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心中的新華”主題征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2016我心中的新華主題征文范文
我們記憶中的新華書店2017年就要走過80周年華誕了想,下面是yjbys整理的關(guān)于2016我心中的新華主題征文范文,歡迎借鑒參考!
2016我心中的新華主題征文范文一
記憶中,我第一次見到的新華書店,不是一間書店門市,而是擺在街巷口的書攤。攤主是一位來自縣新華書店的員工。
那是深秋的墟日。聽說鎮(zhèn)上破天荒的來了一位賣書郎,就趕去看熱鬧。大人們圍著書攤議論,從縣城挑著書擔走到彭寨小鎮(zhèn),翻山越嶺,披星踏霜,足足要走50華里啊!賣書朗卻只顧賣書,不停地吆喝著,熱情介紹各種圖書的內(nèi)容及用途,尤其笑瞇瞇容忍我們這群目不識丁的小屁孩亂翻亂閱。翻閱滿地從未見過的連環(huán)畫,我手癢心更癢,于是,趕緊溜回家向父親討來零錢,即又跑回書攤,買了一本《雞毛信》。這是我人生買的第一本圖書。時過晌午,人漸散去。我離開書攤時,賣書郎正要吃午飯。我清楚地記得,他從書擔中取出一只竹筒,揭開布蓋便埋頭吃得津津有味……
那連環(huán)畫、那竹筒飯、那賣書郎,構(gòu)筑成我心中的第一間新華書店,奇特而美妙,終生難忘!那年我6歲,新中國也是6歲。
“四人幫”垮臺不久,我大學畢業(yè)當了編輯。說來蠻有緣分,出版社和省新華書店共處一個大院,上班第三天我還被派去書倉當打包員,一干就是一個月,且是秋季開學前的那個酷暑難頂?shù)陌嗽路荨M倉是書,密不透風。沒有風扇,沒有空調(diào),也沒有機械操作,全憑手搬肩扛,書倉員工硬是把全省千百萬中小學生的課本、教輔及教師用書等等,按征訂數(shù)目分不同市縣、年級、學科逐一打包發(fā)運,以確保“課前到書,人手一冊”。那時候,搬書進倉堆成一座座山,從“山”上搬下來打包,再堆成一座座山運出倉去,書倉員工都成了雙料的“愚公移山”。毫不夸張地說,拼命的八月,燃燒的八月,打包打得雙手起血泡,肩扛扛得赤膊結(jié)鹽霜。
因為從事編輯出版及其行政管理工作,我很慶幸,凡三十余年間,一直以書為業(yè),與書為伍,真的是與圖書與新華書店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所以,出于職業(yè)興致與責任,我對新華書店的變化與發(fā)展:有著更多的關(guān)注與期待。
真實地說,如同全國的改革開放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風順,廣東的新華書店在改革中也遇到了風風雨雨。圖書市場的開放打破了新華書店的一統(tǒng)天下,新華書店面臨的沖擊既有體制的原因,也有觀念的戀舊和經(jīng)營的局限。
所幸畢竟地處廣東,廣東在全國率先改革開放,得風氣之先。出版發(fā)行雖然被砌入“上層建筑”但廣東的經(jīng)濟領(lǐng)域正全面推進改革開放,文化領(lǐng)域的改革開放也必定是相伴而行、勢在必行的。因此,在省委省政府的領(lǐng)導下,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初,廣東新華書店系統(tǒng)就進行了兩場改革:先是“三權(quán)”下放,即把省店高度集中的人、才、物權(quán)下放到市縣;二是在全國最早組建省新華發(fā)行集團;仡^來看,這兩場改革雖未盡如人意,但改革的指向與力度值得贊許:端掉大鍋飯,打破鐵飯碗!因而,彷徨徘徊的新華書店出現(xiàn)了生機與活力,開拓進取成為發(fā)展的主流。在改革開放的麗日南天下,廣州購書中心橫空出世,深圳書城拔地而起!迄今為止,在全國同類書城中,廣東的這兩座最具現(xiàn)代氣派、最聚書香人氣的新華書店,依然穩(wěn)冠兩個之最:前者最早,后者最高!
在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的這十余年間,廣東新華書店的改革也從“摸著石頭過河”而逐步進入“深水區(qū)”。目標是務求兩個“真”:真正把集團做實做大做強,真正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和法人治理結(jié)構(gòu)。最初的新華集團“一股獨大”,僅是省店的“翻牌”。集團要做實做大做強,就必須與市縣書店共組共建共贏?啃姓,那是強扭的瓜,不符合市場規(guī)律。況且市縣新華書店的國有資產(chǎn)屬地方管理,憑什么就歸你來管?!類似的問題,既涉及發(fā)行體制的頂層設計,也涉及國有資產(chǎn)的科學配置,既關(guān)乎文化陣地的布局建設,也關(guān)乎書店職工包括離退休人員的切身利益……當年,財廳領(lǐng)導對我說:“這些問題靠你們自身是折騰不了的。”所以,應當承認,前幾年我省書店的`改革確實滯后了。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設文化強省的戰(zhàn)略決策之時:省新華發(fā)行集團被列入深化改革的重點文化企業(yè)。
新一輪的改革任務繁重而具體:推進省新華發(fā)行集團真正按照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和法人治理結(jié)構(gòu),實施對全省市縣新華書店的整合重組,包括清產(chǎn)核資、明晰產(chǎn)權(quán)、確認股份、投資控股、確保國資的保值增值、保障員工切身利益及人員安置……試想想,這項浩大的系統(tǒng)工程,在全省鋪開,該是一個多么繁雜紛呈的過程,該有多少曲折跌宕的情節(jié),又該花耗多少主持者、參與者及支持者的心血與智慧!
今年底,省新華發(fā)行集團基本完成區(qū)域內(nèi)95個市縣新華書店的整合重組,集團的總資產(chǎn)一躍高達40多億元,真正成為廣東發(fā)行業(yè)的現(xiàn)代航母。這些年,南國書香節(jié)由省新華發(fā)行集團主要承辦。據(jù)廣東省省情調(diào)查研究中心調(diào)查表明,今年公眾對南國書香節(jié)的滿意度超過80分。
廣東省新華書店則于廣州解放的第24天誕生,即1949年11月7日,今年65周歲,真正是“解放牌”的新中國同齡者。廣東新華六十五個春華秋實,是一幅雋永壯美的歷史長卷。一代代廣東新華人,發(fā)行出版物總量多達數(shù)百億冊。堅信、堅持、堅守,廣東新華書店始終成為襯亮南粵的文明之窗,輻射書香的文化磁場,呵護心靈的精神家園,成為一代代嶺南讀書人的集體追憶和向往。
新華書店要始終把廣大讀者裝在心中,讀者心中就永遠有新華書店。
2016我心中的新華主題征文范文二
我們縣城的新華書店對我是充滿回憶的。我們中學是典型的蘇北縣中,不鼓勵你干任何其他的事情,也不鼓勵你看任何課外讀物。我們學校名義上有個圖書館,但一直在那邊維修,別說借書了,就是進去也只進去過兩三次,我只在里面翻過半本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所以實際上新華書店才是看書的最大來源。金庸的'小說很多都是在那邊站著看完的。那邊的店員還趕人,每隔一段時間就趕那些所謂看書不買的人,我是那邊的?停髞淼陠T都認識我了,因此每次只能偷偷摸摸厚著臉皮裝著若無其事地樣子走進去。其實想來我在那邊買的書也絕對不少,新華書店是大老爺,從來不打折,有一段時間弄一個活動,大概是打九五折,已經(jīng)讓人興奮得很了。
那邊的書現(xiàn)在印象已經(jīng)不深了,確實那邊沒有太多的人文類書,印象里最值得的大概就是譯林的那一套世界文學名著,多半是平裝的。這兩天在家整理書架,發(fā)現(xiàn)其實我在那邊買過的書還是不少的,在那邊買過的最值得的書大概就是《科幻之路》了,可惜我只買了一三兩卷。前陣子再去看的時候,基本已經(jīng)被教輔攻占了,趕人的店員已經(jīng)不在了。
其實更早的時候我們鎮(zhèn)子那邊也是有一個小小的新華書店的,我在那邊買過一本岳麓書社的《水滸》,一本《呼嘯山莊》還有一本《格列佛游記》。后來那個小新華書店關(guān)門了,也不知道那些書到哪里去了。
2016我心中的新華主題征文范文三
說起來可能很可笑,我小學時的理想是長大后做一名電影放映員和新華書店的售書員。原因就是看電影和讀書時方便。近水樓臺先得月嘛。而且在十歲時還有一次荒唐之舉:和本村的兩個同齡玩伴,三個人加起來才有三角二分錢,居然來回步行30公里,到縣城新華書店去買了一本小人書《雞毛信》。剩下的錢不夠再買書的了,就買個3塊糖球含。非但是餓著肚子走回來的,而且在路過一個村子時,比我個高的那個伙伴還被該村淘氣的小孩給拍了一板鍬兒。
呵呵,現(xiàn)在想來小時候真能捉妖。但如此理想和舉動,也完全證明我對文化的崇拜和讀書欲望的強烈。
小時候每次去縣城都會去新華書店逛逛,而且每次去都會買一本或幾本書。兜里剩的錢多就買大部頭的圖書,錢少就買一些小人書。那時候的書也便宜,《新華字典》一元錢一本。《漢語成語小詞典》才6毛錢一本。我曾攢了一年的零花錢,才攢夠一本《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5元4毛錢,F(xiàn)在還使用著哩。
記得學生時代曾買過的長篇小說有《沸騰的群山》、《驚雷》、《高玉寶》、《金光大道》、《艷陽天》、《海島女民兵》、《向陽院的故事》、《新來的小石柱》、《閃閃的紅星》、《雁鳴湖畔》、《激戰(zhàn)無名川》、《望云峰》、《大刀記》、《劍》等。后來,進入文藝大繁榮時期,能看到的書就多了,以前曾出過后來被限制的書也都紛紛再版,不僅有紅樓、三國、水滸、西游四大名著,像那些現(xiàn)在仍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作品《紅巖》、《林海雪原》、《苦菜花》、《敵后武工隊》、《鐵道游擊隊》、《烈火金剛》、《青春之歌》、《戰(zhàn)火中的青春》、《紅旗譜》、《平原槍聲》、《第二次握手》、《李自成》等書都可以買到了。那時候的書便宜,最貴的也就幾元錢而已,有的幾百頁的書還不到一元錢,F(xiàn)在,若是沒事兒站在書柜前翻著這些真正看過,而且不止一遍,且能講出其中主要故事和人物的便宜圖書,還是很感慨:現(xiàn)在的書裝幀好了,價錢貴了,卻讀不下去了,看了一遍就不想再看第二遍,自然也就記不住都寫些啥了。
但自己口袋里的錢再多,也不可能將書店的書都變成自己的。于是,逛書店就成了生活休閑的必須。不是為了買,而是為了看。還記得有次在書店看得時間過長,竟然被售書員給硬生生地搶了回去,而且還狠狠地問:“要不要?不買就別總來蹭免費書。”鬧得我當時臉紅紅的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至今想起那張長滿橫肉的臉還想吐口吐沫。
能購買的品種一多,自己的內(nèi)心就有了膨脹,幻想著啥時能在書店的柜臺上擺上署有自己名字的書,看著讀者爭相搶購自己的書,該有多么的過癮和刺激啊!高中畢業(yè)時正趕上文學大繁榮之時,于是便和眾多文學青年一樣開始瘋狂地追求起繆斯女神來。
但由于自己的文化底子薄,生活閱歷淺,雖然小說、散文、詩歌、戲劇、曲藝、雜文、評論等各類型的體裁都涉獵,但能見諸報刊的卻寥寥可數(shù)。于是就轉(zhuǎn)寫新聞,先在報刊上弄個臉熟再說。同時又參加全國各地的文學函授班給自己充電。和文朋詩友們聚會交流、比賽競爭。久而久之,便打開了局面,但大部頭的`圖書卻始終不是我的果實,更遑論將署有自己名字的圖書堂而皇之地擺在書店里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我將陸續(xù)發(fā)表在《采訪與寫作》上關(guān)于報告文學寫作理論的文章整理了一下,申請了一個內(nèi)部發(fā)行的(管)字號書號,出版發(fā)行了一本名叫《淺談報告文學的創(chuàng)作》的小冊子,全書有7萬字左右,雖然不能擺上書店的柜臺,但卻可以買賣,而且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2003年,我公開出版了自己的個人作品集,分為小說卷、散文卷和戲劇卷,一套3本,120萬字。當時的《文藝報》、《黑龍江日報》等媒體都曾報道過!豆饷魅請蟆飞缰鬓k的《中華讀書報》還曾發(fā)過評論家王小東先生寫的評論文章,推薦我的這套文集。其它的媒體也曾發(fā)表過別的評論人的評介文字。
這回可以名正言順地把自己的圖書擺放在新華書店的柜臺上了。但書擺上了,買的人卻很少,賣出去的書還沒有送人的多。這讓曾沾沾自喜的我曾不好意思地發(fā)誓:一定要寫出暢銷書!
徹底放棄了社會上的一些職務,開始專心創(chuàng)作。2010、11、12三年,我先后出版了幾部暢銷書:長篇小說《絕對新聞》、《作協(xié)大院》;文藝評點集《活色生香話水滸》和民俗散文集《關(guān)東風情》。這次不僅擺上了實體書店,而且網(wǎng)上書店賣得更火,甚至均再版加印過。而且還可以用寫書賺的銀子養(yǎng)家糊口了。
現(xiàn)在看,書店無論是實體還是網(wǎng)絡,都應該牢記一點:便民便宜最好,而且便宜最重要。我自己出暢銷書時,出版社給的樣書很少,要想送人,就得自己掏腰包,可在實體書店最便宜的才是八折。于是我就在網(wǎng)上買,有的是7折,有的是6折,甚至還有5折的。由此,我明白:現(xiàn)在的人為啥青睞于網(wǎng)絡購書?不僅僅是因為品種多、送書上門方便,更多的還是因其折扣大,優(yōu)惠多才吸引人。
不瞞各位,我曾多次去市場上的書攤兒去買盜版書,凡是不想保存的那些流行文學類的圖書,我都去買盜版書。讀書不是吃飯,非要綠色無公害,杜絕假冒偽劣的。只要內(nèi)容一樣,又沒有錯別字,印刷質(zhì)量差一些又能怎樣?我們看的故事,讀的是內(nèi)涵,也不是工具書,干嘛非得花大價錢買那些速朽之作哩?
不知各位注意到?jīng)]有?凡是購買精裝書或花錢買書不問價格的,那均不是讀書人。他們買書是裝門面耍闊的,甚至是送禮溜須的。根本就不是滿足自己求知的需求。而真正讀書的人又大多是囊中羞澀。所以,我個人覺得:出版社出書別總是弄得那么花里胡哨,實用最好!而且在定價上要貼近窮人。國家對出版社應該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傾斜。提高國民素質(zhì)不從知識上入手那就是舍本求末。
同時,別動不動就搞什么封殺,比如不讓出版官場小說等。這種封殺和當年秦始皇焚書有什么區(qū)別?文學創(chuàng)作不管是弘揚當權(quán)者支持的,還是鞭笞某些人認為是“負面”的東西,其實都是作家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認知去贊揚真善美,貶斥假丑惡,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在增強主流意識,發(fā)揮文學正能量的體現(xiàn)。再說,對描寫現(xiàn)實生活的作品——官場文學怎么就能如臨大敵呢?現(xiàn)實有黑暗的死角,時代也有冰冷的一面。這是誰都無法左右的,好好讀一下毛主席的《矛盾論》吧,別把老百姓當敵人。怕什么?又有什么可怕?內(nèi)幕揭露出來了就改正唄,藏著掖著早晚會鼓包。再說,那只不過是作家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寫實和提煉罷了,有什么可大驚小怪的?相反,對那些胡編亂造、穿越玄幻、胡謅八扯,篡改歷史的那些作品才是對人類、對子孫最大的知識誤導和文化威脅!要封殺該封殺這些東西才對!
現(xiàn)在的新華書店大多都名不副實了,我在去年回老家時,特意去原來的新華書店舊址去看了下,那里早就變成商城了,賣著一些假冒偽劣的生活用品。我問當?shù)氐奈幕珠L“新華書店搬哪兒去了?”局長說:“名存實亡了,機構(gòu)有,但早就不賣書了,職工也都下崗回家了。”
我心中那溫馨的文學港灣變成了記憶,現(xiàn)在書的品質(zhì)多了,書店卻沒了。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還是人們都務實了?現(xiàn)在,舉國上下都在談論中國夢這個現(xiàn)實而浪漫的詞,雖然虛幻,但卻給人們留下期待。作家就是為夢而寫作的,讀書也是在追夢的一種表達方式。實體書店沒了,但網(wǎng)絡書店卻方興未艾。正視現(xiàn)實,把我們的中國夢融入到對社會進步和民族振興的期待中去。如此,知識才是我們永遠的追求。
更多相關(guān)文章推薦:
11.我心中的新華主題征文6篇
【我心中的新華主題征文】相關(guān)文章:
我心中的英雄主題征文09-17
新華情緣征文:我與新華書店的故事12-20
我與新華書店征文03-29
“我心中的文明”主題征文范文10-18
我心中的文明城市主題征文07-20
我心中的英雄主題征文6篇09-17
我心中的英雄主題征文(6篇)09-17
讀書主題征文范文:我心中的她05-19
臺灣在我心中主題征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