侴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
侴姓氏源于羋姓,出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司法執(zhí)刑官侴,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以下應(yīng)屆畢業(yè)生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侴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歡迎閱讀本文!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于羋姓,出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司法執(zhí)刑官侴,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侴”字,本義就是“沒有”的意思,一無所有稱作“侴”。在典籍《康熙字典》中記載:“侴,敕久切,音丑,姓也。”據(jù)史籍《姓觽·二十五有》記載:“<類聚音韻>:‘侴,漢時本姓侴,改姓俞。’<漢書>:‘司徒掾俞連,一作侴連。是改姓自連始。’”據(jù)1992年長沙《丑氏嗣裔錄》的編撰者注釋,湖南長沙侴氏始遷祖?zhèn)G魁武以上世系無文獻(xiàn)可徵。因而侴氏之源是一個有待考證研究的歷史問題。其實(shí),侴氏源于春秋時期楚國司法執(zhí)刑官侴,即侴吏。侴吏,是楚國“五刑”執(zhí)刑官的稱謂,就是俗稱的劊子手,專司執(zhí)行重刑之五刑,即極刑。
后來,在侴官的后裔子孫中,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侴氏、刑氏,在近代省筆改為“丑氏”。
第二個淵源
源于丑氏,出自清朝時期康熙大帝改姓,屬于帝王賜姓改姓為氏。丑氏源于職藝,出自春秋時期吳國專職從事鈕柄制作的鈕宣義,屬于以職業(yè)技藝名稱為氏。鈕氏始祖為鈕宣義。春秋時期,鈕宣義為吳國從衛(wèi)都騎衛(wèi)(軍隊(duì)統(tǒng)領(lǐng)),因其祖上為專職從事鈕柄制作的“百工之長”,故以技藝為姓氏,稱鈕氏。后有族人因避禍而改為丑氏,讀音仍作niǔ(ㄋㄧㄡˇ)。傳說,該支丑氏改為侴氏,是清朝時期康熙大帝賜改的。在清朝康熙年間,湖南永康一個丑氏家族和其他家族因宗族之間的利益爭斗,而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的械斗,結(jié)果雙方死傷慘重,而丑氏家族傷亡得最后只剩下了一個人,此人只得逃跑隱居起來。康熙大帝聽到這件事后,派侍衛(wèi)將這個丑氏族人找了出來,特意安撫他,并賜予給這個丑氏人新姓“侴”?雌饋“侴”字意思是一個丑家人帶著一把刀,而康熙大帝賜改“侴”的實(shí)際寓意是:刀械相見使丑氏一族只剩下一個人了,希望以后的侴家人能和其他姓氏的人永遠(yuǎn)和睦相處,不要再發(fā)生流血爭斗了。于是,這個丑氏人從此改為侴氏,讀音仍作niǔ(ㄋㄧㄡˇ)。康熙大帝的寓意也成了該支侴家的祖訓(xùn),他后來并建起了一個侴家祠堂,取名“丑后樂堂”。
各支始祖
侴魁武:行三,字學(xué)博,原籍江南松江府上海縣,自明因仕授楚職落業(yè)潭州,后改善化,即今之長沙九峰鎮(zhèn)。是為長沙侴氏一世祖。
侴友嵩:字維岳,生侴允堅(jiān)、侴允堂。是為長沙侴氏四世祖。
侴允堂:字揮琴,遷居潭邑,今號中湘房。是為長沙侴氏五世祖、湘潭一世祖。遷湘潭的`中湘?zhèn)G允堂一支在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以前即已改為楚氏。
侴允堅(jiān):世居長沙。是為長沙侴氏五世祖。
侴廷堯:字團(tuán)山,生侴朝縉、侴朝紳、侴朝經(jīng)、侴朝綸、侴朝紱五子。是為長沙侴氏七世祖。侴朝縉、侴朝紳皆無所傳。演衍侴季山(朝經(jīng))、侴小山(朝綸)、侴崧山(朝紱)三房。厥后支分派別,椒衍綿延,隸屬長善各地。
遷徙分布
侴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臺灣省則未列入當(dāng)局“內(nèi)政部”民政總署在2005年(島內(nèi)民國九十四年)2月28日對臺閩地區(qū)進(jìn)行的姓氏統(tǒng)計(jì)程序,族人多以吳興、松江、吳郡為郡望。
今遼寧省的大連市、海城市、普蘭店市,吉林省的榆樹縣、白城縣,黑龍江省的雙城縣,北京市,河北省霸州市岔河集鄉(xiāng),山東省的棲霞市,湖南省的長沙市,臺灣省的臺北市等地,均有侴氏族人分布。
更多相關(guān)文章推薦:
10.苳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
【侴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相關(guān)文章:
芏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06-19
雎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06-12
覺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06-12
牒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06-12
存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07-22
鉏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11-10
厝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07-22
獨(dú)孤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07-21
崔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