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活走向化學化學走向社會的論文1300字
摘 要:傳統(tǒng)化學課堂教學往往存在課程內容“難、煩、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學生生活離自然、社會所需體驗越來越遠;學生觀察和想象力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等現狀,筆者嘗試從“設疑激思,使教學情境生活化;變繁為易,使教學內容生活化;自主探究、構建新知使課堂活動生活化;寓練于樂、鞏固深化,使課后作業(yè)生活化!钡确矫婕訌娀瘜W與生活的聯系,使化學課堂綻放出生命的火花。
關鍵詞:生活教育;課堂教學;生活化
《初三化學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fā),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倍P者在長期教學過程中感受到在化學課堂教學中仍存在以下現象:學生生活離自然、社會所需體驗越來越遠;傳統(tǒng)課堂重書本知識,輕學生實踐能力;學生不關注細節(jié),學習比較浮燥,觀察和想象力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所以我們教師有必要改變課程內容“難、煩、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生活和科技發(fā)展的聯系,設疑激思,使教學情境生活化;變繁為易,使教學內容生活化;自主探究、構建新知使課堂活動生活化;寓練于樂、鞏固深化,使課后作業(yè)生活化。
一、教學情境生活化――設疑激思
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許多學生對凡事都富有好奇心,接受能力也特別強。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教學設計時我們應該反復思考,精心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把具有知識性的實際情境搬進課堂,使學生有相見不相識的感覺,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原動力,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學習興趣。
案例一:“煙怎么會跑到空瓶中?”
在學習第三章《物質構成的奧秘》時,教師以小魔術“空瓶生煙”作為課題的引入。作為配合表演的道具,嘴上還特意叼了根煙(當然沒點著)。老師上課時竟然吸煙!學生們竊竊私語,其間坐在前排的女同學還馬上捂住鼻子以無聲的語言向教師表示強烈的抗議。直等教師魔術表演結束,學生們才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馬上想一探魔術中蘊藏的奧秘。教師趁熱打鐵,帶領學生進入了奇妙的微觀世界。
化學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生活素材和精美的圖片,例如科學家對空氣成分的探究、魚池缺氧現象與增氧方法、海水制鹽、豐富多彩的金屬礦物標本和圖片等,情景交融,幫助學生領悟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化學有趣易學。教師也可以在相關主題的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和圖片來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變繁為易
“課堂教學是學生生命中有意義的構成部分,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構成,是學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它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當下以及今后的多方面發(fā)展和成長。”而從當下教學實際來看,我們不難發(fā)現,許多老師仍然把教材看作教學的出發(fā)點和全部,把教學定位為如何把教材規(guī)定的內容教給學生,把教學的關注點放在“完成”了哪些既定的教學內容上。這樣的教材觀和教學觀,必然使得教學不可避免地以傳授書本知識為中心,被教材束縛。
案例二:“我們只制取了半瓶氧氣!
情景一:教師在教授“實驗室用KMnO4制取氧氣”時,按照教材先通過演示實驗把操作中易出錯的地方祥詳細細地進行了剖析,然后再通過多媒體技術把錯誤操作引發(fā)的后果明明白白地展現給了學生,最后由學生在教師一聲聲清楚的指令和悉心指導下模仿著制取出一瓶瓶O2。教師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情景二:同一課題,另一名教師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得出了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一般步驟,但沒有把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一一說明,而是放手讓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在各個學習探究小組組員旁作為一名“平等中的首席”參與了小組的探究活動!袄蠋煟覀冎恢迫〕隽税肫垦鯕!薄拔覀兊乃壑谐霈F了紫紅色的液體。”“我們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到了試管中了!薄拔覀......”該教師要求把探究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情況記錄下來,學習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分析出現異常情況的原因,組內有困難的可以求助其他小組成員,及時調整和修改實驗方案,重新進行實驗!拔抑懒,我們剛才原來是因為忘了在試管口放棉花。”最后由小組中的“小小發(fā)言人”進行匯報實驗現象和可能產生該現象的原因,由其他小組進行評價。最后由學生代表總結出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注意事項。
既然教材的`案例可能遠離某些學生的生活經驗,這就要求教學過程中必須對教材進行處理,使得為實現該教學目標的案例符合學生的實際。因此,教學過程中必須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
三、課堂活動生活化――自主探究、構建新知
要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首先必須明確:“教材是實現課程目標的一種教學資源……但它不是對教學內容的具體規(guī)定”、“……不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全部”。教師可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通過探究活動、實驗活動、調查采訪活動、網絡操作活動和角色扮演等活動,使“活動”有機地融入到課堂教學,給學生提供機會去主動體驗的學習過程自主探究,構建新知。
案例三:“實驗室堿性廢液的檢測和處理”
例如在學習堿的性質時學生實驗產生很多堿性廢液,主要成分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鈉等,若把這些廢液收集起來,檢測其中的成分,并把它處理成適合排放的廢液,不僅有效整合了堿的化學性質和廢水處理的學科知識,而且使“活動”有機地融入到課堂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環(huán)保的意識。
教學時學生對平時避之不及的廢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袄蠋煟抑廊绾螜z驗廢液中有無碳酸鈉。只需要加入足量稀鹽酸,觀察有無氣泡即可。”“老師,碳酸鈉溶液存在的情況下好像無法檢驗氫氧化鈉的存在呀?”“我知道,我知道,只要加入足量的氯化鈣溶液將碳酸鈉沉淀下來,就可以用酚酞試液檢驗氫氧化鈉了!薄拔抑缽U水處理有好多方法:蒸餾、過濾、活性炭吸附、明礬沉降、分別用酸或堿性溶液將堿性或酸性溶液調節(jié)至溶液中性,最好用上次我們實驗制取二氧化碳產生的酸性廢液剛好把這次堿性廢液中和了! 課堂上教師選擇了生活中學生經常接觸到的實驗廢液作為載體,學生通過活動深刻體會到了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的樂趣,同時也是一次印象深刻的環(huán)境教育課。
四、課后作業(yè)生活化――寓練于樂、鞏固深化
化學學習的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與發(fā)展,需要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生活經驗,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也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才能真正內化。化學課的作業(yè)布置必須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如果教師布置作業(yè)只重視書面作業(yè),輕視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做作業(yè)只是照抄照搬課本知識,一味的紙上談兵。這導致學生知識與踐行脫鉤,分數與能力脫鉤。同時也打擊了學生學習化學課的積極性,主動性。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教師通過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積極拓展教學空間,引領學生從課堂回歸生活,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融入廣闊的社會生活之中。教師通過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把學習生活置于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下,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理解和體驗,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與社會、自然相融,使他們在與生活的溝通中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世界觀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
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通過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學生不再是為學而學,而是師生間、生生間、生本間的互動活動中,情感得到體驗、人格得以塑造、個性加以張揚,學會了學習,學會了生活,提升了生命的價值,我們的課堂將煥發(fā)勃勃生機。
【最新生活走向化學化學走向社會的論文13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