太陽》師德演講稿1
世界上有很多東西,給予他人時,往往是越分越少,然而,有一樣東西卻是越分越多。您也許會驚奇地問:“'那是什么”?我將毫不遲疑的回答您:“那就是愛”!愛,不是索取,而是付出;不是等價交換,而是自我犧牲。
有人會問,誰會甘愿為了愛自我犧牲呢,我會回答你,那就是和我一起為幼兒教育奉獻一生的幼兒教師。8年前,我成為一名幼兒教師,走進了這童話般的美麗世界,和天真的孩子們生活在一起,一開始,我感到無比的自豪,時間久了,幼兒教師的多元角色也曾讓我動搖。有時候,幼兒教師像工藝設計師,因為經(jīng)常做教玩具、做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有時候,幼兒教師像法官,因為要給孩子們判案;有時候,幼兒教師像醫(yī)生,因為要處理孩子們的磕碰,有時候,幼兒教師也像保姆,孩子的吃喝拉撒都要管。
因為這些,我曾想要放棄,但看著孩子們稚嫩臉龐上陽光般燦爛的微笑,看著他們從剛?cè)雸@時哭著鬧著要回家,到自信的站上,看著他們用畫筆描繪五彩斑斕的春天、魅力四射的太陽。我慢慢體會到:幼兒教師是一個讓自己身心疲憊卻又快樂的天使,因為,我和純真的孩子在一起,和祖國的希望在一起、和偉大的愛在一起。
有了這些體會,我把更多的愛,給了身邊的孩子,一個微笑、一聲鼓勵、一次牽手、一個擁抱。慢慢的,在心與心的交流中,在愛的光環(huán)下,我與孩子的距離越來越近,越來越親。對孩子有了更多信任和關愛,他們不再那么調(diào)皮了,枯燥的工作,便也多了許多樂趣。
多少次,和孩子在一起做游戲,我受到了快樂和欣喜;多少次,和孩子一起念兒詩,我重溫了童年的圣潔和美麗,多少次和孩子在一起,我忘卻了我是他們的老師,而這無數(shù)的"多少次",充實了我的教師生涯,也裝點了我的人生,雖然我不像演員那樣總是擁有鮮花和掌聲,也不像學者那樣擁有驚天動地的業(yè)績,但是,我仍以擁有這份平凡而富有創(chuàng)意的事業(yè)而驕傲、而自豪。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們的事業(yè)是常青的。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說過:“花的事業(yè)是甜蜜的,果的事業(yè)是珍貴的,讓我干葉的事業(yè)吧,因為幼師總是像葉那樣謙遜地垂著她的綠蔭的。”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我將用自己的雙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我們的生命在孩子身上,才得以延續(xù),我們的價值在教育工作中得以體現(xiàn)。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是國家的希望,是明天的太陽。
《托起明天的太陽》師德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師:
下午好 !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用愛托起明天的太陽》
世界上有很多東西,給予他人時,往往是越分越少,然而,有一樣東西卻是越分越多。您也許會驚奇地問:"那是什么?"我將毫不遲疑的回答您:"那就是愛!"愛,不是索取,而是付出;不是等價交換,而是自我犧牲。
有人會問,誰會甘愿為了愛自我犧牲呢,我會回答你,那就是和我一起為幼兒教育奉獻一生的幼兒教師。成為一名幼兒教師,是我從小的愿望。三年前,我如愿的走進了這童話般的美麗世界,和天真的孩子們生活在一起,一開始,我感到無比的自豪,時間久了,幼兒教師的多元角色也曾讓我動搖。有時候,幼兒教師像工藝設計師,因為經(jīng)常做教玩具、做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有時候,幼兒教師像法官,因為要給孩子們判案;有時候,幼兒教師像醫(yī)生,因為要處理孩子們的磕磕碰碰,有時候,幼兒教師也像保姆,孩子的吃喝拉撒都要管……因為這些,我曾想要放棄,但看著孩子們稚嫩臉龐上陽光般燦爛的微笑,看著他們從剛?cè)雸@時哭著鬧著要回家到自信的站上舞臺慶祝六一,看著他們用畫筆描繪五彩斑斕的春天、魅力四射的太陽……我慢慢體會到:幼兒教師是一個讓自己身心疲憊卻又快樂的天使,因為,我和純真的孩子在一起,和祖國的希望在一起、和偉大的愛在一起。
有了這些體會,我把更多的愛,給了身邊的孩子,一個微笑、一聲鼓勵、一次牽手、一個擁抱……慢慢的,在心與心的交流中,在愛的光環(huán)下,我與孩子的距離越來越近,越來越親。對孩子有了更多信任和關愛,他們不再那么調(diào)皮了,枯燥的工作,便也多了許多樂趣。
多少次,和孩子在一起做游戲,我感受到了快樂和欣喜;多少次,和孩子一起念兒詩,我重溫了童年的圣潔和美麗;多少次,和孩子在一起,我忘卻了煩惱,沒有了憂慮。而這無數(shù)的"多少次",充實了我的教師生涯,也裝點了我的人生,雖然我不像演員那樣總是擁有鮮花和掌聲,也不像學者那樣擁有驚天動地的業(yè)績,但是,我仍以擁有這份平凡而富有創(chuàng)意的事業(yè)而驕傲、而自豪。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深感肩上責任的重大。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傳授者、人類思想文化的傳播者、各種人才的培養(yǎng)者,更是道德的引導者,思想的啟迪者,心靈世界的開拓者、理想信念的塑造者。兩年過去了,在幼兒園工作的兩年里,有歡笑,也有淚水,在濃厚的師幼愛里,我成長了許多,也收獲了許多。我深深的感受到:愛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使貧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是一泓出現(xiàn)在沙漠里的泉水,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的希望;愛是一枚五光十色的種子,播撒在幼兒心底,就能結(jié)出億萬枚飽滿的果實。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們的事業(yè)是常青的。我們的生命在孩子身上得以延續(xù),我們的價值在教育工作中得以體現(xiàn)。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是國家的希望,是明天的太陽。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來,用我們的愛心、誠心、耐心去換取孩子的開心、家長的放心、祖國的振興,讓我們用愛托舉起明天的`太陽。
《托起明天的太陽》師德演講稿3
“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我們老師從事的就是要付出師愛的職業(yè)。教師職業(yè)道德要求教師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應該有一顆愛心,那就是愛自己的事業(yè)、愛孩子。一個沒有愛心的教師,他也許會從事一輩子教育工作,但他一輩子也不會在教育生涯中獲得成功,他也絕對不會是一個好老師。
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播者,是人類開發(fā)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沒有教師,人類難以擺脫愚昧無知的狀態(tài)、渾渾噩噩的境地。教師的職業(yè)是神圣的,擔負著培養(yǎng)、教育下一代人的重任。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用知識的力量去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以博愛之心架起師生間友誼的橋梁。人們常把教師比喻為"紅燭"、"人梯"、"春蠶"、"鋪路石",意在表達人們對教育這一職業(yè)的期待和渴望。由此可見,教師的地位舉足輕重,社會生活中的每個家庭都對教師給予了深切的期待,對教師的職業(yè)充滿了厚望。因此提高教師的素質(zhì),重視師德修養(yǎng),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坝缬兄鹃e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弊鳛榻處煟l沒有品嘗過甜酸苦辣的滋味兒?
25年的從教生涯,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書育人,更重要的是“愛生”,只有真正的熱愛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把教書育人的工作做好。熱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學生的成長不只是陽光、雨露、面包和開水這么簡單。他們需要擁有區(qū)別于植物和其他動物的東西——那就是火熱而真誠的心。中國有句古話:“愛人者,兼其屋上之鳥。”教師對學生的愛,會被學生內(nèi)化為對教師的愛,進而把這種愛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上,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而“樂其道”,因此愛的教育是我們教學上的巨大推動力。
教師關心學生,就能載起師生間那條很難駕馭的小舟。沒有這種關心,小舟就會擱淺,用任何方式努力也無法使它移動。教師熱愛學生有助于學生良好品格的培養(yǎng);有利于創(chuàng)造活潑、生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有利于師生間情感的交流……而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條件。
教師的勞動對象是人,而且是人群中最年輕、最有朝氣,最喜歡學習,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最具豐富情感、個性獨特的群體----青少年;教師的任務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憑著自身的個性、知識、才能、情感、人格和意志,把學生培養(yǎng)成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管理者。由此可見,教師的勞動就是教育人、塑造人,教師才因此獲得“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美譽。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曾經(jīng)講過:教師應具備進入學生心靈世界的本領,不是站在這個世界的對面發(fā)牢騷、嘆息,而應該在這心靈世界中耕耘、播種、培育、采摘,流連忘返。發(fā)與學生以心換心,是作為一位教師能得到學生信任的關鍵。教師不能把自己凌駕于學生之上,更不能滿口教訓口吻,而要用朋友的道義去規(guī)勸學生,用親人的情懷去關愛學生,用教師的嚴厲去要求學生,這樣才能走向?qū)W生的心靈世界。這個世界是廣闊而迷人的,遠離這個心靈世界你會覺得離學生很遠,工作茫然;走進這個心靈世界,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都會找到答案。
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樹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新的學生觀和人才觀,讓班級工作從過去的約束型向疏導型轉(zhuǎn)變,不再站在學生的對立面進行訓教,而是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說教,而是體貼入微的關懷和真誠的教誨。如果教師能夠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那么各項工作一定會迎刃而解,水到渠成的。
【《托起明天的太陽》師德演講稿3篇】相關文章:
5.師德師風演講稿
6.信念師德演講稿
7.精彩師德演講稿
8.傾聽師德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