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不能淫原文及翻譯
孟子關(guān)于“大丈夫”的這段名言,句句閃耀著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輝,在歷史上曾鼓勵了不少志士仁人,成為他們不畏強(qiáng)權(quán), 堅持正義的座右銘。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富貴不能淫原文及翻譯,希望大家認(rèn)真閱讀!
《富貴不能淫》原文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 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 正位,行天下之 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 大丈夫。”
《富貴不能淫》譯文
男子舉行加冠禮的時候,父親給予訓(xùn)導(dǎo);女子出嫁的時候,母親給予 訓(xùn)導(dǎo),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謹(jǐn)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以順從為原則的,是妾婦之道!劣诖笳煞颍瑒t應(yīng)該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上,走著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時候,便與老百姓一同前進(jìn);不得志的時候,便獨自堅持自己的原則。富貴的時候不能被其迷惑做過分的事情,貧賤不能使其改移節(jié)操,威逼利誘不能使其屈服意志。這樣才叫做大丈夫!”
《富貴不能淫》導(dǎo)讀
《富貴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第二章》,內(nèi)容是孟子批駁景春關(guān)于大丈夫的錯誤言論。我們可以當(dāng)成一篇駁論文來閱讀。
孟子在與縱橫家的信徒景春談?wù)摗昂螢榇笳煞颉钡膯栴}中,提到了這著名的三句話。在孟子看來,真正的“大丈夫”不應(yīng)以權(quán)勢高低論,而是能在內(nèi)心中穩(wěn)住“道義之錨”,面對富貴、貧賤、威武等不同人生境遇時,都能堅持“仁,義,禮”的原則,以道進(jìn)退。
孟子關(guān)于“大丈夫”的這段名言,句句閃耀著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輝,在歷史上曾鼓勵了不少志士仁人,成為他們不畏強(qiáng)權(quán),堅持正義的座右銘。直到今天,當(dāng)我們讀這段書的時候,似乎仍然可以聽到他那金聲玉振的聲音。
《富貴不能淫》賞析
《富貴不能淫》的內(nèi)容是孟子批駁景春關(guān)于大丈夫的錯誤言論。我們首先來看文章批駁的“靶子”,即景春的觀點。
景春認(rèn)為公孫衍、張儀之流是大丈夫,為此,他用反問句向孟子詢問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公孫衍和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言外之意就是說,公孫衍和張儀是真正的對丈夫。景春提出這個觀點的依據(jù)是,公孫衍、張儀能夠左右諸侯,“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他們發(fā)起怒來,諸侯們都會害怕,安靜下來,天下就會平安無事,他們威風(fēng)八面,權(quán)傾天下,能夠左右時局。
針對景春的“論點”和“論據(jù)”,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駁景春的錯誤觀點,再闡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我們看孟子是如何批駁的。
首先,孟子針鋒相對地用了一個反問句:“是焉得為大丈夫乎?”這個怎么能夠叫大丈夫呢?對景春的觀點給予直接的否定。
其次,孟子進(jìn)行了分析,回答了“公孫衍、張儀之流”為什么不能稱為大丈夫。
孟子并未直接指出原因,而是針對他們的行為打了一個比方,進(jìn)行了“比喻論證”,其分析含蓄而幽默,充滿諷刺意味。孟子從“禮”開始談起,“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孟子說,男子成年的時候,父親給予教導(dǎo);女子出嫁的時候,母親給予教導(dǎo),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jǐn)慎,不能違背你的丈夫!”
孟子通過這樣的講述,比喻公孫衍、張儀之流的行為,公孫衍、張儀他們雖然身為三國相、六國相,威欺天下,但是他們也要無條件地服從一國之長,他們的一切行為,還要根本決定于秦王、魏王的利益取向,他們的所謂“大丈夫行為”,實際上是趨炎附勢、狐假虎威的沒有原則的“事君之道”。這與“母親”教導(dǎo)所說的'“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完全相同。
第三,得出結(jié)論,公孫衍、張儀之流的所行“以順為正”,是“妾婦之道”,不是“大丈夫之道”。孟子認(rèn)為,公孫衍、張儀之流靠搖唇鼓舌,曲意順從諸侯,不講仁義道德原則,只是“以順為正”,所行只不過是小人、妾婦奉行的是“妾婦之道”,非大丈夫所為。
這樣,孟子通過分析,指出了景春所提供的論據(jù)并不能證明公孫衍、張儀之流是大丈夫,從而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批駁。我們需要補充指出的是,孟子所說的“妾婦之道”,并非是在批判、否定、貶損所有女子。
在儒家觀點中,順從的原則是以正義為標(biāo)準(zhǔn)的,如果君行不義,臣就應(yīng)該勸諫,如果丈夫不對,妻子也要勸說補正,也就是要“和而不同”。只有太監(jiān)、妾、婢女之流,才是不問是非,以一味順從為原則的。實際上,孟子是將公孫衍、張儀之流比喻成了“太監(jiān)、妾、婢女”這些沒有任何原則的人的。
在完成了批駁之后,孟子接著就闡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孟子的結(jié)論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富貴和地位的誘惑不能改變他的心志,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氣節(jié),威武和權(quán)勢不能屈服他的志向,這樣的人做大丈夫!怎樣才能讓自己做大丈夫呢?孟子做了兩點分析。
一是“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這還是儒家一貫倡導(dǎo)的仁義禮智信。“廣居”、“正位”、“大道”這三個詞,朱熹依次解釋為“仁”、“禮”和“義”。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做大丈夫,他首先要是個仁者,他要有以天下為家的博大胸懷,要有以天下人為親的偉大情懷,居住在天下最大的居所——“仁”里。
其次,他要是個講禮儀的人,要有為天下而立大正的社會理想和覺悟。
第三,他是個“大道之行,為公天下”的公道主義者。二是“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時勢適宜的時候,實現(xiàn)志向了,就跟百姓一起實行它;時勢不宜的時候,不能實現(xiàn)志向,就獨自實行自己的道理。這與孟子的另一句名言“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表達(dá)的意思一樣。
它們是說,大丈夫要時時想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讓你出仕為官,你要牢記“大道”之宗旨;不讓你出仕為官,你同樣要牢記“大道”之宗旨。在孟子看來,做到了“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和“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兩點,你就能做一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了。
針對景春的觀點,孟子先破后立,指出公孫衍、張儀之流所行只是“妾婦之道”,算不上大丈夫,真正的大丈夫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
【富貴不能淫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愛蓮說原文譯文及翻譯05-27
屈原《離騷》原文及翻譯05-10
《李賀作詩》原文及翻譯06-08
屈原《卜居》原文欣賞及翻譯05-10
《屈原列傳》原文及白話翻譯05-13
《五蠹》原文閱讀及對照翻譯05-29
《蘇武傳》原文閱讀及對照翻譯05-29
離騷原文及翻譯注釋大全05-27
蘭亭集序原文及翻譯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