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中國現代文學回歸中國文學的困難及原因論文
目前在校的大學生多為"90 后",由于他們所處的社會大環(huán)境劇烈變遷,"90 后"大學生與以往的大學生相比,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吨袊糯膶W》課程是高校中文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所涵蓋的內容可謂豐富多彩,品類繁多。但是,作為一門傳統(tǒng)學科,古代文學教學面臨困境。本文從分析"90 后"大學生的特點入手,對古代文學教學提出可以付諸實踐的一些改革思考,包括更新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等,以期進一步提高古代文學的教學質量。
一、"90 后"大學生的特點
明確"90 后"大學生的特點是我們進行古代文學教學改革的基礎。結合一些研究者對"90 后"大學生群體的研究及筆者的親身體會,現將"90 后"大學生的特點總結如下:
1、獲取信息多,有個性、較獨立隨著信息時代、網絡時代的來臨,"90 后"大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方式更多樣化了。除了傳統(tǒng)的書本,他們更多會借助電腦、網絡與智能手機,因而他們獲得的信息較以往的學生要多。當他們遇到了作業(yè)和問題,他們會選擇尋求于網絡,通常是"百度一下就知道了".在聽課的過程中,他們中有些人可以用現代化的方式獲取與課堂內容相關的知識。在課堂上,與傳統(tǒng)學生的羞澀、膽怯相比較",90 后"大學生也顯得更加活波、開朗、大膽。他們喜歡表現自我,他們易于接受新事物,對教師有更多的要求;他們希望通過古代文學課堂學習了解更多的信息,不愿接受死板枯燥的教學方式。
2、務實功利,對古代文學學習投入的時間有限受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和就業(yè)形勢一年比一年緊張的壓力下,"90 后"大學生普遍憂患意識較強,關注的問題更加實際,追求的目標更加功利。他們在大學期間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將來就業(yè)這一目的而服務。對"90 后"大學生而言,學習古代文學課程有文字障礙、語詞理解障礙、古今語境障礙等,又不是那么實用,與他們追求的實際利益聯(lián)系又不是很緊密,所以,"90 后"大學生對古代文學課程學習投入的時間不是增加了,而是減少了。
二、高校古代文學教學現狀
古代文學課程是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主干課程之一。
一直以來,這門課程的教學都是以教師的課堂講授與學生的課下閱讀為主要方式進行的。而目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已不再適用于現有的教學對象,無法達到專業(yè)教學目標的實現,嚴重影響了學生學業(yè)水平,不利于專業(yè)的長久發(fā)展。現實中,學生有文字障礙、語詞理解障礙、古今語境障礙等。如何通過教學改革,讓"90 后"大學生克服這一系列的障礙?如何提高課堂的效率?如何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 這些都需要我們積極探索去解決。
三、基于"90 后"大學生特點的古代文學教學改革的思考
結合 90 后大學生的特點以及古代文學的教學現狀,筆者認為,在該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上需要注意古為今用、與時俱進,教學方法上要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參與性強的一些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和熱情,積極合理的應用多媒體等先進教學手段。具體的關鍵點如下:
1、在教學內容上,提倡從美的角度、人性的角度解讀古代文學作品。
教師在帶領學生解讀、鑒賞古代文學作品時,不僅要注意處理好字、詞、句的疏理與作品的整體把握之間的關系,還要注重挖掘作品中蘊含的人性中永恒的普遍的東西,更多的從審美的層面去解讀。讓學生在精神和審美方面被吸引、被召喚,從而具備較好的文學和美學方面的素養(yǎng)。在講到魏晉易代之際的阮籍的《詠懷詩》八十二首時,為了讓學生理解阮籍所處的魏晉易代時期險惡的政治環(huán)境,筆者引導:'大家想一想,如果你們是曹魏朝廷的大臣,如果你們中間出了一個殺人犯、或者是道德敗壞者,你們會怎么對待他?'學生回答:
"制裁他,鄙視他。"筆者引導:"如果這個人手中握有生殺予奪的大權,如果你靠攏他,他可以給你們帶來很多利益,比如你們想要的好工作,你們想要的房子、車子和票子,如果你反對他,他亦可以輕易的讓你從地球上消失。那么你們又會怎么對待他?"學生陷入了沉思和沉默中,只有個別學生低聲說遠離他,不理他!谑枪P者總結:"司馬氏在魏晉易代之際就是一個可以叱咤風云的人物,同時對于曹魏政權來說,他們又是一個篡權者。面對司馬氏,一方面阮籍同情曹魏政權,不愿意與司馬氏合作,另一方面他又畏懼禍患,他的生活狀態(tài)是整日'胸中懷湯火'和'終生履薄冰'的。阮籍的《詠懷詩八十二首》就是這種心態(tài)的隱約曲折的藝術表現。"接下來開始分析鑒賞阮籍他的一些代表作品,他內心的憂生、他的孤獨、他的苦悶,還有他的五言詩的藝術特點"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等等。雖然作家和作品都是 1700 年前的如煙往事,但是理想、政治、道德、利益與個體之間的瓜葛卻是直到今天也依然存在。所以古代文學教師要把 90 后大學生引入歷史,讓他們與古代詩人真切的"面對面"的親密接觸,讓他們明白古代的文學家和他們留下來的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古代文學教師不能再固守古代文學課本內容,應該力求多涉及古代社會的政治、文化、習俗,使學生能更多的了解古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此外,教師還應該適當聯(lián)系當代的社會文化現象,闡釋古代文學作品在當代的新意義,以此來幫助學生開闊視野,開拓思維;不要照本宣科,循規(guī)蹈矩。在講到東晉詩人陶淵明的《和郭主簿》時,筆者試圖用語言還原公元 408 年的一個炎炎仲夏的午后場景。詩人午睡醒來,在堂屋前的一片濃蔭中納涼,有時候他會拿出他的無弦琴,在上面輕輕的撥弄;有時候他會手捧一本周公傳或者山海經,與精衛(wèi)鳥或者刑天共憂戚;有時候他品嘗著自家新釀的醇酒,吃著自家菜園子里種出來的純天然無污染的菜蔬,與志同道合的友人侃大山;有時候他看著膝下嬉戲玩耍的幼子,小孩子正咿咿呀呀學說話呢;有時候他只是發(fā)發(fā)呆,抬頭看看天空無心以出岫的白云,發(fā)發(fā)思古之幽情……學生被引入了這樣休閑的生活場景的遐想中,筆者問,你們喜歡這樣的生活嗎,他們有的回答喜歡,有的回答不喜歡,請他們說說理由。這樣整個課堂的氣氛就活躍起來了。文學作品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形象的向我們展示了古代文人的生活場景,古人的所思所想。這種還原式的講解有意打破古今阻隔,就好像古人穿越到了當代,也好像今天的人穿越到了古代。通過這樣的示范解讀,讓學生明白詩歌是活的,富有生命氣息的,也是美的,令人向往和憧憬的。
2、在教學方法上,提倡以問題為中心的方法
面對"90 后"大學生的個性和獨立,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怎樣與學生交流溝通?是繼續(xù)傳統(tǒng)的教與管的對立嗎?顯然那只能激起"90 后"大學生的反感,讓他們因為厭煩教師本人而厭煩古代文學這門課。那怎么做呢?教師應該本著平等、互助的教育理念,從課堂的管教者轉變?yōu)閷W生人生道路的引導者。在教學方法上注意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方法來激"90 后"大學生學習古代文學的興趣和熱情。
在分析鑒賞建安詩人曹操的《短歌行》時,筆者先讓學生自己感悟作品,并且提出一個問題:"作為一個讀者,找出這首詩中你最喜歡的句子,說出理由?"學生閱讀完后,有的回答":我喜歡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因為這一句非常大氣,很有霸氣";有的回答:"我喜歡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因為這一句表現出詩人對事業(yè)的追求。"筆者評曰,曹操引用了周公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發(fā)的典故,用以表明他不僅渴求賢才,而且賢才如果歸附,他將會禮遇他們。而詩中用山和海的比喻表現了詩人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也有的學生回答:"我喜歡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因為這一句表現了詩人時光易逝的感傷"筆者評曰,這是一首宴會詞,在宴會上一般大家都會開懷暢飲,心情比較輕松愉悅,但詩人由輕松愉悅的場景發(fā)出了人生短暫的慨嘆。這種慨嘆哀而不傷,蘊藏著深刻的生命意識,飽含著激越的情感。詩人用朝露比喻時光流逝之迅疾,引發(fā)了人們對生命的思索。因為時光易逝,生命有限,所以人們會選擇壯懷激烈,珍惜有生之年,及時努力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當然也會有人選擇及時行樂。接下來繼續(xù)提問:"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生命有限的無奈,今天的人也一樣,同學們會選擇怎樣面對這種令人憂傷的無奈呢?"學生的回答可謂眾說紛紜。通過這種提問和討論的方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傊,古代文學作品的賞析以問題的形式出現,以探討的方式展開,可以給個性獨立的"90 后"大學生表達思想的舞臺,更有效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3、合理應用多媒體教學
古代文學課程所涵蓋的內容異常豐富多彩,學習者在閱讀作品的過程中又會遇到文字障礙、語詞理解障礙、古今語境障礙等。所以這門課程需要學習者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后才會有所收獲。而"90 后"大學生,務實功利,對古代文學學習投入的時間非常有限。面對這樣的困窘,教師適當引入直觀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幫助學生克服閱讀障礙,達到與古代文學作品真正親密接觸的效果。例如講到建安詩人曹植時,筆者提前布置,讓同學們搜集網絡資料。在課堂上播放了同學找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一段視頻。視頻內容如下:在曹植的封地,諸侯王曹植正在和朋友們飲酒賦詩,曹丕的使者突然闖入要押解曹植到洛陽奔喪,使者非常的傲慢而無禮。曹植含著淚,邊舞劍邊吟唱起了自己剛寫的新詩句"父母且不顧,何況子與妻?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接下來是曹植到洛陽以后,哥哥曹丕步步緊逼,眼看曹植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他憑著出眾的詩賦才華,七步成詩,撿回了一條性命……這段視頻直接將學生引入了詩歌情境中,讓他們了解了為什么詩人曹植前后期的詩歌創(chuàng)作會發(fā)生那么大的變化?讓學生對詩人曹植自父親死后"名為王侯,實為囚徒"的處境印象深刻。
進而對曹植"才高八斗"的詩歌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講到杜甫《自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時,筆者也讓學生找與此詩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學生找了很多不同時代"土豪們"的奢侈的生活場景圖片和一些衣著襤褸、食不果腹的街頭乞討者的場景圖片,在課堂上一起展示,他們看完就理解了詩歌的內容和詩人的深切情感。在這個過程中,針對"90 后"大學生對計算機和網絡的精通,教師還可以通過微信群等方式與學生進行課后的交流與資源共享,也可以引導學生辨別網絡上良莠不齊的資料和數據,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利用網絡來輔助自己的學習和研究。
總之,"90 后"大學生有著鮮明的特點,他們多數追求個性、平等,有著務實的學習觀和對網絡的高依賴性。古代文學課程又是一門傳統(tǒng)的、與時代相去甚遠的課程。作為一名古代文學教師,不能單純的崇古擬古,而是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現代的精神來觀照古代作家、講解古代作品;應靈活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重視對"90 后"大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中國現代文學回歸中國文學的困難及原因論文】相關文章:
論文學圈教學法在中國現代文學中的應用11-16
現代文學論文提綱范文11-22
淺談佛教對中國文學的影響12-08
中日現代文學比較論文12-04
教育需要慢的回歸論文12-03
黑格爾對中國哲學誤解原因論文11-20
淺談當代中國文學的發(fā)展與舞蹈02-21
公共藝術教育異化現象及回歸論文11-14
關于現代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論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