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日韩AⅤ综合手机在线观看,激情婷婷久久综合色,欧美色五月婷婷久久,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人人澡

  • <abbr id="uk6uq"><abbr id="uk6uq"></abbr></abbr>
  • <tbody id="uk6uq"></tbody>
      1. <span id="l9nz9"><video id="l9nz9"><p id="l9nz9"></p></video></span><p id="l9nz9"><pre id="l9nz9"><tbody id="l9nz9"></tbody></pre></p>
        <td id="l9nz9"><object id="l9nz9"><u id="l9nz9"></u></object></td>

        心理咨詢怎么從“沒用”到“有用”

        時間:2020-10-17 11:39:00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心理咨詢怎么從“沒用”到“有用”

          心理咨詢越來越火熱,從當(dāng)初人們眼中的沒用變成了有用,下面心理咨詢怎么從“沒用”到“有用”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歡迎大家閱讀。

        心理咨詢怎么從“沒用”到“有用”

          最近接連有些事,比如有所謂三位名師PK咨詢同一個來訪者(咨客),又有圈內(nèi)人感慨付錢咨詢不如自己考咨詢師證,更碰上有某位“做臨床心理的”,我完全不熟的人,僅因為我是心理咨詢師(而不是“做臨床的”)而直接輕視我。說實話我也不明白他所謂“做臨床的”是什么意思,在英文里,心理咨詢師就是 clinical psychologist,直接翻譯過來就是“臨床心理學(xué)家”。他可能想說自己是醫(yī)院里的治療師?但這樣因所謂的身份而相輕的情況,在中國心理學(xué)界比比皆是,所以覺得是應(yīng)該說一些話。

          01

          中國心理咨詢的尷尬:不少人反饋沒什么用

          美國的心理治療領(lǐng)域比較容易理解,就是兩個劃分:psychotherapist (心理咨詢師); psychiatrist (精神科醫(yī)生)。前者不能開藥,后者可以,前者想開藥要找后者。中國的心理治療領(lǐng)域,有心理咨詢師,心理治療師,和精神科醫(yī)生的三個劃分,是比較中國特色的,算是對很久以來兩者不分的舊制度的過渡處理方式。

          美國的 psychiatrist 基本都不做咨詢了,開藥為主。和 psychotherapist 之間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是兩個工種。中國三者都會做一些咨詢。但能開藥的會看不起只能做咨詢的,大學(xué)里本科是心理學(xué)或所謂臨床心理學(xué)的,會看不起“半路出家”的只是上了個短期班考了證的,只考了證的看不起無證上崗的“情感專家”們。大致如此。

          然而心理治療究竟是什么? 這里,我說的不是“心理治療師”這個職稱,我說的是為求助者的心理問題,我們能幫到什么。我們常常說,心理咨詢是幫助來訪者成長的。沒錯。我們說,心理咨詢是幫助理清問題,讓來訪者自己找到答案。也沒錯。但是,這些都太抽象了。其實,真的很簡單,那就是:他心里難受,讓他不要難受。就那么簡單。

          但這么簡單的事,做起來并不容易。除非是精神病的突然發(fā)作,自己去或被家人帶著去 psychiatric ward/hospital (精神病院),大部分人想到心理治療的時候,都會首先找心理咨詢師,即通俗的心理醫(yī)生。而中國可以做心理咨詢的人,醫(yī)院有,社區(qū)有,個人工作室有,分不清誰好誰壞,攤上誰是誰,所以體驗都五花八門,大部分反饋都是:心理治療“沒什么用”。

          02

          在美國,和心理咨詢師第一次面談為什么多是免費的?

          在美國,和心理咨詢師的第一次面談,基本都是免費的,少數(shù)診所或名師除外。這樣做的好處是讓來訪者找到自己適合的咨詢師再開始治療,以免付了錢達不到預(yù)期。連帶的好處是,讓水平差的咨詢師無所遁形,既然不適合這個職業(yè),還是趁早卷鋪蓋走人。

          在美國,為一個咨詢我都試了有不下10個心理咨詢師。并不是要占人家便宜,因為這10多次,都是在重復(fù)同一個初次咨詢,并不是遞進地解決問題。但我為什么要試那么多,因為這10個里面,9個都不合適我。有的人,不停地問問題,但就是問不到重要的問題,很多那么明顯可以深挖的地方,他都不繼續(xù)跟進,而只是按照套路不停地問。Pass。有的人,上來就要問父母跟小時候,連我具體目前遇到什么都懶得問清楚。Pass。有的人,第一次就要跟著她做正念冥想呼吸練習(xí),做個沒有明顯意義的沙盤也沒有半點解釋,Pass。她的呼吸練習(xí)也許對我以后有用,但根本不問我為什么焦慮,上來就放大招,對我來說毫無用處。

          讓我留下來的,是傾聽了我的問題,并通過他的總結(jié)讓我明白他完全聽懂了,通過他對問題的初步分析和對未來的治療方式的描述,讓我看到希望的咨詢師。

          這樣的咨詢師,不說什么專用術(shù)語,不說什么“我是某某流派治療”,不放沒用的大招,但我信任他的智慧。優(yōu)秀的咨詢師,要有天賦,有專業(yè)能力,有人生經(jīng)歷,有智慧高度,有人格魅力。

          有人問,為什么中國的心理咨詢不是首次免費? 我也不知道。我感覺國情應(yīng)該是很大的因素。比如國內(nèi)的快遞都要認(rèn)真地送到活人手里或者電話里同意的地點以期后果自負(fù);而美國的快遞很多時候家里沒人就擱門口,不需要打電話跟你商量。這就是國情——兩邊都對,可能確實不需要互相學(xué)。我琢磨著,要是我們第一次也免費,可能會出現(xiàn)咨詢師都門庭若市的景象,然而大多數(shù)人都不再回來——有的是因為問題實在簡單,有的是覺得“你為什么不告訴我答案,咨詢果然沒啥用”。還有更多人,期望值還在“掛號14塊,說完了給開藥”的范圍內(nèi),那么等看到不免費的'咨詢的價目表,覺得“都是騙子”也是情有可原。

          那么有什么可以借鑒的么?也許可以試試每天一個免費名額,那么沒得到這個名額,又等不急的,可能愿意為自己運氣不佳或時間寶貴而付費。也有從業(yè)者已經(jīng)采取免費半小時的策略,不知道效果好不好。如果能在這半小時里,讓來訪者感受到咨詢的效果,對未來有期望,這樣的咨詢師適合這個職業(yè)。

          03

          中國的特殊性:每個初次咨詢,都是急診

          當(dāng)然,我的經(jīng)驗,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有人可能更喜歡呼吸練習(xí),因為未有接觸過且發(fā)現(xiàn)幫助很大。有人可能喜歡被問很多問題,因為之前沒有想過這些。但我想,更多的人,都希望你能理解我,并能立刻幫到我。就那么樸素。

          有的治療,可能真的需要好多次咨詢。然而,決定要多少次咨詢,并不是因為你是哪個流派的,該流派需要這么多次咨詢而定的。應(yīng)該是根據(jù)這個求助者的需求,他本人具體的情況,并且,根據(jù)療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的需求的真假和有無,而調(diào)整得來的。甚至,有些問題,可能不適合今天解決,要留到未來。

          假如你真的有本事一次就“搞定”求助者的需求,很可能是因為你確實水平高。但當(dāng)然,是不是真的“搞定”了,這是個綜合判斷,并以事實為準(zhǔn)繩。

          有人說,一次搞定,肯定不對,肯定是沒有真的解決。不是這樣的,真的是因人而異,有人就只需要一點點幫助,他今天還不需要把人生從頭到底翻一遍,你強行去翻,沒有效果。

          我看到有所謂大師,囿于自己的流派,上來就擺盤作法,根本沒空聽來訪者說什么。可就算你知道了他跟爺爺親,跟奶奶不好,又怎樣呢;蛘呋艁y地胡問一氣,好像粉筆頭砸黑板總能最后砸到那個圈。然后按照自己的套路給人家按上“投射”,“移情”,等等帽子,先有結(jié)論再找論據(jù)。但,就算他投射了,移情了,那又怎樣了呢?你要等到明年才問出他究竟怎樣了么?

          中國的來訪者,在沒有保險的情況下,愿意付這個錢的,大多是因為遇到了真的難題。又因為對中國醫(yī)療系統(tǒng)的認(rèn)知,他們對咨詢師也有“一刀下去,藥到病除”的期望。從這個角度來說,每個初次咨詢,都是急診。作為咨詢師,你必須在第一次的咨詢就看到問題的本質(zhì),先為人止痛(-假如還有后面的咨詢,再更明確地看到真正深入的核心問題及原因)。整整50分鐘吶,你都用來問套路問題,你好意思嗎?整整50分鐘吶,你竟然還看不到問題本質(zhì),你還不如人家的閨蜜。

          各種技術(shù)是武器庫里的武器,根據(jù)戰(zhàn)場實況選取。好的咨詢師,能融會貫通,把技術(shù)內(nèi)化,而不是動不動就“投射”呀,“移情”呀,“修通”呀,“結(jié)構(gòu)”呀,“認(rèn)知”呀,“成長”呀……那是學(xué)藝不精的三腳貓干的。一次500,人家來了20次,什么都沒改觀,有這錢有這空,不如自己去學(xué)咨詢師考證,至少還得了個證。這是中國心理咨詢界的惡性循環(huán),來訪者自己去考證,考完了以后接著“禍害”別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代代傳下去,傳成一鍋亂燉。

          怎樣可以打破這個惡性循環(huán)?從供與需的角度都可以介入。 比如: 提高咨詢師資質(zhì)的門檻。

          但如果“供”太少了,市場勢必會催生滿足“需”的各種其它怪東西。市場需要更多的教育,信息與支持。比如,把心理咨詢納入醫(yī)保,就是非常有效的支持。

          行業(yè)里很多人覺得“病恥感”是個很大的發(fā)展障礙,實際上美國人也有病恥感,并不是大家通常說的“美國人覺得很正常”,他們也并沒有打算告訴家人同事。但這“病恥感”并沒有影響心理咨詢業(yè)的發(fā)展,只是你得不到口口相傳的市場效應(yīng)——這是這個行業(yè)特殊的地方。 國人在“病恥感”方面常常同時顯示了兩種極端:有“不去,我又不是神經(jīng)病”的拒絕,同時又缺乏隱私界限,常常即使是公眾場合,也會逮著個咨詢師就說(不花錢的情況下),只是說的時候都是表面的描述——即,沒有隱私,也沒有反思。市場教育可以從這里入手。

          政府跟行業(yè)可以做的很多。不過,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從每一個咨詢做起:聽明白他說什么。緩解他的痛苦。給他未來的希望。

        【心理咨詢怎么從“沒用”到“有用”】相關(guān)文章:

        心理咨詢到底有用嗎?08-20

        不是讀書沒用,是你沒用勵志文章11-20

        從洗臉到化妝的步驟10-07

        象棋如何從入門到精通09-04

        張向東:從記者到總裁09-19

        從0到1讀書筆記08-21

        最新微營銷從營銷到管理09-16

        從個人發(fā)展到團隊建設(shè)08-26

        街舞從歐美到中國的發(fā)展10-19

        從保安到IT員工勵志求職故事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