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日韩AⅤ综合手机在线观看,激情婷婷久久综合色,欧美色五月婷婷久久,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人人澡

  • <abbr id="uk6uq"><abbr id="uk6uq"></abbr></abbr>
  • <tbody id="uk6uq"></tbody>
  • 如何確定重要性數(shù)量水平

    時間:2024-08-24 16:30:38 會計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如何確定重要性數(shù)量水平

    現(xiàn)代審計不僅重視審計質量,同時也講求審計效率。這使得重要性概念在審計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而運用重要性概念必然導致審計風險的發(fā)生。本文擬在討論重要性和審計風險兩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二者的關系,并試圖探索一種確定重要性數(shù)量水平的新方法。

    一、重要性與審計風險的概念界定

    重要性概念在會計審計理論中,指會計報告與實際情況不一致的嚴重程度!丢毩徲嫓蕜t第10號——審計重要性》中指出,重要性“是指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錯報或漏報的嚴重程度,這一程度在特定環(huán)境下可能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或決定”。重要性實質上強調了一個“度”,在會計或審計報告中,允許一定程度的不準確或不正確的存在,但是要以這個“度”為界。
    重要性原則的運用貫穿于會計審計理論及實務中,但重要性水平則可以是針對會計報表、會計賬戶、乃至于各項交易,在多數(shù)場合是針對和首先針對會計報表的。
    審計風險由審計行為帶來,指由于審計人員出具的審計報告與被市項目真實情況不一致而承擔審計責任的可能性。審計風險概念的意義不僅在于提請審計人員注重審計質量,承擔審計責任,更重要的在于正確評估審計風險、控制審計風險。

    二、重要性與審計風險的內在關系

    我國理論界公認的審計風險決策模型為:
    審計風險(AR)=固有風險(IR)×控制風險(CR)×檢查風險(DR)
    它最根本的用途在于根據(jù)確定的預期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的水平來計算確定檢查風險水平。檢查風險的價值在于據(jù)此確定實質性測試的樣本規(guī)模,把審計計劃與審計實施過程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
    重要性與審計風險是不可分割使用的兩個概念,必須把它們結合起來研究。那么,在重要性和審計風險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呢?審計報告對被審事項中的重要性錯誤未予極因,就會導致審計風險。因此,重要性是審計風險控制的核心和重點。審計過程中同樣的事項,其重要性程度提高時,審計風險必然降低;反之,審計風險必然提高。因此,重要性和審計風險之間是反向對應關系。
    重要性理論的目的在于指導審計實踐。審計人員對會計報表進行審計,首先要對重要性進行初步的判斷。判斷要從數(shù)量和性質等方面來考慮。從數(shù)量角度講,重要性表現(xiàn)為重要性數(shù)量水平,如“稅前利潤的5%-10%”、“總資產(chǎn)的0.5%一1%”,等等。在此之所以單獨稱之為“重要性數(shù)量水平”,是為了區(qū)別于一般論述中的“重要性”、“重要性程度”、“重要性水平”。在審計實務中,“重要性數(shù)量水平”的作用在于作為會計報告允許出現(xiàn)差錯的最高水平,評價所發(fā)現(xiàn)問題的重要性,進而確定發(fā)表審計意見的類型。
    在實施審計前,審計人員對不同規(guī)模企業(yè)的重要性都有一個比較一致的認同,即有一個大致相同的重要性數(shù)量水平,這個水平應該是相對數(shù)。重要性數(shù)量水平越大,如從5%提高到10%,則對同一個項目的重要性程度認識就越低,從而審計風險也越大;反之,審計風險就越小。所以,重要性數(shù)量水平和審計風險水平成正向對應關系。
    審計風險是對審計全過程的評價,由幾個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審計人員所能控制的只有檢查風險要素。所以,控制審計風險的要點在于控制檢查風險。根據(jù)審計風險決策模型可知,在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一定的條件下,檢查風險和審計風險成正比關系。
    從而,重要性數(shù)量水平與檢查風險水平成正向對應關系。
    對于重要性數(shù)量水平與檢查風險水平的關系我們有理由進一步作如下推斷:
    1、如果檢查風險水平趨向0時;即在審計中幾乎不允許遺漏任何錯弊,則重要性數(shù)量水平也應接近0;
    2、重要性數(shù)量水平與檢查風險水平的取值范圍均在0一100%之間;
    3、重要性數(shù)量水平與格查風險水平在取值范圍內的變化是連續(xù)的;
    4、重要性數(shù)量水平與檢查風險水平的變化不一定是均勻的。尤其在兩者接近100%時,重要性數(shù)量水平變化速度應小于檢查風險水平的變化速度。因為對任何一個審計項目,從理論上講、即使審計人員愿意承擔極高的審計風險,也不能采用100%的重要性數(shù)量水平。換言之,即使檢查風險水平為100%,審計人員也不應將重要性數(shù)量水平定為100%、容忍所有的錯誤,而應將重要性數(shù)量水平限定在100%以下,對必要的內容進行審查后,方能提出審計報告,結束審計項目。
    根據(jù)上述推斷,試建立如下數(shù)學模型:
    Z=f(d)=ek/d
    其中:Z表示重要性數(shù)量水平;k為系數(shù)、且必須小于0;d表示檢查風險水平。
    該指數(shù)函數(shù)曲線圖示如下:
    各項數(shù)值確定方法如下:
    (l)審計風險水平
    期望的審計風險水平應該控制在多大范圍內才算合理?目前尚未達成統(tǒng)一認識。有人認為,通常情況下,可允許的審計風險不超過5%,可以定為5%時。但在一定條件下,則要把審計風險走得更低。我認為,5%的審計風險水平還是太高。因為它意味著有1/20的引發(fā)審計風險的可能性,以我國一個中等規(guī)模的會計師事務所每年接受20項左右的審計項目為例,則該事務所每年就有一次引發(fā)審計風險,遭致審計訴訟的可能性。應該說,比較穩(wěn)健合理的審計風險水平應該控制在2%以下,一般可定為0.5%-2%范圍內。
    (2)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水平
    確定審計項目的固有風險水平,既要考慮該項目的內容、性質,又要充分考慮該項目所面臨的環(huán)境。目前作為國民經(jīng)濟主要成分的國有企業(yè)尚未走出困境,其內部管理機制和外部監(jiān)督機制還未健全,其它企業(yè)造假作假現(xiàn)象也很普遍,因此將固有風險水平定為10%-50%,比較符合穩(wěn)健性原則。
    值得注意的是,如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水平超過50%時,審計人員應改變審計方式,采用詳細審計或拒絕接受審計業(yè)務,以使審計風險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檢查風險水平必須依據(jù)上述3個方面計算確定。結合審計風險決策模型,試列表一如下:
    表一:
    對上表一說明如下。根據(jù)前述所確定的審計風險水平、固有風險水平、控制風險水平的正常取值范圍,抽出各自的最高值、中等值和最小值三種特例進行組合,以對應考察檢查風險水平的情況。第一種情況,預期審計風險水平最低,但項目的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水平也最低,因此可允許的檢查風險水平較高;第二種情況,審計風險水平仍為最低,但固有風險、控制風險處在最高水平,此時,要求審計人員必須謹慎行事,將檢查風險水平控制在極低的2%以下;第三種情況,準備接受的審計風險水平最高,同時又有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和內部控制制度,計算出的檢查風險水平為200%,超過100%。由于風險水平以100%為上限,放在此改為100%。這種情況意味著審計人員充分信賴被審單位,主觀上又準備接受極大的風險,因而檢查風險水平就很高;第四種情況,預期審計風險水平最高,但被審項目的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水平也很高,因而檢查風險水平較低;第五種情況,前三個方面都是中等水平,檢查風險水平也為中等。
    (3)K值
    目前,除澳大利亞外,其他國家無論是會計準則還是審計準則都沒有明確規(guī)定重要性的量化標準。以下是實務中用來判斷重要性的一些指標:(1)稅前凈利5%-10%;(2)總資產(chǎn)的0.5%一1%;(3)權益的1%(4)總收入的0.5%-1%。
    上述項月的重要性數(shù)量水平

    【如何確定重要性數(shù)量水平】相關文章:

    怎樣確定重要性數(shù)量水平02-28

    確定重要性數(shù)目水平-審計風險與重要性03-22

    關于確定審計重要性水平方面的思考12-16

    會計重要性水平的確定03-24

    審計重要性水平探討03-08

    室內環(huán)境檢測中采樣位置與數(shù)量的確定11-22

    再論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的關系03-21

    論文寫作之如何確定研究主題02-23

    企業(yè)投資方向如何確定03-18