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古代名人故事:包拯的故事
說到包拯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們在電視劇《少年包青天》中也都見過包拯的形象和他斷案如神的才能,以下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墓糯斯适拢喊墓适,希望大家喜歡。
包拯吃魚的故事
包拯早年喪母,是嫂嫂將他養(yǎng)大,包拯稱她為嫂娘。
包拯考中進士要到外地做知縣。上任前一天中午,嫂嫂特地為他做了條紅燒鯉魚。包拯要嫂嫂和侄兒包勉同吃,嫂嫂沒答應(yīng)。他只好吃掉一面魚肉,剩下的留給包勉吃。吃晚飯時,嫂嫂又將剩下的魚給包拯吃,他就將魚的另一面給吃了。
第二天,嫂嫂問包拯昨天吃的兩條魚那條好吃些。“昨天那條魚很好吃!卑f。嫂嫂一聽大怒道:“我昨天明明是給你做了兩條,你怎么能說只吃了一條了呢?”包拯見嫂嫂發(fā)火了,連聲又說:“請嫂娘息怒,我記錯了!嫂娘息怒,我記錯了,昨天是吃了兩條魚!
嫂娘聽了,知道包拯孝順,不惹自己生氣,但卻嚴(yán)厲地對包拯說:“黑子,我昨天真的只給你吃了一條魚!我一說兩條,你為啥不敢堅持呢?今后做官,如果只看大官的臉色就歪曲事實,不敢秉公執(zhí)法,勢必當(dāng)?shù)氖腔韫?”
包拯聽了嫂嫂一番話,方知昨天嫂嫂給自己吃魚的良苦用心,忙撩衣跪倒,說道:“嫂娘教誨,黑子我銘記在心,永不忘記!”
后來,包拯為官果然剛正不阿,不畏權(quán)貴,秉公執(zhí)法,受到世人敬仰,名留千古。
以民為貴 開倉放糧
在包公擔(dān)任三司戶部副使時,常常不辭辛勞,深入下層體察民情,救民于水火之中。江南地區(qū)有一次發(fā)生了旱災(zāi),百姓們饑餓得難以生活,包公了解到情況后,立即下令開倉放糧救濟,以解燃眉之急。如果按照當(dāng)時的慣例,開倉放糧是件大事,必須事先請示皇帝,等批準(zhǔn)以后才能打開糧倉救濟百姓。但當(dāng)時情況緊急,如果將文書送到京城,再等待批示下來,要等上幾個月的時間,到時候百姓不知要餓死多少人。所以,包公一邊派人急奏朝廷,一邊就果斷地開始放糧了,終于使很多百姓免于災(zāi)難。 還有一次,江淮大地的人民大范圍受災(zāi),百姓已缺糧斷炊,而地方的官吏們?yōu)榱颂搱笳儭⒂懞蒙霞,以利升遷,便隱瞞災(zāi)情,置人民生命于不顧。不僅如此,還反過來逼迫百姓們交糧賣米。包公了解到災(zāi)情后,就給皇帝寫下了《請救濟江淮災(zāi)民疏》,要求立即糾正不法官員誤國害民的行為,并予嚴(yán)懲;实鄄杉{了他的建議。從此,包公被江淮人民稱為 ' 再生父母 ' ,F(xiàn)在仍然在上海地區(qū)上演的戲劇《陳州放糧》就是根據(jù)這件事編寫而成的,并非憑空設(shè)想。
巧判小孩
有兩個婦人為了一小孩而鬧上了公堂,縣官判定兩人一人拉小孩的一只手,誰拉贏了那個小孩就是誰的,在經(jīng)過一番拉扯之后,其中一位含著淚松開了手,但是最終縣官卻把小孩判給了那位婦人.別人不明其理,問之,縣官說到:”誰會忍心讓自己的小孩受到傷害啊!她放手是因為她心疼她的孩子!你沒看見她是含著淚的嗎?后來包拯就把孩子還給了這位母親!
巧斷浮江尸
包公知池州的臘月一天,發(fā)現(xiàn)江面上浮尸一具,奇怪的是尸體只是上下浮動,并不隨流而下。包公命役差打撈起來,原來尸首被麻繩扣在一扇石磨上,死者右手還抓著一把帶頭皮的頭發(fā)。包公命貴池知縣審理此案。知縣查明那扇石磨是祝圣寺廟產(chǎn),當(dāng)即差衙役去寺中捉拿當(dāng)家?guī)熜`和尚,但得知玄靈老僧已投井身亡。知縣以“兇犯謀財害命,江浮冤尸,畏罪自殺”為由,呈州府銷案。
包公私訪回來,見縣官草草結(jié)案,呈折中破綻百出,當(dāng)即命衙役鳴鑼,傳諭全城:“包公升堂審磨盤羅!”消息傳開,轟動全城,男女老少都涌到州府衙門前面,觀看包大人斷奇案。包公見全城百姓到的差不多了,傳令:“凡今天來看斷這樁血案的鄉(xiāng)親,不管男女老少,必須人人頭頂青天,手撫心口,脫帽解巾,以敬神靈!”圍觀的百姓紛紛脫下帽子或解下頭巾,包公居高臨下,看得明白,只見一個頭纏黑頭巾,臉青眼腫的家伙縮頭想溜,當(dāng)即一拍驚堂木,大喝一聲:“兇犯哪里逃,拿下!”衙役抓住那家伙,扯去頭巾,頭頂上果真少了一撮頭發(fā),連頭皮都撕掉了。
原來,殺人兇犯名叫王九,系當(dāng)?shù)赜忻臒o賴。死者原是江北的一家客商,賺了許多銀兩,準(zhǔn)備回家過年。途中到王九家借宿,王九遂起謀財害命之心,趁商人熟睡之機,雙手卡住他的脖子,商人拼命掙扎,打腫了王九的臉,打青了王九的眼,抓下了王九的一把頭發(fā),仍不免一死。王久扛著尸首往江邊去,路過祝圣寺,偷了寺中一扇石磨,把尸首栓在石磨上,拋進大江里。哪知他做賊心虛慌慌張張地沒有把麻繩扣緊,江水一沖,麻繩松頸,尸體浮出水面。王九聽到包公打撈浮尸的消息,嚇得魂不附體,因為他偷石磨時被玄靈法師看見了,自知難逃包公之手,把心一橫,一不做,二不休,把玄靈法師推到井里,殺人滅口,來個死無對證。但是王九哪里想到商人手中的頭發(fā)與和尚光頭為料事如神的包公提供了破案的線索。
包拯的介紹:
包拯(999—1062)自希仁,蘆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進士。出身于官僚家庭。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他28歲中進士,曾先后任天長、端州、贏州、揚州、廬州、池州、開封等知縣、知府,出使過契丹,還在刑部、兵部任過職,在財政部門做過副使、最初考中進士,被授為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的知縣。因為父母親年紀(jì)都大了,包拯辭官不去赴任。得到監(jiān)和州稅的官職,父母又不想讓他離開,包拯就辭去官職,回家贍養(yǎng)老人。幾年之后,他的父母親相繼去世,包拯在雙親的墓旁筑起草廬,直到守喪期滿,還是徘徊猶豫、不忍離去,同鄉(xiāng)父老多次前來勸慰勉勵。宋景佑四年(1037),任天長(安徽天長)知縣,頗有政績。
有盜賊將人家牛的舌頭割掉了,牛的主人前來上訴。包拯說:“你只管回家,把牛殺掉賣了!辈痪糜钟腥藖砜馗,說有人私自殺掉耕牛,包拯道:“你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還要來控告別人呢?”這個盜賊聽罷又是吃驚又是佩服。移任端州知州,升為殿中丞。端州這地方出產(chǎn)硯臺,他的前任知州假借上貢的名義,隨意多征幾十倍的硯臺來送給權(quán)貴們。包拯命令工匠只按照上貢朝廷的數(shù)目制造。一年過去,他沒有拿一塊硯臺回家。
任滿后,調(diào)任知端州(廣東肇慶)。回京任監(jiān)察御史里行,又改監(jiān)察御史,為“言事官”,對處事不當(dāng),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進行彈劾。當(dāng)時張堯佐被任命為節(jié)度使兼宣徽兩院使,右司諫張擇行、唐介和包拯一齊對此進行辯論,話語十分懇切。又曾建議說:“國家每年用歲幣賄賂契丹,這并非防御戎狄的良策,應(yīng)該訓(xùn)練士卒、選拔將領(lǐng),致力于充實和鞏固邊防。”又請求朝廷重視門下省封駁制度,以及廢罷和禁銅貪贓枉法的官吏,選拔地方長官,實行對補蔭弟子進行考試的制度。當(dāng)時各路轉(zhuǎn)運使都兼任按察使,往往摘取無關(guān)緊要的小節(jié)來上奏彈劾官吏,專門以苛刻的考察來相互標(biāo)榜、自詡高明,使得地方官吏十分不安,包拯于是請求朝廷廢罷了按察使之職。
為懲治貪官,自慶歷四年(1044)廿八月,他向仁宗上疏《乞不用贓吏》,認(rèn)為清廉是人們的表率,而天贓則是“民賊”。包拯七次上書彈奏江西轉(zhuǎn)運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蝎」,殘害百姓。并嚴(yán)厲批評宋廷的任官制度。皇佑二年(1050)至三年間,包拯知諫院,曾三次彈劾外戚張堯佐,審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詐騙案,震動朝野。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讓典禮官對包拯說:“雄州城新開了一個便門,是不是想招誘我國叛逆之人以刺探邊疆情報呀?”包拯說:“涿州城也曾經(jīng)開過便門,刺探邊境情報何必用開便門的方式呢?”那人于是無言以對。
包拯在歷官三司戶部判官及三司副使期間,先后出任京東,陜西,河北等路轉(zhuǎn)運使,每至一地,都以減輕民間負(fù)擔(dān)、改革弊政、發(fā)展生產(chǎn)為己任,提出了「寬民利國」的經(jīng)濟思想。多次為了國家大事,說了皇帝不愛聽的話,論斥權(quán)幸大臣,請求罷去皇帝賜給親信官僚們的恩寵,一切改由主管機構(gòu)正常渠道進行。他將唐朝魏征給唐太宗的三道奏章寫出來,呈給宋仁宗為座右銘,時刻警惕,以國家大事為重。請求仁宗虛心納諫,分辨是非,不要搞“先入為主”,偏聽偏信,而要愛惜人才,除去苛刻,嚴(yán)正刑禁,禁止妖言邪說,不隨意大興土木,如此等等,朝廷多采納施行。
包拯被任命為龍圖閣直學(xué)士、河北都轉(zhuǎn)運使。曾建議在邊境無事時隊移到內(nèi)地,但沒有得到答復(fù),F(xiàn)在,包拯請求:“罷除河北的屯兵,將他們分別安置在黃河以南的兗、鄆、齊、濮、曹、濟各州,即使邊境告急,也無需擔(dān)心來不及調(diào)遣。如果說邊境的守兵不能一下子減少,那么就請求朝廷訓(xùn)練義勇,減少干糧,每年的花費,比不上屯兵一個月的費用,一州的財賦就很充足了!睕]有得到答復(fù)。
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權(quán)知開封府,他于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離任,前后只有一年有余。但在這短短的時間內(nèi),把號稱難治的開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條。敢于懲治權(quán)貴們的不法行為,堅決抑制開封府吏的驕橫之勢,并能夠及時懲辦誣賴刁民。
由于包拯在開封府執(zhí)法嚴(yán)明,鐵面無私,敢于碰硬,貴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斂,聽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兒童婦孺?zhèn)兌贾腊H切稱呼他為「包特制」。開封府廣泛流傳著這樣的話「關(guān)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用閻羅比喻包拯的鐵面無私。
移任瀛州知州,各州用公家的錢進行貿(mào)易,每年累計虧損十多萬,包拯上奏全部罷除。因為兒子去世,包拯請求在方便的州郡任職,做揚州知州,又移任廬州5升為刑部郎中。因為保薦官員有失而獲罪,被降為兵部員外郎、池州知州。
官復(fù)原職,移任江寧府知府,朝廷召任權(quán)知開封府,升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為人剛毅,貴成宦官為之收斂,聽說過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們把包拯笑比黃河水清了,兒童婦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為“包待制”。京城稱他說:“關(guān)節(jié)不到,有閻王爺包老!币郧暗闹贫纫(guī)定,凡是告狀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開官府正門,使告狀的人能夠直接到他面前陳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騙長官。朝中官員和勢家望族私筑園林樓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發(fā)大水,包拯于是將那些園林樓謝全部毀掉。有人拿著地券虛報自己的田地數(shù),包拯都嚴(yán)格地加以檢驗,上奏彈劾弄虛作假的人。
宋嘉佑六年(1061),他官至樞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師吏民,莫不感傷,嘆息之聲,大街小巷都可聽得到!背①浌倮舨可蠒小白鄡x”十五卷傳于世。
【古代名人故事:包拯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古代的名人故事12-11
歷史名人故事:包拯分銅錢12-11
古代名人故事11-08
古代德育名人故事02-03
古代經(jīng)典名人勵志故事03-01
古代名人的故事04-27
古代德育名人故事08-14
古代的名人故事短04-23
古代名人成功的故事02-28
古代名人勵志的故事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