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
如何在新課堂背景下進行有效的歷史教學是當今眾多歷史教學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也將是今后歷史學科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中著力濃墨重彩的核心問題。真實的才是有效的,有效的也才是真實的。影響真實而有效的歷史課堂教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人們的認識和實踐經驗也會是多角度和多層次的。本文結合教學實踐體驗談談關于增強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識,以求教于同行。
一、增強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讓教材內容更加符合教學實際
目前,我們有了新課標及依據新課標編寫的四種版本的初中歷史教材(人教版、冀教版、華東版和北師大版),無疑是向構建新的教材體系和新的教材觀邁出了可貴的一步。但可以明確地說,有了新教材,不等于有了新課程,更不等于有了新的課堂教學。因此,如何使用新教材進行教學,便成為推進目前課程改革發(fā)展的關鍵一環(huán)。況且由許多經驗豐富的專家精心編寫的教材,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對教材的處理仍然不可能完全適應接受能力、家庭背景各不相同的班級和學生。在課程標準和教材之間,尚有很多可供拓展的空間。這要求教師從單純的教材組織者、執(zhí)行者轉變?yōu)榻滩牡难芯空、開發(fā)者,盡情釋放智慧,在教材與課程標準之間合理創(chuàng)造,在不違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內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基礎上,對某些“原版”適當舍棄,實現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轉變。
“教”教材視教材為“圣明”,被動地圍著教材轉,不敢越教材半步。而用教材“教”,“教材”則走下神壇成為“范例”,教師不僅要解釋教材,而且要以教材為“誘餌”,去“釣”起學生思考的“魚”,以教材為圓心,可以從內容、形式上向外延伸,不再局限于教材,教材從而成了一條知識之“舟”,一座能力之“橋”,一個心靈洗禮之“池”,用教材“教”便是一個動態(tài)、可延伸的過程。尤其在當前中學歷史新課程的大教材觀與新課程資源觀下,在教學中基于學生的知識、思維和生活經驗實際而對教材進行開發(fā)與整合可以彌補一些缺憾,演繹出精彩的課堂教學情景,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二、增強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要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精神王國的主宰,學生是教師意志的服從者。課堂上的所謂理想境界是圓滿完成教案,“死”的教案成了支配和制約“活”的教師與學生的工具,課堂成了“教案劇”演出的舞臺,教師是主角,好學生是配角,多數學生只是群眾演員,甚至是“觀眾”和“聽眾”,課堂沒有了靈氣。
增強歷史課堂的有效性就是要在實踐中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把課堂還給學生”,還什么?怎么還?
一是要還課堂教學一定的自由度。我們的課堂猶如軍營,強調的是鐵的紀律,少了一些輕松,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歡聲笑語,少了一些神采飛揚。尤其是討厭學生的超前插話,不允 許與老師爭辯等,無疑是給學生的身心自由發(fā)展套上了枷鎖。這樣的課堂教學是無法生成的,因為學生根本不敢提出他們的問題,盡管他們生成的問題可能很多。所以要還歷史課堂教學一定的自由度。只有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生的精神活力才可能得到釋放和生成,原本由老師控制的課堂才會變得“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一派盎然的生機。
二是還學生的主體地位,形成平等交往的對話氛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放棄自己在課堂上很容易獲得的“話語霸權”,以學生學習的伙伴、促進者的姿態(tài)出現在課堂上,扮演一個“平等者中的首席”的角色,建立課堂平等對話的氛圍,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中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實現智慧的撞擊、經驗的共享。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凸現,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發(fā)展,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亢奮狀態(tài),這樣一加一就會遠遠大于二。
三、增強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要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
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師生共同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而要做到這點,一是情境創(chuàng)設要別開生面,疑竇叢生。要精心設計具有新意、強烈刺激的歷史情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關注,并且在具體的情境中蘊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學生對原有認知的挑戰(zhàn),從而引發(fā)探究的愿望。
二是問題要引人入勝,沉緘深邃。從貌似常規(guī)的歷史現象中發(fā)掘深層含義,提煉出發(fā)人深省并有一定思維價值的問題。問題所及的知識范圍和認知水平與學生實際相對應,使問題能夠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以內通過探究獲得圓滿的解決。充分關注發(fā)問的時機,精心策劃問題的表達與呈現形式。對于問題的表達既要玄妙精微又要指向明確。
三是誘導要啟而有法、開而弗達。及時捕捉學生在探究過重中碰到的問題與困惑,適時予以指導和調控。恰到好處地點撥,為學生的深入思考和交流提供啟示“階梯”。鼓勵學生多渠道、多視角、多層面的觀察和認識歷史。但絕不直接提供現成的結論或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是教學過程要隨機調控、形散而神聚。課堂上的多元互助不意味著任其發(fā)展,隨意漫談。要在學生難以深入之時,給學生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要在學生認知發(fā)生偏離之時,機智地調整方向,聚焦主題;要把握好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使學習活動能夠在特定的時間與空間得以順暢進行,放得開、控得穩(wěn)、收得攏;要及時矯正學生在知識、認知或方法方面的明顯錯誤,并和風細雨地指出其錯誤的要害、根源,引導學生提供認知,領悟歷史教育的真諦,完成課堂教學的最高責任——運用知識培養(yǎng)人,
四、歷史教師的自身素養(yǎng)、人格魅力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重要的影響
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書中指出: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的堆積。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確,不要以為只有在講xy時才是對學生的教育,我們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其實都對學生有影響,它的教育功效甚至比知識的傳遞更為重要。教師如果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與教學機智,師生關系和諧,學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就會有“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心領神會,就會有“相看兩不厭”的彼此欣賞,就會有“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的期許,實現課堂優(yōu)質化,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但魅力來自實力,腹有詩書才能氣自華。作為歷史教師,要提升自己的魅力,一是要博覽群書,端正態(tài)度,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和文字功底。在實際教學中如沒有必要的教育理論支撐,教學中表現出了很大程度的隨意性、盲目性和被動性。而易中天教授講座的成功讓我們真正明白了“文史不分家”的遭理。二是要重視積累,勤于思考.形成獨立見解,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勝任力。尤其要追蹤史學動態(tài)與歷史學科的學術研究成果。三是要錘煉自己的語言。“一句話說得人笑,一句話說得人叫。”這就是語言的力量。事實上,了解歷史的最好辦法仍是語言和文字。通過語言,讓許多枯燥的知識變得鮮活起來以俘虜學生的心,拉近了他們與歷史的距離,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何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能提高。
五、增強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要積極主動反思
法國牧師納德·蘭塞姆說過這樣一句話,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將有一半的人可以成為偉人。確實,如果人們能把反思提前幾十年,那他有可能成為一名了不起的人。美國學者波斯納把教師的成長歸納為經驗加反思。反思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教學反思對于一個教師的成長,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
歷史教學反思就是歷史教師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對教學過程和環(huán)節(jié)的思想和行為重新審視,對其合理性,成敗得失進行思考和判斷,使學生獲得更充分的發(fā)展。教學反思不是簡單地回顧教學情況,而是教師針對自己教學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行理性思考,以尋找和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并在隨后的教學中加以改進,使課堂教學活動不斷趨于優(yōu)化,從而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反思應成為歷史教師的職業(yè)習慣,只有反思自己,才能更好地研究學生,才能更好地研究教育教學規(guī)律,才能超越自己、不斷進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華東師大許紀霖教授有一句豪言“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我可以改變我的課堂。”我是一位普通的中學歷史教師,我更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我也將努力思考,努力踐行,嘗試著改變自己的課堂。
【增強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相關文章:
如何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論文07-01
如何增強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12-05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分析02-27
關于課堂教學活動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11-30
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索12-05
淺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精選6篇)06-14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03-0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