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十四節(jié)氣常識之“霜降”
2014年10月23日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氣“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霜降”一般是在每年10月23日或24日!对铝钇呤蚣狻罚“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此時,我國黃河流域千里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此時樹葉枯黃,在落葉了。
“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黃河流域的氣候特征。在夏季,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區(qū)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國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東部、青海南部、祁連山區(qū)、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爾泰山區(qū)、北疆西部山區(qū)、東北及內蒙東部等地年霜日都超過100天;淮河、漢水以南、青藏高原東坡以東的廣大地區(qū)均在50天以下;北緯25度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兩廣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西雙版納、海南和臺灣南部及南海諸島沒有霜。
北方“秋收”掃尾 南方“三秋”大忙
北方大部分地區(qū)已在秋收掃尾,即使耐寒的蔥,也不能再長了,因為“霜降不起蔥,越長越要空”。在南方,卻是“三秋”大忙季節(jié),單季雜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種早茬麥,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滿地秸稈拔個盡,來年少生蟲和病”。收獲以后的莊稼地,都要及時把秸稈、根茬收回來,因為那里潛藏著許多越冬蟲卵和病菌。華北地區(qū)大白菜即將收獲,要加強后期管理。霜降時節(jié),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進入了干季,要高度重視護林防火工作。
“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
“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民間的這句諺語足見“霜降”養(yǎng)生保健的重要性。“霜降”后天氣漸涼,秋燥明顯,燥易傷津。“霜降”養(yǎng)生首先要重視保暖,其次要防秋燥,運動量可適當加大。飲食調養(yǎng)方面,此時宜平補,要注意健脾養(yǎng)胃,調補肝腎,可多吃健脾養(yǎng)陰潤燥的食物,玉蜀黍、蘿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牛肉、雞肉、泥鰍等都不錯。
防秋燥、防秋郁、防寒是“霜降”期間的健康防護重點。秋燥表現為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膚干燥等。因此應多吃芝麻、蜂蜜、銀耳、青菜、蘋果、香蕉等滋陰潤燥食物。晚秋時節(jié)的肅殺景象容易引人憂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要適當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歌舞、登山等集體活動。另外,不是人人適合“秋凍”。抵抗力差的公眾,應及時關注天氣,按時增減衣服,以免濕邪、寒邪入侵。
霜與霜凍:
霜是指地面的水氣遇到寒冷天氣凝結成的冰晶,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氣寒冷,大地將產生初霜的現象。
霜凍是指由于溫度劇降而引起的作物凍害現象,其致害溫度因作物、品種和生育期的不同而異。
霜與霜凍的區(qū)別與聯系:霜是地面或地物的溫度降到0 ℃以下,貼地層中空氣中的水汽含量要達到一定程度。發(fā)生霜凍時不一定出現霜,出現霜時也不一定就有霜凍發(fā)生。但是,由于出現霜時的溫度已經比較低,要是繼續(xù)冷卻,容易導致霜凍的發(fā)生。
“早霜”和“晚霜”:
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后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為此時菊花盛開,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二十四節(jié)氣常識之“霜降”】相關文章:
霜降常識大全10-24
二十四節(jié)氣之立冬常識介紹11-09
二十四節(jié)氣小常識之冬至12-23
二十四節(jié)氣霜降諺語精選11-11
旅游常識之辨別小偷06-18
旅游小常識之送機09-20
旅游常識之如何辨認扒手06-18
旅游常識之背包用途介紹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