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sana Pluker,是成千上萬在意大利打工的烏克蘭女人中的一個。
10年前,她離開了西烏克蘭——她的家鄉(xiāng),出外謀生活。
最后,這個32歲的烏克蘭女人在意大利找到了活計:在威尼斯,她找到了一份私人護理的工作,照顧一個輪椅上的老婦。
她覺得整個烏克蘭都找不到比這更好的工作。
她每月能掙700至750歐元,每年還能回家休個長假。
Oksana說,在烏克蘭,那些有點上進心又找不到工作的人,最后都走了。她最親近的親友里,就有15個出國的。
最近,她回利沃夫附近她的家鄉(xiāng)尼克萊耶夫(Nikolaev)看父母時說:“在這兒很難實現自我。我覺得在這兒,勞動沒有價值。出國找工作更容易。”她還說:“就說我吧,只要在意大利,我就不擔心明天。而在烏克蘭,靠工資很難過活,特別是那些成了家的人。”
就業(yè)機會不足
自從20年前烏克蘭獨立以來,勞動力外流一直是個讓人痛苦的話題。
烏克蘭的經濟一直萎靡不振,無法為烏克蘭約2300萬勞動者提供足夠的就業(yè)機會,也無法提供夠他們生活的工資。世界經濟危機更加劇了這種狀況——2009年,烏克蘭的GDP下降了約15%。
據國際移民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for Migration)統(tǒng)計,有超過150萬烏克蘭人出國打工——Oksana只是其中之一。
約有650萬烏克蘭人居住在國外,不過這個數字包括留學生、私人業(yè)主和其他非出國打工者。
這些人總共為烏克蘭匯入15億美元。
年輕人外流
移民大部分來自烏克蘭西部,那里工業(yè)較不發(fā)達,經濟更弱,并且與歐盟國家交界。
烏克蘭西部某些村莊,年輕人似乎已經快走光了。一些專家預測,現在很快將有另一波年輕人外流潮。
利沃夫的海外烏克蘭人教育文化與關系學會(Institute of Education, Culture and Relations with the Diaspora)做了一項調查。他們在利沃夫的居民中隨機抽取了400名,結果發(fā)現,其中36%的人打算出國。
這些人,多數在30歲以下、且受過良好的教育。
Oksana Pyatkovska協(xié)助管理該調查項目。她說:“我們認為,這些人中,大部分都不會再回來。很多人都說,他們只打算在國外呆個兩、三年,可往往十年以后,他們還在那里。”
文章開頭提到的Oksana Pluker也同意這個觀點。她說,她自己也想以后還是回家鄉(xiāng),但是目前來看,回家還只是個夢。
她說,烏克蘭的經濟“停在那里,不上不下”,沒有變得更糟,但也沒有變好的跡象。
“可能有一天我會回家,但我不知道是什么時候。”她說,“或許以后烏克蘭的情況會變好。可目前——沒有。”
留在國內的人
對于那些留在國內的烏克蘭人,生活絕不容易。生活在維林村(Veryn)的Evgen和Vera全靠養(yǎng)老金生活,還要照顧在上學的第三代。
4年前,他們的女兒Lida去了意大利,在那邊做清潔工。
Vera和Evgen夫婦的收入來源分散在幾個地方。從政府那里,他們每月僅能領到200美元出頭的養(yǎng)老金。Lida每個月寄回家400至500歐元。
他們在家門口的院子里,養(yǎng)了兩頭牛、十二只雞,還有一只小豬——準備過幾個月殺豬取肉。
這東拼西湊的,他們也能過下來。
不過,還有別的要操心的。Vera要做個髖關節(jié)罷換手術,需要4000美元。
除非Lida從意大利再匯些錢來,否則這個手術是沒法做了。Lida最小的孩子,11歲的Olya,也患有胃病。
“她最近得了嚴重的流感,我們險些沒救過來。”Vera說,“我們缺錢,吃飯、看病,什么都要錢。”
Olya給我們看她媽媽從意大利帶回來的美元和錢包時,一雙眼睛晶晶亮?墒,當我們問她最想要的是什么,她毫不猶豫地答道:“我想要媽媽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