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學反思
《三個兒子》是人教新課標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的23課。這篇課文故事生動有趣、感人肺腑。課文敘述了三個兒子面對著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嗓子好的只顧著唱歌,力氣大的只顧著翻跟頭,對媽媽手中的水桶視而不見;而那個“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跑到媽媽跟前,接過了沉甸甸的水桶。淺顯的文字中包含著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zhí)”。下面是我對《三個兒子》的教學反思。
在《三個兒子》的教學過程中,第一課時學生感受了三個媽媽眼中的兒子是怎樣的以后,便直奔文本的思維聚焦點,那就是“明明是三個兒子,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到了一個兒子?你認為老爺爺看到的是哪個兒子?”,以此激發(fā)學生去思考、去探究。
接著以感受“水很重、媽媽提水辛苦”為切入點切入。
1、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抛寣W生深入到語言文字當中去體悟,抓住“痛”、“酸”、“走走停!、“直晃蕩”等詞感受理解。
⑵想象性、移情性體驗,通過閉眼聽老師讀,想象,讓學生在腦海中逐漸形成豐富生動的表象,繼而小組交流,將表象轉化為口頭語言,同時進行情感上的交流。
、菍Ρ润w會,深入感受:
、賹W生對三個兒子前后認識的對比:
首先讓學生從三個媽媽口中得出對三個兒子的初步評價,然后通過后面的學習感受三個兒子的表現,形成鮮明反差,看法隨之轉變,認識到那個“沒有什么特點的兒子”卻是最懂得體貼、孝敬媽媽的真正的兒子,他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媽媽。
②將兒子的行為跟媽媽的辛勞反復對比:
當學生提到一個兒子的表現時,反問學生:“此時,她們的媽媽在干什么?”當學生提到第二個兒子的表現時,也與媽媽的辛苦進行對比朗讀,讓學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媽媽是如此辛苦地在提水,作為兒子,如果不去幫助媽媽,是不應該甚至是不可思議的。以此觸動他們幼小的情弦,在真情感染中初步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廴齻兒子之間的行為對比,在對比中突出第三個兒子:
最后的星級挑戰(zhàn)題既是語言的積累、運用和拓展,又照顧到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差異。
2、在《三個兒子》的教學過程中,我力求讓語言訓練、思維訓練和情感有機融合,讓學生“多讀多想、讀懂課文”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力求體現師生、生生間的對話交流,讓孩子們體驗角色,豐富認知,達到互相啟發(fā),互相學習的目的。
【小學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4
語文小學教學反思11-26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7-10
教學反思小學語文12-28
小學二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09-30
小學語文二年級教學反思07-09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01-04
小學語文《假如》教學反思11-29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