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種生活中常見的心理學
三種生活中的心理學
乘電梯時,為什么人總往上看
有一天,乘電梯的時候,我和往常一樣,仰頭看著顯示的樓層數,突然意識到:為什么我每次乘電梯的時候都會仰著頭往上看呢?而且,我看了看周圍的人,發(fā)現他們竟然和我一樣,也都仰著頭看著顯示的樓層數.難道顯示的樓層數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嗎?還是有什么不可思議的心理效應在背后起作用呢?總之,大家的這種行為讓我非常感興趣。
實際上,乘電梯往上看的行為與我們的“私人空間”有著很大的關系.所謂私人空間,是指在我們身體周圍一定的空間,一旦有人闖入我們的私人空間,我們就會感覺不舒服、不自在.私人空間的大小因人而異.但大體上是前后0.6-1.5米,左右1米左右.據調查數據顯示,女性的私人空間比男性的大,具有攻擊性格的人的私人空間更大.在擁擠的電車中我們會感覺不自在,就是因為有人進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間.
電梯是一個非常狹小的空間.在電梯中,人與人的私人空間出現了交集,也就是說互相感覺到對方進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間,所以會感到不舒服,都想盡早離開電梯這個狹窄的空間.向上看正是想盡快“逃離”這個狹小空間的心理表現.此外,盯著顯示樓層的數字看,不只是為了確認是否到了自己要去的樓層.當我們急于離開這個狹小空間時,不停變換的數字能讓我們感到電梯在移動,讓我們感覺到自己是在向“解放”前進,從而緩解焦急的心理。
路見不幸,為什么不愿出手相助
在地鐵中或馬路上見到有困難的老人,其實每個人心里都想去幫他們一把.可是,真正采取行動的人卻很少.難道是因為城市里的人比較害羞嗎?確實有這個因素,但其所占比例相當微小.有另外一個心理原因,使我們不愿伸出援助之手,那就是當周圍有很多人的時候,我們心里就會想:“即使我們不去幫助他,也應該有人會出手相助.”這其實是一種依賴別人的想法.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林格曼效應”.
德國心理學家林格曼曾經做過一個讓眾人拉網的實驗.結果,每當拉網的人數增加,每個人出的力就會減小一點。原本,我們認為人數的增加會發(fā)揮相乘效應,即每個人出的力會增加,但實際上并非如此.當人數越多時,人就越會感覺“我只不過是其中一分子”,于是拉網的時候就不那么賣力了。
有別人在場時,人總會想:“即使我不求救,也會有別人求救的.”在現實社會中,有困難的人得不到救助,很多情況下都是這種心理效應起作用的結果。
演唱會上,為什么觀眾會跟著唱
本來性格內向、羞于在人前講話的人,看演唱會時也會跟著大聲唱歌,看體育比賽時也會高聲為運動員吶喊助威.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狀況下怎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呢?當人把自己埋沒于團體之中時,個人意識會變得非常淡薄.心理學將這種現象稱為“沒個性化”.個人意識變淡薄之后,就不會注意到周圍有人在看著自己,覺得“在這里我們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巨大的開放感能使自己的欲求進一步增長。
反正周圍也沒有人認識自己,也沒有人際關系的束縛,因此害羞的人在這種場合下也會大聲唱歌、高聲吶喊助威.此外,大聲喊叫出來,也是一種釋放精神壓力的方法,可以使人心情舒暢.因此,有的人甚至大聲喊叫上了癮。
不過,如果這種狀態(tài)持續(xù)發(fā)展下去,也存在一定的危險性。當人的自我意識過于淡薄時,就會開始感覺什么事都不是自己做的。比如狂熱的足球迷,如果自我意識過于淡薄,就可能發(fā)展成危害社會的“足球流氓.當然,“沒個性化”并不會在所有情況下都能導致人喪失社會性。在保持著社會性的團體中,“沒個性化”也很難使人做出反社會的行為。
心理學家金巴爾德曾以女大學生為對象進行了一項恐怖的實驗。他讓參加實驗的女大學生對犯錯的人進行懲罰。這些女大學生被分為兩組,一組人胸前掛著自己的名字,而另一組人則被蒙住頭,別人看不到她們的臉。由工作人員扮成犯錯的人后,心理學家請參加實驗的女大學生發(fā)出指示,讓她們對犯錯的人進行懲罰,懲罰的方法是電擊。實驗結果表明,蒙著頭的那一組人,電擊犯錯者的時間更長。由此可見,有時,“沒個性化”會讓人變得很冷酷。
【三種生活中常見的心理學】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常見心理學11-16
生活中的3種常見心理學效應12-02
生活中的常見心理現象11-15
分析乙肝血清學檢驗中的三種不常見現象03-21
企業(yè)面試的三種常見形式11-02
心理學用于生活中的學習06-28
生活中的心理學:從眾現象11-10
英文簡歷常見的三種形式06-13
英文簡歷常見的三種寫法05-30
JavaScript中的三種對象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