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日韩AⅤ综合手机在线观看,激情婷婷久久综合色,欧美色五月婷婷久久,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人人澡

  • <abbr id="uk6uq"><abbr id="uk6uq"></abbr></abbr>
  • <tbody id="uk6uq"></tbody>
  • 小學數學論文

    時間:2024-07-19 15:24:06 數學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論文【大全15篇】

      現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論文【大全15篇】

    小學數學論文1

      一、教育資源均衡發(fā)展對小學數學教學的促進作用

      教育均衡發(fā)展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尤其城鄉(xiāng)教育資源的均衡發(fā)展,需要實現區(qū)域教育層面的均衡發(fā)展,城鄉(xiāng)之間都要統(tǒng)籌規(guī)劃,應用信息技術促進義務教育階段教育資源的均衡發(fā)展。在以多媒體和網絡為基礎的信息化環(huán)境中實施數學教學活動,實現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和數學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優(yōu)化教育、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然,實現均衡發(fā)展包括區(qū)域內部學校之間的均衡發(fā)展。對某一特定群體,要實現教育均衡發(fā)展,即教好每個學生,提高整體教學水平,這是實現區(qū)域資源均衡發(fā)展的具體目標和現實需要。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人人平等,作為全民義務接受教育的基礎教育必須公平,而當前邊遠地區(qū)的農村、牧區(qū)由于條件限制,仍然存在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現象,短期內要提高學校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不太現實,只有運用信息技術,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優(yōu)質教育,才能有效促進教育公平發(fā)展。從學生未來成長的角度考慮,新時代的人才需要充分享受新技術帶來的方便,需要接受更豐富而廣闊的信息資源。信息技術的應用效益對所有社會成員都應該均等,信息化應用的不均衡是區(qū)域教育資源發(fā)展的瓶頸,主要表現為區(qū)域之間的發(fā)展不平衡,城鄉(xiāng)之間的差距拉大,學校與學校之間信息化技術應用程度的不同,最終導致學生個體信息素養(yǎng)的差距,這是實施城鄉(xiāng)教育資源均衡發(fā)展的現實需要。在當今競爭日趨劇烈的信息社會中,人人都有獲得信息的平等機會,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是沒有時空的限制,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發(fā)展。

      另外,每個學生都能根據實際情況,通過信息技術自主地選擇學習時間和空間,并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學習方向,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與相應的學習內容,無需關心這些教育教學資源來自何方?傊F代信息技術已將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和他所面臨的接受教育問題,客觀地置身于整個社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有了充分享受和選擇的機會,運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資源公平發(fā)展,已經成為貫穿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全過程的基本問題。

      二、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在促進教育資源向優(yōu)質化均衡發(fā)展的過程中,切實采取措施,充分發(fā)揮城鎮(zhèn)優(yōu)質學校資源優(yōu)勢,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把課程內容和方法與信息技術、信息方法、信息資源進行有機結合,實施鄉(xiāng)村等薄弱學校的信息化改造工程,優(yōu)化農村中小學布局,開展優(yōu)質學校與農村薄弱學校的重組、整合工作,加強對薄弱學校的改造,實現城鄉(xiāng)教育資源共享,不斷推進教育事業(yè)發(fā)展。通過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大力支持農村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農村學校圖書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等多媒體設施建設。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課程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時空,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效率和主動性。積極推進校園網和教育局域網建設,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區(qū)域資源均衡發(fā)展,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的'良好局面。在把信息技術運用于基礎教育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構建與教學內容相適宜的教學情境,豐富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呆板單調教學方法。通過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教師把傳授知識和提高學生的能力統(tǒng)一起來,使學科教育與素質教育有效結合起來。在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一些基層教師存在認識誤區(qū),教學實踐中存在盲目追求新媒體的現象,原本用低檔次電教媒體就能完成的教學任務,卻刻意使用高檔媒體,其目的似乎不在于提高教學質量,所以特別要注意信息技術使用的有效性。在教學實踐中,建議將傳統(tǒng)教育教學方法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相結合,相促進,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課件的有效應用應該從多方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宜的教學情境,配以聲音等動態(tài)畫面,活躍課堂氣氛。多媒體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結合,有利于創(chuàng)設最佳教學情境,增強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三、結語

      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促進了傳統(tǒng)數學教學方式的改變,能夠促進區(qū)域教育資源的均衡發(fā)展,實現先進教學技術共享。改革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法,通過信息技術整合各種教學方法,有效增強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實踐應用能力,使教學形式更靈活生動,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增強。信息技術為廣大教師提供了更先進的教學手段,使先進的區(qū)域教育資源得到共享,有效推進了邊遠地區(qū)教育事業(yè)的整體發(fā)展,突破了區(qū)域的限制。

    小學數學論文2

      暑假里,我到外公家玩,受到了外公的熱情招待。外公家如今仍燒著大鍋,他每次都用很多木材來燒。一天,外公將一大堆木材抱出來,笑著對我說:“小亮,外公考你一個問題!蔽倚判氖愕拇饝恕M夤f:“我手里這根木材大約3米長,我想把它鋸成20段,你看我要鋸幾次?”聽完問題,我心里樂開了花,太簡單了。我從外婆那要了一把皮尺,先算好每段的'長度(3米=300厘米,300÷20=15厘米)于是我拿著皮尺一段段的量,忙活了很久才知道要鋸19次。

      站在一旁的表哥著急地說:“你這么算多費時間啊。如果我要把3米的木頭3段,需鋸幾次?”我想了想回答兩次。表哥問:“你如何算的?”我答道:“用段數3減去1就等于要鋸的次數啊!北砀缧α诵φf:“對呀,要鋸4段,5段,6段······依次類推啊。這么算不就節(jié)省了很長時間嗎?爺爺給你出的這道題,有很多解決的方法,但你要善于找到最簡便的方法。這就需要你開拓思維,從智解題啊。”我若有所悟的點了點頭。我從這件事中明白:生活處處有數學,只要我們勤思勤問就能收獲更多的知識。

    小學數學論文3

      摘要:新課程理念下,生活化教學已成為數學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數學教學內容與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為了使學生在實際社會生活中能獨立解決問題。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將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與教學內容相聯(lián)系,通過生活化教學方法的不斷探討與創(chuàng)新,使小學數學教學更貼近于生活實質,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主體意識,最終實現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師;教學

      數學學習對小學生的作用不僅僅表現在學習成績上,通過對“數學課程標準”的認真解讀可以得出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lián)系。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提高學生成績,還應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使數學更貼近于小學生日常生活,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數學中感受生活。筆者結合長期小學數學教學經驗以及小學生數學教學實際,對當前數學生活化教學進行了探討。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提出

      1.針對小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提出生活化教學。小學生每天都會進行數學學習,每天都在運用數學,但卻對數學學習無法提起興趣,在實際生活中無法科學運用所學數學知識,這是當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下,教師一味地進行數學課堂教學,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講解,數學知識被局限于課堂之中,知識與生活不能有效融合,最終難以學習致用。久而久之,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缺乏興趣,探討的熱情下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未被挖掘出來,對學生實踐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都產生局限性。

      2. 針對當前小學生數學教材狀況提出生活化教學。當前,教育學界已深刻意識到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清楚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的編寫應緊扣生活實際。但是在當前小學數學教材內容上,還是以陳舊的教學題材為主,內容缺乏與生活的相關性,與時代的發(fā)展速度以及小學生的學習需求不符,小學數學課本需要得到充實與改造,以符合時代的需求。

      3.針對當前小學生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提出生活化教學。傳統(tǒng)教學方法在當前小學生數學課堂教學中仍然占據主體地位。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下,教師成為教學主體,對知識的講解注重邏輯推理,對知識背景、知識的延伸沒有足夠重視。一塊黑板、一支粉筆進行板書,根據教材進行講課的教學方式為常見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方法極少得到運用,學生知識的獲取多來源于教師的授課以及課本中的知識點。沉重的課業(yè)壓力下,學生面臨著課堂教學枯燥無味,課后要做大量習題與測試的現狀,很難對數學課程產生興趣。

      4.針對當前在小學生國際數學比賽中的現狀提出生活化教學。我國的中小學生在各大國際數學比賽中一直占據優(yōu)勢地位,受到教育界的一致好評,也得到了世界的廣泛關注。但是擺在這些成績面前的一大窘況是,我國中小學生在知識的實際運用、生活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上,相對于日本、美國等國家來說明顯偏低,我們的學生對知識缺少實際運用的意識與能力。在這種現狀下,要求小學數學教師重點關注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以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為導向,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易于理解的生活現象進行數學生活化教學,從生活中提煉出與數學有關的問題,從數學中學到實際生活能力。

      二、探討如何開展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1.創(chuàng)造良好教學氛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針對小學生這一群體的年齡特征與個性特點,培養(yǎng)出小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熱情,自主進行學習。小學生年齡偏小,思想意識上還處于萌芽階段,數學初始學習階段對課程的興趣培養(yǎng)對后續(xù)學習階段的學習效率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針對小學生愛聽故事、愛玩游戲的年齡特征,可以通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在生動的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吸引小學生的關注,帶動學習的熱情。例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抽取20名學生,排成兩列,提問同學們平均一列為多少人?然后組織同學排成四列,提問每列平均又是多少人?還可以通過分水果、分玩具等方法進行平均數的學習。通過這些簡單的活動設定,以及學生的討論與思考,教學效率會因此而得到提高,學生也會對數學教學充滿興趣。同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意識到小學生興趣培養(yǎng)的重要性,在課程設置上注意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使學生在興趣驅使下熱愛數學課程,最終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2.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使數學教學更貼近生活。學生所學知識與自身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相似程度越高,學生對知識就更容易接納與掌握。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創(chuàng)設出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教學情境,以促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更易于接收數學知識,并使學習積極性得到保持。例如:在認識“幾分之幾”這一教學重點時,要使小學生掌握幾分之幾這一抽象的數學知識,可通過生活情境的引入:“小明去小花家玩,小花的媽媽拿出蛋糕招待小明。媽媽將蛋糕分成四塊,小花吃了一塊,小明吃了二塊,媽媽吃了一塊,那用分數如何表示呢?”學生在這一熟悉的情境下,進行積極地思考,得出小花吃了四分之一、小明吃了四分之二的答案。接著教師可以對本堂課的內容進行重點講解,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小學生產生親切熟悉的感覺,感受到分數的學習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同時對分數的含義有更完整的認識。樂于解開疑惑,主動思考,也將原本沉悶的課堂教學,抽象的數學變得生動,通過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設置,提高教學效率。

      3.教學語言與例題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學中,枯燥的數學計算與名詞可能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盡量根據小學生的特征,以生活化的教學語言進行課堂教學。以學生易于接受的語言表達對數學名詞進行描述,使小學生與數學課程之間的距離逐漸拉近,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相關性。例如:在進行大于號與小于號教學時,可將大于號和小于號編成一段順口溜:“大于號,小于號,兩個數字中間站,誰大對誰開口笑”。學生可以通過對順口溜的理解,簡單地區(qū)分出大于號與小于號的含義。又比如將數字的大小比較說成“為數字排隊”等,學生在這種生活化的教學語言下能夠對數字大小排序進行更直觀地理解。其次,還可在數學的加減法教學時,通過設置一些生活化的例題,教會學生數學運算。例如:“老師給小朋友們分糖果,已經給15位同學分發(fā)了糖果,還有8位同學沒有領到糖果,那么請問這個班級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媽媽給哥哥和弟弟分別買了10支鉛筆,每只鉛筆0.5元,那么媽媽買鉛筆總共花了多少錢?”這種生活化的訓練例題在鍛煉學生運算能力的同時,也通過將例題生活化,把枯燥乏味的數學運算變得生動,學生在熟悉的語言與生活行為中對數學更易于接受與理解,最終實現學習致用。

      4.培養(yǎng)學生數學生活化意識。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學會用數學的觀點處理生活中的問題,認識身邊的事物,以及提高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數學教學中,一些知識是抽象的,晦澀的,難以理解的,數學教師要做的是將學生難以理解與掌握的抽象知識,變得生動與鮮活,成為學生能領悟、能體會的知識。生活本身是一個巨大課堂,在生活中可以學到各種各樣的知識。在生活中無時不刻地存在著數學現象,教師要指引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行思考。例如在新學期數學課堂一開始,給學生布置以下課題:以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己在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接觸到的數學知識,以數學的視角觀察生活中的細小事情。有同學記錄:“今天我和媽媽去菜市場買魚,賣魚的婆婆說要27元,媽媽和她講價后只付了25元,便宜了2元,27-25=2!庇秩纾骸敖裉旄绺绲膶W校和其他學校進行籃球比賽,我默默地幫哥哥計算得分,進球時看到計分板上的變化,計算剛才的進球應該得2分還是3分!蓖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瑣事中,并自行記錄,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合理安排時間,思考解決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將數學運用到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數學生活化意識,將使數學教學事半功倍。

      5.課后練習、課外活動生活化。數學教學不僅僅局限于課堂,生活化的課后練習布置以及課外活動可以對課堂教學起到鞏固效果。課后練習與課外活動應以趣味性的教學活動為主,帶領學生以數學的觀點對生活的環(huán)境進行獨立了解,發(fā)揮個人的想象力,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例如在對“平面圖形”這一章節(jié)進行教學時,可布置學生在課后尋找出生活中常見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物品,每種形狀各帶一至兩樣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與溝通,加深其對平面圖形的了解。在進行元、角、分的學習時,布置學生在放學后幫助家長去購買一件物品,記錄物品的價格,購買時給營業(yè)員多少錢,找回多少錢?同時針對這一數學知識的學習,還可以進行相關課外活動。例如將學生分成兩個小組,指定一組學生當營業(yè)員,其他學生為顧客,將學習用品貼上紙標簽,寫上價格,指導學生進行購物活動。一組活動完成后將兩組成員角色對調,教師在一旁進行引導與監(jiān)督。通過對數學知識的課后練習與課外活動,學生將對所學知識點有更牢固的掌握,教師不僅僅在課堂上做到生活化教學,在課后也使學生得到了教學實踐,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這一關鍵階段,作為數學教育工作者,要以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為教學目標,通過將數學教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將生活化教學長期貫穿于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從數學中體驗生活,最終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應用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劉秀明。關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xx,(32)。

      [2]徐榮芳。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探討[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xx,(10)。

      [3]王劍。關于小學數學生活化策略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xx,(22)。

      [4]桂木華。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初探[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xx,(11)

    小學數學論文4

      第一步,選題、選材。

      要想寫什么內容的文章,無論是理論探討方面,還是教材教法方面和解題方法技巧方面,以及教學經驗總結方面,對闡述問題的深度、廣度等,要心中有數,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主題性。

      無論選擇哪方面的內容與具體題材,都必須力求具有先進性、針對性和實踐性,要想做到這一點,首先,根據文獻檢索方法,盡可能多地查閱資料,掌握國內外最新研究動態(tài)。其次,深入鉆研這些文獻資料,看看能否得到進一步啟發(fā),有無新的見解。盡管選題可能重復,類似的題材較多,但也可以從不同側面結合不同實例,根據不同對象寫出一定的新意來,使觀點更明確,方法更有效,使其先進性、針對性、實用性更強。第三,選題要從實際出發(fā),題目大小、題材的深度和廣度要恰當。

      第二步,擬綱、執(zhí)筆。

      論文選題確定后,就要注意寫好提綱,這是寫好文章的基礎。首先,要將內容、結構布局好,要擬定一個寫作提綱,準備分幾個部分,各個部分集中講幾個問題,這些部分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如何,都需要進一步精心設計,使其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具有科學性、邏輯性。其次,要注意各種文章的特點。寫理論性的文章,最好能再確定大小標題,敘述上力求論點明確,可信度強,便于別人借鑒;寫教材分析方面的文章,應進行比較,提出改進意見或提示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等。

      第三步,修改、定稿。

      修改是文章初稿完成后的一個加工過程,它包括對論文文字的修飾,以及科學性的推敲等。論文初稿形成后,應從頭至尾反復地閱讀,逐句逐段推敲,審核一下文中的'論點是否明確,論據是否充分,論證是否合理,結構是否嚴謹,計算是否正確等。一篇好的小學數學論文,應該是數文并茂。就是說,既要有好的數學內容,又要有好的文字表達。所以,文字的工夫對數學論文來說很為重要。數學論文,貴在樸實,少用浮詞,免得沖淡文章的中心,文字應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用詞應準確簡煉,表達完整,特別是中心內容一定要闡述透徹清楚。此外,書寫要規(guī)范,題號、圖號、標點也要正確。修改是一項細致的工作,只有對文稿反復推敲、修改,才能消除不應有的錯誤。只有經過反復修改加工,文章的質量才會不斷提高。

    小學數學論文5

      關于“0”

      0,可以說是人類最早接觸的數了。我們祖先開始只認識沒有和有,其中的沒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沒有呢?記得小學里老師曾經說過“任何數減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沒有數量!边@樣說顯然是不正確的。我們都知道,溫度計上的0攝氏度表示水的冰點(即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態(tài)和液態(tài)的區(qū)分點。而且在漢字里,0作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數目的.。2)不夠一定單位的數量……至此,我們知道了“沒有數量是0,但0不僅僅表示沒有數量,還表示固態(tài)和液態(tài)水的區(qū)分點等等。”

      “任何數除以0即為沒有意義!边@是小學至中學老師仍在說的一句關于0的“定論”,當時的除法(小學時)就是將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個整體無法分成0份,即“沒有意義”。后來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為極限的變量(一個變量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數),應等于無窮大(一個變量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數)。從中得到關于0的又一個定理“以零為極限的變量,叫做無窮小”。

      “105、203房間、20xx年”中,雖都有0的出現,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卻不同。105、20xx年中的0指數的空位,不可刪去。203房間中的0是分隔“樓(2)”與“房門號(3)”的(即表示二樓八號房),可刪去。0還表示……

      愛因斯坦曾說:“要探究一個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義和目的,宏觀上看來,我始終認為是荒唐的!蔽蚁胙芯恳磺小按嬖凇钡臄底,不如先了解0這個“不存在”的數,不至于成為愛因斯坦說的“荒唐”的人。作為一個中學生,我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對0的認識還不夠透徹,今后望(包括行動)能在“知識的海洋”中發(fā)現“我的新大陸”。

    小學數學論文6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從本質上來講就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也就是說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牽著學生走。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這也是踐行新課程理念的重要標志。那么如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筆者認為如何引入數學新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重視數學新知識的引入教學,是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都必須認真深入思考的問題。那么,如何引入數學知識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思考。

      一、從生活實例引入

      數學來源于生活。我們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盡量將一些大家熟悉的生活情景景引入課堂來,結合生活實例引入知識是數學知識教學的一個很好并且非常有效的途徑。它可以讓數學變得簡單易懂,變得生動有趣,從而使學生喜歡學習數學。舉個例子來說一下:教學一年級“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可以利用課件呈現幾組生活情景讓學生仔細觀察。情景一:幾個小朋友一起用積木組裝房子等,突出不同的積木。情景二:一些中學生在操場踢球,突出球。情境三:超市里的一堆堆的礦泉水。教師可以提出問題:1.剛才你在屏幕上看到了什么?2.你能給這些物體分分類嗎?這些熟悉的生活情景不僅喚起了學生對生活的回憶,而且會激發(fā)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為學生提供了“做數學”的機會。

      二、從動手操作引入

      讓學生動手操作,可以讓學生借助動作思維,獲得非常明顯的感知。如:教學一年級“5的分法”,可先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用5根小棒擺一擺,看看有幾種不同的擺法。讓幾個學生說一說,通過實際操作從而使學生認識到:5的分法有幾種。再用這種方法教授其它數的分法即可。

      三、從已學知識引入

      數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十分緊密,隨著數學知識的不斷學習,許多知識可以通過聯(lián)系已經學過的相關知識直接引入。例如:“小數加減法”的教學。學生在一年級就已經學習了100以內的加減法,知道并掌握了進行整數的加減時相同數位要對齊的原則,所以在教學這部分知識時可以從復習整數的加減法入手,再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他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點?這樣利用引入已學知識來學習新知識的方法,學生就會較好的理解這部分知識,從而輕而易舉的掌握這部分知識,也就解決了新知識的難點。

      四、從設置問題引入

      設置問題可以讓學生產生特別好奇的.心理,具有很大的誘惑力,能激發(fā)學生探索、追求新知識的濃厚興趣。從一開始上課,教師就合理巧妙地設置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對新的數學知識的強烈探究欲望,從而把學生帶入有趣的數學學習中。例如: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老師先寫出幾個相同的數相加“2+2+2+2”,問一個學生得數是多少,經過計算后,學生回答:“8”。然后老師再出幾個類似的加法問題,讓幾個學生說出結果。接著讓學生來考考老師,幾個同學說不同的算式,看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算出它們的結果。這時,教室里學生都動了起來,大家似乎都想難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說的算式都能快速準確地得出結果,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著,老師進一步提出問題:“大家能快速準確地算出這類題的結果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這時候,掌握新知識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愿望。所以,巧妙的設置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愿意學。

      五、從探究過程引入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設計一些具有探究性的數學問題,把課本中的已有的結論轉化成學生探究的素材,讓靜的知識點變成動的知識點,用新穎的思路來探究新的數學問題,用獨特的方式來解決新的數學問題,讓學生一邊學一邊用,而不是讓學生接受了新知識已有的結論后通過單純的復習去鞏固掌握這些結論。如:教學青島版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可通過讓學生自帶長方體和正方體物體,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1.它們各部分名稱?2.各有什么特點?通過探究學生自主認識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一些特點。在這里,教師講得不多,而是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仔細觀察、思考、交流等活動,讓學生逐步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各部分的特點。整個過程讓學生主動地、創(chuàng)造地學習,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發(fā)揮。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討論、合作交流等方式,把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更加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

      總之,引入數學知識的方法很多,有時需要結合使用不同的幾種方法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需要每個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總結。只有將這些方法巧妙地結合運用,才會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學會數學知識。

    小學數學論文7

      “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對數學的認識不僅要從數學本質的觀點去領悟,更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這充分說明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面向21世紀的數學教學,我們的理念是“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應當為人人所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的數學”,“數學教育應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lián)系起來,學習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數學”!缎抡n標》又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觀察與操作的機會,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如何根據教材的特點,把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生動、易于理解、讓學生活學、活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與實踐能力呢?通過反復思考,我就從課堂教學入手,聯(lián)系生活實際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應充分挖掘數學知識本身所蘊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調動學生善于質疑、自主研究,主動尋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探索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課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數學。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將學習任務與情境相聯(lián)系,可以激起兒童濃厚的興趣和情感,使學生能主動積極、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過游戲、故事造境,環(huán)境營造,媒體輔助等來聯(lián)系生活、模擬生活。

      1。巧用游戲、故事造境

      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寓數學知識于游戲活動和故事情境中,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愉快、學得主動、學得深刻。如在教學《猜數游戲》一課中的“想一想”時,教師引導學生講《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過拓展故事情節(jié),很自然地引出了許多的數學問題。教師讓學生互相提問、解答,要求學生把問題說完整,在互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實踐中親身經歷了探究知識的過程,始終體驗著學習的成功和樂趣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數學知識。

      2。環(huán)境營造,媒體輔助

      心理學告訴我們,生動、具體、形象的事物,色彩鮮艷的對象,容易引起兒童的興趣。由于電教媒體具有生動、形象的特性,能把抽象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在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充分利用電教媒體來模擬或再現生活場境,營造氛圍,能夠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體驗。如在教學《青蛙吃蟲》一課時,教師利用媒體播放青蛙在稻田里吃害蟲的過程,學生被生動、形象的生活畫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們從大青蛙和小青蛙的對話中知道了大青蛙吃了56只害蟲,小青蛙吃了30只害蟲。這時教師讓就“青蛙吃害蟲”提數學問題,學生由于有了“興趣”,思維一下就活躍起來,很自然地提出了許多數學問題,學習更為主動、積極。

      二、探究生活問題培養(yǎng)學生數學綜合素養(yǎng)

      “讓講臺成為舞臺、讓教室成為社會、讓學生成為演員、讓教師成為導演”,將數學與生活、學習、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將學生運用數學的過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

      1。寫“數學日記”

      學生運用語言表達出自己在數學學習中的新思想、新發(fā)現,可以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思考問題、探究問題,深化對問題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在教學中讓學生編寫“我和數學”的故事,寫“數學日記”,可以培養(yǎng)對數學的感受能力,深化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引導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數學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如讓學生寫在家里,爸爸媽媽用到了哪些數學知識,上商店買東西,又用了哪些數學知識??通過記“數學日記”,既讓學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數學,明白了數學知識不僅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在用,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而教師通過閱讀學生的“數學日記”,也可以了解學生有沒有較強的“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使以后的教學更有針對性。

      2。開展數學實踐活動

      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數學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新教材將“書本世界”與學生的“生活世界”溝通起來,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讓學生進行數學實踐,是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驗證、去應用,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從而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數學綜合素養(yǎng)的目的;顒拥闹黝}可以依據教材進行,也可以是教師提出的或學生自己提出的,但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如:調查“學生一周用幾只鉛筆,一共需多少錢”;“家里每星期買菜要付出多少錢”;“對最近數學測驗同學的得分情況進行調查”等等。通過一系列的數學實踐活動,不僅可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其它綜合素養(yǎng)。

      三、數學教學方法生活化

      數學教學方法生活化是數學教學生活化的一個關鍵。因此,教學中要盡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前蘇聯(lián)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課堂中,師生的交往主要是通過言語交流。同一堂課,不同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接受程度不一樣,這主要取決于教師的語言素質,尤其是數學教學中如何將抽象化的數學讓學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個看似枯燥無味的數學,實則里面蘊藏著生動有趣的東西,教師如果沒有高素質語言藝術是不能勝任的。鑒于此,數學教學語言生活化是學生引導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教師要結合兒童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個性心理傾向,在不影響知識的前提下,對數學語言進行加工、裝飾,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認識“<”、“>”,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順口溜:大于號、小于號,兩個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開口在前是大于,兩個數字中間站,誰大對誰開口笑。區(qū)別這兩個符號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這個富有童趣的順口溜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的區(qū)分。又如把教學長度單位改成“長長短短”,教學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貨員”,比大小說成“排排隊”等等,學生對這些生活味十足的課題知識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學習數學很有趣。

      四、數學教學運用生活化

      數學應用于實際,才會變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意義,確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信心。所以,作為數學教師要避免從概念到概念、從書本到書本,變數學練習的“機械演練”為“生活應用”。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通過在生活中用數學,增強學生對數學價值的體驗,強化應用數學的意識。

      1、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問題。

      生活是數學的寶庫,生活中隨處都可以找到數學的原型。經常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學數學,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問題,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探索的意識。如,認識“圓”以后,讓學生到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中去觀察哪些物體的面是圓的?學習了“圓柱的側面積和體積”之后,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圓柱體”。學習了“軸對稱圖形”后,讓學生找一找、說一說,你見過周圍那些物體是軸對稱圖形?又如,在學習了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部門是用24時記時法的,哪些地方、哪些部門又是用普通記時法的。

      2、用數學方法研究生活問題。

      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包含著數學知識。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方法研究問題,不僅使學生感受成功和自身價值的存在,而且可綻放絢麗的創(chuàng)造之花,讓學生真正由“讀書蟲”向社會實用型人才發(fā)展。如,教學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后可以讓學生解釋一下:我們住的房子的屋頂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師傅幫同學修理課桌為何要在桌腳對角處釘上一根斜條?教學平行四邊形的特性請學生說明:為什么拉柵門要做成平行四邊形的網格狀而不做成三角形?又如,學習了利息計算后,讓學生計算:把1000元錢存入銀行,怎樣存款更合算?學生先要調查銀行利率,選擇存款時間、存款方法,再計算利息,找到最合理的存款方法。再如,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圓形后,可以引導學生往深層次思考:“為什么生活中那么多物體的形狀都設計成圓形,圓形有什么特別之處?”

      3、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通過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斷提高學生運用數學能力。如,學習了有關面積計算的應用題后,學生學會量窗戶的長和寬,算出它的面積,而后再導入生活,引導學生實際計算做窗簾要用多少米布。這就應考慮到窗簾要比窗戶長一些,寬一些,如果是面積較大的,用兩幅窗簾面對拉,兩幅窗簾中間還應考慮應有的重疊部分等等。又如:學習“正方形的認識”后設計如下情境:這是一塊打碎成兩塊的正方形玻璃,要照原樣配一塊該怎么辦?在沒有尺的情況下,應帶哪塊玻璃?還是兩塊都帶去?這樣的“生活化”教學活動,學生既增長了知識,又學會了思考和解決問題,大大地鍛煉學生的與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

      五、借助生活實際,培養(yǎng)應用意識,做到學以致用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與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與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卑阉鶎W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重視知識的應用,讓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分析、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可以激發(fā)學生形成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培養(yǎng)正確的數學觀。因此,每一次學完新課后,我就編一些實際應用的題目,讓學生練習,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我在教學:“你喜歡什么體育運動?”的實踐活動課中,先真正讓學生了解周圍人都喜歡什么體育運動,初步讓學生體會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通過這樣的活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

      總而言之,數學教學一定要充分考慮數學發(fā)展進程中人類的活動軌跡,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資源,將數學教學生活化,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去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讓日常生活課堂化,讓課堂教學生活化,使課堂教學充滿了對智慧的挑戰(zhàn)和對好奇心的滿足,煥發(fā)了師生的生命活力。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感受數學,學好數學、用好數學,這是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的,必將更積極、生動、活潑地促進學生的全而發(fā)展。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我們的數學。

    小學數學論文8

      閱讀教學,歷來被認為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由于數學課本內容單調,比較難讀,不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一年級的新生識字不多,閱讀更是無從談起。因此有上數學課不讓學生看書,怕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數學課本成了習題集或練習冊。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筆者在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注意利用課本,及早教會學生閱讀數學課本,培養(yǎng)學生自覺喜愛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通過半年多的實踐與觀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培養(yǎng)學生熱愛課本的感情

      剛入學時,采用先講后看書的方法,也就是在教師講授時,先看放大的掛圖,講完后,讓學生打開書看看,指出老師講的是哪道題,插圖畫的是什么,算式是怎樣寫的等等,使他們看到老師課堂上用的有趣的教具和講的有用的知識都是來自課本,從而產生尋課本的+熱愛之情。

      二、培養(yǎng)學生邊看書邊思考的習慣

      當學生初步形成課堂常規(guī),有了一定的'自制時。便采用講講看看的辦法。教師先講一個段落,讓學生看一個段落,思考一些簡單的問題;再講一個段落,再看一段,思考一些問題。然后引導學生自己閱讀全部內容,也就是按照書上的例題一步下地去看,一邊看一邊思考,例題是怎么說的,書上的插圖是什么意思,再看看是怎么算的,旁注是怎么寫的,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說一說例題的意思,并擇

      時補充、講解。

      三、培養(yǎng)學生自己閱讀課本的習慣

      通過一個階段的訓練以后,再進一步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自己閱讀課本的有關章節(jié)。也就是提出明確的要求,簡明的問題,讓學生邊看邊思考問題或小組討論,不時讓學生從課本中尋找正確的答案,體會閱讀成功的樂趣,逐步養(yǎng)成自覺看書的習慣。

      四、培養(yǎng)學生鉆研課本的習慣

      當學生初步學會看懂課本的內容時,讓學生深入探究課本的內容,包括插圖、提示語、旁注等,思考為什么這樣做,或插圖中除了老師所講的還包含有哪些內容,或這組題為什么要編排在一起等,通過分析比較來認識某些規(guī)律,例如做一做:12-5+4=,12-(5+4)=,14-9-3=,14-(9-3)=,待學生完成后進行比較,從而發(fā)現:如果括號前面是加號,括號有與沒有,計算結果是相等的;但是如果括號前面是減號,有括號與沒有括號結果就不一樣了,所以人們在計算有括號的題目時,一定要先算括號里面的。當然,對于一年級的學生,要求不宜過高,只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并持之以恒。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數學課本,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基礎。實踐證明,一年級的學生也能閱讀并且讀懂數學課本。

    小學數學論文9

      摘要: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保證。小學低年級是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是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應讓學生養(yǎng)成聽、說、讀、寫的好習慣。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年級;學習習慣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了解數學的價值,激發(fā)好奇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提高學習效率的保證。小學低年級是基礎教育起始階段,更是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我們經常聽到一些教師埋怨學生“不會說”、“不會聽”、“不會想”,沒有想到如何使學生“會說“”會聽”“會想”。還有的教師認為學生說得不完整,“浪費時間”,“不如我說給他們聽”,剝奪了學生說、聽、想的權利。課標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敖處熞x擇適當的'方式,因勢利導、適時調控,努力營造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形成有效的學習活動!币延性S多教師寫文章指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性,也列舉出培養(yǎng)哪幾方面的良好習慣,值得借鑒。在小學數學低年級的教學中應該培養(yǎng)學生哪些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怎樣培養(yǎng)呢?具體到課堂教學又應怎樣操作呢?

      一、會聽

      聽是學生首要任務。聽什么,怎么聽?剛入學的小學生在這方面是不了解的,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1.聽老師在講什么?讓學生學說一遍。聽老師講錯什么?讓學生指出來(說出來),這樣培養(yǎng)他們專心聽講的好習慣。2.聽小朋友們在說什么?讓學生學說一遍。聽小朋友哪里講錯了,你有什么不同意見?你想怎樣說?這樣養(yǎng)成專心聽講的好習慣。3.在聽的培養(yǎng)訓練中,教師切記:教師說話的語速要慢,使學生感到親切;語句要短,學生容易掌握;學生回答問題,教師認真聽,認真記憶,不打斷學生的說話。對學生的語言,要有明確的要求,并及時給予評價。“聽”的習慣培養(yǎng)要貫徹到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堂課中。

      一、 會說

      “說”在課程總體目標中有明確的闡述“: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對低年級的具體要求:“提出一些簡單的猜想”“,表達自己的想法”,“體驗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罢f”“、想”“、聽”不是互相獨立和割裂的,而是一個密切聯(lián)系、相互交融的有機整體。總之,“說”功的訓練,由學生不知從何說起、不會說、不完整、不準確地說,通過教師的輔導、引導,使學生逐步地會“說”,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 會寫

      低年級的寫字很重要。教室的板書和范例是楷模,教師寫得怎樣,學生就寫什么樣。寫字要認真,不是一句空話,這要教師一筆一畫地教,不但要工整清楚,而且要正確無誤。一個數字、一個符號都不能馬虎。不能隨隨便便找一張紙來寫,有的學生寫完就扔掉,這種習慣很不好,不但浪費了紙張,也忽略了在草稿紙上計算也應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

      三、 會做

      “做”指的是操作。1.操作不僅有利于動作思維、形象思維,也有助于抽象邏輯思維,促進大腦兩半球的和諧發(fā)展。通過操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操作不是可有可無的,有的教師認為學生操作浪費時間,不好組織等,這就需要教師更新觀念。學生的操作就是動手活動,學生觀察某物體或操作某學具,認真思考,通過討論和交流,從活動的過程中,學習有關數學知識,使之不斷提高,增進理解力。3. 操作要注意方法的指導。操作前,教師要講清操作的目的、操作的方法,操作要選擇恰當的內容,操作要和語言相結合,操作中可以互相交流,通過有序的操作后,要啟發(fā)引導學生對操作的結果進行抽象概括,得出結論。操作要適時、適量和適度,使學生在豐富的表象基礎上,及時抽象概括,使感性認識逐步上升為理性認識。

      總之,小學低年級是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是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應讓學生養(yǎng)成聽、說、讀、寫的好習慣。

      小結:只有給學生更多讀書、動腦、動手、實踐、探索的機會,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有思維能力的創(chuàng)造型人才。

    小學數學論文10

      數學學科本有的強抽象性和強邏輯性,讓學生學習起來常常很容易感覺到枯燥和乏味,今天為大家?guī)硇路f的小學數學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新穎的小學數學論文:小學數學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新穎化

      摘要:小學數學由于教學對象的思維水平仍處于直觀形象水平向抽象邏輯水平過渡的狀態(tài),記憶力更偏向于機械記憶,對知識的理解仍有一定難度,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特別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多將有趣的教學形式加于課堂中,更有利于教學對象的理解和教學課程的進行。本文將針對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展開多種教學形式的好處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學教學;多樣化;新穎化

      一、小學生的思維特點

      在我國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多采用傳統(tǒng)方式來教學,即按照書本內容循規(guī)蹈矩的講解,從定義到例題再到課后習題,遵循著不變的流程,并沒有什么新意。依據教學要求和教學過程來講,小學數學的課程學習主要的側重點還是在于記憶以及知識的應用,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數學思維的活動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通過分析、比較、概括、抽象等思維方法以及推理、判斷等形式實現對抽象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思維水平還處于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階段的小學生,思維發(fā)展有限,在學習過程中思維不流暢或者中斷現象很容易發(fā)生,自覺性和目的性比較弱,很容易倦怠,再加上小學生活潑又好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更加難以集中注意力,數學學科本有的強抽象性和強邏輯性,讓學生學習起來常常很容易感覺到枯燥和乏味,這就很難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接受起來更是難上加難。如在數學概念有些抽象的情況下或遇到難以記憶的數學公式時,大多數學生理解、記憶起來都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在一段時間之后才能接受,若此時教師還是按照傳統(tǒng)、枯燥的教學形式來教學,學生就很難集中精力也更加難以接受新知識,因此以往只是簡單、反復的講解,讓學生采取重復背誦記憶的方式,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壓根無法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會讓他們覺得學習乏味枯燥,最終失去學習興趣。這樣一來,教學效果就會很差,這樣既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也不利于教師后期教學工作的開展。

      尤其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注意力更加難以集中,他們無法長時間集中精力和注意力于課堂學習上,唯有提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才能使教學有效率。要想解決如何使學生集中注意力這個問題就要對癥下藥,要從學生感興趣的方向入手,在課堂教學中直觀形象且色彩比較鮮明的具體事物和教材比較容易提高他們的高度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將這些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加進教學中,就可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可把故事、游戲、動畫、圖片、聲音、游戲、視頻等作為教學工具引入到數學教學中去,借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二、新穎的教學形式

      無論是在標準的要求下,還是為了更加有效率的開展教學工作,尋找有效的、多樣的、新穎的,能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形式是師生們的共同期望。

      首先是利用數字故事進行教學。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將授課內容,如定理、公式、數學名詞、數學小故事、數學家簡介,設計成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用圖形圖像表示出來,再基于此進行教學。小學生課堂注意力集中時間一般為20至25分鐘,容易分心,但是對于自己有興趣的學習內容,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容易集中,學習積極性就會高,這樣學生的思維活躍,教學效果就會相應的更好,學生的記憶時間也會更長,也可通過對故事的回想來回想復習教學知識。有趣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出的教學情境,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較為集中于課堂上,激勵起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參與度,且小學生對直觀性內容比對于語言性、邏輯性的內容接受起來更容易。這樣的課堂更加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直白、簡單易懂,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利于學生接受新知識、復習舊知識,促進了知識遷移。數學故事是一種新穎的教學形式,具有趣味,彌補了數學抽象、枯燥的不宜教學處。

      其次是利用教育游戲進行教學。教育游戲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一下適當的、有教學針對性的游戲。教育游戲,一般都是具有互動性、挑戰(zhàn)性、趣味新、奇幻性的特點適應于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征,可以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雖然學生的出發(fā)點是想要玩游戲,但是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又通過游戲中的知識設定巧妙的學習到了知識,在自己親身經歷的過程中所學到的知識必定更加記憶深刻,且游戲特有的競爭性又起到了良性循環(huán)的作用,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競爭,促進了每一個參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競爭意識的養(yǎng)成。一些游戲還可以分組進行,學生自愿組成一個小組,和其他小組進行比賽,小組中成員共同探討問題,就是一個自學的過程,鍛煉了學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小組與小組的比賽過程中,小組成員共同合作,克服游戲中困難,最終完成挑戰(zhàn)。教育游戲中包含的合作與競爭的多維學習關系,這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整節(jié)課中都處于較高的狀態(tài)。

      最后,游戲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梢允莿邮中蔚模部梢允腔诰W絡的。如今處于計算機信息化時代,即使是小學生對于電腦的熟悉程度也不亞于任何一個成人,而且由于當今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一般的游戲都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但電腦游戲對于他們來說,仍然非常具有吸引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合理的運用好電腦這個工具。而且電腦游戲的選擇范圍也非常的廣,減小了教學過程中尋找教學游戲自愿的困難。

      三、教學形式多樣化與新穎化的必要性

      就現在我國的教學現狀來看,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還是以課堂為主要部分,將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變得活潑、有趣、有吸引力是每位教師的教學目標,借助數字故事的直觀性匯合數學游戲的娛樂性就可以很好的改觀枯燥乏味的教學環(huán)境。從學生出發(fā),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形式,將多種多樣新穎的教學形式所結合于課堂上,能夠積極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真正的快樂學習,也可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李婉如,數字故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庭用硏究[D],寧夏大學.

      [2]王婷,基于教育游戲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硏究—Z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為例[D],寧夏大學.

      [3]劉凈,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D],河北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張茁(1970-),女,漢族,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西吉縣吉強鎮(zhèn)中心校袁河小學數學教師。

    小學數學論文11

      1尋找生活化的素材

      雖說數學和生活在某種程度上有差別,但是我們仍不可忽略兩者間的緊密聯(lián)系性,因為數學是為生活服務的,不可脫離實際生活而無意義的存在。所以在小學的數學課堂上,老師要精通數學教材,將生活中與數學課本內容相聯(lián)系的狀況帶入課堂,使理論課堂與實際生活接軌。在學習“軸對稱圖形”這一課時,老師可以收集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運用軸對稱原理建造的建筑、工藝品等,讓同學們將軸對稱這一概念完全理解,通過觀察生活中的軸對稱物體,充分掌握軸對稱圖形的特點,熟練運用。同時還應指出,由于數學與生活側重點的不同,數學中的軸對稱圖形與生活中人們所認為的軸對稱圖形是有一定出入的。數學中的軸對稱圖形注重絲毫不差的精確度,而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則被允許有一定程度的偏差,比如人體,由于人的雙眼或者雙手有正常范圍內的偏差,以嚴密的數學思維來看,人體不屬于軸對稱圖形,但在日常生活中,人體還是被當作軸對稱圖形的典型。通過數學視角和生活視角的對比,讓同學們找出數學和生活間存在的聯(lián)系和不同,也更有助于學生理解數學和生活不可忽略的聯(lián)系和分歧,打消“學習數學無用”的顧及。

      2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

      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對理論的'接受程度較弱,想要他們實現對數學理論的完全理解,一定要借助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不能為了數學而數學,數學問題的提出要有意義,有現實依據。在學習“24時計時法”時,老師對于自己所提出的問題不能脫離實際生活狀況,因為24時計時法的學習是為了日常生活二服務的。因此,老師應避免提出一些在數學角度具備思考意義,而在現實生活中完全無意義可言的問題。

      3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

      我們已經談論了多次,數學是為生活而服務的。所以,數學課堂不能夠脫離現實生活。在數學課堂上,老師可以依據所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相關的生活會情景,這樣既方便學生的理解,也有助于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結合。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相關內容時,老師應擺脫那種純粹數學角度的問題,例如給學生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讓學生求出圖形面積。這種問題與實際生活狀況是有很大出入的,因為現實生活中很難有什么地方的樣子是完美的長方形或正方形,不能單純依靠長方形或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式將現實問題解決。因此,老師可以將現實生活中的不規(guī)則的圖形帶到課堂,讓同學們運用所學知識求出圖形面積。圖形的面積不是依靠一個計算公式就可以簡單求出,還需運用到先前所學的余數或者之和三角形的面積內容,老師可以將未學到的公式教給學生,以便在解題時運用。

      4促進學校、家庭與社區(qū)間的合作

      使小學數學生活化的另一條途徑就是讓學生親自投身與社會實踐,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經驗理解數學知識?梢酝ㄟ^學校、家庭與社區(qū)的合作來完成。老師可以讓學生自行制作統(tǒng)計圖,統(tǒng)計的內容可以是自己小區(qū)一年的水電費變化狀況,也可以是自己家半年的水費變化狀況。然后讓學生通過觀察統(tǒng)計圖總結概括小區(qū)水電費或者自己家水費的變化說明了那些問題,以及今后自己小區(qū)或者家庭應該怎樣做來減少水電的浪費。通過這種實踐,不僅加強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思考能力,而且也讓學生充分了解到數學對于生活的重要作用。實現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是促使學生正確認識數學重要性的要求,也是使數學為生活服務的作用的充分展現的要求。實現小學數學的生活化,首先應正確理解數學生活化的含義,認識到數學和生活各自的本質和特點;然后根據課堂學習內容,尋找出日常生活中的相關素材,將數學問題生活化;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避免數學問題脫離實際;在數學課堂上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景,打破“為了數學而數學”的教學模式;促進學校、家庭與社區(qū)間的合作。通過一系列的方式實現小學數學生活化。

    小學數學論文12

      摘要:21世紀的基礎教育,應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充分展現學生的主體性,追求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角”,學生是觀眾或聽眾的弊端,使學生主動深思理由,成為學習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合理運用學習策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去發(fā)現理由,分析理由,并且解決理由,讓他們從發(fā)現中尋找快樂、主動獲取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如何引導與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呢?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培養(yǎng)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特點是:有求知 ,但大部分人求知欲不夠強烈,經不起挫折的考驗。如果一個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并能付諸于實際行動——學習,那么還有什么理由使他成為一個失敗的學生呢?鑒于此,我們教師所應該作的,就是激發(fā)求知欲,并引導學生保持和加強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1.創(chuàng)造情境,激發(fā)興趣

      數學雖然是一門抽象學科,但數學也來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與現實生活的接軌更加明顯。因此,情境教學,不單可以讓學生更好的記憶知識,尤其重要的是可以給予學生較好的認知形象。小學生愛玩,抽象的道理無法理解,但形象的實體卻能激發(fā)興趣。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可以這樣設計:請學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并仔細聽老師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個月餅,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個數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學生很快伸出2(1)一個手指。教師接著說現在有一塊月餅,要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這時許多同學都難住了,有的同學伸出彎著的一個手指,問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說,因為每人分到半個月餅。教師進一步問: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半個”嗎?學生被問住了。此時,一種新的數(分數)的學習,成了學生自身的 。

      2.肯定深思,給予表揚

      每個人都有被別人肯定的 ,小學生尤其如此,尤其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得到老師的表揚,是每個小學生心底的愿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對于任何同學的理由,哪怕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只要他們自己動腦筋深思了,我都會給予肯定,給予表揚。

      二、合理引導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的第一作用就是傳道。何謂“道”?“道”,是策略,是認識理由,分析理由,解決理由的方式策略。因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首先要傳道。

      1.注重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習能力

      在課堂之上,要讓愛動,愛玩的學生集中精神,積極深思,就必須在使他們有效地把耳、目、腦、口利用起來。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策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fā)展他們獨立學、思、用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地喜歡學習,主動學習。主要就是四會:會聽,會看,會想,會說。

      會聽:讓學生聽講時要邊聽邊記,抓住重點。不僅要認真聽老師講,還要認真聽同學發(fā)言、聽同學發(fā)言中存在什么理由;會看: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會想,首先要肯想;會說:語言是表達思維的重要方式,要說就要去想。在課堂上盡量讓學生多說,就能推動學生多想。

      2.培養(yǎng)獨立解決理由的意識

      一定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學習知識,學會多少知識,都是自己的財富,跟同學,家長無關。面對理由,不愛動腦,稍有困難就求助老師同學,是沒有作用的。要想有所得,必須要經過自己的深思。雖然,有些同學現在不明白這個道理,但為人師者,必須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理由得意識。

      三、分類要求

      課堂教學目標要有層次性、針對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練習題一般分為基礎練習題,如教材后的“做一做”,可讓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去講和做;變式練習題,如教材中的練習題,讓學習基礎一般的學生去講和做;綜合練習題,如教材中帶星號的練習題,讓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去講和做。這樣,全體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真正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以上三點,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心得體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以學生為本,處處為學生著想,以學生為本,努力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熱情高漲地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學習知識,鞏固知識,拓展知識,學生才能不斷獨立,不斷自主地學習新知,也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數學論文13

      教學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在是否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能力,而數學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現在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領悟"出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能用數學眼光去觀察生活實際,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成為每位數學教師重視的問題。下面就談談這方面的體會。

      一、從生活實際中抽象出數學知識

      數學研究的是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它來源于客觀世界的實際事物。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也使他們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1.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概念、計算法則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相應的實例。例如:在常見的數量關系"工作時間×工作效率=工作總量"中的"工作效率",學生不易理解。為此,我在教學前,在班里舉行了一次縫紐扣比賽。教學新課時,聯(lián)系縫紐扣的活動,學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單位時間內所作的工作量。

      又如,"小括號"的教學可以這樣進行:先出示"8+6×5"與"6×5+8"兩道算式,讓學生復習運算順序。然后出示應用題:

      工人老師傅上午工作3小時,下午工作4小時,每小時做12個零件,他一天共做幾個零件?(要求列綜合算式)

      學生列式計算如下:

      12×3+4=12×7=84(個),

      教師設疑:先做加法,再做乘法,好像不對吧?揭示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在學生束手無策時,適時引出小括號。這樣,通過問題的設計,矛盾的解決,使學生了解引進括號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先算括號里的數的道理。

      2.從貼近學生實際水平的現實出發(fā),一步步地引出概念

      例如,"面積單位"可以這樣教學:先出示大小差別比較明顯的兩個三角形,讓學生比較它們面積的大小,得出:面積的大小可以用眼睛看出來;再出示兩個等寬不等長、面積差不多的長方形讓學生比較大小,得出:面積的大小可以用重疊的方法比較出來;然后出示不等長也不等寬、面積差不多的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讓學生比較大小,學生深思后得出:可以畫方格,再通過比較方格數的多少來比較面積的大。蛔詈蟪鍪緝蓚方格數相等,但面積明顯不等的圖形,引導學生討論,方格數相等為什么面積不相等?從這個現實問題中得出,方格的大小必須有統(tǒng)一的標準。這時引出"面積單位",已是"水到渠成"了。這樣組織教學,學生不僅掌握了面積單位的概念,而且了解了面積單位產生于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受到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是為了應用。因此,教師應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1.聯(lián)系實際,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后,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么車輪的形狀是圓的`,三角形的行不行?為什么?還可以讓學生想辦法找出面盆底、鍋蓋等的圓心在哪里。通過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廣泛運用,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2.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后,可以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的環(huán)境。例如,學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識后,讓學生幫助算一算本住宅樓每戶應付的電費;學了"利息"的知識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銀行"存儲的錢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

      在學了百分比的知識后,我和學生做了一個游戲,方法是:在一個布袋里放6個同樣的小球,分別標上1~6六個數字,老師和學生輪流每次從袋中摸出2個小球,如果球上兩數相加和為偶數,學生贏,加起來和為奇數,教師贏。比賽結果教師贏的次數多,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并把各種情況一一列出,得知,和為偶數的有6種情況,和為奇數的有9種情況,老師贏的可能性占60%,學生贏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師贏的次數多。最后還指出,街頭巷尾的有些賭博活動,"坐莊"者使的就是這種騙術,不要輕易上當受騙。

      3.加強操作,培養(yǎng)能力

      要把課堂上所學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往往被錯綜復雜的生活現實所難住。這就要加強實踐操作,培養(yǎng)把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的能力。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要學生測量計算操場邊的水杉樹高。水杉高參天,如何測量?多數同學搖頭,少數幾個竊竊私語,提出爬上去量,但是兩手抱樹怎么量?有人提議拿繩子,先用繩子量樹,下樹后再量繩子。

      這可是個好辦法,可又無枝可攀,如何上去?教師適時取來一根長2米的竹竿,筆直插在操場上。這時正陽光燦爛,馬上出現了竹竿的影子,量得這影子長1米。啟發(fā)學生思考:從竿長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測樹高的辦法嗎?學生想出:樹高也是它的影長的2倍。(教師補充"在同一時間內"。)這個想法得到肯定后,學生們很快從測量樹影的長,算出了樹高。接著,教師又說:"你們能用比例寫出一個求樹高公式嗎?于是得出:竿長:竿影長=樹高:樹影長;或:樹高:竿長=樹影長:竿影長。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增長了知識,鍛煉了能力。

    小學數學論文14

      一、教學理念———與《數學課程標準》相適應

      在新課改改革中,需要數學教師先改變自己的觀念,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把這些新觀念和新理念注入教學設計中。所以,讓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發(fā)揮主體作用的同時,教師要進行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為學生的獨立發(fā)展提供條件。

     。ㄒ唬┺D變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樂趣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到的作用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組織下,才能在課堂學習中沿著教學目標不斷進步。在新的教學觀念中,教師從對知識的精心講述中脫離出來,成為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教師不是不參與教學活動,而是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他們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動了起來。只要有思考,就能獲得進步。在學習中,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的進步能使他們感到巨大的樂趣和激情,引發(fā)他們更深入地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轉變成主動

      教學觀念的改變引起教學方式的改變,而在不同的教學方式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的是解題的經驗,他們在記憶和模仿的過程中進行學習,思維得不到發(fā)展。在對待較難問題時,學生感到無從下手。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主動地走進數學,探索數學的本質,使他們能通過思考來解決問題,通過分析數學問題得到其中蘊涵的實質,使他們的數學思維獲得主動發(fā)展。

     。ㄈ⿲W生進行全方位評價

      單一的教學評價針對的是傳統(tǒng)教學。在新課改實施中,評價針對學生的多個方面進行,實施多元化的評價。在這個評價過程中,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和價值觀,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學生的學習成績等都要作為評價的內容,對學生的評價更全面、更有利于激發(fā)他們在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使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針對學生的優(yōu)點和缺點進行有效教學。

      二、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不能保持持久性,在數學課堂學習中,教師要高效率對學生分配學習任務。在讓學生接觸新學知識時,為了提高他們的注意力,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融入到其中,把自己放到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來分析問題,使他們對問題的敏感性更強,能找到問題的入手點進行解決。在小學數學教材中也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和生活有關的情境,使他們聯(lián)系生活的同時加深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三、加強數學知識和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互動是師生互動的雙邊活動,在這個活動中缺少了任何一方的參與都是不成功的教學。在進行師生互動過程中,他們針對的是教材內容的探討。在課堂學習之前,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研究,不能按照教材一成不變地進行教學,而是要根據學生的水平適當地擴充教材的內涵和外延。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單純地講教材中的內容對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能力沒有促進作用,不能開發(fā)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把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引入到課堂中,使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下對數學的學習充滿興趣。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分類思想,使他們具備把一大堆物品進行分類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出他們一些生活物品、玩具、學習用品等來讓學生進行分類,從而從實際動手中增強學生對分類思想的理解。通過在學習中滲透分類思想,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把物品進行分類,把教師的教具、衛(wèi)生物品、雜物進行分類,使教室保持整潔。在生活中加入所學知識,在數學知識中體會其在生活中的運用,增加數學學習和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能使學生對數學知識存在的奧秘充滿探索精神,使他們不斷地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努力學習。總之,小學數學的教學要求我們廣大教師要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教師應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他們真正地感受到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小學數學論文15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方式

      教材的改革應體現學以致用的目標,所以數學課本必須實現學與用有效結合。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不斷進行自我提升,善于發(fā)現社會生活實踐中的問題,并能靈活機動地將生活實踐問題引入數學教學,實現數學教學與社會生活實踐活動的有效融合。

      1.依據教材,超越教材

      小學數學教材中有些不符合當地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教師應有意識地對這樣的教學內容進行再創(chuàng)造,恰當地應用生活現象再現生活畫面,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因此,小學數學教學在強調基礎知識講解的基礎上,可以多運用社會生活實踐中的例子替代枯燥重復的講解與練習,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更生動、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樹立數學來源于社會生活實踐的觀念,又可以訓練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感悟數學的實用性。例如,在《認識鐘表》的教學中,當講到“時、分、秒”等內容時,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讀表、調表、定時,而且要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會進行時間上的運算,具備相應的時間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比如可以問學生:“1天只有24小時,1小時等于60分鐘,1小時能做什么?1分鐘又能做什么?有的同學感覺一天什么都沒做就過去了,所以同學們一定要有時間觀念!比绱艘粊,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方法觀察現實生活,用數學的頭腦思考生活中的問題,使數學變得活力四射,真正使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

      2.來源生活,內外結合

      想要將數學教學與社會生活實踐活動有效融合,需要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大膽創(chuàng)新,樹立“數學來源于生活”的理念,實現數學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的良性互動,比如在《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課堂教學之后,教師就可以安排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搜集一些長方體,然后動手制作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學生積極匯報并制作長方體,從中感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一些特征,加以點撥便可抽象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本質特征了,同時學生感受到了它們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這樣讓學生把課內外知識緊緊結合起來,把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可以確保數學教學與社會生活實踐活動有效融合。

      3.積極實踐,創(chuàng)新評價

      長久以來,教師把考試看成是評價學生、管理學生的利器,但是卻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為了更好地開展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就必須借助教學評價上的創(chuàng)新實現對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促進。例如,在《認識人民幣》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學會在現實生活中認識人民幣,會使用人民幣,懂得錢數匯總與找零,必要時教師可以借助“班級幣”這一虛擬貨幣,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引導學生利用“班級幣”進行物品的虛擬買賣,靈活開展合作性的實踐活動,從而加大對學生社會生活實踐能力和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力度,讓學生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積極發(fā)現數學、應用數學,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極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這樣更有助于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yǎng)和數學情感的養(yǎng)成,真正熱愛數學。

      二、結語

      總之,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這是突出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性、現實性、開放性和應用性的必然選擇。數學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融合,要求數學教師提高對社會生活實踐活動的重視程度,結合數學教材中的相關知識對社會生活實踐活動進行精心設計,進而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數學思維能力進行更有效的培養(yǎng)。

    【小學數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論文07-15

    小學數學論文11-23

    小學數學論文07-15

    淺談小學數學論文06-07

    小學數學論文(推薦)07-05

    淺談小學數學論文01-01

    【實用】小學數學論文07-04

    淺談小學數學論文12-04

    小學數學論文精編12-04

    小學生數學論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