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談文學作品翻譯“傳神”境界
摘要:文學作品的翻譯在一定程度上帶有“二次創(chuàng)作”的色彩。對于文學翻譯來講,如何在尊重原著風格、基調(diào)和思想內(nèi)容的前提下進行個人的再次創(chuàng)作和發(fā)揮,實現(xiàn)外文作品的民族化,符合本民族的審美心理和接受心理,是一項恒久的課題。而“傳神”正代表了一種文學翻譯工作的標準和要領(lǐng)。“傳神”有其自身特有的要求、條件和表現(xiàn)形式。本文將以《羅生門》的四種譯本為例,分析文學作品翻譯的“傳神”。
關(guān)鍵詞:《羅生門》 中譯本 “傳神”境界 文學翻譯
《羅生門》作為芥川龍之介的文學處女作,在日本大正文學中地位超然,其對人性丑陋面的深刻刻畫、對利己主義的冷峻諷刺以及故事敘述的簡潔明了都成為其在世界文壇中屹立不倒的內(nèi)在動力因素。同時,《羅生門》所取得的文學成就也使得其成為我國以魯迅為代表的一批深刻學者的翻譯和引進的熱門作品。從當前的翻譯界研究成果來看,對于《羅生門》的譯介版本主要以魯迅、樓適夷、林少華、文潔若的譯介版本為主流。本文也將以這四個版本為例,分析文學作品翻譯中的“傳神”境界。
一、文學作品翻譯的“傳神”
文學作品的翻譯相比于普通外文文獻的翻譯來講,在翻譯的字詞、作品風格、作品包含的思想和主題等方面有著更高要求和更多講究,同時對翻譯者的外文素養(yǎng)、文學思想以及思想深度和高度等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其中“傳神”作為一種對文學作品翻譯中風格、基調(diào)、思想乃至境界等的綜合要求,已經(jīng)成為文學作品翻譯中的一種高水準的象征。從學界的研究成果來看,文學作品翻譯的“傳神”需要至少從三個方面做到完善和精確。首先是作品風格。任何一名成功的作家都會有自己專屬的風格,魯迅的冷峻、川端康成的清麗、沈從文的寧靜、張愛玲的冷酷,這些風格的組成都是在翻譯中應(yīng)該審慎處理的部分。其次是作品思想。思想是文學作品的靈魂,文學作品的譯介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對原著思想的譯介,因此,思想上的保留和升華是翻譯中“傳神”的核心質(zhì)素之一。最后是境界。這里的境界與王國維所講的境界相似,指的是文本在讀者接受心理中借助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因素而形成的一種對作品中人物、景象的審美感受。在翻譯的過程中,必須通過對這種審美感受的民族化、現(xiàn)代化譯介來實現(xiàn)對“境界”的保存和傳遞。
二、《羅生門》及其譯介
《羅生門》是日本大正文學繁榮時期的重要代表作品,也是芥川龍之介進入文壇的先頭作品。這部短片小說達到了在有限的文本范圍內(nèi)包容進宏達的思想和主題的文學水準。小說中通過不同人物當事者對同一故事的講述來表現(xiàn)出具體情境和情節(jié)中每個利益相關(guān)方內(nèi)心的自私自利,并進而對這種風氣以及處于當下環(huán)境的人們在求生存、求發(fā)展的過程中所隱藏在光亮外表下的丑陋的人性。正因為芥川龍之介在對人性的思考和對現(xiàn)實弊端的揭露達到了一定的深度,并表現(xiàn)出足夠嚴肅的文學創(chuàng)作道德,所以《羅生門》成為一本思考人性、反思社會的典范之作。
《羅生門》的譯介在中國可謂方興未艾,從“五四”新文學到中國當代文學,《羅生門》堪稱文壇譯介文學中的常青樹。因此,《羅生門》的中文譯本相對較多。為了論述方便,本文選取了其中四個頗有代表性的譯本作為重點論述對象。這四個中譯本分別是魯迅在1921年“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發(fā)表于《晨報副刊》中的《羅生門》,樓適夷翻譯的《羅生門》,林少華1997年收錄在漓江出版社出版的《芥川龍之介小說選集》中的《羅生門》以及文潔若在2003年翻譯的收錄在華夏出版社出版的《芥川龍之介小說集》中的《羅生門》。這四個譯本分別在譯作思想、風格、境界等方面做出了創(chuàng)新和風格,同時在處理《羅生門》民族化的過程中也表現(xiàn)出不同的選擇,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風格,對于文學作品翻譯的“傳神”境界做出了豐富和拓展。
三、“傳神”視域下的四個《羅生門》中譯本
正如前文所言,文學作品翻譯中的“傳神”境界對于譯作的風格、思想和境界等因素要求極高。因此,分析《羅生門》四個譯本中的翻譯“傳神”境界需要從詞、句、心理描寫以及四個譯本之間的對比性分析等方面進行分析和闡釋。
1、《羅生門》中譯本中詞、句的翻譯 對于《羅生門》的譯介工作來講,這部短篇小說中的一些關(guān)鍵詞匯的譯介直接影響到整部譯作的風格和境界。此外,對一些關(guān)鍵詞匯的譯介需要對作品涉及的時代因素、民族因素等內(nèi)容有一個深入、清晰的了解。所以,通過這四個譯本對關(guān)鍵詞匯的翻譯可以分析出其對《羅生門》風格和思想的翻譯的精確性程度。例如,對“門”的翻譯中,魯譯為“寬廣的門底下”,樓譯為“寬廣的門下”,文譯為“寬闊的門下”,林譯為“空曠的門樓下”。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義范圍內(nèi),“門樓”是指上部有遮擋功能的部分,而聯(lián)系到《羅生門》描寫的雨中講故事的情景,“門樓”更加符合原著的實際情況。此外,在對門樓下的情景的描述中,四個譯本分別使用了寬廣、寬闊和空曠的詞語。而《羅生門》所講的故事中蘊含著一種人性的陰冷,一種對社會現(xiàn)實中利己主義的諷刺和批判,所以用“空曠”一詞與小說所致力于形成的氣氛正相契合。因此,從這個角度上說,林譯本更加符合文學作品翻譯“傳神”的要求。此外,從句子的翻譯情況來看,鑒于《羅生門》的敘事風格和整篇小說的謀篇布局,對于小說開頭第一句的翻譯往往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此譯本翻譯的“傳神”程度。對于《羅生門》開篇的翻譯,四個譯本各有不同。魯譯:是一日的傍晚的事,有一個家將,在羅生門下待著雨住;樓譯:某日傍晚,有一家將,在羅生門下避雨;文譯:話說一天黃昏時分,有個仆役在羅生門下等待雨住;林譯:薄暮時分,羅生門下,一個仆人正在等待雨的過去。
從這一關(guān)鍵句子的翻譯來看,四個譯本各有千秋。首先,魯迅的譯作是高度尊重原著的,對比原作來看,魯迅除了對句子后半部分的詞序進行調(diào)整之外,其余部分高度一致,甚至標點的使用也是高度一致的。而樓譯本則是基本做到了意思的清楚表達。而文譯本則添了“話說”一詞,筆者認為這一詞語的添加有點畫蛇添足,不僅削弱了整個句子的敘事力度,同時也將原著的敘事風格做出了改變,有一種類似說書的語氣來頭,畢竟與整部小說本身的意境和風格不相符。相比之下,林譯本大量調(diào)整了語序,用四個字的短句并列,安靜地表述出一個仆人在等雨的情景,在緩緩?fù)七M的過程中潛藏著風雨欲來的巨大敘事張力。這樣的翻譯風格與《羅生門》自身的敘事風格更加貼近,并且按照漢語習慣來看,使用兩個短句能夠形成一種節(jié)奏較快、更加肅穆的敘事氣氛,對于《羅生門》敘事風格的民族化來說也是一種促進和強化。
2、《羅生門》中譯本中對“境界”的營造 根據(jù)王國維情景交融的理論來看,境界的營造需要從景和情兩個維度入手,二者缺一不可。作為大正文學的代表作家,芥川龍之介十分重視對情感的應(yīng)用和作品氛圍的營造,《羅生門》則堪稱其在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緛碚f,在對《羅生門》中境界的保留和營造的過程的三個標準可供參考:信、達、神。既要忠于原著,使譯作內(nèi)容真實可信,同時還要將全部的信息完全傳達出來。當然,最重要的是在讀者的接受心理中形成一種氣氛,傳達出一種精神和韻味。具體來說,在對雨中的羅生門進行描述時,四個譯本所使用的語句各不相同。魯譯:雨是圍住了羅生門,從遠處轆轆地打?qū)⑦^來;樓譯:雨包圍著羅生門,從遠處颯颯地打過來;文譯:雨包圍著羅生門,從遠處把刷刷的雨聲聚攏過來;林譯:雨包攏著羅生門,雨聲從遠處颯然而至。根據(jù)字典是以,無論是颯颯地、還是刷刷的,都是指雨勢的快速和猛烈,從四個譯句來看,基本上都做到了意思表達的誠實可信。然而,相比于“傳神”的程度來看,魯迅所譯的“轆轆”明顯更勝一籌,因為他將雨勢壓抑的氣氛和一種濃烈的陰暗的氣息全部表達了出來。同時,他所用的動詞“打?qū)?rdquo;在力度和氣勢上也十分充足,對于一種蕭瑟的情景的營造十分有利。相比之下,其他三個譯本所使用的詞語和所形成的境界都相對乏力一些。
3、四個譯本的對比性分析 由于各個譯本的產(chǎn)生年代和時代的不同,不免在整體的譯作風格上有所區(qū)別,同時在文學作品“傳神”翻譯的維度上,四個譯本也各有千秋和特色分明。這一點在魯迅的譯本上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雖然魯迅的譯本在語句通順、字詞使用等方面不及后三個譯本通暢,但是結(jié)合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背景,魯迅借助翻譯《羅生門》進行國民性思考的同時盡可能多地豐富了當時的白話句式和詞匯,可謂是良苦用心。而樓譯本為了表達得簡潔和通暢,出現(xiàn)了較多的錯誤和遺漏,尤其是一些句式的省略造成了一些閱讀的障礙。而文譯本則基本上做到了平淡和準確,雖然沒有太多的錯誤,翻譯的意思比較準確和完整,但是也缺少了自身的創(chuàng)新性特征。從當期學界共識來看,林譯本是最值得推敲的《羅生門》譯本,其在尊重原著大意的基礎(chǔ)上,加入了自身的文學性理解和想象,增添了更多韻味,在“傳神”的維度上成就更高。
文學作品的翻譯自有其規(guī)則和標準,為了實現(xiàn)對文學原著的翻譯的“傳神”,不僅要對一些重要詞匯進行結(jié)合當時、當?shù)匾蛩氐睦斫夂头g,對一些關(guān)鍵語句和關(guān)鍵情景的翻譯也應(yīng)結(jié)合自身的文學素質(zhì)和想象力進行必要的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翻譯的“傳神”的實現(xiàn)是需要在常規(guī)和創(chuàng)新之間進行權(quán)衡和突破才能實現(xiàn)的。
參考文獻:
[1] 岑冶.評芥川龍之介《羅生門》的漢譯[M].日語學習與研究,2007.
[2]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M].樓適夷譯.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6.
[3] 林少華.落花之美[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6.
[4] 韓子滿.文學翻譯的雜合研究[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談文學作品翻譯“傳神”境界】相關(guān)文章:
談企業(yè)“以人為本”的管理境界03-18
談高校的外事翻譯03-18
談科技英語的翻譯03-18
談翻譯中“ 忠” 的原則03-19
談導游翻譯的語言“離格”03-18
談翻譯標準在爭論中發(fā)展03-18
談廣告英語的特色及翻譯方法03-18
談文學翻譯中美學意境的傳達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